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邹彩霞  

内容概要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法理学视角的理论反思与现实研究》将对世界知识产权的发展脉络和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比较和借鉴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从中寻找某些相似性,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思路;同时,将对中国知识产权近五年的具体实施状况,尤其是当前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明确中国知识产权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法理学视角的理论反思与现实研究》多地采用价值分析对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邹彩霞,女,河南信阳人,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知识产权法哲学、生态法哲学、女权主义法学、比较法学。2005年6月受聘到上海政法学院,现在法律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员,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院比较法研究所研究员。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理论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参加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知识经济与法律制度创新》(01AFX003),项目成果人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2007年主持上海政法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高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探索研究》;2008年主持上海政法学院科研项目《中国知识产权的困境与出路——法哲学视角的分析》(编号SZ08005);2008年主持上海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优良学风建设中的学生素质教育》(GJzc83—08);2011年主持(第十届)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主办单位: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培养》(项目编号2011263);2012年主持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上海“四个中心”背景下知识产权法律文化构建研究——法哲学视角的分析》(项目编号QZ20121020)。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全球化背景 (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立过程及背景 (二)TRIPS的本质与实效 (三)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对中国的挑战与诱惑 二、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 第二章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 一、“中国”语境下的“知识产权” (一)世界体系中的中国 (二)中国当前的知识产权制度 二、中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挑战 (一)内在的问题:频繁立法与民众普遍众意性侵权的矛盾 (二)外在的压力:全球知识霸权的压制与自有知识产权匮乏的 矛盾 (三)发展的迷茫:依附国际标准与知识产权社会自塑性发展的 矛盾 (四)理论的空虚:知识产权研究热门与基础理论欠缺的矛盾 第三章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困境的缘因分析 一、法律移植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土壤的缺失 (一)中国民众对知识的认识 (二)中国民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二、知识产权自身的内部矛盾 (一)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二)知识产品本身的非排他性与知识产权垄断的排他性之间的 矛盾 (三)知识产权个人享受与知识产权责任社会承担之间的矛盾 (四)知识产权对知识发展兼具激励性和抑制性的冲突 (五)知识产权权利的享有的表象与资本控制和垄断知识资源的 本质的矛盾 (六)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的悬殊不对等的纰漏 (七)知识的创造者与知识的利用者的分离的隐患 (八)知识产权中的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并行的本质 (九)知识的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的矛盾以及无限性与相对 有限性的矛盾 (十)知识产权交易价格的随意性和垄断性的危害 (十一)知识产权与正义的冲突 (十二)知识产权与自由的冲突 (十三)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冲突 (十四)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 三、社会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价值变迁 (一)传统与现代价值主导的互易 (二)文明与落后的对立与转化 (三)知识产权自身纵向和横向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生衍 四、中国法制的体制性问题与批判性精神的欠缺 (一)中国法制的泛西化模式 (二)中国知识产权在中国法制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特殊性 (三)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薄弱和狭隘 第四章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意义 一、知识产权在世界发展史中的角色与功绩 (一)知识产权促进工业社会的大发展 (二)知识产权加速了人类文化的繁荣与趋同 (三)知识产权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 (四)知识产权加快了世界的融合 二、知识产权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一)知识产权是中国当前发展重要的命脉 (二)知识产权是中国未来发展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三、西方主导模式的知识产权对中国的影响 (一)当前的世界知识产权权利分布模式 (二)当前的世界知识产权模式的非正义 (三)知识产权与人权 四、中国对西方主导知识产权模式的合理应对 第五章知识产权理论基础的重构 一、关于传统知识产权理论的评述 (一)洛克的财产权“劳动”自然权利理论及于知识产权 (二)黑格尔的财产权“自由意志”人格理论及于知识产权 (三)卢梭的财产权“社会契约”公意理论及于知识产权 (四)边沁的财产权“激励”功利理论及于知识产权 (五)知识产权的发展理论 二、知识产权新思潮的冲击 (一)知识产权怀疑论 (二)反知识产权论 (三)知识产权僵化论 三、知识产权价值的合理定位 (一)“知识”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二)作为“私益”的“知识产权”与作为“公益”的“知识” (三)作为“权利”的知识产权与作为“政策”的知识产权 (四)作为“人格”的知识产权与作为“财产”的知识产权 (五)作为“独占特权”的知识产权与作为“自然财产权”的知识 产权 (六)知识产权与知识权利 (七)关于正义 四、知识产权的多元目的与终极目的 五、知识产权新的理论基础支撑 第六章探寻中国知识产权合理的发展路径 一、知识产权的历史发展脉络及规律 (一)知识产权的国内法发展历程 (二)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发展进路 (三)知识产权的规律性发展路径 二、典型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一)作为知识产权强国的美国的知识产权策略 (二)欧盟国家的知识产权策略 (三)知识产权立国的日本的知识产权策略 (四)韩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 (五)作为发展中国家软件强国的印度的知识产权策略 (六)总结与借鉴 三、中国知识产权的出路 (一)寻求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自主性 (二)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中国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中国传统知识的重视和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是通过个人利益的刺激来实现公共利益,如美国宪法的知识产权条款“通过确保作者和发明者对其创作和发明的有限期的保护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知识产权所服务的共同目标是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以及促进思想有效、自由地流动,这实际上反映了知识产权立法作为制定法的创造,它是实现公共利益政策目标的手段。然而知识产权中的基本矛盾却是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的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知识产权从一个特定的阶段开始,对这个阶段之后创造知识产品的人赋予专有权,即垄断权,别人使用其知识产品或别人使用自己的与知识产权人相似的知识产品,都是要付费的,而且,随着知识产权的扩张,知识产权的覆盖面和法域力在不断地加大,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如同对空气的需求一般,可能随到之处,都会触及到别人的知识产权,那么人们有能力支付这么多的费用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人们可以不用这些知识产权吗?回答依然是否定的,因为人们迫切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知识产权是少数人的权利,因为能创造和拥有知识产权的人是少数,而在知识产权资本化之后,只有拥有资本的人有能力去创造“社会认可”的知识产权,也只有拥有资本的人有权利控制和引导哪些知识产权是“社会认可”的知识产权,因为实际上,它在控制着消费群体的消费取向。例如,它说某种豆浆没有技术含量,而洋快餐拥有绝密配方,结果大人小孩都热衷于手持汉堡和可乐并依赖于这种消费模式;它说某种中国奶粉有三聚氰胺,而进口奶粉营养丰富,结果中国奶粉业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人们立即转向价格高昂的外国奶粉;它说传统知识不具备知识产权性,而专利是人的智慧创造神圣不可侵犯。当然,这种控制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渲染而进行的。 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能否内部纠正?姜奇平先生提出了他的看法。 如果知识产权法只有经过“外科手术”,即通过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信息公开法、消费者保护法和一系列政策与之制衡、纠偏,才能维护社会公正。那它就没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用来判断是非了。 能不能通过对知识产权施以“内科手术”解决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呢?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编辑推荐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法理学视角的理论反思与现实研究》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以及价值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的写作的内容较为一般,看了一半没有看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