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胡化凯  
Tag标签:无  

前言

21世纪初,国内外出现了新一轮传统文化热。广大百姓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国学热。世界各国也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联合国设立孔子奖,各国雨后春笋般地设立孔子学院或大学中文系。很显然,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基础。面对近几百年以来没有过的文化热,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从新的高度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这套《自然国学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自然国学是我们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新研究方向。在我们组织的、坚持20余年约1000次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中,有大量涉及这一课题的报告和讨论。自然国学是指国学中的科学技术及其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以致社会上不知道国学中有自然国学这一回事;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论断,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创新精神。然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而且曾经长时期地居于世界前列,至少有甲骨文记载的商周以来至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公元3~15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则是独步世界,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中国古人富有创新精神,据统计,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500年的2000多年中,中国的技术、工艺发明成果约占全世界的54%;现存的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文献数量,也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因此,自然国学研究应是2上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而且能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有助于当前的科技创新,有助于走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之路。    本套丛书是中国第一套自然国学研究丛书。其任务是:开辟自然国学研究方向;以全新角度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以全新角度介绍和挖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当代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维、新的“基因”。它是“一套普及型的学术研究专著”,要求“把物化在中国传统科技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把散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科技整理出来”。这套丛书的特点:一是“新”,即“观念新、角度新、内容新”,要求每本书有所创新,能成一家之言。二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既强调每本书“是各位专家长期学术研究的成果”,学术上要富有个性,又强调语言上要简明、生动,使普通读者爱读。三是“科技味”与“文化味”相结合,强调“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交互相融”这个纲要进行写作,要求科技器物类选题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观念理论类选题注重从中国传统科技的角度进行释解。    由于是第一套自然国学丛书,加上我们学识不够,本套丛书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乃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我们衷心地希望能听到批评、指教之声,形成争鸣、研讨之风。    《自然国学丛书》主编    2011.10

内容概要

  胡化凯的这本《金木水火土》是第一本全面论述中国传统思想中五行观念的著作。通过各个方面展示了五行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结构,并提纲挈领的阐述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影响,特别通过探讨其对中国古代科学中应用性的特殊作用,深刻显示了五行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深远影响。《金木水火土》所有的分析讨论都立足于历史文献基础之上,引用了不少相关史料,并在引用时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并注重思想内涵探讨,主要从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五行归类体系、五行本体理论、五行符号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五行学说所蕴含的思想认识。理解了这些内容,也就基本把握了五行学说的本质。五行说在古代的运用十分广泛,本书只简单讨论了其对医学、天文、气象、物理这四个方面的认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而没有讨论其在古代风水、相术、算命、内丹等方术活动中的运用情况,目的是要反映其对古代自然科学认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重要学说,五行说在历史上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的影响。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简单的讨论,目的是使读者对五行说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全面公正的认识。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五行概念的形成
 第一节 “尚五”观念的演进
 第二节 五行概念的提出
第二章 五行生胜理论
 第一节 五行相胜理论
 第二节 五行相生理论
第三章 五行归类理论
 第一节 五行归类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五行归类体系反映的思想认识
第四章 五行说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五行说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五行说的符号模式特征
 第三节 五行体系的唯一性
 第四节 五行体系的动态稳定性
第五章 五行说对古代科学认识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对古代医学认识的影响
 第二节 对古代天文认识的影响
 第三节 对古代气象认识的影响
 第四节 对古代物理认识的影响
第六章 五行说在历史上受到的批判
 第一节 古人对五行生胜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古人对五行本体理论的批判
 第三节 古人对五行归类理论的批判
 第四节 古人对五行迷信理论的批判
第七章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关系
 第一节 阴阳理论的形成及内涵
 第二节 五行与阴阳的关系
第八章 五行学说的历史价值
 第一节 五行说与四元素说之比较
 第二节 五行说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总跋

章节摘录

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各有自己的性质和作用。从五行的性质及作用来看,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生演的性质,也有相互克制的性质。水性灭火,火性熔金,金属利器可以伐木,木器可以掘土,土可堰水,这些性质很容易被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由此,古人形成了对五行相胜关系的认识。    在《左传》《逸周书》《孙子兵法》《孟子》《墨子》等先秦著作中,都载有关于五行相胜关系的认识。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公元前511年12月辛亥日朔时,晋国发生了日食。史墨向赵简子解释这件事时说:“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左传·哀公九年》载,公元前486年,郑国受到宋人的围攻,晋赵鞅通过占卜求问是否出兵救郑,占卜的结果是“水适火”。史墨解释说:“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墨用“火胜金”及“水胜火”的道理解释日食及占卜结果,这是五行相胜思想的反映。另外,《左传·文公七年》论述“六府”的内容时,其排列次序是“水、火、金、木、土、谷”,符合五行相胜排列顺序,这可能是《左传》作者根据对五行相胜关系的认识有意作出的排列。    五行相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问的属性制约关系,有一定的合理性。《逸周书·周祝》明确指出:“陈彼五行必有胜。”以物质的属性而论,五行之间“必有所胜”。但是,事物有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质的实现要以一定的量为条件。五行相胜关系只反映了木火土金水的基本性质,而未考虑量的因素,因此,在现实中会出现与其矛盾的结果。由此使古人进一步认识到了五行相胜说的片面性。如前所述,孙武即明确指出“五行无常胜”;孟子在论述“仁”时也说:“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墨子》也指出了五行相胜说的局限性,《经下》篇说:“五行毋常胜,说在宜。”《经说下》更明确地指出:“火铄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金木水火土是否彼此相胜,不仅由其属性决定,还要看其数量的多寡,只有质和量两种因素都占优势,才能实现相胜。孙武、孟子和《墨经》的这些论述表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古人对五行相胜关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战国后期,五行相胜理论被邹衍用于解释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现象。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著书“十余万言”均已佚失。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其术皆此类也。”《终始》即“五德终始”理论,以五行相胜说解释历代王朝更替的顺序。刘歆《七略》说:“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土德后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高诱注《淮南子·齐俗训》也说:“邹子曰: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吕氏春秋·应同》篇有一段文字,可能是对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转述,其文说:“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这段内容符合司马迁对邹衍五德终始理论的描述。邹衍认为,虞、夏、商、周分别与土、木、金、火对应,各个王朝所做的事情也仿效其所对应的五行之属的性质,包括所崇尚的色彩等等。在邹衍看来,后一个王朝取代前一个王朝是由五行相胜关系决定的。根据这种逻辑,他推定取代周朝政权者应是以水为德的王朝。邹衍将五行相胜理论与社会政治历史附会在一起,编造了五德终始说,这种理论纯属主观臆造,没有客观合理性。尽管如此,五德终始说对秦始皇王朝的政治却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白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名河日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秦朝自觉以水为德。根据五行与五色、五数和十二律的配属关系,水与黑色、六及大吕对应,所以秦朝色尚黑,度则六,音尚大吕。《史记·始皇本纪》对此有更具体的描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命河日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到秦朝以水为德,反映了五行相胜理论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如上所述,由各种相关文献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五行相胜理论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但在现存汉代之前的文献中没有发现关于这种理论的完整表述。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所作《淮南子·地形训》给出了五行相胜说的完整表述:“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这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五行与四季的对应关系,再根据五行相胜关系,解释一年中作物的生长收藏现象。东汉班固给出了五行相胜说的全面解释:“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完全合理。P23-26

