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日记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胡洪侠 海天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胡洪侠  
Tag标签:无  

前言

故事,开始了——《深圳日记》序    故事,开始了。    在南海之滨的深圳,我们曾经的异乡、此刻的家园,岁月深潜于此,30年的时光叠积于此。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30岁的圆融与整数,我们深情地宣告:时间,开始被我们重新激活。    不是哪位伟大的神,暗中授予我们打开岁月之门的密码,让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唤回流失的时间。是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她30年壮阔的心灵史,30年的生命潮动,激励我们去解释她世不多见的奇迹与暗语,去解读她此起彼伏的热情与诗篇,去探究她马不停蹄的勇敢与求新。    再精确的社区地图,也无法标示出一条“深深的田边水沟”。但现在可以明确的是,打开地球仪上的经纬,一条蜿蜒的“水沟”,已经被神奇地放大,崛起成一座备受世界瞩目的城市——一个国家的符号,30年改革开放的焦点。    如果一定要追溯,可以说到龙岗区大鹏街道叠福社区——7000年前的深圳先民生活在此间。但,无论考古学家和史学家怎么发挥想象力,也不能从成头岭发掘出来的器具中探知他们的爱与哀愁,获悉他们彻底被岁月屏蔽的私人记忆。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偶发的生命,曾经落点于必然的公元1980—2010。我们的幸运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血脉之躯,与一个经济特区的30年联动,和一个崭新的城市共有生命。    深圳腾飞了。经济特区的命名与制度设计,改写了深圳的全部历史。更重要的是,千千万万的人,他们的欢喜忧伤,他们的耕耘创造,他们的命运变迁,无不与深圳的走势联系在一起。我们这样说:一个再神奇的城市,都来自一双双平凡无奇的手的催生。而一个城市的高度.终将来自人的高度。    人,永远是一个城市历史活的部分,流动的部分,最需善待的部分。可以说,在一座城市中,只要有人存在,它生命之水将长流不息,这座城市也将带给它的人民以有效的哺育。深圳经济特区的30年,正是这种情理的言说和落实。    30年,多少人生被重新设计?这一定不是一个经济特区的秘史——多少拓荒的雄杰诞生又落幕了。多少智者又接续出场了。多少达人经由财富的通道大隐于市。多少远道而来的农民已经学会做梦。还有多少潮人正踏着时间的鼓点入场。    历史的节点,正是重温乃至重建我们的记忆和感动的时刻!没有矫情的伤感,没有刻意的伪饰,没有虚构的情怀;有的只是真实的力量和深潜在岁月里的、曾经模糊现在却一点一点清晰起来的心动。    是的,深圳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我们经历的,都是深圳历史不能缺少的细节与音符。而所有这些细节与音符,正是《深圳日记》所海纳和录入的。    《深圳日记》编委会

内容概要

深圳经济特区三十年是传奇的发酵,是故事的沉淀。本书是深圳新锐媒体晶报一次盛大的出手。作为2010年的年度大型策划,《深圳日记》开展了对过去、乃至未知的回访。
2010年1月1日,《深圳日记》在晶报启动,直至2010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整整一年,每天两个整版,有近百名编辑记者参与,共刊出稿件两百余万字、图片两千余幅。我们从这些文字和图片中精选出三十万字,出版了这套书。其中,上册为晶报记者和特约撰稿人的采访结集,下册为向读者和市民征集的三十年日记选粹。
即使时间过去许久,文字依旧会活着。因为在深圳的三十年里面,有许多人的生命、血和呼吸。

