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人户籍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束建民  
Tag标签:无  

前言

马振犊    历史是一门注重实证的学问,而档案则是实证的依据。    在历史档案的构成中,人物档案是其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人口与户籍统计,是反映城市状况的真实记录,对于研究城市史及其相关人物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南京是中国东南重镇,历史名城,以“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而闻名,自古以来就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称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用武装暴力的方式,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清斗争,并于1911年10月,以武昌辛亥首义的胜利,敲响了清王朝覆亡的丧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从而标志着清王朝封建腐朽统治的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开始。南京也因是中国共和制度的诞生地而名垂青史。    然而,南京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都所在地,因袁世凯迁都北京而昙花一现;又因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及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再次成为国家的法定首都及政治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1927年5月25日,任命国民革命军总部审计处处长刘纪文为南京市市长,负责筹备建立市政厅。6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确定了南京特别市直隶于中央政府,“不入省县行政范围”,南京因而进人新的历史阶段。此后10年,经过“首都建设计划”的不断实施,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时止,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已从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成为一国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其市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人口也达到了百万以上,现代城市的雏形已经显现。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无情地打断了南京的城市建设进程。直到1945年南京光复,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千疮百孔的南京市政建设才得以逐步恢复。而当时的市政府又把户口总清查作为城市光复和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筹划准备,1947一1948年,南京市民政局会同首都警察厅连续开展了两次“户口总清查”与“户口总复查”,对南京市的居民情况进行了深人调查,留下了以人口户籍卡为主的一批内容翔实的南京居民人口户籍统计档案。这批档案客观地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到国民党撤出大陆时南京市居民人口状况,十分珍贵,极具研究参考价值。    当时首都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各地各阶层精英人物汇聚于此,因而在这部分户籍卡资料中,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名人资料,从周恩来、宋美龄到吴良镛、王绳祖、袁隆平等;各级各界数百位名人的姓名、籍贯、住址、年龄、家庭情况等要素的详细记载,使得这批户籍卡的珍贵价值更加凸显。而这些名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又让户籍卡成为研究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南京乃至全国的历史及有关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至今仍具十分重要的参考佐证作用,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这批档案资料的作用与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它是第一手的原始档案资料,是实地调查的记录,其中许多是由当事人亲自填写而成,具有真实、可靠的特征。    其二,它系统统计了当时南京居民的数量、构成及性别、职业、工作、受教育程度、家庭、居住地情况,并附以个人照片,以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一大批民国名人当时的状况。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历史。    其三,这些资料为我们今天进行人口与户籍统计研究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原始资料,除普通居民家庭外,许多团体如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办事处、中央大学等都是以其负责人为户主,按一个单位户头进行登记的,这就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佐料。    其四,它对于民国南京城市史研究、民国建筑史研究乃至整个民国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佐证作用。    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这部分民国南京户籍卡资料,经过细致的整理和数字化制作,已向市民开放利用。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也是他们服务民生工作的重大举措之一。现在,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又利用这些资料,编辑了《民国名人户籍》一书,由南京出版社付梓。这是对于民国户籍卡资料的深度加工与高水平的利用,在颇具观赏阅读性的同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除了相应公布一批民国名人的户籍卡以及调查工作有关档案外,还据此对抗战胜利后南京市的居民人口调查工作与当时人口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数据与结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以档案史料及其分析,论证了南京历史研究中有关这一时期城市人口统计之确切数目,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尽管书中所载的这些民国名人大都并非是南京原籍,但当时他们都工作、生活在南京。时局的动荡不安,使得原本单纯的人口户籍调查也渗人了政治因素,成为当局“戡乱”、“查匪”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在动荡年代留下的这些记录却更加增添了它的珍贵性,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彼时在民国政治舞台上名流荟萃演绎历史的特别视角。    本书在编排上影印了部分当时的户籍卡档案及人物照片,给人留下了真实清新的印象,满足了读者探究历史的好奇感。无论是专业的史学家还是一般的爱好者乃至普通市民,都能够见仁见智地从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民国档案或民国人物资料,并对该期南京人口户籍普查的缘起、内情及其结果,对于当时市政当局的有关调查运作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双重特色,可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我们感谢南京市档案馆为整理公布1947—1948年南京市人口户籍统计档案所做出的努力,也感谢市档案馆研究人员为编辑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可以预见的是,每位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多少都会有新奇与满足感,而这正是本书价值与成功点之所在。    (作者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内容概要

