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业四百年2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作者:陈伟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加藤嘉一我有一个好哥哥,叫涩泽健(Ken Shibusawa),是日本著名的投资家。他曾多年在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等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从事金融业务,至今已经独立,为个人投资家提供服务,把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善心回馈给社会需要的领域。他始终在思考,金融资本如何超越短暂、狭隘的视野,达到维护并推动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决定把钱投给什么领域,什么企业,什么人。因此,他演讲、投资、关注的往往归结于所谓“社会”领域。他也始终在摸索资本主义走向何方。他是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Eiichi Shibusawa)的第五代子孙。他对涩泽荣一的忠诚度特别高,并拿着祖辈的著作《论语和算盘》,到处给惯性地陷入拜金主义和互不信任的金融从业人员们讲“资本该拥有的作用和责任是什么”。涩泽荣一将儒家学说引入到了经商当中。《论语和算盘》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日本工业化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很多年轻人投身商海搏击风浪,渴望获取巨大的财富,一种拜金精神侵蚀人们的大脑。Ken大哥曾跟我讲过许多荣一先生的故事和智慧。其中,让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句哲理:“商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伦理为根基,否则会把人引入歧途。企业赚取利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中饱私囊,而是为了给社会创造财富。”原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后来的资本主义,是可以不冲突的,甚至是可以互补的,一切都是为跨越国家和地区,跨越时间和种族的,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而服务的。企业家是最需要社会责任感的,并把它作为实际行动反馈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使社会和谐而长远地发展下去,否则,一家企业的命,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甚至陷入历史的罪犯。而这些企业蔓延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衰退,甚至灭亡。我没有想到,Ken大哥引用的荣一先生的格言竟然能够被中国80后、好兄弟陈伟所引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日本80后曾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学过一点知识。中国朋友们相当熟悉的“明治维新”时代,武士浪人们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不愿意去想如何赚钱的问题,国家财政却陷入崩溃边缘,这是切实的国情。“士农工商”的潜规则无处不在,如何化解武士与商人,这两个在当时的日本价值体系中很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共存和协调,才是荣一认真思考的问题。历史永远是一脉相承的,真实的历史永远是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从中国古代的儒家到前期资本主义,从后金融危机后的资本主义,又回到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探索知识结合点的旅程中,日本那样小小的岛国的“兴衰史”,也有幸能够为大家理解历史的脉络、发展的接点以及未来的方向,起到一点点作用。而这一工作是被一名“中国”80后正在完成,意味深长,令人欣慰。陈伟的《日本商业四百年》,引用他给我的资料里的话,是“一套描写日本商业如何崛起、财富如何积累的书,从一个侧面告诉读者日本崛起的精神密码,阐述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商业模式如何席卷世界”。陈伟跟我说:“震惊世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过有200年的历史,而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日本各大财阀的生命岂止延续了400年?”这个问题确实不错,让我深思日本的历史。这本书涉及的公司包括三井家族、安田家族、住友集团和三菱集团,书中用生动的细节描述他们的创业故事、经历的风险以及获得的荣耀。“他们大都游走在政治与金钱的边缘,用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们时而阴险狡诈,时而又充满关怀,他们复杂多变却又坚定勇敢。”商社(Shosya)是奇怪的玩意儿,词典上的直译就是“贸易公司”。而实际上,它却远远超出了贸易本身的范畴,它是日本特色的灰色公司形态。在当代的日本,许多运动员、社团领袖、社交谈判能力强的人纷纷进入商社。商社要求员工拥有国际视野、情报收集能力、谈判能力,还有不可或缺的——喝酒的能力。这么说,中国朋友们或许容易理解吧。他们往往在国内外与当地的政府勾结在一起,不断创造应酬的机会,从中寻找商机。我前一段时间在北京跟三菱商事中国代表处的二把手吃饭,喝酒。他说:“我们就是用一切手段创造商机,为此需要的有3种要素:Resource(资源),Strategy(战略),System(制度)。”可想而知,它显然是综合而暧昧的商业模式。看看今天的中国和日本,我想,中国人从历史的挫折学习了很多,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地。日本人则始终沉淀于以往的辉煌,无法摆脱失落的20年。失落还要持续多久呢?难道成功是失败之父吗?陈伟平时做时尚杂志的编辑。在我眼里,中国男性中,他是罕见的帅哥型媒体人。我知道他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日语,我也知道他对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等也有较深的了解。我也曾为他另一本书《麻辣日本史》写过推荐语,我觉得,陈伟对日本历史的描述很独特、很有趣,我这个日本人也学到很多,受益匪浅。日本能有像陈伟这样,不受国家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负面约束,用一套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日本历史的中国朋友,我深表感激。他用自己的方式让祖国的同胞更多、更深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并试图从中为祖国吸取可贵的知识营养。陈伟现在成为历史学家了。我最佩服历史学家,那么破碎、分散,看起来似乎偶然连续,没什么互相关联的点点滴滴,对所谓“客观”的史实进行最为“主观”的汇总,加工,甚至编造,其过程肯定属于没完没了。就像大多数人不明白我喜爱马拉松的心情一样。以前拜读陈伟的《日本商业四百年》的时候,我当时觉得不对,“哦,不是400年吗?怎么只有近代史,而没有‘二战’前后的故事呢?你连日本战后奇迹都省略掉了?难道你作为中国人觉得‘二战’不重要啊?你这样是犯错误了。”动不动就把手机拿来,给陈伟打电话,他就像平时一样,带着一种帅气的冷静给我解释道:“噢,我还没写完呢,我要写几本的,这不过是第一本。下一本还要请你帮忙作序。”我说:“噢,这样子,那我只是为你这本的第二部写点感想就OK了?”陈伟回应:“对,这样就可以,兄弟拜托了。”我很高兴能够为异国他乡的兄弟,以异国他乡的文字对陈伟表示祝福。我也期待他的下一本,下下一本,甚至,下下下一本。是为序。写于北京书斋

