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袁了凡 页数:370 字数:297000
前言
经典,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关心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经世治国”精神。它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历代史学大家对当世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也有古人抒发真情而传唱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那些汇集自身与前人经验而成的、对后辈子孙的谆谆教诲之言。它们或蕴含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深见,或承载着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感慨,或记录着曾经一幕幕真实的历史过程……品读这些经典,如同饮啜醇酒,回味无穷。读者可以从中收获心得,换种角度重新品味当前的生活;也能够从中欣赏到古诗文的优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可以还原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的真相;甚至可以学习古人行文中的美意巧技,应用到自己日常的遣词造句之中,别有一番趣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倾心尽力、总结提炼人类智力成果精粹的学子。因此整理与复原中国经典原籍,磋商旧学,培养新知,应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传承与创新文化,引领可持续的发展。显而易见,经典的价值的确无可厚非。但它们产生的时空毕竟离我们已过遥远了,远的有数千年以前的,近的至少也有一二百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古代经典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思索和选择,选择最适合我们阅读、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有收获,让读书的体验更为舒心。“家藏四库系列”丛书就体察到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本着选取经典、还原经典的原则,从经典中选取最适读的典籍,保留下最为精华的篇章,以高水平的文本质量,将这道经典大餐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轻松展卷,就开始我们品味经典的阅读时间了。原文解读既葆有古典的韵味,又让读者品读原意;栏目安排既有作者简介、题解,交代作品背景,又有注释、译文、评析,深入地解读作品;版面设计上则讲究让读者赏心悦目。这套丛书对自己理念阐述得十分清晰:典籍中的经典,精粹中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将先贤智慧清晰呈现,做到真正地便于阅读,加深理解。阅读经典,普及经典,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谨为这套丛书作序,以表致我们对文化发展前程的远望。
内容概要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于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作者简介
袁黄(1533-1606),后改名了凡,明朝重要的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书籍目录
了凡四训
第一训 立命之学
第二训 改过之法
第三训 积善之方
第四训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云谷先大师传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
安士全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万善先资集
欲海回狂
西归直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篇,首讲“安身立命之学”。“立”即建立之意,“立命”就是说人要自己创造并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命运的束缚。“立命之学”,就是创造并掌控自我命运的学问与道理。本篇了凡先生将自己亲历及亲见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事迹,告诉儿子,要他勇于摆脱命运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命运。虽然前生造因决定人生气数,但此生心性可以改变命运。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如此便可以获得快乐美满的人生。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家人,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博得声名,这是你父亲一向的心愿。 浅释 了凡先生讲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叫他放弃科举仕进之路,转而学习医术。 选择不同的行业便有迥异的人生,因此,人生对于行业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位列朝班与悬壶济世都是拯济黎民,多少有点相通之处,是同样受到推崇的两种职业。 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进而步入仕途,指点江山当然是当时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但科举入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难圆仕进之梦。而学习医学,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能治病救人,因此也是很不错的行业。由于了凡先生父亲的离世,家庭趋于困顿,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学医不失为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更何况,成为一个医术精湛的名医,博得声名也恰恰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于是了凡先生听从母亲的教诲,放弃了仕途功名,转而学医。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日:“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日:“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并考中秀才,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地待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在十五六岁时,身弱多病,先君叫我看《了凡四训》……我觉得这本书好得不得了……做了两三年,的确觉得过日少而功日多,向来浮躁的气质,也大大改变了。如今想起来,这一生的做人处世不至于放肆,完全靠这部书的根基。 ——蒋维乔(近代教育家、哲学学者) 改造命运的要诀在断恶修善,故书中对善恶标准的阐释,不但极其精致,而且对发现自己的过恶,改过的决心、做法及效验与行善的道理,均有具体详细的解说……此书能协助青年学子心理建设,落实学校道德教育。 ——郑石岩(台湾作家、心理与教育专家)
编辑推荐
《家藏四库系列: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编辑推荐:为了保证书中内容的准确性,每部作品除收录了原文外,还配有注音和译文。注音参考各经典版本,力求精准。尤其是现代不常用的词语,都会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注音。译文力求以信达雅为原则,保留文章原有的行文风格,并结合现代读者的审美,用优美的白话再现原文的流畅。书中还配有浅释,对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准确全面的解读,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味作品的内涵。为丰富内容,我们还为书配有精美的古版画。这些古版画,力求与文本一一配合,以图释文,通过精美画面来延伸文章的意义,让读者在品读文章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插图,加深印象,收到了一种双重的审美效果。此外,为增加《家藏四库系列: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的丰富性,还附有节本《安士全书》。《安士全书》为清朝周安士先生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圣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篇,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此书与《了凡四训》一起,作为劝诫世人的范本,而广为流传。
名人推荐
经典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历史典籍。“家藏四库”丛书兼及大众收藏与通俗阅读,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历史文化经典得到普及并薪火相传。——汤一介“家藏四库”丛书遴选了清代《四库全书》的精华,而且每一种书在注释、译文、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工作。——傅璇琮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家藏四库”是一套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经典丛书。国学的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好的大众读本。——毛佩琦《四库全书》浩如烟海,真正的必读经典就这百余部。——任德山国学是相互融通的,切忌断章或是割裂。今人只有从《周易》等原始经典入手,才能真正找到进入国学的门径。——刘君祖先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果我们参读西方同时代的经典,不难发现两种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诸多相似处。希望“家藏四库”选目中可以多收录一些先秦经典。——余世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