出版时间:1999-7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杜学增 著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已达数百篇,专著也已有二三十部。1995年在哈尔滨召开了我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性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组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1997年在北京又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包括外语界、对外汉语界、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和教授,他们的研究角度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对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确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来看,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研究比较缺乏。前者相对说来比较容易,而后者就要花费许多时间、物力和财力。从其它国家的情况来看,要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必须在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只有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做得扎实,理论探讨才会有真正的深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跨文化交际丛书的作者都是外语教师及对外汉语教师,他们侧重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需要说明的是这只代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例如,沙莲香教授主持的中国民族性的研究就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在美国,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学者也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少人是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而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在研究者中则处于少数。在欧洲一些国家,社会语言学家和语言学者则又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力。这都说明跨文化交际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的教师说“教无定法”,其实,研究跨文化交际也是一样,并没有人规定必须从某一个角度研究。这只会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我们目前出版的这套丛书不是纯理论研究,而是为普及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理论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的参考书,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普及和深入。尽管在策划这套丛书时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并且确定了大致的写法,但是,每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甚至在术语上也不完全一致。我们在编辑时尊重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并没有坚持整齐划一。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历史还不长,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理论修养也还有许多缺陷,因此,错误和偏颇在所难免,希望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内容概要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已达数百篇,专著也已有二三十部。1995年在哈尔滨召开了我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性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组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1997年在北京又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包括外语界、对外汉语界、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和教授,他们的研究角度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对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确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书籍目录
序
一、引言
1、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
2、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习俗的特性
二、姓氏习俗
1、汉族的姓氏习俗
2、英语国家的姓氏习俗
3、汉英姓氏习俗差异
三、称谓习俗
1、汉语的称谓习俗
2、英语国家的称谓习俗
3、汉英称谓习俗的主要异同点
四、问候习俗
1、问候的社会功能
2、问候的类别
3、问候的规范
五、介绍习俗
1、介绍的社会功能
2、他人介绍
3、自我介绍
4、书俯介绍
六、见面礼节
1、鞠躬礼
2、拱手礼
3、握手礼
4、脱帽礼
5、拥抱礼
6、吻礼
七、拜访习俗
1、预约
2、到访和迎客
3、交谈与话题
4、告辞和送客
八、送礼习俗
1、英语国家的送礼习俗
2、中国的送礼习俗
3、中国与英语国家送礼习俗的差异
九、致谢和道歉
十、称赞习俗
十一、邀请与答复
十二、宴客习俗
十三、女士优先
十四、隐私
十五、禁忌习俗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握手礼是今天中国和全世界都通行的交际礼节,也是用得广泛的礼仪之一。人们见面互致问候时要握手,人们聚会辞别时要握手。向他人表示祝贺时可以握手,向别人表示感谢时也可以握手。由此可见握手已经远远超出了见面礼节的范畴,具有多重的社会功能。1)握手礼的起源虽然握手礼在中国应用十分广泛,但它却不是中国的传统的礼节。它是由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在我国存在的历史也就是一个世纪罢了。关于握手礼的起源有各种传说,比较可信的有两种。一种传说认为,早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在战争和狩猎时,使用的武器是棍棒和石块。所以这些东西经常随身携带,以便使用。如果陌生人相遇,彼此互无恶意,大家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表示手中没有任何武器。后来双方的手掌心相贴,象征友好亲善,并由此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握手习俗。据说,直到现在,在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仍然依稀可见古代人见面时摸手掌的习俗。比如,尼日利亚的一个部族的人员,双方握手前,先用大拇指轻掸对方的掌心,便是很好的一个例证。握手起源的另一种传说认为,在欧洲的中世纪,战士骑马打仗,全身披挂盔甲,除了两只眼睛外,都被铁盔包裹的严严实实。来自敌对阵营的骑士相遇时,如果表示友好,需先脱去右手的甲胄,表示手中没有武器,并握手致意。根据这一传说,握手是和平不战的象征。不管是哪一种传说,友好、亲善是二者的共同含义。但到了现代,握手礼的含义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延伸了。
后记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有幸参阅了大量中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在不少地方加以引用。在这里,我向这些著作的作者或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在这本小册子的成书过程中我得到了不少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我首先要感谢胡文仲教授,他为我写这本小册子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周育、彭倩和杜华,他们不辞辛苦,承担了这本小册子第一稿的打印任务。我还要感谢我的夫人李兰珍,她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为我短时间内写完本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编辑推荐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跨文化交际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