内容概要

  继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蒸蒸日上,然而,军国主义横行,最黑暗的帝国时代到来,20世纪的灰色大幕开始笼罩世界。日本商业也进入了最纠结的时代:
  ★八年抗日战场,在血肉横飞的战场后,还有另一个不见硝烟但是更为残酷的战场。两国政治、经济精英隔空对决,如何在货币的战场上运筹千里,一决胜负!!!激荡人心的历史传奇在本书中一一揭晓。
  ★战争的不断深入,侵略的始作俑者也被拖入了经济的黑色深渊。四大财阀逐渐力不从心,他们如何在政治与商业之间,勉力生存,希望维持百年基业不倒?
  ★日本战败,国土变成废墟。财阀面对战胜国摧毁式的压迫,是如何应对,是生是死?
  在一无所有之后,日本商业领袖如何应对最惨烈的生存危机?他们最终凭借对造物的热情,技术的狂热,专业的执著,重新建造起一个商业大国。
  ★广为人知的经营之神们的成长道路精彩纷呈,有像丰田喜一郎一样的“富二代”,也有像松下幸之助一样的平民青年,但是他们都最终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20世纪这段最曲折的岁月里,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你可知道,丰田喜一郎也有苦闷到翻阅各种自杀手册的时候,松下幸之助也有嚎啕大哭“博取同情”的岁月,经营之神不是一天修炼成的!在《日本商业四百年.2》中,作者陈伟用亦庄亦谐的文笔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时尚集团旗下《芭莎男士》资深专题编辑,中华能源协会日本研究所副主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讲师,中欧商学院客座讲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客座讲师,蓝狮子读书会特约讲师。毕业于外交学院,主修日语、国际关系与政治,策划并组织过著名的“日本大图景”立体报道,从日本最北端,沿途采访,直到日本最南端,与出井伸之、稻盛和夫、原研哉(无印良品首席设计师)等国际知名企业家和设计师面对面,也见证过侵华的老兵忏悔的一生与暮年的颤栗。研究日本商业多年,著作《麻辣日本史》被当当网评为“2009年度你不可错过的好书”,被称为顽皮的历史学家与庄重的说唱歌手。同时在多家商业杂志、时尚杂志开设专栏。

