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十四行本史记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司马迁  页数:全4册  
Tag标签:无  

前言

这里影印出版的底本是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初杭州刻本《史记》。《史记》,初名《太史公书》,据陈直先生《太史公书名考》,大约到东汉桓、灵之际,《史记》作为专指书名,才在民间通行起来。从《太史公书》到《史记》的书名转换,不仅体现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古典时代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说明了《史记》撰述的创始性地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出身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曾于汉武帝建元(公元前140--前135年)初年担任太史令。司马谈一直以《春秋》以来“史记放绝”,没有反映从“诸侯相兼”到“汉兴海内一统”完整历史的著作而耿耿于怀。司马谈卒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临死,执着司马迁之手,殷殷嘱咐司马迁要承己业,撰述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父亲的临终遗嘱,司马迁一直萦系于怀。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遂正式开始着手准备《史记》的撰述。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当参加修订的《太初历》颁布实施,司马迁便开始《史记》的撰述。此后,虽曾蒙冤遭受腐刑,司马迁还是以极大的毅力,完成了这部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三千多年历史,共计五十余万字的煌煌巨著。《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了克服历史叙事中,历史事实的无限丰富性与史书文字记述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历史事实在空间发生的多元性与历史文字记述的历时单线性之间的矛盾,司马迁在总结前人史学撰述形式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开创了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形式综合表述历史的叙事体裁,提出“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据《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史记》完成后曾抄录有二:一“藏之名山”,一“副在京师”,其旨在“俟后人君子”。至汉宣帝时,其外孙杨恽开始对外宣布。这是《史记》从完成到初现社会的大致情况。从此至一直到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史记》都是以写本的形式自然流播,并在自然流播的过程中衍生出众多的异本。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使得《史记》在北宋淳化五年与写本告别,《史记》的版本逐渐趋于定型。北宋淳化五年以后,宋朝廷曾多次雕版印刷《史记》,但是,包括最早监刻的淳化本,今已大多亡佚。计迄今仍存于世、属于北宋监刊本系列的早期版本,除刊于北宋仁宗景祐年间的十行本,即所谓的“景祐本”外,就当属十四行的“杏雨藏本”了。此本据《史记》版本研究专家张玉春先生考证,其初刊于宋真宗景德年间,是在淳化本的基础上,经过刊校而重新开雕的一个刊本,因此与景祐本属于同源的关系。此本流传下来的原本今已残缺,仅存六十九卷,现藏日本大阪杏雨书屋,故称“杏雨藏本”。此外,同属于十四行刊本系列的,尚有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的刊本,遗憾的是,这个版本仅剩下了十七卷存于世间,其中十四卷藏于国家图书馆,三卷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上述仅存的三种北宋《史记》刊本中,张玉春先生认为,“杏雨藏本”与“景祐本”皆祖于最早的“淳化本”,属于同源而分流的关系,二者虽间有差异,但差异并不很大。这是存世的北宋刊本的大致情况。现在说到这部影印的南宋绍兴初刻本《史记》的价值。与其它南宋官、私《史记》刻本不同,这部影印的南宋绍兴初年刊刻的《史记》,完全是北宋十四行国家刻本的覆刻。所谓“覆刻”也可说“影刻”,多少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影印,只是它是把一部古籍直接贴到书板上直接进行覆刻的方法。因此,这个刻本要属于杏雨藏本的嫡系,是对杏雨藏本的全部继承。既继承了该刊本的学术价值,继承了该刊本的文物价值,也继承了该刊本的艺术美学价值。先说学术价值。我们说,《史记》问世不久,随着在社会间的流布,研究注释的著述也不断出现,但其初皆与《史记》原本各自单行。至六朝晚期时起,开始出现将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与《史记》原文合抄于一的抄本。而这种将裴骃《集解》与《史记》原文整合为一的做法,亦为北宋所刻《史记》诸监本,包括十四行本所继承。值得提出的是,《史记》十四行小字《集解》本,仅见于宋代,后世则未见有此种行款的《史记》版本。而后世的刊本,又均对杏雨藏和嘉祐刊这两种北宋十四行本分别有所继承,故而在《史记》版本系统中,这两个原文与《集解》合刊,或直接称《史记集解》的版本,其地位相当重要,对勘正后世本的讹误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杏雨藏本与嘉祐本虽皆为北宋原刻,但前者只存世六十九卷,后者更是仅存世十七卷并分藏两处,这样一来,这部直接覆刻于杏雨藏本,且流传有序、基本完整(中有少量为后世所补)、存世一百三十卷的南宋绍兴初年监刻本《史记》的学术价值,便很自然地凸显了出来。张之洞《书目答问》曾定义所谓“善本”云:“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无删削),二曰精本(精校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以此衡量南宋绍兴初覆刻的《史记》,足以当“善本”之谓矣!再说艺术性。现代依据前人的论述总结的善本标准有“三性”、“九条”之说。其中所谓“三性”,除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之外,就是艺术代表性了。宋代的刊本向以高品位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为世人推崇。明昆山张应文《清秘藏》有云:“藏书者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纸质莹洁,墨色青纯,为可爱耳。”明人高濂《遵生八牋》云:“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又清人孙从添《藏书记要》云:“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此皆极云宋刊之妙。而此影印南宋绍兴初刻本《史记》,恰可体现这些感观的美感。一般来说,北宋所刊,字体多类欧、柳,而南宋刊本,字体多类颜体。此本虽刻于南宋,但因是北宋本的覆刻,虽字体稍肥,总体上还是属于欧柳一系,其秀雅古劲,于白纸漆墨之间,别有一番视觉之美。现代紧张生活之余,于灯下摩挲把玩,恍然生有与古人面对相晤之感。出版者命不佞草数言以弁,有感此乃文化盛事,遂不揣浅陋妄言数语于上。南岳向氏燕南于王府温馨燕巢。西暦二○一一年二月

