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张涛,傅根清 译注 页数:231
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政治一体化衰微,儒家神学渐趋没落,思想界出现一股强烈社会批判之风。其中荀悦《申鉴》和徐干的《中论》都是颇有影响而又极有特色的著作。他们表现出某些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倾向,又夹杂道家思想,对魏晋时期的思想和学风有一定影响。本书吸取前人成果,选取部分篇章加以注释和翻译。
作者简介
张涛:北京师范大学历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申鉴
政体
时事
俗嫌
杂言上
杂言下
中论
治学
法象
修本
虚道
贵验
贵言
核辩
爵禄
谴交
夭寿
务本
审大臣
慎所从
亡国
编纂始末
丛书总目
章节摘录
申鉴 政体 政体,意思是施政的要领。作者指出,自己的著作取名《申鉴》,是要申明历史教训,为君主提供借鉴。他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根本的规律和准则是仁义,它与阴阳、刚柔相一致,并具体表现为“法教”,即刑法和教化,而这又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为实现天下大治,作者提出要“先屏四患,乃崇五政”,并把“养生”放在首位。他以人的身体为喻,说明国家是一个有机整体,而百姓是国家的基础,是君主的手足,不可过分损伤。针对汉末统治阶级中各种势力贪婪无极而肆意弄权这一现实,作者要求君主“惟恤十难以任贤能”,“惟察九风以定国常”,并把“君臣亲而有礼,百僚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无怨,无事惟职是司”看作是“治国之风”,大加推崇。本文较长,选译时略有删节。 夫道之本(道: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准则。),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五典:即《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易》、《诗》、《书》、《礼》、《春秋》)。经: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这里作动词用。),群籍以纬之(纬:织物的横线,与经相对。这里作动词用。)。咏之歌之,弦之舞之(弦:以弦乐器(琴瑟)弹奏。)。前鉴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笃序无彊(笃(dǔ赌):厚,确当。序:通“叙”,评说,论述。无:无止境,无尽。彊(jiānɡ江):通“疆”。),谓之《申鉴》(申鉴:意思是申述对“道之本”(即仁义)的审察、认识。)。……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立天”三句:见《周易说卦》。)。”阴阳以统其精气(统:总领。精气: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古人把它看做自然万物及精神和生命的根源。),刚柔以品其群形(品:品评,衡量。群形:指地上万物的种种形体。),仁义以经其事业(经:治理。事业:指人事。),是为道也。…… 【翻译】道的根本,就是仁义罢了。《五经》的内容是它的经,各种典籍的内容是它的纬。人们吟咏它,歌唱它,弹奏它,用舞蹈表现它。前人的审察认识虽已明白,后人还是要重加以申述。所以古代的圣明帝王,对于仁义不过是再三申述罢了。确当的论述是没有穷尽的,因而这部书名之为《申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用阴阳统领天上的精气,用刚柔评量地上的形体,用仁义治理人间的事业,这就是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