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绣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魏敬先、 魏乐文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魏敬先,魏乐文 著  页数:186  

内容概要

  作者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后,被分配到温州瓯绣厂担任美术设计工作。一经接触刺绣,便被祖国这朵传统工艺之花所吸引,并迷恋上它。经过几年的从事和了解,既看到其优越处,亦感到其弊端,即艺人们画绣脱节、墨守成规,技法和题材少有突破。于是,自己在设计绣稿之余,也向艺人们学习针法、设色、配线等整套工序。后来,自己拿起针线,坐在老艺人身边穿针引线,做起了刺绣。一起来翻阅《温州乡土文化书系:温州发绣》吧!

作者简介

  魏敬先,1937年2月出生,江苏省沛县人。温州大学(原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艺四十余年来,专攻水彩画和人像绣艺术,走画绣结合的道路。近年来先后出版了《魏敬先水彩画选》、《魏敬先水彩画》、“中国水彩画家系列丛书”——《魏敬先》和《瓯绣技法》、《中国发绣艺术》、《现代人像绣技法》等书,在发绣现代人物肖像理论方面,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魏乐文,1973年9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随父学习画绣艺术。1991年进入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发绣人像艺术研究,以创作实践为主,走画绣结合之路。曾参与研究所内的美国历届总统系列绣像的制作。其创作的名人肖像作品曾先后于欧、亚、美各地展出,并多次获奖。

书籍目录

壹  发绣概述  发绣的历史  发绣的特色  刺绣与发绣  发绣的难点  传统发绣与温州发绣人像  发绣的人文价值贰  发绣的制作流程  选底料  放样和临缎  针法设计  后处理叁  发绣现代人像技法  平针绣  施针绣  乱针绣  虚实针绣肆  发绣人像绣法要点  眼睛的绣法  鼻的绣法  口的绣法  耳的绣法  手的绣法伍  人物与背景处理  人像与背景的关系  虚实空间的处理  主要部位与次要部位陆  绘画与刺绣  写形与写神  素描与刺绣  色彩与刺绣  刺绣的特点柒  作品举例  邓小平绣像的针法设计  发丝与丝线结合绣制作品举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绣像  须发的绣法——齐白石、列夫托尔斯泰绣像举例  速写绣《鲁迅头像》捌  温州发绣作品精选  魏敬先作品  孟永国作品  万升平作品  魏乐文作品  赵建波作品  陈洋作品玖  温州“发绣外交”故事  温州“发绣外交”是这样开始的  总统亲笔信的前前后后  我为南太夫人绣像  现场为日本石卷市市长绣像  采自东瀛的一束鲜花  几缕青丝引来五亿巨资  拜会霍英东先生  为邓小平同志绣像  郁金香盛开的时候  在露波教授家做客给我的一个惊喜  黄音先生和“丹华亭”  一位登门造访的“神秘客人”引发的故事  青丝银针走南亚  美国历届总统绣像的故事  发绣展在科恩  科恩大学校长给马大康校长的信  温州发绣登上联合国“大雅之堂”  在联合国办展与记者的对话  钱兴中市长对发绣艺术的支持和关注  和叶利钦总统的三次握手  阿联酋纪行  “发绣外交”若干事  和贝纳希尔布托的一次合影  为“法派”赶制礼品  欧洲游记特里尔  马克思绣像的故事  在欧洲艺术长廊中漫步  画绣结合走出奇路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刺绣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中国的先民们就开始用骨头磨制的骨针穿鬃毛,把兽皮缝制成衣物遮体,继而又在上面刺绣一些简单的图案花纹,以示美感。    公元前两千年,即舜的时代,就创立了“章服制度”,规定“衣画而裳绣”,开始从人的衣着、纹饰上分出品位的高低。年代最远的中国刺绣品遗物,据说是保存在英国马尔米博物馆中,与一尊商代青铜器“觯”的绿锈粘在一起的刺绣残片。瑞典考古学者西尔凡在1949年曾对这块刺绣遗物做过研究,她认为,这块约三千年前的刺绣遗物是用丝线绣在织物上,并用“辫子股”针法绣成的。    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的《左传》中,便有“衣以纹绣”的记载。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中,也发现有“绢地长寿绣”、“绢地乘云绣”等手工刺绣服饰的实物残片。在中国敦煌石窟千佛洞中,也发现了唐代绣品《观世音像》。古代有善男信女们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绣制佛像供奉以表示虔诚,顶礼膜拜的,这也可以看做是人像绣的起源吧。数千年来,由于历代能工巧匠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刺绣这一古老的工艺之花越来越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各家的独特风格。比较突出的有“四大名绣”,即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温州的“瓯绣”、北京的“京绣”、河南的“汴绣”等。以上各绣在针法上虽大同小异,但色彩效果、表现风格及所绣题材各有特色,并且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在研究各绣针法、特点的基础上,多年来,我选择了一条画与绣结合的道路,自画自绣,把绘画的原理运用到刺绣中去。    发绣在中国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过去的刺绣艺人多是绣花鸟、山水、传统人物之类的题材,绣制现实中的人物还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和掌握刺绣的各种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走画绣结合之路。着重在发绣艺术领域里进行开拓和创新,以绣现代人物肖像为主,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中国刺绣作为造型艺术领域的一个门类,既有写实性,又有一定的艺术抽象性,而画笔只能起到描稿的作用,完成一件刺绣作品还要通过高超的手工技艺、千针万线制作而成。一幅好的刺绣作品,能够达到其他艺术手段所不及的效果,这才能体现刺绣本身的艺术价值。    刺绣人像艺术作为“中国一绝”,正以它特有的绮丽风姿走向世界!发绣的难点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体会到利用发丝作绣和丝线绣相比,难点有三:    其一,头发不像丝线那样柔软。若在放大镜下看,头发本身是圆柱形的,又有一定的弹性,绣在缎底上往往不服帖。所以,运针时必须抽拉均力,切不可轻一针,重一针。一般用发丝作绣时,抽拉的腕力比用丝线作绣时稍重一些,方能显得绣面平服,发丝紧贴缎面,不至于反弹弓起。    其二,头发不像丝线那样,一条可以分成几丝、几十丝。相对而言,用发绣表现人物面部的浅淡部位和五官细微处的转折,就困难得多。由于发丝不能细分,从明到暗推晕的层次也就相对较少。特别是绣制受光部位的微妙变化时,要百里挑一找出最细的头发,因为粗发会使明暗推晕不自然,绣在缎底上感到太黑太跳;丝路方向转折不好,又会影响结构的表达;针脚太乱,又会有失质感的体现。    其三,由于发丝的色彩比较单一,若要用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丝线绣相比难度要大得多。这就要充分利用头发仅有的深浅、粗细差异,用素描的原理,以发丝和缎料为载体,通过巧手丝理,描绘出万物的神韵来。    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人物形象的千变万化,都可以通过青丝银针的巧手丝理,使之活灵活现于绣面。其作品的优劣,艺术水平的高低,除针工技术的熟练程度之外,更主要的还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有了坚实的造型艺术功底,才能使一针一发起到既塑造形象又传神的作用。这也是笔者从多年来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的。P5-6