内容概要

  《史记》作者司马迁,全书计130卷,详细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余年的历史。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更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成书后,广为流传。但是史事错综,内容博杂,后世学者纷纷为之注疏。最有影响者为南朝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俗称“三家注”。其中,裴骃兼采当时所见到的前人研究《史记》的成果,将传统的经史注释方法与史注新法融合,完成《史记集解》,影响至为深远。《史记》刊刻最早见于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但原刻本早已亡佚。其修补刻本流传于后世,较为著名的就是十四行的杏雨藏本。该本刊刻于北宋真宗至仁宗年间,是在淳化本的基础上,经勘校后重新开雕。今存十四行本《史记集解》即南宋绍兴初年覆刻于杭州的杏雨藏本。在后世流传中曾藏于毛氏汲古阁、传是楼、瞿氏铁琴铜剑楼等处,其中原版102卷,其余各卷为他本配补,具有极高的版本和收藏价值,是为不可多得之善本。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书籍目录

出版說明
序言
史記集解序 ○○一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二
卷二 夏本紀第二 ○一九
卷三 殷本紀第三 ○三五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四五
卷五 秦本紀第五 ○七三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九九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一三九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一六七
卷九 呂後本紀第九 一九七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二一一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二三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二三七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二五九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二七一
卷十五 六國表第三 三五一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三八九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第五 四○九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 四三三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五○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五三七
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五七一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六一三
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六四五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六五三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六七七
卷二十六 曆書第四 六八五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七○一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七二五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七五七
卷三十 平准書第八 七六三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七八一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七九五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八一七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八三七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八四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八五三
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八六一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八七三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八八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九二五
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九五七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九六九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九八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一○一七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一○三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一○四三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一○六一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一○八七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一○九七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一一○九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一一一三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一一一七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一一二七
卷五十四 曹參世家第二十四 一一三三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一一三九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一一五一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一一六三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一一七三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一一八三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一一九一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一二○三
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一二○七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一二一一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一二一九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一二二三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一二三一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一二四一
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一二六一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一二七一
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一二九三
卷七十一 樗裏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一三一三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一三二五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一三三一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一三四一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一三四七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一三六一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一三七三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一三八三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一三九三
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一四一九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一四二七
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一四三九
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一四四三