后记

《自然国学丛书》第一辑(9种)终于出版了。    《自然国学丛书》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当即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商报选题,邮来撰写提纲,并写出40多部书稿。经反复修改,从中挑选9部作为第一辑出版。    在此,我们深深地感谢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厚爱,没有专家学者的支持,《自然国学丛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深地感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及其同仁,是讲座孕育了“自然国学”的概念及这套丛书;深深地感谢支持过我们的武衡、卢嘉锡、路甬祥、黄汲清、侯仁之、谭其骧、曾呈奎、陈述彭、马宗晋、贾兰坡、王绶珀、刘东生、丁国瑜、周明镇、吴汝康、胡仁宇、席泽宗等院士,季羡林、张岱年、蔡美彪、谢家泽、罗钰如、李学勤、胡厚宣、张磊、张震寰、辛冠洁、廖克、陈美东等资深教授,没有这些老专家、老学者的支持和鼓励,不会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更不会有“自然国学”的提出及其丛书;深深地感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及其海天出版社,特别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原社长陈锦涛,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现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现社长尹昌龙,海天出版社总编辑毛世屏和全体责任编辑,他们使我们出版《自然国学丛书》的多年“梦想”变为了现实;也深深地感谢无私地为《自然国学丛书》及其出版工作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的崔娟娟、魏雪涛、孙华。    当前,“自然国学”还是一棵稚苗。现在有了好的社会土壤,为它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但它还需要人们加以扶植,予以浇水、施肥,把它培育成为国学中一簇新花,成为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个新增长极。“自然国学”的复兴必将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然国学丛书》主编    2011.12

编辑推荐

五行说在中国古代有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胡化凯的这本《金木水火土》阐述了五行概念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行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所显示的符号模式特征,五行说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古代社会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木水火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五行的基本理论,思想内涵及对古代社会活动的影响。
  •   五行是世界最简单的数理表达,同时也是最深奥的表达之一。
  •   這個對於中國五行的見解不僅僅局限于中國人的思考 國外人對於陰陽五行的思考 猶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見解很獨到 可以借鑒 這個書的作者 以中國傳統五行精華為主線 借鑒了一點國外人的想法
  •   学到了不少关于五行的知识,有点意思
  •   国学自然,国学科技观,科技国学论
  •   作者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的,没有刚开始期望的内容,但也带来很大的知识量,值得推荐
  •   讲解全面,贯古通今,博采众长!
  •   一直想买这样的书不错很喜欢
  •   买来普及知识的书 不错 易懂
  •   这个商品不错呵呵
  •   一次买太多还没来得及看
  •   大概翻了一下,有时间好好研究。
  •   详细了解五行
  •   翻看了一下,内容还带有学生味。适于爱好者阅读,不够研究者参考。
  •   感觉不错,需要细细品读
  •   兩位老前輩的默契在書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來自體制的新聞工作者能做出這樣一本針砭時弊的作品實在難得!
  •   这书看起来不错,值得推荐大家一看
  •   中国五行说
  •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坏掉了呢?这本太脆弱了。
  •   书是翻看了一下,但还是内容比较粗,反正是有点难懂吧,感觉没说个名堂出来。
  •   有用的内容不多,都是一些引用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对五行的认识,看完之后对五行的认知还是没有帮助。
  •   优点:书本排版还不错,看着舒服,比较薄,携带方便。缺点:内容比较坑爹,看了前面两章,不是很想看,感觉尽是罗列古人书籍里面的语句,断章取义,没有进行详细解说,几乎没什么作者自己的见解,侧重理论,知识应用性差,与现实生活联系少,只是勉强拿来科普一下。
  •   不行,作者自己可能对五行都不了解,又有些臆断,看着烦。
  •   简单讲述五行的历史形成,体系理论思想,避而不谈五行在术数中的应用。讲的简单但是明了。一百多页纸,一下午粗读完毕,对五行理论体系有了一个框架性认识,如果想了解或者作为入门可以,想继续深入可能会失望了!
  •   国学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精神的体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