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蓝翔 页数:385
前言
蓝翔先生的文集要付梓了,拜读着这些文稿,宛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让人领略了一位耄耋老人的沧桑人生,同时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时代前进的轨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文集由虹口区档案馆出资出版,又让我们读到了一份坚定的归属感。 读着这部文集,使我油然而想起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我写的书是水,伟大天才们写的书是酒。但喝水,是每个人的需要。”蓝翔先生写的书也是水,清澈见底。全书共收录一百七十一篇文章,有散文,有随笔,有感悟,有抒怀,篇幅也有长有短,但大多来自作者真情灼然的流露,从八十年前的全家福到跪祭父亲亡灵的控诉,从百年老虎灶的寻踪到酸甜苦辣的石库门,无不写出这位老人的亲身历行,渎来感到格外真实而亲切。而作为一位著名的海派收藏家的代表人物,文集中收编了诸多的收藏文章,颇具特色。这些文章中,有的是蓝老为海派收藏历史考证的研究硕果,例如:“上海古玩业百年沧桑”、“海派收藏创始人钱化佛”、“海派收藏”等。另一大类便是老人自己收藏的心得体会,从筷箸、女红、书画,一直到体育吉祥物,时间跨度二十余年,熔资料性、知识性于一炉,从而佐证了改革开放后,海派收藏再次崛起的历程。此外,文集中还收录了部分旅游、美食、玩乐的文章,不仅是蓝老人生见证,也是一位作家、收藏家、民俗学家的多元情操的写照。在这字里行间,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与蓝老相比,吾生亦晚,但我与他却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我初识蓝翔先生已有四十年了,当年我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是位诗歌发烧友。记得大约在1971年的时候,我参加轻工业局诗歌队,有一次在市工人文化宫的赛诗会上,我的一首民歌还获得了名次。正是在这次赛诗会上,有一位评委叫蓝翔,他点评着我的诗作,很有诗人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初识蓝翔先生。我与蓝老正式交往大约是在1987年的春天,记得那是在《市容建设报》的一个作者座谈会上,我没认出蓝翔先生,是报社的编辑马开元先生介绍的。第二次相逢,我们谈得非常投缘,散会后,我陪他一起骑自行车回家,他告诉我他有收藏的爱好,喜爱收藏戏曲说明书、筷子、旅游纪念品。在永寿路他家的弄堂口分手时,他约我有机会到他家看看收藏品,我答应了。三天后,我第一次,也是他的第一个参观者,爬上了那狭小的扶梯,进入了他的收藏世界,受他的收藏故事感动,我将他的筷子收藏写成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从此,民间多了一位藏筷家,海派文化多了一位开拓者。 蓝天翱翔,壮志不已。从首次在虹口区工人俱乐部举办藏筷展到八部筷箸专著,从创办上海首家区级收藏协会——虹口区收藏学会到创立筷箸博物馆,二十多年来,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他用自己的执着追求与辛勤耕耘,为当代海派收藏书写了一首首激越慷昂的诗篇,也树立起一位当代收藏家的形象。 斗转星移,这位老骥伏枥的诗人、作家、收藏家、民俗学家回眸沧桑人生,要为自己的收藏之物寻找归宿。今年6月的“国际档案日”,蓝翔老人将四百余件收藏品全部捐赠给虹口区档案馆,有著作、手稿、证件、照片、聘书、奖状等,其中有九十多张抗美援朝时蓝老从朝鲜带回来的战地原版照片,弥足珍贵。读着老人的故事,聆听着他的情怀,这是一份多么坚定的归属感!
