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68小时

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张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汶川地震168小时》主要记录了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在地震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作者从2008年8月开始深入映秀进行实地调查,采访了数百位相关人士,从他们的口中记录下震后七天,即168小时内的真实经历。《汶川地震168小时》整体上通过时间顺序进行记录,采用了多线并行的描述方式,通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觉角度的记录,还原一个较为完整、全面而又真实的震中映秀。
翻开《汶川地震168小时》,见证生命的坚韧以及在灾难中迸发的人性,反思一场不应淡忘的灾难。
海报:

作者简介

张良,男,1969年出生于湖北,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暨南大学新闻系。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现任校长杂志副总编。汶川地震发生后,曾亲赴灾区,耗时三年,采访170位幸存者、救援人员、志愿者,采集了数百小时的录音资料,整理出80多位当事人的口述资料,还原了200多人的灾后7日。

书籍目录

第一章:2008.5.12.生与死,取决于你所站的位置 地震了! 映秀,为什么是映秀? 地震前,映秀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映秀 一个巨大的隐患被埋下,很快发芽、生长 地震乱象 教学楼:映秀最悲惨的一页 灾难预埋在那些不合格的建筑里 听天由命?什么是天?什么是命? 第二章:震后24小时,灾难面前的人性本能 活着就好! 此起彼伏的呼救让一些人的勇气被唤醒 可怕的抢夺 震后第一夜 平凡的勇士——灾民自救 第三章:到底哪里才是震中? 映秀,不再是孤城 震中真相 温家宝说:“把我空投进去!” 奔向四川,交通成了大问题 第四章:震后48小时,水陆空三路“抢滩”映秀 各系统小分队探路震中 震后二十三小时,水路打通 陆路受阻,空中运输杯水车薪 冲锋舟“争夺战” 第五章:医疗救护队突进震中,担起废墟上的生命接力 千名救援人员徒步穿越“死亡之路” 首支医疗救护队进入映秀 伤员转运——废墟上的生命接力 第六章:震后72小时:救援的每一步推进都是以生命为代价 “活的!活的!” 亲眼目睹的死亡让人内心疲惫 深度挖掘 最后的冲刺 第七章:震后168小时,一些人可能还活着,但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了 救援大隐患爆发——救援者陷入生存困境 生活,还要继续 帐篷ICU里的守护 母亲的呼唤 时间已和死神结盟,这是最后一注 地震168小时,废墟下的最后一个幸存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地震让映秀出现了约一千两百名伤员,其中重伤四百多名。地震当天,医生们还能做一些急救处理。13日开始,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大家能做的都只是简单的包扎。伤口无法消毒,连清创的水都不够,更不用说抗感染处理了。包扎材料五花八门,毛巾、衣服、红领巾甚至卫生纸、树枝都被用来处理伤口。连续两天的降雨让棉絮变得潮湿,大部分伤员的伤口开始溃烂、感染,并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 院长崔彬的担忧在14日达到顶点,他知道,医护们已经很难再撑下去。地震中只有两名医护受伤,其他人在应急的亢奋中度过了两天,累极了的时候只能坐着打个盹。他们采取一切能用的手段,尽量让死神也“打个盹”。虽然能做的事情不多,但这些白大褂站在那里,对病人就是极大的安慰。 下午5点,这副重担交托到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手中。 副院长蒲倩听说来了医疗队,赶紧跑了过来。她碰到了新桥医院的黄河,看到医疗队除了随身的背囊之外,只有数量不多的几箱药品,不禁大失所望:“你们什么都没带啊?病人怎么办?”这是个难以解释的问题,黄河只能用背囊里的物品来证明自己和镇卫生院医护一样,已经竭尽所能。他打开背囊,将药品和器械一件件取出。这个本来应该容纳医疗队员个人生活用品的背囊,只在包底显出了它的本来面目:那里有黄河的口粮——两块巧克力。这两块揭示真相的东西让蒲倩转身大哭起来。 此时,医疗队员已经被人群包围。陆续被抬到这里的重伤员已占伤员总数的一半左右,加上轻伤员和陪伴的家属,中学坝子上一时聚集了好几百人。伤员们盖着花花绿绿的被子、床单或塑料布,东一堆西一堆地躺在门板上。早上还有点小雨,中午太阳开始变得火辣辣的,一天下来,坝子上的人全都憔悴不堪。自然,没有一个人会放过走到自己身边的医疗队员。 从河堤上冲下来的第一批八名医护起初简直无法工作。西南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明华被一群家属拉扯着,争相往自己亲人的方向拽,刘明华不得不一再重复:“不要急,一个个来。”护士长鲜继淑得到了相同待遇。她和另外一名护士本来要跟着医生,按照医生的嘱咐协助处理,但拉扯中大家很快被分开了。家属们分不清医生和护士,看到带着红十字袖章的人就不放过。鲜继淑往往刚在一名伤员前蹲下,还没有开始处理就被拉走。与伤员的对话也总是被七嘴八舌的插话打断,这让她焦急起来。 作为管理病区的护士长,维持秩序是职责之一。鲜继淑站到一个碎石堆上,开始喊话:“请大家不要慌、不要乱,我们保证把你们每一个伤员都送出去。现在一定要保持秩序,不然我们没法做事。”这是平凡的话语,但表明了医疗队的态度。这番话首先打动了几个年轻人,他们站出来呼吁:“不要乱走,都听医生的!”这让秩序好转了一些。