书籍目录

深圳日记 一九信为○-二○一○ 不能忘却的深圳时间
 1980-1990
  1982年04月30日 在蛇口凯达厂当打工妹
  1983年03月14日 市领导首次集体穿西装打领带亮相
  1983年05月07日 饲料组长王石卖玉米
  1984年3月21日 职工给市长写信请求帮助找对象
  1984年05月07日 跟着陈琳学英语
  1984午07月28日 前市委常委郝敏贪污1.4被判11年
  1985年01月08日 任仲夷写三无封信在深圳推广普通话
  1985年04月19日 蛇口民主试验:领导干部公开竞选
  1985年08月08日 25年前深圳已设立新闻发言人
  1986年02月23日 全国首次公开招聘局级干部
  1986年07月05日 《深圳青年报》现代诗流派大展
  1987年o6月20日 一个谣言引发20万人逃港
  1988年02月26日 粱湘,一个不该被深圳遗忘的老人
  1988年04月24日 国家干部辞职创办全国首家私人律所
  1988年07月O1日 个体户巢中立的暴富与沉沦
  1988年09月03日 全国第一家性教育杂志只出了三期
  ……
 1991-2000
 2001-2010
 附录
  大成12年 再创新辉煌
  后记
深圳日记 一九八○-二○一○ 私人日记里的深圳记忆
 1980-1985
  1984年06月14日 家庭会议
  1984年06月23日 住在简易平房的日子
  1985年01月02日 政府办事效率真差
  1985年06月11日 我们家买彩电了
  1986-1990
  1987年02月23日 大叔给了我一巴掌
  1989年02月15日 打工仔阿胜过生日
  1989年03月03日 陪朋友卖股票记
  1989年08月25日 母亲来到曾战斗过的地方
  1990年04月08曰 “靡靡”之音
  1991年06月03日 我看的第一场足球赛
  1990年06月07日 荔枝病
  1990年06月20日 巧躲招待所管理员阿姨
  1990年C6月22日 城中村宿舍硕鼠惊魂记
  1990年06月29日 协助创作《你好!太平洋》的日子
  1990年10月1日 为分房领了结婚证
 1991-1995
  1991年o4月04日 我们家的租客
  1991年05月12日 爸爸被抓进收容所了
  1991年10月09日 笔架山下安家
  1992年03月16日 趴在木板上写第一篇日记
  1992年10月25日 炒股的爸爸
  1993年04月15日 学校后山上的人骨头
  1994年01月20日 不寻常的BP机声
  1994年04月02日 第一次享受高级酒店和包房
  1994年06月13日 我要去香港度蜜月
  1994年06月16日 音像店里叹激光大碟
  1994年06月25日 “边度”是到哪的车
  1994年10月05日 绿色“飞鸽”单车惊魂记
  1995年04月03日 借钱
  1995年04月29日 电脑闪啊闪
  1995年04月30日 应聘厂长助理记
  1995年07月23日 在医院打吊针
  1995年08月12日 家里分到福利房
  1995年08月15日 57岁的求职者
  1995年09月15日 我们成了深圳人
  1995年10月02日 敲诈如厕人太缺德
  1995年10月04日 遭遇黑小巴
 1996-2000
  1996年01月18日 把准备还给妹妹的钱借人了
  1996年03月19日 茶餐厅里的初恋
  1996年o6月15日 在深圳办婚礼
  1996年10月31日 雪子送我收音机
  1997年01月22日 我的夜晚属于胡晓梅
  1997年02月01日 30元钱“赎”回自己
  1997年03月09日 香港表哥的游戏机
  1997年03月22日 这是我儿从深圳捎回来的
  1997年04月24日 实习生
  ……
 2001-2005
 2006-2010
 后记

