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智效民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我出生于民国三十五年,即公元1946年。三年后,新中国成立。又过了三年,即1952年,我开始上学。入学以后我至少学过三轮中国历史,但是学来学去,却始终对民国历史一无所知。这种情况直到1986年才有所改变。那一年我进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开始接触到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字材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以《大公报》和《晨报副刊》为代表的报纸杂志。从那些报纸杂志中,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教科书完全不同的民国。1989年以后,我们单位许多人都下海经商去了。我虽然不为所动,却也无所事事。几年后,我逐渐走出失语状态,以学术随笔的形式,将民国年间的人与事诉诸笔端,并受到许多媒体的青睐。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尽管这是一个十分短暂、而且经历无数次战争(包括抗日战争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代,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才。因此我认为,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是对还原历史的真相,还是对回答所谓“钱学森之问”,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近年来,我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又写了不少与民国历史相关的文章。如今能有机会将它们结集成册,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但愿它的问世能对诸位读者了解民国历史的真相有所帮助。智效民2012年6月12日于北京昌平名流花园
内容概要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智效民,中国当代人文学者,1986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著有《心理的单间》、《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往事知多少》、《思想操练》、《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等。
书籍目录
自序 上编社会理想 林森:被遗忘的国民政府主席 张澜:大时代中的“长袍先生” 张君劢:“宪法之父” 中国知识分子与“九一八”事变 蒋廷黻与西安事变 入疆即入狱:茅盾、赵丹蒙难真相 闻一多:为什么要放弃自由主义 胡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中编文化传奇 成舍我:要做“自由人” 前辈报人杨荫杭 “民国公子”张伯驹 张彭春:中国话剧先锋 “牢骚太盛”柳亚子 赵俪生:可怜盛世存儒雅 沈有鼎:布袍破履亦风流 陈光甫:金融巨子,旅游先驱 卫西琴:梁漱溟唯一的外国朋友 杜月笙:“上海大亨”办慈善 下编时代变迁 饶毓泰:1949年的抉择 潘汉年:薄命如妾一书生 萧乾与杨刚:心同志不同 蔡家崖“斗牛大会” 开明绅士刘少白 我所了解的冀贡泉 与辛亥革命同行——父亲前半生的传奇经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湖南提法使等职。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他奉派办理北洋军后路粮台,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职。民国成立后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而被免职。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任该会副会长和登基大典筹备处副处长。1917年张勋复辟,他又参与其中,任内阁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为此,他获罪下狱,出狱后便离开政界,全力投身于金融事业,担任了盐业银行经理和董事长等职。此外,他还捐资创办过香山慈幼院等社会福利事业,是清末民初非常活跃的一个人物。 把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20世纪的风云变幻结合起来,张伯驹一生的悲剧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他生于1898年,自幼天性聪慧,享有“神童”之誉,曾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同在英国人办的一所书院读书。民国初年,他在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受训,并由此而进入军界。“余少年从戎入秦,宝马金鞭,雕鞍佩剑,意气何其豪横”(《秦游词·自序》),就是他年轻时代的生动写照。然而,他的人生理想却不是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所以曾屡有“悔觅封侯”的嗟叹。“而立”之后,他先后担任盐业银行总稽核、两京盐业银行经理、上海盐业银行常务董事等职,走上子承父业的道路。尽管如此,他的兴趣依然在非功利的文化方面,除了收藏、戏曲等爱好外,又迷上了诗词。抗日战争中,他身陷匪窟,夫人潘素(画家)竭尽全力,凑了数十万元才将他赎回,然后就是“中年避寇,再居关中,兵火之余,仅存书画,托迹商贾,聊供菽薪”(同上)的逃难生涯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他才摆脱上述不幸,在大学里致力于诗词的教学、创作和研究。从此,他以一个典型的文化人身份,迎来政权更迭,并唱出“万紫千红,都过眼、换了一庭新绿”,“韶华依旧,春来去、送尽兴亡如许”,“休忆梦里霓裳,富贵应难长保”(《丛碧集》)等诗句。可惜好景不长,到1957年,他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却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放逐东北,尝够了“机心常懔人言畏,世路如登鬼见愁”(《春游词》)的况味。可贵的是,在逆境中他能以“穷边绝塞……亦有助于词境”的放达和“人人皆在梦中,皆在游中”的感悟,写下《春游词》一百余阕。其中,“只解风流不解禅,行云流水送余年,忍将泪眼对江山”等喟叹,道出他内心的极度苦闷。
编辑推荐
《长袍与牢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编辑推荐:国风度到底是多少℃?民国范儿究竟是什么范儿?胡适、林森、张澜、萧乾、茅盾、赵丹、闻一多、张君劢、蒋廷黻、柳亚子、饶毓泰、张伯驹众民国大腕儿轮番登场,向你讲述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打量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聚焦近代史上被遮蔽的是与非。张君劢:党部能压制文人之口说文字,而不能禁武人之拔刀相向,能压制党外人之批评,而不能禁党内同志之分裂。胡适: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因此,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有自由民主的因素,反之则容易建立集权统治。成舍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关键在于自由之有无,而不在知识之高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