编辑推荐

《汶川地震168小时》编辑推荐:不要忘却啊,不要忘却!三年追踪采访,17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重现震后七天七夜真实的场景:悲壮的拯救与无尽的爱。翻开《汶川地震168小时》,重返现场,随着灾难汹涌而出的,不只是灾难,更有人性光辉的迸发。5周年纪念巨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汶川地震168小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书中浓烈的情感和氛围,让人又回到了当时让人揪心的场景。作者通过当时震区的各种人物,展现了不同时空的细节,最后又将他们汇聚在一起。书中的结构和语言描述都很好,没有一味的夸赞,也没有数字的堆砌,只有每个人遭遇的真实,让人不愿释手又不忍卒读,因为心情会有些沉重,眼睛会湿润模糊,但是那些平凡人的光辉和作者的情怀还是会让你心中一暖。很感谢作者让我看到了这一切。
  •   可惜这是映秀的168小时,如果还有北川、青川、什邡的就齐全了。伤痛既然不可避免的来了,我们总是要去正视,要记录。为了,更好的活着。
  •   稍稍翻看了一下,可以,写作手法不错。
  •   很震撼的一本书,感动于作者的专注,找到那些亲临者,给后人以启示,汶川地震,不应该就这样被人们忘记。
  •   就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应当有真实的记录来铭记它,汶川地震五年后,终于看到了如此真实的记录,令人反思,震醒,值得仔细阅读收藏。
  •   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如果有图片的话会更加直观的。
  •   这是一本写地震的书,同时也是一本知识性的书,告诉你地震的常识!
  •   真实记录现场,还原当是的原貌 感人
  •   这不是某些人的故事,也不是某些故事里的人物记录;当我们再次回首那一次经历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伤疤,因为我们不会忘却。而那些没有打到我们的,必将成为成长的见证。
  •   老百姓都能看懂的书。
  •   很多东西我们告诉自己不应忘记,可总是不知不觉中随风逝去。这是一本让我们铭记灾难的记忆相册。希望当我双鬓斑斑的时候依然记得那场灾难、那些人以及那些感动。
  •   看着的确会让人感动,书的质量也很好
  •   太多感人的细节,含泪读完,中间不得不停下来让眼泪流回一会儿。最好是一个人在家拉上窗帘偷偷哭。这书太不适合在公共场所看了,因为随时会泪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