书籍目录

主要人物介绍
第一章
 大萧条下的阴霾
 老太太就爱买股票 
 大崩溃 
 黄金,你回来吧 
第二章
 古武士的决断
 杀死我,我也不妥协 
 哈佛大学里的日本人 
 努力转向 
第三章
 阴霾中的曙光
 电子革命 
 绝不和三井竞争 
 汽车来啦 
 我想造飞机 
 绝不是山寨汽车 
第四章
 他们如何走向战争
 不归路 
 侵吞中国东北 
第五章
 变态式增长
 战争促生产 
 变态增长 
第六章
 虚伪的“东亚新秩序”
 洗脑运动 
 先下手为强 
 掠夺资源 
 颓败的宿命 
第七章
 谁有钱,谁就战到最后
 凑合活着 
 垂死挣扎 
 经济决定战争 
第八章
 拥抱战败
 偶像的坍塌 
 战争后遗症 
 财阀,你们等死吧 
第九章
 艰难复兴路
 失败是美好的 
 混世魔王的小生意 
第十章
 新财阀时代
 必须造物 
 擦边球 
第十一章
 电子在燃烧
 技术革命引领财富之路 
 一开始就国际化 
 啃老创业路 
 死活也要卖出去 
第十二章
 让老百姓先富起来
 小公司的能量 
 谁赚钱就倾斜给谁 
 不垄断也生存 
第十三章
 小器物,大财富
 创新时代 
 随身算 
 我们不是模仿者 
第十四章
 放下枪炮,用产品征服世界
 新困境 
 一本畅销书 
 美国人靠谱儿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老太太就爱买股票 野心和欲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世界就离崩溃不远了。 1929年,一位古稀之年的美国老太太一边洗衣服一边兴奋地歌唱:“我的宝贝不要吵闹,奶奶又买了很多股票。”当老太太正在安抚孙子的时候,她的儿子也正在把大把的金钱扔进股市,而孩子的母亲不惜接受各种“潜规则”获取股市的“内部消息”。 发财梦开始根深蒂固地植入人们的大脑,美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们也在大声说:“股市已经达到一个不可能跌落的高度。” 这一切都说明,刺破野心泡沫的那根“针”快要出现了。 9月之后,美国股市开始颠簸不平,虽然很多银行家想尽办法让股市一路飙升,但结果却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10月29日,股市终于一溃千里,道?琼斯平均指数比起9月初整整缩水40%。原本乐观的美国人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股灾已经来临了。 在海岸线的另一端,日本已经提前进入了危机当中。20世纪20年代之后,日本就跟到了本命年似的,厄运不断。对这个国家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是一针“催化剂”,而是一管儿“兴奋剂”。日本经济获得了短暂的复苏,出口激增,四大财阀各显神通,产品行销海内外,滚烫的真金、白银成批地运到了日本。 但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在那场罕见的大地震之后消于无形,东京几乎被夷为平地,虽然商业在地震之后有过了短暂的振兴,但也不过是更大崩溃前的回光返照。 进入1927年之后,日本一直宽松的财政政策遭遇挑战,银行挤兑成风,小银行接连破产,四大财阀就像一只只眼睛发绿的秃鹫,鲸吞它们能获得的一切优质资产。 时间继续前行,1929年,当美国老太太跟遇到第二春似的给股市唱赞歌的时候,日本已经提前进入了衰退的窘境。 随着美国股市的崩盘,日本人的野心和欲望也都达到了冰点,迅速凝固,流光溢彩的梦想变成了笼罩在岛国上空久久难以散去的阴霾。 首先遭遇重创的是日本独具特色的机构——银行。这东西完全区别于西方世界的银行模式。打个比方,比如我想开公司,需要融资,但是我又不想发行债券,不想跟朋友借钱,不想让家族外的人干涉我的生意,不想找银行贷款,怎么办?那我自己开个银行吧,反正向政府审批很简单,不用费劲儿。