后记

作者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后,被分配到温州瓯绣厂担任美术设计工作。一经接触刺绣,便被祖国这朵传统工艺之花所吸引,并迷恋上它。经过几年的从事和了解,既看到其优越处,亦感到其弊端,即艺人们画绣脱节、墨守成规,技法和题材少有突破。于是,自己在设计绣稿之余,也向艺人们学习针法、设色、配线等整套工序。后来,自己拿起针线,坐在老艺人身边穿针引线,做起了刺绣。    虽然瓯绣历年来以绣传统人物为主,如“八仙”、“仕女”、“福、禄、寿三星”等民间吉祥寓意的题材,当时也十分畅销于国际市场。作者便在绣制传统人物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以针作笔,以线代色,结合自己绘画的功底来试着绣制一些现代人物肖像,甚至有时也在家中对着镜子绣自己的肖像作为尝试。    不久,“文化大革命”风暴到来,工艺美术被称作“封、资、修”黑货,被打得“落花流水”,工厂停工,大家都无所适从。在那种特殊年代里,作者开始试着绣制革命领袖和中外名人的肖像。当时绣制的毛泽东、爱因斯坦、鲁迅等领袖、名人肖像,一经问世,就颇受好评。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有时会和老艺人们一起日以继夜赶制革命领袖肖像,或绣制一些当时流行的“样板戏”剧照,及时完成有关单位的订制任务,或赴国内外参加作品展览。    用丝线绣制肖像的同时,作者也开始尝试着用发丝代替丝线,充分利用其扎实的素描功底,把西方绘画的精髓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传统工艺刺绣中去,为温州刺绣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并以发绣人像为载体开展“发绣外交”,引起广泛关注。    从此,发绣在温州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它伴随着作者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青丝银针不了情,一鼓作气数十秋。

编辑推荐

用丝线绣制肖像的同时,《温州发绣》作者魏敬先和魏乐文也开始尝试着用发丝代替丝线,充分利用其扎实的素描功底,把西方绘画的精髓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传统工艺刺绣中去,为温州刺绣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并以发绣人像为载体开展“发绣外交”,引起广泛关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温州发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