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张元济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前言
从张元济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入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无能。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书籍目录
代序 从张元济谈读书治学
上编 阅世随笔
中华民族的人格
环游谈荟
论孔子在今日的地位
新治家格言
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的职责
在纽约中国留学生会馆演说
中国出洋赛会预备办法议
在海盐两日之所见所闻
拟请修复胡墓并拨还墓田以资修葺公呈
敬告沪学会诸君
谈绑票有感
论粤汉铁路事
《古文苑》为朱菊生作
农村破产中之畜牧问题
东方图书馆概况?缘起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
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日月星辰系焉
议改良留学日本办法
请勿将变通奖励学生章程与变通奖励混而为
上光绪奏折
上光绪奏折
上庆亲王手折
为设立通艺学堂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文
代外务部拟办理储才馆事宜奏折
关于学费标准致学部堂官书
关于教会学校章程致学部堂官书
就学堂章程草案致学部堂官书
为寺庙办学致学部堂官书
议管理留学欧美学生办法致学部堂官书
议制定奖励办学章程致学部堂官书
条陈外交学堂事宜说帖
戊戌政变的回忆
拟制新式排字机议
题颜雪庐先生大考第一卷后
请修饰曲阜孔庙孔林议
祝商务印书馆三十年纪念
王氏补辑考证
文学竺岩张君家传
谢锤英先生传
敬题谢太傅遗像
题冒巢民先生小像
归耕图
答友人问学堂事书
题颜骏人属书董玄宰所进明思陵金笺画扇
题李笋香先生遗像
甲申合郡同集鸳湖修锲记
高翰卿先生八十寿序
祭四弟文
公祭熊秉三先生文
谒胡孝辕先生墓记
汪府君圹铭
潘君博山墓志铭
中编 读史札记
下编 诗词唱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华民族的人格 孔圣人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夫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话,都是造成我中华民族的人格的名言。 我们良心上觉得应该做的,照着去做,这便是仁。为什么又会有求生害仁的人呢?为的是见了富贵,去营求它;处在贫贱,去避免它;遇着威武,去服从它;看得自己的身体越重,人们本来的良心,就不免渐渐地消亡。贪赃枉法,也不妨;犯上作乱,也不妨;甚至于通敌卖国,也可以掩住自己的良心做起来,只要抢得到富贵,免得掉贫贱。倘若再有些外来的威武,加在他身上,那更什么都可以不管了。 有了这等人,传染开去,不知不觉受他的引诱,这个民族,必定要堕落,在世界上是不容存在的啊! 我们古来的圣贤,都有很好的格言,指导我们,在书本上,也有不少的豪杰,可以做我们的模范。 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妆点出来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有的是为尽职,有的是为知耻,有的是为报恩,有的是为复仇,归根结果,都做到杀身成仁,孟夫子说是大丈夫,孔圣人说是志士仁人,一个个都毫无愧色。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见得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 作者自白 一公孙杵臼程婴 节录《史记·赵世家》第十三 此为公元前599年至公元前579年间之事 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官匿。赵朔客日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日:“胡不死?”程婴日:“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日:“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日:“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日:“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日:“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日:“小人哉程婴!昔下官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几呼日:“天乎!天乎!赵氏孤几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后记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在近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出版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肇始。而谈到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就不得不谈到张元济先生。 张元济,字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出版家。张元济是清朝的进士、章京,曾参加康有为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堪称维新志士。变法失败之后他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此后,他曾主持过南洋公学的译书院,并且主持过《外交报》等。在主持译书院期间,他经常到商务印书馆联系印刷业务,因此与商务印书馆主要创办人夏瑞芳结识,并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张元济逐步认识到“盖出版之事,可以提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尤要”。1902年,他加入,了商务印书馆,从此与夏瑞芳通力合作,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中,在他的擘画和主持下,商务印书馆一跃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企业。 张元济是以反对旧学、提倡新学的面貌出现于商务印书馆的。首先,选贤任能着手教科书的编印。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一系列教科书、教授法以及教学参考书。这些图书内容新颖,大大提高和扩大了中国学生的眼界,使商务印书馆在学术界树立了声誉,也为它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张元济为了提升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地位,使图书出版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多方罗致人才,起用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编辑,并聘请一批熟悉中西学术的新人如严复、林纾、蔡元培、伍光建等,介绍西方学术,比较系统地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学术著作。这些译著风行一时,曾一版再版,对沟通中西文化、培养社会人才,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还编纂出版了僻源》、《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多种中、外文词典和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具有内容丰富、体例新颖并适于应用的特色,因而行销全国。1926年后,张元济的编辑工作主要侧重于古籍整理。他编印古籍的质量是颇具盛名的,商务印书馆陆续编印了《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等。编印和流通这些卷帙浩繁的大型古籍可说是功德无量的千秋事业,既满足了专业人员研究之需要,又嘉惠于子孙后代。 叶圣陶在《我与商务印书馆》一书中回忆说:“不管哪行哪业,都可以从‘商务’找到自己需要、喜爱的书刊,服务对象如此广泛,出版物的种类如此繁多,在当时以‘商务’为最,而‘商务’的气魄所以这样大,是跟编译所的奠基人张元济先生分不开的”。 茅盾先生在张元济90寿辰时写的祝辞,以及在他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明确肯定了张元济对商务印书馆的卓越功绩:“戊戌以后,菊生先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创办商务印书馆,在中国于是始有近代化的出版事业。商务印书馆在介绍西洋的科学、文学,在保存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和其他学术著作方面,都有过重大的贡献。将来的历史将记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 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确实是个开辟草莱的人。他不但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他没有留下专门著作,但《百衲本二十四史》,每史都有他写的跋,以及所辑((涉园丛刊》,可以概见他于史学、文学都有高深的修养。” 今年,时值商务印书馆创办114周年,我们仅以这部张元济先生的文集表达我们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学者、出版家的敬意和怀念。 编者
编辑推荐
《读史阅世》重温中国近代风云变幻,展现一代学者大家风范。学术新陈代谢,整齐流略待斯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