于是,我就自己开了个银行,用我的名誉作担保,然后把储户的钱当做融资,助推公司前进。 当然,以我的名声,很难成为担保,也没人把钱给我打理,所以,当时日本的机构银行都是那些有声望的人来创办的。问题是,有声望的人也有不靠谱儿的时候,或者说,他们本来就不靠谱儿,只是有声望而已。 在20世纪20年代,全日本这样的机构银行有2,000多家,随着东京大地震和一系列经济衰退的袭来,机构银行的投机性就引发了日本本土的金融危机。 事情是这样的,1923年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为了让灾区的企业重振雄风,日本银行搞了一个特别融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打白条。 比如,我的公司在灾区,因为受灾严重,还不起欠你家公司的债务,那我就给你一个有价证券。你能拿着有价证券去银行卖,银行则把扣除掉利息剩下那部分金额支付给你的公司,这叫做贴现。 当然银行也不能拿着一堆白条,它们再把这些债券卖给日本银行(央行)。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保证企业损失最小,同时也能让银行的现金流动起来。不好的地方则在于,大地震之后,好多公司开始浑水摸鱼,明明受灾情况没那么严重,也出卖债券,最后导致银行出现了大批的不良债权。 事情愈演愈烈,到了1927年,东京渡边银行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在中国台湾纵横一时的铃木商社遭遇重创,要求台湾银行紧急融资。 铃木商社对台湾商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甚至凌驾于三井、三菱之上。“一战”之后,铃木商社的不良债权越来越多,它恳请台湾银行进行救助。 台湾银行和铃木商社关系密切,当然是慷慨解囊了。但是到了1926年年底,这两个难兄难弟互相拖累,不良债权达到了将近50%。 这两家对中国台湾经济影响巨大的企业陷入泥沼,难以脱逃。 紧接着,1927年4月,老牌商业银行——近江银行也因为巨大的不良债权陷入停业。近江银行在日本关西地区影响深远,几乎全日本的纺织工业都依靠着近江银行。 这回政府沉不住气了,他们决定改善银行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大藏省要求那些深陷困境的银行自我停业,以制止挤兑风潮;另一方面,日本银行紧急调动现金分发到各地的银行,让它们给储户展示一下大把大把的钞票,告诉他们,爷们儿还有的是钱,不用挤兑。 虽然后来很多人说,当时日本银行为了遏制挤兑,不顾通胀的危险,加印了一大批钞票,但在那个时候,还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百姓们看到自己的钱还放在银行里,就放弃了挤兑,但过了不久还是发现自己的存款少了一半。 政府虽然暂时稳定住了挤兑风潮,但大藏省清楚,这只是缓兵之计,必须下大力气改革银行机制,避免危机再次发生。 从1927年年中开始,大藏省致力于清理整合银行业,把那些存款数量不达标的银行合并到大的银行旗下。在1919年的时候日本商业银行共有2000多家,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只剩下625家,三井、三菱、安田和第一银行通过吸收这些小银行不断壮大,而依靠银行贷款的制造业也不断向着几大家族靠拢,慢慢地成为了他们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看看今天的中国和日本,我想,中国人从历史的挫折学习了很多,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地。日本人则始终沉淀于以往的辉煌,无法摆脱失落的20年。失落还要持续多久呢?难道成功是失败之父吗?”  ——加藤嘉一