束建民主编的《民国名人户籍(民国珍档)》一书16开本,30万字,其中还收录了100多张户籍图片、200多幅历史图片,尤其是户籍图片均系首次公布,弥足珍贵。《民国名人户籍(民国珍档)》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战后南京市户籍调查的起因、经过,各职业群体的人口分布状况及特点。第二及第三部分选取了在民国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的100位名人,除了相应公布他们的户籍口卡资料外,还重点描述了他们与南京的关系,这部分著名人物的户籍卡具有很高的史料查考价值,用鲜为人知的资料解读民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部分选取了11份民国户籍调查文件原档影印公布。

书籍目录

序第一部分战后南京市户籍调查及人口状况第一章南京市户籍调查的历史状况第一节民国以前南京市户籍调查第二节民国时期南京市户籍调查第三节战后南京市户籍调查始末及户籍卡第二章战后人口状况第一节南京市保甲及人口总数第二节南京市人口原籍分布第三节南京市人口年龄分布状况第四节南京市人口教育程度第五节南京市人口职业分布第三章战后各职业群体情况第一节部分机关机构第二节社会高层的政府官员、国大代表第三节社会中层的军人、商人与教员第四节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农民与工人第五节各职业群体分布特点第二部分名人与南京白崇禧与南京龙潭之役生物学研究的先驱秉志蒋介石的心腹陈诚抗战时期的教育部长陈立夫民主党派市长陈邃衡金大首任华人校长陈裕光桂系将领程思远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化学宗师戴安邦国画大师傅抱石历史学家傅斯年与诗书同命的高二适故宫国宝的守护人杭立武特勤总管黄仁霖司法院长居正近代林业学的开拓者梁希打造民国第一学府的罗家伦无线电先驱倪尚达三次出任南京市长的马超俊桥梁专家茅以升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聂华苓心理学大师潘菽词学大师唐圭璋民国政坛上的谷氏三兄弟邵力子与南京力学小学书生市长沈怡第一夫人宋美龄金融专家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学者院长翁文灏吴良镛与南京“红楼情”首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物理学大师吴有训吴琢之与江南汽车公司建筑专家杨廷宝爱国人士于右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文化政客张道藩黄埔战将张灵甫郑介民与军统水利学家郑肇经空军司令周至柔亦官亦儒的朱家骅西山会议派邹鲁第三部分名人的户籍陈之佛戴修瓒邓殷藩狄膺端木恺方东美干国勋甘乃光甘清池高济宇顾毓?关吉玉韩文焕何金泉胡厥文胡琏黄杰贾景德蒋碧微金毓黻柯象峰李品仙李士伟李士珍李小缘林秋生林云陔刘熙众刘心皇刘雨民卢忠亮钮永建潘序伦庞松舟裴鸣宇彭昭贤皮作琼齐璧亭沈鸿烈谭伯羽童冠贤汪辟疆王静芝王绳祖王子壮吴铁城萧赞育谢冠生严慎予杨道樾杨公达杨慧存张伯苓张岳灵周诒春左舜生第四部分户籍调查文献1.内政部为抄发收复区实施户口清查办法致南京市政府电(1945年5月11日)2.内政部关于户口普查业务归本部办理致南京市政局公函(1945年10月23日)3.首都警察厅为查照会核本市国民身份证登记处组织大纲致南京市政府公函(1945年11月6日)4.李维明关于国民身份证登记处组织大纲经核可行等致南京市长马超俊签呈(1945年11月8日)5.南京市政府为抄送修正本市国民身份证登记处组织大纲等致首都警察厅公函(1945年11月30日)6.首都警察厅为送请鉴核南京市国民身份证登记处发给国民身份证实施办法致南京市长马超俊呈(1946年2月23日)7.内政部为《各省市办理户口查记要点》等致南京市政府公函(1946年9月23日)8.南京市第13保为请鉴核施行本保各甲长议案的呈(1946年11月28日)9.南京市民政局为请派员参加户口总清查会议并抄发清查计划致首都警察厅等公函(1947年8月24日)10.首都过境难民处理委员会为请迅予编定本市难民户口致南京市民政局代电(1948年3月5日)11.监察院为请讯即举行首都户口总清查致南京市民政局代电(1948年12月9日)后记

