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师永刚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述:大历史格局中的蒋介石先生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的“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二十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有什么区别。他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理想:中国终将再次统一。《时代周刊》发表的讣文略带讥讽:“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死去是再适合不过了。对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败让他觉得,在不可避免的长期的反共运动中,反共力量在逐渐失去亚洲,而他则是这个运动的第一个牺牲品。”在西方的媒体的描述中,蒋介石(名字的意思是“坚硬的岩石”)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坚硬的下巴,他极端自信,是本世纪主要的人物之一。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业充满了胜利与失败。他生命中60个春秋都耗费在艰苦而又费尽心机的斗争之中。首先是反抗日益衰败的清王朝,接着是昙花一现的军阀混战,而后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最后是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斗争,也就是这最后一次斗争结束了他主宰中国的梦想,开始了他在台湾不愉快的流亡生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三军统帅对本世纪的影响比对中国本身的影响还要长。在他国际声望的巅峰时刻,他是一个充满微笑、身穿戎装的战争四巨头之一。其他几位还有罗斯福(西方伟大的斗士)、斯大林和丘吉尔。蒋介石是联合国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争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丘吉尔指出:“在美国人的眼里,他是世界的一支主要力量。他是‘新亚洲’的头号人物。”但当他不能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人,美国政府所急切企盼的新亚洲也没有成为现实的时候,蒋介石发现他被杜鲁门政府抛弃了。这些使蒋成为了战后美国历史令人不愉快的篇章的中心:满腔仇恨的巫师四处寻找那些“输掉了中国”的人。实际上,中国从未在真正意义上“输掉”,因为美国就从未赢得过它。美国试图把蒋统治下的中国看成是一个统一、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甚至把它视为一个培养美国式民主的摇篮。但事实绝非如此。孙中山临死前,把中国形容为“一盘散沙”。蒋介石试图在这盘散沙之上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统一的国家。但在蒋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整个任期期间,国家不断地受到外强侵略,内部分裂严重,他统治的党内部腐败、效率低下。此外,他顽固地坚持他那目光短浅、毫无效果的政策。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们从蒋介石失败的地方接过接力棒,并且到现在为止,他们的执政时间已经超过了蒋介石。这位三军统帅从未使自己从军人和封建地主们的纠缠中摆脱出来,这些人阻挠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共产主义者们恰恰相反,他们彻底地摒弃了过去,很快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蒋介石死后30年,在毛泽东去世29年,中国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旗舰。中国的建设者们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经过了十多年的纷乱,蒋介石统一了中国,他为中国做了一件关键的事情,在共产党存在的情况下加速了中央集权制。但后来的分析者认为,考虑到他的问题,就不奇怪他为什么不能够建立一个长久的政治体制。“许多事情,”埃默斯曾这样写道,“尝试过就已经足够了。”蒋介石的尝试是大范围的。他的失败最终会削弱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但决不能被忽视。蒋介石是中国东部沿海浙江省一个小城镇盐商的儿子,他当过兵,讲话像一个革命者,似乎命中注定要执掌大权。他政治生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一个朋友,他把蒋介绍给孙中山——一个热衷于革命的革命者,他发动的民族运动于1911年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那时候,蒋介石还是一个24岁的学员,就读于日本军校,他风风火火地赶回国,参加了孙组织的年轻的革命。蒋介石在孙中山以广州为基地的国民党内部稳步上升。31岁时,他已经是一名将军——就其自身而言,他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人物。孙中山1925年逝世,蒋很快就接管了国民党。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带领他的部队开始了一系列讨伐军阀的运动,从而使国家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尽管蒋极力反对共产主义,但他在开始曾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苏联顾问合作;然而当统一大业进展顺利的时候,他开始反对共产主义者,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并把其他人赶出了新的国民政府。在这些被排挤的人中,其中一个就是国民党宣传机构的负责人毛泽东。在蒋一系列的成功中,他在个人生活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就是他娶了孙中山夫人的妹妹宋美龄,一位美丽典雅、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与此同时,他抛弃了他的前妻,他的儿子兼继承人、后来成为他的继任者的蒋经国的母亲。婚礼之前,他皈依了基督教。1928年,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时候,这位三军统帅的权力及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即使是那个时候,蒋也是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干扰:反叛的军阀将领们,被逼向农村的苏维埃政权的抗争,及党内的叛乱。