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生命的原理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宗性  页数:1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的。但就哲学体系而言,特别是欧洲中世纪以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大抵是将之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人认为客观服从于主观,也有人认为主观服从于客观,甚至有人认为二者互不相干,或是二者相互依存;也有人认为二者互相依存。但不管是持何种观点,都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特别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进展迅速,带来了人类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甚至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客观世界、征服客观世界的口号。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并非一帆风顺,似乎也存在难以跨越的瓶颈,也使今人越来越认识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简介

宗性法师,1973生,重庆潼南人。出家以后,在重庆、四川、北京等地求学十年。2001年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2001年应邀到文殊院弘法,2003年荣膺成都文殊院住持。2010宗性法师调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法师长期致力于唯识学的传播和禅宗史研究及大众弘法工作,多次应邀至海外、大学、团体、机关等举办讲经法会及佛学讲座。法师的开示语言生动幽默,接应方式也别具一各。法师已出版论文集《问学散论》及人生佛教系列丛书十余种。

书籍目录

导论 八识规矩颂 第一章绪说 一《八识规矩颂》的创立 二《八识规矩颂》的作者 三《八识规矩颂》的注疏 第二章《八识规矩颂》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略说八识 一唯识佛法与现代生理学主张的差异 二八识是什么 三八识与生命沉浮 第二节《八识规矩颂》的结构 一结构 二诠解次第 第三节《八识规矩颂》的主要内容 一性类——心识的伦理价值趋向 二缘境——心识认识对象的真实性 三识量——心识认识结果的真实性 (一)现量 (二)比量 (三)非量 四界地——心识的活动范围 五业用——心识的作用 (一)分别 (二)造业 (三)受报 六心所——心识的辅助伙伴 (一)遍行心所五种 (二)别境心所五种 (三)善心所十一种 (四)根本烦恼六种 (五)随烦恼二十种 (六)不定心所四种 七依缘——心识活动的条件 (一)因缘 (二)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四)增上缘 八转依——心识的净化 第三章八识与染污生命——顺转杂染分 第一节染污的第六意识 一第六意识的性类、识量、缘境 二第六意识的界地——活动范围 三第六意识的相应心所——辅助伙伴 四第六意识活动的特点 五第六意识的业用(功能) (一)前台造业的操手 (二)业力的分工 第二节染污的前五识 一前五识的缘境、识量及性类 (一)前五识的缘境 (二)前五识的识量 (三)前五识的性类, 二前五识的活动范围 三前五识的辅助伙伴(助伴) 四前五识活动的条件(依缘) 五前五识的作用 六识与根的关系 第三节染污的第八识 一阿赖耶识的性类和辅助伙伴 二阿赖耶识的活动范围 三关于阿赖耶识的存在(助伴) (一)五教证 (二)十理证 四关于阿赖耶识的自相 五第八阿赖耶识与前七识的关系 六第八阿赖耶识的业用 (一)受熏 (二)持种 (三)内现根身并执持不坏 (四)外现器界 (五)生命相续不断的使者(果报体) 第四节染污的第七识 一第七末那识的缘境及性类 二第七末那识的识量 三第七末那识的辅助伙伴 四第七末那识的行相 五第七末那识的业用(作用) (一)令有情沉迷 (二)为染净之依 第五节八识与生命的染污 一生命染污的前奏——前五识 二生命染污的制造者——第六意识 三生命的染污源——第七末那识 四生命染污的执行者——第八阿赖耶识 第四章净化八识与佛身庄严——逆转清净分 第一节八识与净化 一净化的历程 