章节摘录

2.抗战期间户籍调查的顿挫    抗战时期,内政部在加强保甲户口编查的同时,对《户籍法施行细则》作了一些修正,并先后颁布《暂居户口登记办法》和《迁徙人口登记办法》,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从1942年起,内政部通令在未沦陷省区依据修正的《户籍法施行细则》试行户籍登记,但进展缓慢。到1943年底,已办理者只有667个县市。与此同时,户政部门广泛征求意见,着手修改《户籍法》。②    但是,抗战开始不久,南京即告沦陷,因此国民政府户籍调查的实施并不及于南京。沦陷八年中,日伪当局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日本当局在统治南京近八年期间,通过各级伪政权,对南京市民进行了多次的户口清查与居民登记,在南京逐步建立起越来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③这是基于日伪为了控制好南京的目的,但也使我们得以了解沦陷时期南京的社会百态。    第三节  战后南京市户籍调查始末及户籍卡    抗战胜利后,面临着国内千疮百孔的窘境,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复员、接收和整顿的行动。为了确保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首要的、也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对户籍有清晰的了解。特别是随着抗战的胜利,大量人口的流动,使得抗战期间的户籍调查结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战后的户籍调查变得非常有必要。    事实上,国民政府为了有效地完成户籍调查,不仅全面委托内政部掌管户籍调查工作,而且在战前已有法规的基础上,还制订了若干的法条,如1946年1月3日修正公布的《户籍法》①和1947年3月12日公布的《户口普查法》②。    战后的四年,国内形势变化纷繁复杂。鉴于国共之间的激烈对抗与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户籍调查与战前相比,不仅继承了原有的形式,而且随着戡乱总动员的发表,又增添了若干项目。也正因为此,战后的户籍调查比战前更为仔细与详细,但是也更具有政治意味。其中,南京市的户籍调查是做的比较好的。    一、抗战胜利后南京市户籍调查的开启    如前所述,户籍调查只有在接收、重建地方政权的前提下,才可能顺利实施。南京作为战时汪伪政权中心,为国民党势力所不及,而南京的地位又相当重要。因此,南京成为接收的重点城市之一。    1945年8月17日,中国政府发言人于接见新闻记者团时宣称,国民政府预定于短期内复都南京。③8月25日,军委会称:“(李品仙)徐启明部,现已收复南京对岸之浦口(长江北岸),先头部队业已渡过长江,进入下关。”④此后,南京便完全在国军的控制之下。8月29日,“(南京)保甲长今晨通知各商民,明晨起悬挂国旗及燃放鞭炮,庆祝南京之光复及欢迎我军之前来。”⑤1945年9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设置还都接收委员会,由何应钦任主任委员,谷正纲任副主任,骆美奂、罗学濂、汪公纪、严家淦、贺衷寒、甘家馨等20人为委员,负责处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事宜。⑥很快,南京市政府便正式开始办公,户籍调查也随之开始启动。    二、首都警察厅与南京市户籍调查    南京市的户籍调查工作最初由首都警察厅接掌。国民身份证发放工作即由首都警察厅负责处理,在发放过程中也实现了对国民户籍的简单统计。警察厅与南京市政府商讨决定由府厅调派职员会同组织本市国民身份证登记处专门办理,发证登记事宜以利事功。①发放工作也有具体的规定:    居民请领国民身份证,除依照上述规定手续办理外,各警厅所得依事实需要派遣户籍员分保挨户分送口卡②,同时由区公所指派该保保长,随收应缴工本费,填给收据,其有未能填写口卡者应即代为填写,其有赤贫者无力缴纳工本费者得由该保长户籍员查实后共同决定免于缴纳发给免费收据,仍由该保保长及户籍员会同在存根上盖章证明“赤贫免费”,无力缴纳相片者得以箕斗代替。一般居民应填缴之口卡及相片,如有未按规定起见呈缴者,各警察所,并得按照前项规定派员挨户催收,随加审核,以资简捷。③    警察厅为积极调查户口,并检举不良分子起见,并定于9月12日起全市国民身份证总检查并附有检查人员须知如下:“(一)检查人须穿清齐全制服;(二)检查户数须依定时;(三)检查须先叩门,不得任意闯入内室;(四)询问被检查人时,需态度和蔼,言词简明,不得有傲慢及被招待之情事;(五)如遇被检查人有喜庆或特别事故,不便立即询查,可于事后补查;(六)被检查人如因职业上之关系,不能在家者,可询明邻居返户时间,再行补查;(七)对于机关团体学校或特别人物,于检查前需询问其管事人或家属为宜;(八)此次总检查,须求迅速确实,速予居民方便,不得有故意留难情事等。”①    警察厅于1945年底还对南京市进行了一次户口总清查。警察厅还通过。保甲,令每区上报每月统计各区的七种人口统计月报表,这也为了解城市的户籍人口变化提供了依据。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首都警察厅所掌管的户籍调查日常工作很快交由南京市民政局负责,不过大规模的户籍调查首都警察厅也依然参与。    三、民政局接手户籍调查    由民政局接管户籍调查日常工作有其必然性,其原因有二:    一、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户籍工作由国民政府内政部管理,而由直属于内政部的民政局掌管户籍工作,比与内政部瓜葛不大的首都警察厅掌管要方便得多。当南京市民政局在1947年上半年成立后,户籍工作自然归位于民政局。    二、首都警察厅管理户籍调查相关工作,是由于抗战后南京的复杂情况,警察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南京市的户政事务。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南京的形势相对已经平和,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①此时,已经不需要首都警察厅参与户籍调查的主导。四、户口总清查与户口总复查    民政局接掌南京市户籍工作后,在两年内,会同首都警察厅,连续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户籍行动,1947年的这次行动称为“户口总清查”,而1948年则称为“户口总复查”,两次行动均有着很深的背景。    户口总清查的背景是国民政府《戡乱总动员》的发表。1947年上半年,国共关系完全决裂,在内战战场上,国民政府也是愈陷愈深。7月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厉行全国总动员、戡平共匪叛乱方案》。“国民革命”进入戡乱阶段。②    户口总复查的背景是南京市物价的飞涨,导致米粮市场的无序与大决战前南京市民的情绪波动。随着内战持续到1948年,通货膨胀已经积重难返,物价飞涨以及物资的缺乏,引起了全国许多地方的游行。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人民也在沉默中,时刻准备爆发。五、户籍调查的结束与接管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克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而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政府随后将首都迁往他处。战后的南京市民政局也完成了其使命,被南京市军管会接收。    P11-15