内容概要
这部并非《蓝翔文集》中所写并非作者个人的传略,它是充满档案元素、散见于报刊文章的汇集,因书中篇章大多以小见大,从走转飞,借地说天,故此书名曰《蓝天飞翔文集》。
书籍目录
人生留影八十二年前全家福老照片祖父母、父母与我生活脚步获奖证书和各类证件回忆抗美援朝抗战烽火一件日本军大衣抗战的珍品侵略的铁证——“老战士收藏展”巡礼难忘南京大屠杀”跪祭父亲控诉日寇慰安妇骨灰出土纪实两件反法西斯纪念品暴行累累又一证七十年前蒙难照军旅情思难忘军民通信情五十年虹口情狗肉酱汤给了我热量捐献飞机大炮收据经历烽火硝烟的志愿军“预防注射证”志愿军小战士廖有梁的故事0”欢呼首届筷子文化节飞赴台北办筷展筷箸文化意趣多小小古箸见诗情志在集尽天下筷韩国筷匙清代餐具盒赏菊诗酒蟹八件造型各异的古今筷笼蓉城古筷展散记以箸会友蓉城如愿难忘老将军题匾筷箸说不尽文人情五台山寻箸记收藏老市长墨宝西藏七星刀筷五十年前万岁筷笼满蒙民族刀筷文化草根登上国际大讲坛清代王爷的十三件箸筒藏筷在日本获奖牛年喜藏牛筷迎世博筷子大合唱题箸画筷喜收藏一张书画万般情收藏苦乐伪造铜章后果恶劣紧急打假匹夫有责饮水思源小平壶猴王藏友玩赏同路破面盆竟是宝七件当年献血证喜藏清代白铜火锅二十五年前的明星照老有所乐玩手杖台湾高山族木雕餐具我和鲁迅“百眼筛”喜藏台北故宫钥匙圈玩起名家签名扇珠山八友绘箸瓶四十年前祖国万岁碗藏友风采杜维善先生慨捐丝路珍宝三毛爱玩赏餐具佛堂藏扇壶美茶香说四海坎坷集币五十载——记纸币收藏家吴筹中父子藏烟画片纸罗万物腼腆男孩的创刊号世界六小龄童爱藏猴上海家庭收藏馆——精神文明建设的产物冬夜灯烛照光华铁算盘内暗藏匕首珍稀的淞沪抗日纪念章古朴典雅插屏钟以拣瓷片为乐勤奋笔耕向吕老求“序”第一次男冒女名《聚宝民间》首次亮出“海派收藏”大旗珍藏作家赈灾签名本藏筷与出书聋子听歌情系横浜桥我写《老上海360行》笔耕十年又逢春失而复得说《红嫂》烟雨楼前民歌手奋笔喜书《收藏奥林匹克》重新出版《收藏史》人生留影毛泽东雪地打乒乓体育收藏新拓世界杯吉祥物收藏五十八年前全运会画刊记翔兵体育吉祥物收藏馆世界杯吉祥物收藏也疯狂喜藏亚运会吉祥物苦求三十五前奥运狗特奥会吉祥物我的奥运会吉祥物收藏十全十美庆奥运香港马票庆奥运”喜藏奥运珍品五件宝奥运珍藏展首站在香港展出百年石锁体育情喜得萨马兰奇奥运品七十八年前东华足球会银盾贾幼良参加柏林奥运会女红情深一部女红工艺史女红件件见情意女红收藏二十春不爱武装爱红妆身价百倍绕线板鸟虫玩乐姚慕双艺术高超金铃子也有功劳你爱“叫哥哥”吗?蟋蟀趣谈老伴哭鸟过冬的蝈蝈聋子买铁哥美食品尝茶香情浓识范君钱老不老喜加餐上海本帮菜发展浅谈五台山上面食奇喜喝家乡汤谢添也是美食家外来的上海名点韩国宴会印象韩国小吃散记饮食文化春光无限海派收藏令人陶醉红艳艳金灿灿——新春糖葫芦体育健儿的吃自得其乐“三炮台”可口可乐趣闻轶事旅游观光银雾迷蒙话温泉贵妃石榴惹人爱青城山幽道家菜绝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台湾吃便当台北上海风情书画情钟快哉亭与李可染旧居赵丹吃鳖画鱼意外喜得松花砚老画家画童子墨耕轩主慈善忙李可染作品选纪念封苦研丹青染银发附录一、蓝翔箸文化专著简介二、蓝翔其他著作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1953年初春,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从朝鲜前线奉调回国,驻宁波休整。我们军文工团接到新任务,到上海向江湾某医院志愿军伤员慰问演出。有一天休假,在抗美援朝前线几乎两年没看过电影,我于是匆匆赶到“大光明”影院。不料场场客满,我只好徘徊在门前望海报而兴叹。正欲离去时,迎面来了两位女同学,她们莞尔一笑说:“志愿军同志,可是在等退票?”我点点头,还未开口,票已经塞到我手中,我忙取钱,可抬头一看,两位女同学早已没了踪影。这下我可傻了眼,不知到何处去交票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纪使我心慌意乱,也许是急中生智,我突然想到票是对号入座,进场可能找到她们,果然不出所料,两位女同学即在我座位旁。但她俩谢绝收钱,说是这张票是慰问志愿军的。推来推去直到电影开场她们才收下票款。接下来,黑暗中她们一会递过来几粒糖,一会又送来一包豆。我想推辞,怕影响邻座观众看戏,只好一声不吭,照单全收。 散场时,我起身刚要向她们致谢,两位同学突然发出邀请,约我到对面人民公园,说是要听我讲战斗故事。这又使我为难。我这人不善交际,特别是遇上陌生的姑娘,不知如何应付。另外怕遇上战友,添油加酱说我约女同学逛公园,闹个满城风雨,今后在军营中日子不好过。没想到上海姑娘既热情又大方,不容我多说,连拖带拉,簇拥着我横穿南京路,进了人民公园。现在说不清是受了她们热爱子弟兵的热情感染,还是我下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决心,反正我扮演起大讲战斗英雄故事的角色。