二净化与四智 三净化与三身 四四智与相应心品 第二节第六意识的净化 一第六意识净化的转折点 二第六意识持续净化中的干扰 三第六意识的圆满净化 四妙观察智的妙用 (一)善观诸法自相共相 (二)善说法度众 第三节第七末那识的净化 一第七末那识净化的转折点 二第七末那识持续净化的干扰 三平等性智的妙用 第四节第八阿赖耶识的净化 一第八识的名位 (一)我爱执藏位 (二)业果生死相续位 (三)无上转依最极清净位 二第八阿赖耶识净化的转折点 三第八阿赖耶识净化的持续 四第八阿赖耶识净化的圆满 五大圆镜智的妙用 第五节前五识的净化 一成所作智的特点 (一)“空” (二)“变相”与“带相” (三)智慧的类别——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 (四)成所作智的特点 二成所作智缘境的真实性 三成所作智的转起阶段 四成所作智的妙用 第六节净化与庄严 结语掌握改造生命的原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 第七末那识的缘境及性类 【正文】带质有覆通情本 “带质”,即指“带质境”,是说第七末那识所缘的是“带质境”。第七末那识缘境的对象是第八识的见分。由于阿赖耶识所具有的受熏、持种、现起根身和器界的功能,第七末那识就在其自身所具有的“自我”意识的支配下,误将第八识的见分执为自我,产生生命的固执和眷恋。由于第七末那识所生起的“自我”误解,是以第八识的见分(本质)为基础而另起的错误认识,故名“带质境”。如同书法练习者临摹字帖一样,是在作为样帖的基础上(本质)格外书写,尽管临摹相似,但它只是在原帖基础上的复制品罢了,像原帖的字,但绝非原字。从这一比喻中,也可以理会“带质境”的特点。另外,这种“带质境”一方面是依仗本质境,挟带起本质境的相貌而另起认识,故又通于“本”(本质境),也就是与本质境存在相似处,但它又是第七识自身所起的别异认识,故又通于“情’随自身而起认识)。也就是说“带质境”毕竟不同于“本质境”,只是自身在“自我”思量的支配下所产生错觉而已。因此,第七识所缘的“带质境”,是既依托第八识见分,但又不同于第八识见分,而自起影像分别,故颂文说“带质”、“通情本”。 “有覆”,即“有覆无记性”,是玄奘法师行文方便的略称,是指第七末那识的性类是“有覆无记性”。由于第八识自身中具有储存一切种子的功能,这一功能就决定第八识不能有明显的善恶趋向,才能储存包括善、恶在内的一切种子。因此,它必须是无所谓善恶趋向的“无记性”,才能储存一切种子。 “覆”即障碍,遮蔽之意。因为第七识是以“自我思量”为核心,在佛法看来, “自我思量”的本身即是造成一切染污的根源,更是滋生一切烦恼的温床。在“自我思量”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染污烦恼,就会遮蔽修道行者的慧光,障碍修道行者对真相的认知度,阻挠修道的进程。故颂文说“有覆”就是针对第七识所具有的这一特点而言。因此,第七识虽然是属于“无记性”的活动,但由于“为我思量”的干扰,就让其“无记性”也蒙上了一层面纱。所以,第七识的性类也就自然成为了“有覆无记性”了。

编辑推荐

《改造生命的原理:通诠》由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改造生命的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有幸读到宗性法师的第二本论著,唯识的法门由此开启。唯识之路如此艰辛,乃是由于能用现代文翻译并解释的人才实在太少,但愿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顶礼历代大善知识。
  •   深入浅出,用现代人的知识解释。
  •   好不错哦。能有对八识初步全面的了解。
  •   还行吧,惟识宗的书需要细细品味,仔细琢磨。
  •   夹山未遇船子诚的见解而已,所言非修证
  •   看介绍这本书很好,收到后看到写的实在一般,很怀疑作者的水平。
  •   虽然有一小部分内容我不喜欢,但是我确实从大部分内容中学到了我想要学到的。关于八识,讲的挺好。
  •   通俗易懂,值得一读的好书
  •   随白发渐生,有时间看看这些书好。
  •   此书全面讲解了八识规矩颂这一很少人讲的内容,较易懂,也很用心。不错,推荐。
  •   本人对佛教很有兴趣,也看了不少佛经,这本书拿到手后没看进去,毕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华经什么的,玄奘的东西,没有基础很难读下去,作者好像也是不照顾读者懂或不懂,只顾自己写下去。
  •   太好了,讲解的很详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