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作者:张巧慧 页数:202
前言
张巧慧将写作五年间选编的第一部诗集寄我,希望我读后能写几句话,谈一点儿意见。赖于尊重和信任,我便应承下来。 其实我对作者一无所知。记得几年前我去浙江慈溪参加诗歌论坛活动,与她曾在餐桌上相识,说过几句关于诗的话题。可结识一位诗人更重要的相知是读其作品,写作者的气质、格调、素养、人格,生存状态,真实的内心,对人生的判断和理解、艺术观念、写作方式等等,都会从字里行间显现、渗透出来。因为真正的诗是作不得伪的,读其诗,便是不相识也能知心的深层次的无声的交谈。 诗集目次的编排,从写作时间上看大体上以近作开篇,以逆时针的方式排序,给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惊诧于诗人近一两年来写作的喷发状态,以及从青涩渐近成熟,几乎是插上翅膀般的飞跃和进展。一位五年前还写得拘紧、简单,虽也有自己的感受,但大体上还以旁观者的姿态多外在描摹的写作者,不知在哪一天突然有了省悟,打开了心扉,让诗的触觉灵敏地探向自己置身其中的日常琐碎、五味杂陈、无奈而含垢的生活之中,在平实、及物的写作状态下,让心灵与事物融于一体,让一双慧眼穿透现实,寻觅真意,让情绪和心理的微妙感觉、灵魂深处的动荡不安,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顿生的悟察在笔端呈现,成为迫近诗之真谛的写作者。或许,这与诗人将写作当成理解、洞察世界,作为自己心灵的抚慰有关,正如她在诗集的跋中所言:“置身真实的琐碎之中,真切,向下,以诗歌抒发‘我’与人生,‘我’与‘我’之间的冲突与对话,并且赞美那些简单而细微的幸福”。这是洞悉了诗是一种主观创造的特质,诗正成为一种心灵的内在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缘故吧。她已是一位“慢慢学会在寒冷的日子里,自己营造一些美和温暖”,用笔取暖的人。 张巧慧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写作中,是注重意象的选择和自己的发现的,让意象成为“感性与理性的复合体”。她在《一枚钉子》上看到了时间的锈蚀,感叹“坚硬的东西啊,也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如果诗仅仅到此为止,虽有感悟,但也失之于简单,诗人继而发现了那嵌在木板之中的半枚“并没有失去锋芒,只是藏匿得更深了”,捕捉到了既存在而又看不见的事物。她在《秋天的蔷薇》中,写生存的越来越狭小的区域体味,路越来越少的生活中的减法,而远方的路正慢慢合拢,愿望亦被劫持,在平庸中落地生根。然而阳光上的一株蔷薇正爬到屋顶,“它们依旧/向天空伸出手去,像要攀到天上去”,诗写的是蔷薇,也是自己的生存状态与心态,已超越所谓意象诗的明晰、硬朗,具有了象征意味。她在挤成一堆的螃蟹中,看到将余蟹踩在爪下最凶猛的那只,“它暴露了自己,这么新鲜,更容易走向毁灭”。她在《泼脏水的人》中,体悟到“被脏水泼到,但并不影响/我们内心的洁白”,并感受到“原来我们心中/都藏着一块煤,点亮了就是火焰;/熄灭了,就是一团黑”。带着悲悯的微笑的诉说,并含着由彼及此的自省意识。而《潜流》中,“临水,照影,我窥视/那个女子被水晃动的样子”,写得鲜活且有意味,当水盈满,“一些深蓝的光阴慢慢浮上来,溢出来,/——我等待着,像一滴水假装平静”,其思绪的背后该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词与物、世态与心态交融的写作中,一个《系着围裙写诗的女人》,倾听着火的煎熬与小白菜的尖叫;体验活着是一件缓慢的事情,“慢慢学会了低头,像一枝/心事过重的花穗”;《在房间一角》,“脱下的衣服缩成一团,抱紧自己的空”,而烫衣架上的另一件衣服,“还没有卸下虚张声势的架子”,被烫斗收拾得面对人世的表情:“笔挺、服帖、乃至僵硬”,只有鞋子自由自在,“它们张着嘴,敞着怀,没心没肺/各自灰头土脸,在各自荒唐的梦里/此刻,它们不再负重,/不再被迫去往同一个方向”。