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作者:刘永泽,池国华 主编 页数:409
前言
从美国、英国、法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一种解决企业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把企业保持在实现企业战略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轨道上,并且使这个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使管理层能够针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作出反应,并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作出调整,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即“基业长青”;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财产损失的风险,并有助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性。因此,包括美国的COSO、SECAICPA,加拿大的(20Co、巴塞尔银监会,英国的Cadbury等在内的一些权威组织都制定丁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则和指南,如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Co的《控制指南》等。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濒临破产、中信泰富投资巨亏、中海集团“资金门”事件等重大事件,或多或少都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有关。这些事件的曝光一方面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成立,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制定。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全书所有章节都侧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操作。第一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整体思路;第二章至第十五章将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主要包括内部环境、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针对每个模块详细讲解该模块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第十六章专门讲解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设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内部控制概述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 第二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 第四节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 第五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第二章 内部环境制度设计 第一节 组织架构设计 第二节 发展战略制度设计 第三节 人力资源制度设计 第四节 社会责任制度设计 第五节 企业文化设计第三章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资金活动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资金活动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资金活动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四章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采购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采购业务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采购业务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五章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二节 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三节 无形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第六章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销售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销售业务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销售业务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七章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研究与开发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八章 工程项月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工程项目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工程项目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九章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担保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担保业务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担保业务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章 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业务外包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业务外包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业务外包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财务报告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财务报告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财务报告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二章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全面预算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全面预算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全面预算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三章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合同管理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合同管理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四章 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内部信息传递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内部信息传递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内部信息传递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五章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第一节 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描述 第二节 信息系统主要风险点分析 第三节 信息系统关键控制措施设计第十六章 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设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评价流程与方法 第三节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内部控制的第二阶段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适应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的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推动下,内部控制由早期的比较单一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为涉及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业务处理程序和内部审计等的比较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这一阶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上升为法律要求。同时,为适应注册会计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需要,一些国家开始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记录系统和相关的资产保护实施的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决策、交易授权和组织规划等实施的控制。以美国为例,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首次正式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这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这一定义强调内部控制制度不局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相关的控制方面,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和内部审计等。但是由于审计人员认为该定义过于宽泛,因此AICPA于1953年在其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中,对内部控制定义作了正式修正,并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前者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这种划分是为了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范围,以缩小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总之,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推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全套内控制度设计思路分模块内控流程剖析主要内控风险点提示关键控制措施设计典型内控案例精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