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一四五五
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一四六七
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一四七三
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一四八九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一五一一
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一五一七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一五三一
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一五三七
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一五四五
卷九十三 韓王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一五六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一五七一
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一五七七
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一五九五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一六○九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一六二三
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一六二七
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一六三九
卷一百零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一六四五
卷一百零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一六五五
卷一百零三 萬石張叔列傳 第四十三 一六六三
卷一百零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一六七一
卷一百零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一六七九
卷一百零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一七○一
卷一百零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一七一五
卷一百零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一七二七
卷一百零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一七三五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一七四七
卷一百一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一七七九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一八○一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尉佗列傳第五十三 一八一九
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一八二九
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一八三五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一八四一
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一八四五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一八七九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一九○一
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一九○五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一九一三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一九二三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一九四三
卷一百二十四 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一九六一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一九六七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一九七一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一九八五
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一九九一
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二○一九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二○三五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宋刻十四行本:史记(套装共5册)》编辑推荐:《史记》是我国重要的文学与史学名著,为人所共知。《史记集解》系南朝刘宋时所撰,我国第一部有关《史记》研究与评论的集大成的专门之作,历来以其在《史记》研究发展史上占据“三家注”之首而备受关注,从而享有不可忽视的学术地位。而“宋刻本史记杏雨藏本”,正是附注裴骃《集解》的一个刊本,由于它刊刻与流传年代之久远,今为世所罕见之善本而弥足珍贵,其现存最早且比较完整的特点,亦更显示出它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如能将其影印出版,当可视为弘扬古代优秀文化的一次盛举,实为当今学人之所企盼,并将对及于《史记》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学、文献学等各学科的深入研究带来无限裨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刻十四行本史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攥,八十卷。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增益而成。原书单行,至北宋始与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散列于史记正文之下,合为一编。
    凤凰出版社影印此书,质量很不错。值得一睹!
  •   心仪已久,终于在一个心仪的价格买下了。我已在24年前买过史记,这次是珍藏版,用来收藏或送朋友的。
  •   繁体竖版,阅读起来有难度,个人认为比较适合专业研究。
  •   较早版本的影印本,可阅读,可收藏。收藏最佳。
  •   有价值也便宜,是在印得不好。记得一位网友说是出版社不行。那么高的价,不能选择一家好的印刷厂?
  •   在下单之前,看到有关这件商品的评论,颇为踌躇,但还是订了一套,书很好,印刷纸张都不错,字体是原本的样子,未经修饰,很真实,真的很好。
  •   值得潜心阅读,仔细欣赏领悟收藏。
  •   版本好,质量好。
  •   本书虽然有模糊之处 到总体是没问题的 很好的
  •   精装很好
  •   贵了一点
  •   jing dian
  •   好书是好书,就是影印出了问题:很多地方字迹不清,甚至怀疑是不是正版出版社出版的书。虽然知道出版社为了使另外一套《宋刻十四行本史记》(宣纸版的)那套书更有价值,但也不能这样出书啊,一套书一千多块钱,你们的责任心到哪里去了(虽然我只买了两百九十六块),你们不能这样糟蹋一套好书呀,不出版就不出版,没人骂你们,但是好书出成这样,前言部分说得再好听,都是骗人的话,因此不想我们骂你们出版社也不行。好好的江苏古籍出版社,改了个名字叫什么凤凰出版社,就什么质量都不顾了,你们这些后来的不肖编辑是在拆江苏古籍出版社的金字招牌呀!痛惜!痛心!
  •   考虑到版本的年代,内容影印已属不错。只是封面设计,实在是不敢恭维。简直像地摊上叫卖的“名著”,缺乏厚重感。如果设计成中华或者上古风格的封面,就和内容相吻合鸟。
  •   总体说这书还不错,所以还想在当当网买书。
  •   以前买过两套,这次1拆搞活动,觉得物有所值,于是又下单.送来时包装不错,严严实实的
  •   一本很好的史籍
  •   宋刻十四行本史记(国家图书馆藏宋版孤本《史记》原貌面世。瞿镛、徐乾学等清代大家先后珍藏。杨燕起教授推荐,向燕南教授作序)这套书不错,是影印本。
  •   书是好书,收到书,但选择拒收,凤凰出版社定价简直是天价!49折九百多元还是过高,纸张一般,装帧不够精美,薄薄5册近千元,不值得购买。
  •   这明明是用北京55年影印北京图书馆藏铁琴铜剑楼旧藏南宋覆刻北宋本 根本不是日本杏雨书屋藏北宋刻北宋印本。海报刻意误人 鄙视鄙视再鄙视
  •   网上有铁琴铜剑楼书影 其中有这本史记的书影,凤凰版本与之相比判若云泥,此书字迹明显能看到像素不足的锯齿状,翻印1955年文学古籍社的版本,当时技术差,翻印字迹有的地方很模糊,几十年后凤凰拿来翻印,而且还说是杏雨书屋版本,不知是何居心。望谨慎选择。不过300元左右还可以买来读读。毕竟当前能找到的十四行本史记只有此本。1995年本网上有下载,即使自己打印也要200多元。
  •   很好,开本大;有的页面印刷的不清楚;和中华绿皮本对着慢慢看.
  •   定价太高,印刷不好,好多看不清,如果用软精装效果会好一点吧
  •   定价过高,见过样书,纸张普通,包装一般,就是49折九百多元也是很贵,凤凰出版集团这套书定价简直是天价!
  •   该书系影印,印章等未套红,还可以。但与定价相比,印的就不够精美了。千元以上不建议购买。
  •   弄个一点也看不清的广告纯属聋子的耳朵。
  •   印刷太差,差强人意
  •   1折左右还是值的
  •   装帧非常好,对文史爱好者,非常值得拥有
  •   宋刻十四行本:史记
  •   一折都太贵了。
  •   价格正合适,收藏
  •   史记宋版影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