这是一首颇有意味、表达得逼真、恰切,内涵丰富,挣脱抑或挣不脱羁束,既是物的人化,也是人的物化的作品,引人深思。在《干净》中,她叮嘱女儿用流水洗脚,“把自己交给一个干净的梦境”,“坚持采集晨曦,用奶白色的光芒洗漱”;同样写女儿的诗,《离春天近一些》尤为出色,和桃花一起咯咯笑着的女儿;带着柔暖、阳光捏成的女儿;笑一声就绿了田埂、催开花朵的女儿;掰着手指数小花,数着数着又忘了的女儿;是纯洁、温暖、光亮、天真、色彩,是说不尽的疼爱和最美好的表达,难怪诗人会感到“跟在小小的她的后面,就离春天近了一些”。在她的诗中,干净、美好、明亮、温暖这样的词语时常出现,这都源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心灵的纯净。干净是诗的高境界,是貌似简单的单纯中的丰富,是诗格也是人格。是的,她写《寻找羽毛的光亮》,并能摸到温暖;也写《遗忘》,慨叹“没用的东西那么多,全部清除,/心里会一下子很空”,“这些长久不翻动的东西,和日子一样满是尘埃/仅仅是搬运书本,我也十指发黑”。在这样的诗,连同《她们》、《蔬菜令》等,已不是单纯的描述,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写出人与事物的多面性,犹豫、不安而又无奈的情境,写出事物的复杂。 集中令人刮目相看,写得深具分量与心灵冲击力的作品,是《与福利院的一次长谈》一组13首诗。或许,这是对日常温暖、明亮,甚至庸常生活的一种反衬,诗人一改轻松、随意且有所节制的语调,将目光投入另一种现实的悲剧之中,阴郁、凝重,浸透着苦难和哀伤,是对牵动心弦的病痛的悲悯,也是对自己敏感神经的锤炼以及内心的开掘。那是“活着的舌头,死了的耳朵”,却能听到探望者的谎言的沉默;那是“一只苹果诱惑着一个没有看见过苹果的人”,于气味中的摸索,“一个盲童的眼睛,他干枯的眸子除了夜,/还是夜,却自身把自身照耀”;那是“用裂开的兔唇歌唱,在/支离破碎的阳光下,支离破碎的歌到处撞着”的一点回音;那是空的脚步在静中放大,“像一只巨大的死去的手指,僵直地伸去”的福利院的走廊;那是自身的血开始打架,血流迷失了方向,“大多数的病,起源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大多数的死亡,终结于自身的背叛”的认知;那是“把自己拔出来,像拔出那枚没骨的钉子”,内心生出羽毛的遐想;那是“渺小的诞生像一片雪等不到春季,/你保留着一片雪的干净和天真”的头颅里的战争,继而诗人鄙视自己,“在一个脑瘤病人床前写诗是可耻的”;诗人痛感自己的体内就有一座福利院,含着惊人的秘密,铁一样黑且沉重,散发着苦味,像埋葬一朵花一样埋葬热血,“害怕在魔镜中映出伪善的自身”,并“无力地注视一部分的死去”…… 无须再描述和摘引了。这是一组惊心动魄的诗章,是在伤残的死亡线上不甘的挣扎、无奈和无数悲惨命运的写照,是无法逾越的墙。患病的词语,手术刀般引导自己对内心进行剖析,对水晶般心的磨砺,是“当肃穆的雪无边无际地落下来,我们投身于壮丽的纯洁,/那么美,一场即将被覆盖的冬眠”的认知和感受。或许是诗人真正动了情,也许是五年来的诗笔已打破了无形的羁束,在敞开的心灵里,那种痛楚与深切的表达用诉说的语调溢写而出,其散文诗般的语言方式体现的却是诗的本质,能更为恰切、淋漓尽致地呈现目击的现实与心理的现实,在心灵与情感的起伏跌宕之中,随着节奏的起伏,写出凝重、深刻,令人警醒且有诗之特质的好作品来。 读罢这部诗集,我结识了一位内心干净,写真纯之诗的文学新人。我想,诗人如继续目前这样喷发式的注重诗歌素质的写作,她会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的诗人。这或许不是她的本意,但没有功利之心的写作往往能写出更为纯粹的诗来,我们期待着。
内容概要
张巧慧的诗,细腻、温婉、轻松,感情真挚但不滞重.表现出哀而不伤、怨而无恨的情怀。诗最难处,不过是意境与韵味。张巧慧的诗,虽不能定位于意境深远,但她诗歌中呈露出的韵味确实是很有特点:内敛。精巧,似童话若歌谣。面对沉重和苦痛也能轻松地展开诗意.进而表现她的精神力量。或许正是她的涵养所在。
