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

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  

书籍目录

第一章裂头绦虫 一、研究简史/1 二、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7 三、分布与危害/9 四、诊断与防治/11 第二章曼氏迭宫绦虫 第一节病原学/15 一、各发育阶段虫体的形态结构/15 二、各期虫体的超微结构/18 三、生理与生化/24 四、生活史/28 第二节分类与分子生物学研究/30 第三节致病机制与病理改变/34 一、致病机制/34 二、病理变化/35 第四节临床表现/38 一、曼氏迭宫绦虫病/38 二、曼氏裂头蚴病/38 第五节免疫学/41 第六节诊断与鉴别诊断/44 一、诊断/44 二、鉴别诊断/50 第七节裂头蚴虫的诊断方案/53 一、诊断依据/53 二、诊断原则/53 三、诊断标准/53 第八节流行病学/54 一、分布与流行特点/54 二、流行环节与影响因素/56 第九节防治/69 一、预防/69 二、治疗/70 第十节调查与研究/72 一、宿主感染的调查/72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74 三、曼氏裂头蚴虫皮层的分离技术/76 四、药物作用研究/77 第三章阔节裂头绦虫 第一节病原学/79 一、各发育阶段虫体的形态结构/79 二、各期虫体的超微结构/81 三、生理与生化/85 四、生活史/86 第二节分类与分子生物学研究/86 第三节致病机制与病理改变/89 第四节临床表现/91 第五节诊断与鉴别诊断/91 一、诊断/91 二、鉴别诊断/94 第六节流行病学/100 一、分布与流行特点/100 二、流行环节与影响因素/105 第七节防治/112 一、预防/112 二、治疗/112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部分裂头属绦虫中间宿主——鱼类种名、英文名和中文名对照表/122 二、绦虫微毛类型/123 三、部分裂头绦虫同物异名表/130 四、历年来报道的部分裂头属绦虫种类汇总/135 五、我国抗人体绦虫药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140 六、附图/153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病原学检查:人可作为迭宫属和裂头属绦虫的终宿主,成虫均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成虫寄生时,主要依靠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和孕节,虫卵和孕节的形态难于进行种类的鉴定,但可用到属级水平的诊断。纤维结肠镜的应用是胃肠病学上一个重要进程,显著提高了大肠疾病以及包括回肠末段和回盲部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其应用范围不断被拓宽。近年来,数例裂头绦虫病通过纤维结肠镜的检查得以诊断。 人还可作为迭宫属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迭宫属绦虫的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内,但人体内没有裂头属绦虫裂头蚴的寄生,裂头属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迭宫属裂头蚴病的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靠从局部检出裂头蚴进行确诊,必要时对检获的新鲜虫体,可人工喂饲猫或犬等动物,经15~30天后,从粪便中检查迭宫属绦虫虫卵或从猫或狗的肠道检获成虫进行虫种的鉴定。脑、脊髓和内脏等处的裂头蚴病诊断更为困难,由于寄生部位的关系,加上因寄生时间过长,裂头蚴常发生变性坏死,病原学检查很难实现。近年来,在CT或MRI引导下进行的立体定向脑活组织检查,已成为确诊及治疗脑裂头蚴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2)分子生物学检查:由于宿主体内寄生的裂头绦虫成虫或裂头蚴形态较为相似,因此根据形态鉴定裂头绦虫的种类是十分困难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由于其特异性高,被广泛用于裂头绦虫成虫、虫卵和裂头蚴的鉴定,对人类感染来源的追溯也十分有利。目前,国内外常采用PCR、PCR—RFLP、PCR—RAPD、PCR—SSCP等方法对裂头绦虫进行分子鉴定,使用的遗传标记主要有rDNA—ITSl、rDNA—ITS2、18S rRNA、28S rRNA、tRNAPro、tRNARa、tRNALys、NADH3、cob及cox1基因序列等。Year等(2008)利用PCR法对5种裂头绦虫(D.latum、D.nihonkaiense、D.dendriticum、D.stemmacephalum、D.ditremum)的18S rRNA、ITS1和mtCO1序列进行分析后认为3种遗传标记均可用于裂头绦虫种类的鉴定,其中以mtC01序列更具价值。由于裂头绦虫及宿主的种类较多,一些裂头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鱼类的种类也不甚清楚,因此建立更简单、特异敏感染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免疫学检查:裂头绦虫成虫感染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对于裂头蚴病,当病原学检查难于实现时,可考虑进行免疫学检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抗原纯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免疫学技术更加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考核和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推荐

《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同时又构成了有机整体,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及适用性等特点,并用图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曼氏迭宫绦虫病和阔节裂头绦虫的形态、病理损害及流行特点等情况。《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可作为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教学、研究和预防控制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