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王觉仁 页数:312 字数:30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作者简介
王觉仁,本名王林,曾用笔名王者觉仁,福建漳州人,《南方都市报》、《百家讲坛》专栏作家,多年致力于中国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的研究,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均有独到解读。《血腥的盛唐》是其潜心多年的力作。本书完整还原了唐朝289年经历的腥风血雨,是目前最权威、最亲民的大唐全景式历史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联合回纥,克服两京
太原保卫战
长安光复,李泌归山
唐室再造:渐渐消逝的狼烟
雍丘之战:可怕的张巡
死守睢阳
战火中的人间地狱
第二章 藩镇大裂变
史思明复叛
邺城之战
李光弼的手段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鏖战河阳
江淮之乱:不再安宁的后院
又一幕弑父篡位的闹剧
第三章 太上皇李隆基、肃宗李亨驾崩
李隆基的最后岁月
失乐园:“逼迁上皇”事件
李辅国的欲望
代宗登基
第四章 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异族入侵
趁火打劫的回纥人
树倒猢狲散:史朝义的末日
仆固怀恩:一颗潜在的叛乱种子
吐蕃入长安
烽火再燃:仆固怀恩之乱
力挽狂澜:郭子仪单骑盟回纥
第五章 一团乱麻的帝国
安宁的代价:“蜀中之乱”始末
三角政治
破局:鱼朝恩之死
元载:弄权者的下场
田承嗣之乱
谁笑到了最后?
第六章 德宗李适初政
礼法之争的背后
李适:闪亮登场的新帝
两税法:危机与拯救
一个宰相的快意恩仇
杨炎之死
第七章 诸藩自立为王
向藩镇开刀
梦想很坚挺,现实很疲软
李希烈之乱
泾师之变:从天而降的劫难
奉天保卫战
第八章 濒临破产的大唐朝廷
罪己诏:灵魂深处闹革命
图穷匕见:李怀光叛乱
造反也是个技术活
王者归来
三朝帝师李泌
德宗勒紧了裤腰带
胜利:一种“否极泰来”的假象
第九章 四落四起,一代良相李泌
战争与和平
一石三鸟:危险的“平凉会盟”
李泌:一身系天下安危
围堵吐蕃的战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对于许许多多的大唐臣民来讲,唐肃宗宝应元年四月无疑是一个黑色的月份。 因为这个月死了两个人。 死人本来是天底下最平常的事,可关键在于这两个人的身份都非同寻常。 他们就是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帝李亨。 是的,这父子俩死于同一个月,前后仅相差十三天。李隆基死于四月初五,终年七十八岁;李亨死于四月十八,终年五十二岁。 毫无疑问,唐玄宗李隆基是在无比抑郁和惨淡的心境中离开人世的。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本书,那么李隆基无疑拥有非常华丽的封面和辉煌灿烂的正文,只可惜尾声极其潦草,令人不忍卒读,封底更是布满了灰尘和污垢。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似乎很少有哪一个皇帝像李隆基这样,拥有落差如此巨大的一生——他所缔造的开元盛世雄踞于历史之巅,令后人叹为观止;可由他一手造成的安史之乱却把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亦足以令后人欷放扼腕。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落差? 从事相上来看,原因似乎并不复杂,无非是因为李隆基中年以后日渐堕落,荒疏朝政,导致奸臣当道,国事日非,从而最终催生了安史之乱。就像传统史家所言:“开元之初,贤臣当国”,“自天宝已还,小人道长”,总之一句话:“用人之失也!” (《旧唐书·玄宗本纪·史臣日》) 可是,如果我们继续追问,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在中年以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呢?答案也许就不那么简单了。 古人经常说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有结尾)。也就是说,历史上早年英明、晚年昏聩的皇帝并不只有李隆基一个,他只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个案而已。西哲也经常说一句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可见一旦没有外在力量的制约,任何人在巨大的事功和权力面前,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和堕落。换言之,这是人性的普遍弱点,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李隆基个人的思想品质问题。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把李隆基和唐太宗李世民拿来做一个对照。 我们都知道,早年的李隆基与李世民极为相似,他以“贞观之治”为执政范本,处处“依贞观故事”,时时刻刻向李世民看齐,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才使得“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从而缔造了一个“朝清道泰,垂三十年”的太平盛世。 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李隆基念兹在兹的执政范本、最让后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其实并不是一块无瑕的白璧。在贞观中后期,李世民身上已渐露拒谏、骄奢之端倪,魏徵批评他“渐恶直言”、 “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马周批评他“营缮不休”,致使“百姓怨咨”,很多大臣也纷纷对他“崇饰宫宇,游赏池台”的行为进行劝谏,甚至连他最喜爱的嫔妃徐惠也由于当时“军旅亟动,宫室互兴”而上疏规谏。 这些现象意味着什么?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仍然要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李世民不是在五十一岁那年英年早逝,而是像李隆基一样活到七十八岁,那么彪炳千秋、震烁古今的“贞观之治”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李世民,又会在后人心目中留下一个怎样的晚年形象呢?
编辑推荐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编辑推荐:即使你没有读过《血腥的盛唐1》、《血腥的盛唐2》、《血腥的盛唐3》、《血腥的盛唐4》、《血腥的盛唐5》,依然不影响你直接读《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讲述的历史故事独立又精彩!让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为您讲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最璀璨也最黑暗、最血腥的朝代。《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完整还原了唐朝289年经历的腥风血雨,是目前最权威、最亲民的大唐全景式历史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