书籍目录
做一个宽阔的写作者——《慈溪文丛》总序序:干净的心灵与真纯的诗她和她的诗第一辑 行走人间等待日出住在高处关于母亲的诗头顶上的鞋行 走道路一枚钉子一株巨大的香樟空了活着是一件缓慢的事情夹在书中的我影 子被秋风打了一记耳光在房间一角谁还在天上干净望系着围裙写诗的女人诗歌这只破碗砧板的回应位 置高压之下自然之道黑锅分量致中秋用青春的余烬温暖每个冬季与谁争辩追 日风中的烛她们台风之夜朔风无辜追忆似水年华离春天近一些吵架过后在秋天成熟老家庭院冬天来了今年,我胖了病中时光信仰梦见母亲默 契遗 忘反复被写的题材采石场一个断腿男人在天桥上最凶猛的那只螃蟹爬行的蜗牛一个被记住的人第二辑 进入荒芜与福利院的一次长谈(组诗)1 矗立在面前的墙2 聋哑者以沉默说出闪电3 注视一个盲童的眼睛4 谁在唱歌5 福利院的走廊6 向7 内心的羽毛8 头颅里的战争9 无题10 在自己挖的井里11 体内的福利院12 我还是愿意13 无法跟不幸争辩面向光返 程秋天的蔷薇下 山潜流现状落花,是一句诗落叶,像自杀者你的身体是你挖的井一根火柴的自白当寒冷成为一种惯性如果可以最后一朵雨荷山上的苇子在金仙寺前遭遇一片夏荷在雨中看桥在鸣鹤听鹤鸣高山流水举着一叶春枫寻找整个春天寻找羽毛的光亮来不及开花的玉兰林命运之手一粒尘土不能沾上泪水的重风筝果子与诗怀人白球鞋山村之夜遗 失秋思画 兰应当像雁或者飞行的候鸟低头看到自己的影子用骨头写诗想象你疾步走来石 头没有理由警惕失 控疯狂的桑树雨声一下子大了放自己过去琴独弦琴废寺铭奔佛的马在湖畔看云向日葵蝶湖边的规则泼脏水的人一场没有麻醉的手术断裂(组诗)第三辑 应景之作应景之作清风颂(组诗)在清明、端午与中秋阅读爱的深度、广度和温度(组诗)1 清明是透明的2 端阳的河流都是往回流的3 嫦娥应悔偷灵药女人的茶时光(组诗)1 女人与茶2 女人如茶3 女人是茶慈溪慈溪——风物篇(组诗)1 沧海桑田2 九秋风露越窑开慈溪,慈溪——人和篇(组诗)1 我们有这样的好支书2 我们有这样的好兄弟——民工的家书忆江南(组诗)1 江南忆2 苦粥吟3 水木谣4 寄归燕5菊之魂6 霉干菜7 春之晓8 行舟记9 捣衣谣10 伤断瓦11 葵花赋12 床之谏13 蔬菜令14 采桑子15 门之囚16 忆江南跋
章节摘录
头顶上的鞋 那年我在扬州, 寻访朱自清故居:我以为深人弄堂 才是深入一个城市的肠道 弄堂安静、陈年,显出朴素又拮据的小模样 我走进小巷。发现头顶晾满鞋子,在低空横拉的 绳索上,那些用夹子夹着的鞋子 仿佛正踩过来:我侧身躲闪着 仿佛那是真的,真的会被踩到 不愿被人踩在脚下,可怜的 谁能避开无形的鞋,它们悬着,踩着 有时候掉下来,恰好被打个正着 但我旋即想到,那个著名的人也曾住在 这样的弄堂,头顶的鞋子并没有踩塌他的肩膀 他留下的背影还是那么高 行走 光明总是那么窄。穿越,是一个人的事情。 我承认害怕黑暗,也害怕光明 害怕路的一端上浮,另一端下沉,而人生 不是在爬坡就是在堕落。 我要活在不明不暗的地带,平缓,安静, 有适当的光照亮去路,有 适当的暗作掩护,偶尔遭遇一些 开阔,跑上几步 现在,我步人了中年的弄堂, 被黑暗挤向 唯一的前方。 道路 我慢慢走回正道,凭气味找到 平庸而安全的方向。落叶未扫,树木寂阒 选择一条众人走过的路,热闹过,又陷入荒芜 与迎面而来的竹子相遇,它们静默,谦恭 像久经考验的人群。在深处, 一想起踩空,我的脚踝就疼。这众人 走过的路上有前人布下的陷阱,一粒光与一粒光之间 也夹带着浮动的灰尘 失去翅膀的人惧怕飞行,不住四处张望, 想找一个同样不肯死心的灵魂。也没有 忽然下一场雪,好留下 我曾经走过的脚印。 一枚钉子 废弃的木栅栏,父亲拆开当柴烧 他拿锤子一敲,一枚钉子 就断了。 一半嵌在木头里,一半掉在地上。 暗黄的铁锈脱落,并没有金属之声 坚硬的东西啊,也经不起岁月的消磨 尘埃落定,父亲两鬓苍茫 他试图把剩下的一半连根拔起,一不小心 就被咬开。 原来钉子并没有失去锋芒,只是 藏匿得更深了。 ……
编辑推荐
流年别无所长,读书写宇以自遣,春朝秋夕,浮生小记,虽托红尘寄此身,且做诗中痴狂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