两位听完故事并没有放我走,又要和我合影留念,说着她们取出照相机。 这下又使我进退两难,我从没单独和姑娘合过影,正欲推辞,谁知A同学热情地拉住我的右臂,B同学忙将我胸前的志愿军纪念章扶扶正,也拉着我的左臂,还没等我清醒过来,不如何处冒出一位特邀摄影师已揿下快门。 回宁波部队后不久,我接到上海寄来的照片,信上说她们是第一女中的高中生,并称我为“最可爱的人”。就这样,我们建立了军民之间的通信关系。不久她俩义给我寄来苏联英雄小说《古丽娅的道路》以及《牛虻》。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将从朝鲜前线带回的战利品,美军降落伞做的书签回赠她俩。 通信一年多,她们高中已毕业,正在考大学。有一天我收到的信,不再是两人的具名,不知怎的她们开始分别给我写信。从A和B的信中,我有那么一丝预感,信的内容已离开战斗之类,不约而同地向感情交流发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她们已是大姑娘,而我也是二十四五的小伙子。我怕长此以往,会难以控制自己,倾向她们之中的一位,这样有可能影响她们之间的友情。再说,当时部队有纪律,战士是不允许谈情说爱的。 当向两位已升人大学的女同学寄出祝贺信后,我即主动终止了一年半的军民友好通信,为驱除失落感,我主动投入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 岁月悠悠,不觉此事已经过去四十年了,但这段美好的回忆却使我至今难以忘怀。——刊于1994年11月25日《上海老年报》 五十年虹口情 每当我走过群众影剧场门口,总要多瞧上几眼,因为五十年前我刚穿上新军装,曾在群众影剧场演出过四场戏,当时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考取文工团参军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解放上海的主力兵团——九兵团招考文艺工作者。我从小是个话剧迷,立即去报考,非常幸运地被录取,分配到主攻上海的20军文工团戏剧队。我参军后参加排演的第一个戏是大型歌剧《刘胡兰》,我所扮演的角色是个被阎锡山反动部队拉佚而来的勾子兵。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可我排练非常认真。这是我参军后所扮演的第一个角色。 虹光大戏院首次登台 《刘胡兰》排练三四周后,忽然接到命令,参加救灾义演。我们从嘉定驻地出发,当天赶到四川北路多伦路口,全团住进上海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三楼剧场。而我们正式演出的地点,就是横浜桥南堍的红光大戏院(即现在的群众影剧院)。 我扮演铡死刘胡兰的勾子兵,不忍心对胡兰子下毒手,被一脚踢下台阶。平时排戏,大胡子连长只是象征性地踢我一脚,谁知当正式公演时,他真的飞起一脚狠狠踢在我的腰间。我首次登台,缺少经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一脚踢倒在地,痛得我眼冒金花,身出冷汗,我动也不敢动,怕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直到落幕,同志们才把我拉起来,可痛得我路也走不动。不过事后受到导演表扬,说我表情朴实纯真,遵守舞台纪律能吃苦耐劳。 谁知演第二场时,我又差点出洋相。刘胡兰牺牲后,为了替胡兰子报仇,解放军端着枪纷纷向勾子兵围攻过来,直到击毙大胡子连长才落幕。 演这场戏时,导演为了制造舞台上的战斗气氛,特地从城隍庙买来不少荧光弹。当解放军尚未冲上台来时,后台先射出一排排荧光弹。这玩艺虽然是烟花爆竹,不是真枪实弹,但被击中,确实疼痛难忍。按导演规定,我这勾子兵早被击毙,倒在台中央不能动。谁知我刚倒在地上,一粒荧光弹却射在我的耳背后,不料这小小的火球当时并没有熄灭,沾在我耳后还在燃烧。我本可以用手把荧光弹拨在地下,但我是“死人”不能动,只得咬紧牙关忍着痛,让它在耳朵上滋滋冒着火星。 烧耳朵比第一场踢一脚更难熬,可我闭着眼咬紧牙关忍着痛,僵硬地坚持“死”在台上。等落幕后同志们一看,耳背后已烧出泡来,又红又肿,忙请卫生员来抹药。这事又受到队里表扬。 ……
编辑推荐
蓝翔先生的文集要付梓了,拜读着这些文稿,宛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让人领略了一位耄耋老人的沧桑人生,同时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时代前进的轨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文集由虹口区档案馆出资出版,又让我们读到了一份坚定的归属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