后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展开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户籍调查,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户籍口卡和户卡。2006.年底,南京市档案馆从南京市公安局浦口石佛寺仓库接收了这批当年民国“首都警察厅”遗留的户籍资料,经过历时四年艰辛的整理、编录,2011年初在辛亥革命百年前夕,150万张民国时期南京市户籍登记卡片对社会提供查阅利用。    曾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拥有如此完整、翔实的民国户籍资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真实记录了民国时期南京市人口的信息,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人们研究当时南京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南京城市发展轨迹,编拟新的城市发展规划蓝图,提供了难以寻求的原始样本,也为市民了解家族变迁,办理移民、继承、寻亲等民事事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凭证。该档案现已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战后南京市户籍调查的起因、经过,各职业群体的人口分布状况及特点。第二及第三部分选取了在民国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的100位名人,按户籍卡人名的音序进行排列,其中44位名人重点描述了他们与南京的关系,这部分著名人物的户籍卡具有很高的史料查考价值,用鲜为人知的资料解读民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部分选取了11份户籍调查文件。由于篇幅的限制,还有很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没有收入,留待今后做深入的开发研究。同时,这批户籍卡因形成于动荡的特殊历史时期,其上所填内容经考证亦有不实之处,特别是出生年月、籍贯等。    该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和有关方面学者的关心与支持;南京市档案馆的丁枫、王晓燕、丛伟、陈阳林、姜海等参与了本书的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展开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户籍调查,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户籍口卡和户卡。这批民国户籍卡比较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市的人口身份信息、居住情况、生活状况、区域划分及人口流动等情况。不仅人口的情况在户籍卡上得到充分反映,南京当时人口流动、民族资本的规模、行业分布、城市驻军等情况也得到了完整的记录。其完整、翔实的历史户籍信息,在国内档案馆中绝无仅有。    在这部分户籍口卡资料中,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名人资料。从于右任、宋美龄、吴贻芳到吴良镛、茅以升、袁隆平等,各级各界名人的姓名、籍贯、住址、年龄、家庭情况等要素均有详细记载,也使得这批户籍卡的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束建民主编的《民国名人户籍(民国珍档)》在编排上影印了部分当时的户籍口卡档案及人物照片,给人留下了真实清新的印象,满足了读者探究历史的好奇感。无论是专业的史学家还是一般的爱好者乃至普通市民,都能够见仁见智地从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民国档案或民国人物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名人户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看起来好旧的书了,包装太脏快乐了 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