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新论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刘克敌 编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网络文学新论》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以独特视角进行了全方位阐述,从其发展历史到其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从网络文学的分类、风格、艺术特色到全新鉴赏模式、理论批评标准的构建,以及对现有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评价等,都试图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界定。《网络文学新论》对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而言,是熟悉和进入网络文学这一全新文学艺术领域的必备入门宝典。

作者简介

  刘克敌,文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中国知识分子问题;近代以来江南文化与文学、学术关系以及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与大众传媒关系等。  已出版著作有:《陈寅恪与中国文化》、《永远流浪——三毛传》、《花落春仍在——吴宓与(学衡)》、《百年文学与大学》、《梁漱溟的最后39年》、《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在美的王国里轻轻呼吸》、《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和《章太炎与章门弟子》等。此外,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万字,主持和完成各类科研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网络文学发展概述第一节 网络文学风云第二节 众说纷纭的网络文学第三节 网络、文学一线牵第二章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研究第一节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构成分析第二节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特征概述第三节 网络文学作者的困境与未来第三章 网络小说研究第一节 网络小说简介第二节 网络小说分类第三节 网络小说的“虚拟真实”第四节 网络小说的叙事特点与审美转向第四章 网络诗歌研究第一节 网络诗歌简述第二节 网络诗歌的自由性和抒情性第三节 网络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第五章 网络文学语言研究第一节 网络文学语言概述第二节 网络文学语言的性质与特征第三节 网络文学语言的文体特征第四节 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第六章 网络文学欣赏研究第一节 数字化生活中的读者变迁第二节 读屏时代的审美嬗变第三节 对于网络文学欣赏的思考第七章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初探第一节 点击决定一切第二节 拒绝深刻人文精神的失落还是扭曲第三节 漠视传统建构全新的批评模式第八章 网络文学的未来第一节 被“招安”还是取而代之第二节 敢问路在何方,繁荣背后的危机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本雅明曾于《论文学》中写道:“信息的长处在于瞬间性,在瞬间中,信息就显得是新的。信息唯独离不开这瞬间性,它必须完全依附于这种瞬间,而且不能离开时问性,并在实践中展现出来。”这种瞬间的快感,香港人已于众多的通俗小说中获得,网络文学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在香港成熟的通俗文学以及消费文化面前,仍然是一个刚呱呱落地的小孩儿,虽能给人带来瞬间的新奇感,但无法达到香港人多元化的文学消费要求。因此,香港的网络文学远不及台湾和大陆来得繁荣,仍然以网络社区、论坛和个人网页为平台,未能形成成熟而专业的网络文学网站,如新浪香港小说、香港小说论坛、超群的家。香港地区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仍然以台湾和大陆地区纸制出版的作品在港销售为主,“路漫漫其修远兮”,香港的网络文学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不过,香港在承认网络文学的文学地位上毕竟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台湾网络文学出现只比大陆的早三四年时间,最初也是产生于台湾各大学间相互联通的BBS。“海峡另外一侧的BBS,以色情、暴力的短片为主。难以人大雅之堂,却受众广泛”,网友mabc这样评价台湾网络文学早年的混乱状况。确实,这个时期的台湾大学间的BBS上直白表达身体欲望的色情小说很受读者的喜爱,但这种赤裸的描写过于粗糙、肤浅,而且缺乏文学色彩。直到1995年台湾交大研究生Plover完成了《往事追忆录》,才逐渐改变这种低俗风气,把毫无审美价值的“色情小说”转变为带有个人情感与经历的“情色小说”。而这部作品也成为十几年后仍然为许多人回忆的最早的网络文学作品之一,Plover也被推为台湾最早最优秀的网络作者。他的作品也对痞子蔡等台湾写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研究方向的教授李欧梵高度评价网络文学诞生的意义,他指出在互联网出现前,买不起书的学生们只能到图书馆看书,对当时被称为“逃课族”和“看书族”的学生而言。出版的纸质书就非常重变,在台湾文坛经过几十年朝多元化发展、冲破多种禁忌的现状中自然易于受到人们的接受和关注。  台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受到中美建交、“高雄事件”、“一国两制”等多项挑战,做出多项改革,这种改革导致台湾早年文坛主张的“横的国际化”、“纵的继承”的民族化、强调乡土情怀的本土化等界限主张模糊,加速了不同文学观点交集、融合的速度。八十年代的反映少男少女情爱生活的“校园文学”,刺激了极富现代性的年轻人投身文学创作的行列,而年轻人是新技术的天然同盟军,易于也乐于尝试用新兴技术来改变包括文学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在台湾八十年代末,多媒体诗风行,它将录像、录音、电视镭射等新兴技术手段以及绘画、音乐等各类艺术,与传统的依赖语言文字的文学创作方式向结合,开拓的新的艺术领域。“诗的声光”、“诗的交响夜”、“录影诗”、“电脑诗”等层出不穷,让原本尊贵异常的诗歌,以较为亲切和新奇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在这些开创文学先锋的开拓者眼中,台湾的八十年代是一个“创造和消费逐渐合一的年代”,电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资讯的多样能为人的大脑插上翅膀,让人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多彩,去产生新的文学范式。同时,日益多媒体化的文学,能让他们的创作内容被“包装”成更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式。这些台湾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始于诗歌界的创新,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迅速蔓延至台湾文学各个类型,产生台湾的“网路文学”。台湾是发达的商业社会,在初生的“网路文学”里,“商业”对其发展壮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BBS等网站社群虽然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诞生了一些极具特点的作品,但在“赚钱”上却势单力薄。在整合台湾鼎鼎大名的元元讨论区和巨豆广场的基础上,沈元创办了鲜网,奉行全民公投,让读者投票选举最佳人气作者,出版网络上最前卫、最受欢迎的作品,并把网络上的作品出版成纸制品。  与香港网络文学相比,台湾网络文学发展相对成熟,其产业化程度也较高。台湾的文学网站内作品分类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性别、年龄、喜好的读者。以台湾鲜网、冒险者天堂等网站为代表,它们都与出版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网站上作品的出版渠道畅通无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写作”远超出传统的散文,其地位已经受到学术的尊重。电脑和写作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整体。  ——(美)Lisa Gerard  计算机为我们的构思和创作活动提供了视觉表现的途径,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写作的性质。  ——(美)Jay David Bolter

编辑推荐

  动态阅读和动态写作:“一个电子文本允许读者分享动态的写作过程。这个文本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被充分地意识到。”  一本电子书能对不同的读者述说不同的话语。  一本电子书是一个零碎和充满可能性的文本,是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单元,而非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络文学新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