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陈明伟,陈素君 页数:163
内容概要
骨木镶嵌采用牛骨、象牙、贝壳、螺钿、黄杨木等多种材料,在木坯起槽后用黄鱼胶黏结嵌入,经过打磨雕刻,再髹漆而成。就其工艺品类来区分,有高嵌、平嵌和高平嵌混合三种。装饰品包括传统家具、生活日用品、欣赏类工艺品和建筑门窗等,装饰花纹有飞禽花卉、山水景物、古装仕女等,图案古拙,结构精巧,品位高雅。
陈明伟、陈素君编著的《宁波骨木镶嵌》从自然环境、起源发端、历史沿革、艺术表现、传承谱系、文化特征、保护方式等予以全景全息式的纪录和反映,力求科学准确,图文并茂。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概述
【壹】宁波骨木镶嵌的起源
【贰】宁波骨木镶嵌的发展
选材与制作工具
【壹】木材的选择与处理
【贰】牛骨的选择与处理
【叁】主要制作器具
制作流程与工艺特征
【壹】宁波骨木镶嵌的制作流程
【贰】宁波骨木镶嵌的工艺特征
历代名艺人
【壹】古代名艺人
【贰】当代名艺人
代表性作品
【壹】古代与近代的代表性作品
【贰】现代代表性作品
传承与保护
【壹】宁波骨木镶嵌的传承方式
【贰】宁波骨木镶嵌的传承基地
【叁】宁波骨木镶嵌的保护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3.骨木镶嵌衰退期(晚清至新中国成立) 清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山河破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包括西洋沙发、铁床等金属家具在内的西方舶来品,大量涌入并充斥国内市场,宁波的骨木镶嵌业遭受重创。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家具骨木镶嵌产品日渐衰落,大型作坊所剩无几。清咸丰年间(1851年后),宁波城内唯一能支撑门户的大型作坊,只有坐落在老城隍庙根的“周顺兴骨嵌木作场”,工匠五十余人,已经丧失独特的定型产品,只是承接城乡一些新旧木器的来料加工和修配翻新业务,借以维持经营。继续从事骨木镶嵌产品出口生意的作坊,仅余江北岸外马路三横街的“孙余生雕刻店”一家。业主孙余生精于雕刻,传说曾精心制成一件黄杨木“挖耳”的木雕作品,被地方官员视为珍品,送往巴黎的艺术博览会展出,受到国际好评。至于众多的骨木镶嵌小型作坊,大部分由大街转移至小街巷尾,紧缩门面,靠修修补补赖以糊口。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列强进入宁波口岸的初期,宁波骨木镶嵌业曾经出现过短暂而又畸形的繁荣表象。侵略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淘宝者纷至沓来,对已卓负盛名的宁波骨木镶嵌器物争相抢购,搜罗各类骨木镶嵌珍品,致使盛期的精品遗物和名匠杰作的高端珍品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影响所及,日本、南亚、西欧各国来宁波抢购花板成风。一时间,骨木镶嵌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刺激,急速扩张,出现畸形繁荣。崛起的骨木镶嵌作坊,技术力量不足,投机取巧,粗制滥造,工艺上一落千丈,产品大量从高嵌转为平嵌,相对高嵌工艺,平嵌要省工多矣。中间商应运而生,日益增多,他们不论质量优劣一律收购,贩运到上海装配成套,出口海外。这样一种虚假的表面繁荣现象之后,伴随而来的,则是更为严重的衰退。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