章节摘录

家庭会议     1984年6月14日    老公昨天从很远很远的南方回来了,那里住着我很少见面的公公婆婆,那里据说是经济特区,但老公说,现在看起来更像个大农村。    老公最近去南方,在一个名叫深圳的城市里一所大学试讲,现在那边已经同意接收他,希望他能趁着暑假,尽快把调动手续办好。但去还是留,得开家庭会议决定。    家庭会议在晚饭后举行,我们家讲究民主,所以与会人员除了我、老公还有两个孩子——全家出席。老公是主“去’’派,我是主‘‘留-,派。基本上.这种会议两个孩子只有列席旁听的份儿,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明白。    我主“留”的理由很充分:我们在这个城市有房子、孩子和工作,还有稳定的朋友圈子,小日子过得不错,目前我也正在争取晋升主治医师,机会很大。深圳那个地方,连间像样的医院都没有,对事业发展很不利,也没间好学校,以后孩子的学业怎么办?我们都30多岁了,还经得起这么折腾吗?打破一切去适应新生活,代价是不是太大?    但老公的想法是:虽然深圳现在很落后,但毕竟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都在那儿,他们需要这个长男去照顾;虽然深圳现在到处都是工地,但这不也正预示着它充满勃勃生机的未来吗?人生,有可能会做出错误选择,但好过从来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机会!    说实在的,我一点也不想离开这个城市改变现有生活,但会议的结果是老公的气势压倒了我,最后决定等暑假一到,我们就把所有的家具打包、托运,搬到那个叫“深圳”的城市居住!    对这个,我还是有点担忧,但已经定了,倒也有一丝期待!    李心爱(1984年来深,现居福田)    住在简易平房的日子    1984年6月23日    在简易平房安居下来,“湿”是我对深圳的第一印象。    这几天潮气袭人,在房子里,渗出的水汽在湿冷的地面上能凝结成厚厚的一层,孩子们不知愁苦地在上面模拟滑水,而我摸着关节炎手术后酸痛的旧患,担忧他们的身体会因此出问题。    此刻,正是雨季,屋子里的情形甚至惨过西伯利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更显潮湿阴暗。    老公带着学生去外地实习了,起码要到暑假才能回来。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既当爹又当妈,每天早上天还蒙蒙亮就得起床,忙活着给孩子们做早餐,再送他们去上学。学校附近很荒凉,完全是一幅农村景象。每天去上学的路上,孩子们都请求在路旁的稻田里稍作停留,去搜寻鼓噪的青蛙,这两天连续下雨,稻田积水很深,我总担心他们的安全,却又不忍心拒绝他们。    送完孩子,再骑几公里的自行车赶去医院上班。工作不太顺心,因为病人基本都讲方言,这复杂的方言听上去就像炒豆子,快速而急促,跟他们沟通如同鸡对鸭讲,完全不通!但如果就是这样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还得上夜班,老公不在家,我只能心里七上八下地把两个孩子丢在家里。今天早晨下了夜班匆匆赶回家,看见孩子们还在床上熟睡,他们的被子旁边居然摆着一根木棍,问他们为什么,说是因为害·怕准备防身用的。我听得真心酸,给孩子们做早饭的时候,炉子怎么也点不着,我用不惯南方这种蜂窝煤炉子,尤其一下雨,更难点了,冒起的浓烟熏得我直流眼泪,而且,眼泪一流下来就好像再也止不住,把孩子们都吓傻了。    以前点炉子这活儿是老公干的,孩子们周末是外公外婆帮忙带的,孩子们平日都是在公园里做游戏度过的,可现在,我觉得心痛而无助,而且我弄不清,这只是暂时的困难还是会变成未来生活的常态?望着不远处的工地,那儿正在建教工宿舍,但老公刚来,能分上新房子吗?那里会有我的家吗?深圳,是不是我该栖息的家园?这让我困惑,让我无奈!    汪书画(1984年来深,现居福田)    政府办事效率真差    1985年1月2日    最近为办驾驶证,十分烦恼。我给《深圳特区报》写了~封投诉信,今天登出来了。    1983年12月,作为一名香港司机,我在深圳市汽车培训中心经学习考试及格,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驾驶大客车准许证。当时该中心负责人对我说:以后每年换办驾驶证牌在香港粤海公司办理便可。去年12月10日,我到粤海公司办理换牌手续,该公司职员却要我到深圳办理。    第二天,我到深圳交通大队办理,办事人员却要我到文锦渡交通队去办。到了文锦渡交通队,办事人员看了我的驾驶证后说:“我们这里只办理粤圳牌,你这个全国牌要到交通大队办。”我只好又转头回市交通大队,这时,一位女办事员才交给我一张白色表格,要我到市培训中心去办理。我跑去培训中心,谁知该处已搬到沙头角。当时天色已晚,我白跑一天,只好返回香港。12月12日,我到沙头角找到了培训中心,该中心主管人在我的空白表格上盖了印,要我到罗湖医院体检,并要我等到19日再去取。19日中午我到了沙头角的培训中心,那个主管人要我交了款,之后乘车回旧培训中心去取牌。到了该处,主管人要我在门口等候。约一个小时,主管人回来了,他对我说:“你的驾驶证还不能给你,过几天再到沙头角去拿吧。”    为了换办一个驾驶证,我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车费。我在给《深圳特区报》的投诉信中说,“有关单位这样的办事效率真叫人不安”。相关单位会有什么反馈呢?我期待着。    梁云(经常往返深港两地。现居香港)    我们家买彩电了    1985年6月11日    今天是我生日,老爸带我们去中英街买回了我们家第二台电视机——17时的乐声彩电,电视机右边有个调频道的“大耳朵”,一扭就“嗵”地一响,节奏感很好,下边还有一个圆形按钮是调节声音的,跟录音机调音量的按钮差不多。    当然,这可不是我的生日礼物,如果是礼物,那也太贵重了,900多块钱,老爸老妈可是攒了好长时间,这也是那部老“黄河”退役后我们家最贵重的家电了。爸说,这次我们肯定牛了,因为隔壁婷婷家的电视才14时还是黑白的,而我们家的新电视不但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名牌乐声,还带“色儿”。这将根本性地改变我们对婷婷家电视垂涎三尺却不敢近前的局面,因为老妈爱面子,从来不允许我们名正言顺地到她们家去看电视!    后来,妈妈还给我和弟弟各买了两套新衣服,我的那件是条肉粉色的尼龙连衣裙,胸前还有个大大的小红格子蝴蝶结,妈妈说这个好,不起皱还耐穿,很时髦。弟弟的橙色运动衣也很帅,袖子上还缝着两条白杠。因为难得去一次,办证也不容易,我们从上午一直逛到傍晚,中英街上的稀罕物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到了晚上,满满两大袋东西,我们都拿不动了,有力土香皂、雀巢奶粉、录音磁带、电子表,妈妈还买了一副蛤蟆镜,她说回老家探亲的时候戴上,肯定倍有面子,二姨她们不知道得多羡慕。直到换的港币都花完了,我们才回家。P2-5