编辑推荐

《日本商业四百年2》是中国第一部日本商业史!一套描写日本商业如何崛起、财富如何积累的书,从一个侧面告诉读者日本崛起的精神密码,阐述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商业模式如何席卷世界。加藤嘉一作序推荐!吴晓波、张颐武、许知远倾情推荐!“看看今天的中国和日本,我想,中国人从历史的挫折学习了很多,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地。日本人则始终沉淀于以往的辉煌,无法摆脱失落的20年。失落还要持续多久呢?难道成功是失败之父吗?”——加藤嘉一

名人推荐

历史不一定是正襟危坐,陈伟这样通过自己的叙事方式来描写邻国商业崛起的秘密是一种文字的创新。 ——张颐武 通过陈伟的写作,我们恍然大悟:在日本,最悠久的企业三井帝国雄霸400多年;在日本,建筑寺庙的金刚组延绵千年,成为世界最古老的企业之一;在日本,哪怕街边不起眼的小面店都历时经久。我们想知道,他们经久不衰的力量在哪里,我们想知道,他们坚持不懈的动力又是什么。 ——许知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商业四百年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日本商业四百年.2(中国第一本日本商业史),共两册
  •   和那个日本商业四百年1一起买的,现在正在看那本。。。。
  •   很久之前看完了第一部,是好书,突然发现出了第二部,马上来收货啦!现在还在慢慢读,了解了解日本这个商业大国,真的是受益匪浅。
  •   推荐!对了解日本商业史很有用。
  •   日本的历史,不就是商业史吗?
  •   由于本人一直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所以这本书很好的从商业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日本二战前后商业发展历程,语言也比较平实,易懂。
  •   随意翻看了一下,认为不错,了解日本如何强大,看看日本的商业!
  •   以戏说的文体写作,自由发挥,日本四大财阀的历史和日本人的造物精神
  •   喜欢读吴晓波老师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宏观阐述,瑞然跨度比较大,但是内容细节之处写的很到位。(激荡30年)就是指的这一代经营者读一读的。 日本近代经济发展,特别是核心技术支撑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指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   想看看以往的日本,经济迅速是有理由的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大家去看一看的,看完之后能更为了解日本的经济产业历史了
  •   中国不管民间、研究机构,都要像日本研究中国一样研究日本,解刨日本,把这个民族的特性研究透,才能应对的游刃有余。
  •   第一部写得不错。对这部很期待
  •   感觉比第一本要好,语言没那么花了,实在的东西挺多
  •   书的可读性非常强,就是纸张和装帧质量太差,估计粗心的人一遍看完,书也就废了。
  •   不错好好!正版书!
  •   非常好看的书,已经看过前一本了。。。
  •   已经看完了才来评论,非常不错,值得学习!
  •   这本书纸张感觉不错
  •   看过一,追二,期待!
  •   快意
  •   写得很好,虽然价格有点小贵
  •   继续有趣的风格,写的挺好玩。
  •   还可以,原来我买的是2...现在买1...
  •   师夷长技!
  •   一直对日本挺感兴趣,因为看过陈伟之前写的《麻辣日本史》觉得意犹未尽,所以就买了这本书来看。
    书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日本一些商业历史娓娓道来,还算有趣,不辜负我对这本书的期望。
    不过这本书有我最不喜欢的书腰,已经投掷**桶,因此扣一颗星。

    当当网满29块方能免运费,偶然在微博上看到马光远推荐了《失去的二十年》这本书,讲的也是日本经济史,于是便一起买了。没想到还算是意外的收获。

    陈伟说的是日本400年的商业史,而《失去的二十年》则讲的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20年,里面分析了原因还有经验教训。作者池田信夫也算是这一领域中颇有研究之人。书里面特别提到了很多日本人以及日本企业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非常中肯。

    失去的二十年讲的是日本走过的老路,而这条老路中国有非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中国即将或者说正在迈进这个阶段。

    总结一下,陈伟的这本书可读性很好,读来会觉得很轻松。而《失去的二十年》得到的更多是反思。这个400年+20年的组合,算是我近期读书的一个好收获。想免运费的童鞋,可以考虑。
  •   作为<日本商业四百年>的姐妹篇,本书从更深层的角度去说明一种现象、一种模式及一种方法。通过它,作为对日本公司文化的理解,更可以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及方法。
  •   中国是农业社会,日本曾经也是,但是明治维新实现了工业化,清政府也想要走资本主义,但是落后的官僚主义和封建思想最终证明洋务运动必将失败,甲午战争天皇带头日本全民节衣缩食支持战争,中国的慈禧却要把建设水师的钱建颐和园,悲剧啊~~
  •   一本很不错的书,建议年轻人多看一看。一个人成功的背后,总会经历一些大起大落,无论何时,牢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
  •   图书品质不错,值得推荐。
  •   还没有看完 看完后分享
  •   不错,虽然不如第一本写的好
  •   感觉一般,不如小波的作品
  •   没有第一本写的好,而且感觉写作有些粗糙,希望作者积累后再创作
  •   都是垄断 但性质不一样
  •   不,内容一般,写的不好
  •   值得一看,不过知道相应的历史之后再读的话可能理解更深刻
  •   书本很实用,中间有点小差错,但是和亚马逊沟通了,货物很快就到了,所以算了!只是做出的承诺,就应该做到,不然如何与阿里巴巴竞争!
  •   纯粹资料整理,不建议购买。
  •   本书以翔实的内容引人深思,很值得看,赞一个!
  •   很不错的商业历史回顾
  •   封面很有特色,包装不错~内容还没认真看,就翻了一下,感觉内容写得挺有趣的~语言表述很灵活~
  •   节奏轻快,适合当枕边书,算是外国经济的入门吧。当然正襟危坐的时候还是读的《日本经济史》这种严肃的大部头···
  •   和一一起买的
  •   书很好,适合所有人读读
  •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民族,赶紧消灭吧
  •   非常不错的书,正在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