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的时候,国民党军队正在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地区进行一系列大规模、代价昂贵的“清剿”行动。直到1936年蒋才同意停止内战,与共产党一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他的军队牵制了敌军大量的部队。但是,1941年美国参战后,蒋对日很少采取防御,即使是他的军队在数量上优于日本军队的时候。“精力充沛的”史迪威将军不断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他重组他的军队,并且要求他的军队要更加主动一些。但蒋的侧重点与这位不耐烦的美国顾问不同;他预测,在日本人投降之后将会不可避免地有一场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他觉得现在有必要保存他的军队和租借来的美式装备,届时可以用来对付共产党。同时,中国人民饱受日本人杀戮的惨状深深地触动了美国,他们开始崇拜蒋,特别是他的夫人。被宋美龄弄得神魂颠倒的温德尔•威尔基在谈到她时,说她“集思维、说服力与精神力量于一身……充满智慧与魅力,慷慨而又懂得体谅,举止高贵典雅,具有像火一样燃烧的信念”。其他人对她专横的意志以及试图影响美国战争时期的战略,使其更有利于蒋介石的做法感到憎恶。那个时候,蒋介石希望美国能够把战争重点多一些放在日本,少一些放在德国;在没有说服史迪威采取主动攻势的情况下,蒋获得了更多的武器装备和供给。战争结束的时候,共产党拥有一支100万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但装备落后,战士大多来自农民。有300万之众的国民党军队,在已准备好的美国舰船与飞机的帮助下,在战后争夺日本占领区的角逐中,轻而易举地夺得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土地。但是,内战爆发后三年,蒋介石成了一名在台湾的难民——在台湾,有200万人加入了他的国民党队伍,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发誓要“光复大陆”。在美国,蒋介石的支持者们把他的失败归咎于杜鲁门政府,杜鲁门政府拒绝了蒋介石要求美国在战后大规模增兵援助的请求,并在国民党逃往台湾之后完全断绝了支持。六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又恢复了对台援助,并且一直到1965年,援助总额达40亿美元。华盛顿把蒋当做是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盟友。在台湾,流亡的国民党在经济上比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为。土地改革以及后来对外资的成功吸引,使台湾成为继日本之后,亚洲发展速度第二快的地区。蒋介石年老之后,把许多“政府”的具体工作交给了他已经60多岁的儿子蒋经国。自从1972年被任命为“行政院长”以来,蒋经国已经有效地掌握了“政府”。他为人强硬、务实,大力清除了他父亲的老卫戍部队内部的腐败,把国民党权力阶层内的高级职务向台湾本土人民开放。他的父亲要重新“光复大陆”,而他已经悄悄地把这种堂•吉诃德式的圣战束之高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引起了台湾的不满与焦虑。其后,美国彻底抛弃了台湾,与北京建交,而北京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资格夺了回来,蒋介石的特使被逐出了联合国。蒋在他生命最后两年时间里,健康每况愈下,甚至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但直到他死的时候,蒋介石仍然是“中华民国”的“总统”。即使在1971年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之后,他也拒绝了所有妥协的尝试。只要他活着,“光复大陆”的计划就会存在下去,用他的话讲:“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同时对那些要求“台独”的人说:“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在这一点上,他与北京的观点空前的一致。当世界开始寻求与他的敌人北京发展新关系时,他也决不妥协,因此,世界只有放弃他。在蒋介石去世三十五年的今天,从这些由西方媒体东拼西凑出来的总结性的文章的片断,似乎仍然可以看出他在西方人眼里的形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争议性之大,也无出其右。其实,他对中国命运的影响仍未结束,也永远难以盖棺论定。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写作《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一书中,断言:“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做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使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这就是真正的蒋介石吗?一个留在后世眼里永久的失败者的形象,还是一个留在中国历史中争议不断的顶峰人物?或者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个叫做蒋介石的先生。祖籍浙江。死于台湾。
内容概要
辛亥革命百年特别奉献
独家收录蒋氏私家影像、手迹和首次曝光的早期图片近百幅!
台湾、香港、大陆三地同步出版!
蒋介石作为曾经影响20世纪前半叶的政治家,由于两岸互动以及政治动因,长期以来带着一层朦胧的面纱以反面典型的形象出现在大陆的读者及几代人面前,以致大多数人对蒋介石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不毛之地的光头及那句随时随地都会说的“娘希皮”。他倾尽心力地使一盘散沙的军阀割据状态的中国归于统一、他带领他的军队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持久较量及由此造成的惨重伤亡的这些功绩,被他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厚厚地蒙住了。而他去台湾后与小蒋总统一道缔造的台湾的繁荣也过多地被他的白色恐怖统治所屏蔽。而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只要他活着,“光复大陆”的计划就会存在下去,用他的话讲:“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同时对那些要求台独的人说:“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在这一点上,他与北京的观点空前一致。他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幻想:中国终将再次统一。
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断言:“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