后记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作为深圳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这一年,晶报策划组织了《深圳日记》、《深圳梦想辞典》等一批有影响的纪念性专题报道,其中,《深圳日记》为唯一贯穿全年的大型策划,获得当年度晶报最佳报道策划奖。    《深圳日记》自2010年1月1日始,至2010年12月31日止,以每天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出稿件200余万字、图片2000余幅,前后有近百名编辑记者参与。在《深圳日记》所设立的各个子栏目中,“城市记忆”为主打稿件,均由晶报记者采写,这些报道对深圳特区30年历史上重大、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及被遗漏的若干历史细节进行了回访、还原、挖掘与重新发现;“私人语文”则全部来自于读者的投稿,这是晶报征集到的深圳无数打工者和曾在深圳打工者最隐秘的私人情感与生活故事,它们尘封多年,也许刚从抽屉的某个角落里翻捡出来,但它们却是特区建设者来深圳打拼时最原生态的鲜活记录。另两个栏目,“岁月花边”是深圳民间史料搜集与整理者南兆旭先生的专栏,“今日旧影”是一次深圳历史老照片的大展示。    《深圳日记》推出伊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读者不但每天追看,而且将每天的版面珍藏。一位女士说,她在某一期“今日旧影”刊登的照片上,看到了24年前的自己,非常惊喜,想要一张报纸留起来作纪念。一位老先生有一次不小心未能搜集到一期《深圳日记》的版面,特地打电话来请求我们一定帮他找到遗失的那一期。    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从“城市记忆”和“私人语文”中筛选出部分文章,并结合“岁月花边”文章及“今日旧影”的老照片,分别编成《深圳日记》上册《不能忘记的深圳时间》和下册《私人日记里的深圳记忆》出版。    感谢大成基金热情赞助本次大型报道策划,并资助本书出版。    晶报各部门均有编辑记者参与本次策划的采访、写作与编辑,但限于篇幅,不少编辑记者的作品未能收入本书,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上册刊用的部分照片,因时间久远,有部分作者未能取得联系,请作者看到本书后与本书编者联系。    限于时间和水平,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7.1

编辑推荐

捡拾深圳特区30年被遗漏的历史碎片,掀开来探打工寻梦者尘封的情感隐秘,再现改革开放史波澜壮阔的真实图景。    由胡洪侠编著的《深圳日记(下册)》为向读者和市民征集的三十年日记选粹,内容包括家庭会议、住在简易平房的日子、政府办事效率真差、我们家买彩电了、大叔给了我一巴掌、打工仔阿胜过生日、陪朋友卖股票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深圳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送货速度快,书的质量也不错~我很满意~
  •   趁活动时买的,性价比高。在深圳已近十年,《深圳日记》虽是别人的记忆,但若干年后,这本书将成为我的记忆。稍感遗憾的是,函套被碰损了。
  •   感受深圳十年的点点滴滴生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