《时代周刊》发表的讣文略带讥讽:“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死去是再适合不过了。对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败让他觉得,在不可避免的长期反共运动中,反共力量在逐渐失去亚洲,而他则是这个运动的第一个牺牲品。”
但蒋介石是谁,这个问题则仍然存在于中国漫长的历史疑问中,本书则试图用图片来还原历史真实的眼神与那些过去年代的灰尘。
作者简介
师永刚,内地画传创始人。由其策划编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三毛1943-1991》、《雷锋1940—1962》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蒋介石自述》(上下卷)更是在华语圈引发轰动。
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主编。
书籍目录
前述:大历史格局中的蒋介石先生
第一章:盐商的儿子—留日的海归—有目的的革命者
■14岁奉母命娶妻,终不和睦;15岁科举童子试,未能考取
■由陈其美结识孙中山,加入革命党。风云际会间,喜获麟儿蒋经国
第二章:大起大落的前十年—黄埔建军—一统中原—“清党”
■上海淘金,蒋介石大起大落,赚赔互见。别旧式妻妾,娶“一见钟情”陈洁如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蒋介石救驾入主黄埔军校,为得取党军实权做准备
■打“下野”牌,借“中山舰事变”,排挤汪精卫,整肃中共人士
第三章:改变历史的蒋宋联姻—北伐功成—与中共为敌
■挟青帮大举“清党”,宁汉分裂,蒋介石与宋氏兄妹各站一边
■北伐徐州受挫,蒋介石二度打出“下野”牌,终得党政军独大地位
■弃20岁陈洁如,娶30岁美龄,蒋宋联姻势力进一步扩大
■北伐成功,统一中原,蒋着手布建由特务体系主导之政局
第四章:蒋孔宋家族纵横中国政坛—三度下野真相—攘外必先安内
■成为宋美龄教友、张学良义兄;三度下野后再出山,进入“蒋委员长”时代
■情势危急,国民党联共抗日,“委员长”更职“大元帅”,正式成为党总裁
■“珍珠港事变”迫美加入抗日队列,宋美龄“夫人外交”风头甚健,蒋介石
由亲日改为亲美
第五章:金陵春梦—蒋介石退守台湾前没有公开的秘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即失去民心
■失去美国欢心,民变、学潮、工潮令国民党后院起火,蒋介石不敌解放军猛攻,江河日下
第六章:蒋介石第四度下野—蒋孔宋家族各自东西
■政治腐败,经济崩溃,蒋再也无力逐鹿中原,第四度宣布下野
■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掌控南京政务、军务,然终无力回天,蒋氏政权退守台湾
第七章:高压治台—坐困孤岛—“反攻大陆”渐成幻梦
■记取教训,蒋介石虽以高压治台,但也适度开放地方层级的民主
■失却外援,坐困孤岛,老蒋郁郁而终
第八章:无可奈何身后事—小蒋缔造台湾繁荣—宋美龄告别人间—两蒋移灵终成空
■蒋经国强势主政,缔造台湾繁荣
■“我是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以高度弹性的政治智慧,开放“党禁”、探亲
■“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蒋经国此言与随后的辞世,终止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命脉
■望尽世纪之旅,宋美龄告别人间;两蒋移灵胎死腹中
蒋介石年谱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前述:大历史格局中的蒋介石先生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的“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二十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有什么区别。他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理想:中国终将再次统一。《时代周刊》发表的论文略带讥讽:“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死去是再适合不过了。对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败让他觉得,在不可避免的长期的反共运动中,反共力量在逐渐失去亚洲,而他则是这个运动的第一个牺牲品。”在西方的媒体的描述中,蒋介石(名字的意思是“坚硬的岩石”)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坚硬的下巴,他极端自信,是本世纪主要的人物之一。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业充满了胜利与失败。他生命中60个春秋都耗费在艰苦而又费尽心机的斗争之中。首先是反抗日益衰败的清王朝,接着是昙花一现的军阀混战,而后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最后是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斗争,也就是这最后一次斗争结束了他主宰中国的梦想,开始了他在台湾不愉快的流亡生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三军统帅对本世纪的影响比对中国本身的影响还要长。在他国际声望的巅峰时刻,他是一个充满微笑、身穿戎装的战争四巨头之一。其他几位还有罗斯福(西方伟大的斗士)、斯大林和丘吉尔。蒋介石是联合国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争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丘吉尔指出:“在美国人的眼里,他是世界的一支主要力量。他是‘新亚洲’的头号人物。”但当他不能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人,美国政府所急切企盼的新亚洲也没有成为现实的时候,蒋介石发现他被杜鲁门政府抛弃了。这些使蒋成为了战后美国历史令人不愉快的篇章的中心:满腔仇恨的巫师四处寻找那些“输掉了中国”的人。实际上,中国从未在真正意义上“输掉”,因为美国就从未赢得过它。美国试图把蒋统治下的中国看成是一个统一、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甚至把它视为一个培养美国式民主的摇篮。但事实绝非如此。孙中山临死前,把中国形容为“一盘散沙”。蒋介石试图在这盘散沙之上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统一的国家。但在蒋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整个任期期间,国家不断地受到外强侵略,内部分裂严重,他统治的党内部腐败、效率低下。此外,他顽固地坚持他那目光短浅、毫无效果的政策。
编辑推荐
《蒋介石画传》500张私家相片,百幅手迹,10万字嘉言构造史上最完整的蒋氏说明书、图片解密蒋氏一生的世纪大藏、畅销书《蒋介石自述》、作者师永刚再联手蒋氏御用摄影师推出官方画传、中国唯一一本以图为文的蒋氏相册组成的新传记、苹果IPAD版本全球同步首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