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表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曹寇  页数:218  字数:1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被雪藏多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低调面世。
  记录当代中国青年在萨达姆时期的生活。
  小说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叙述了1990年至2006年间一个当代中国平庸青年的成长历程,萨达姆从1990年登上《新闻联播》,到2006年被绞死,权势起伏贯穿其间。这十七年被作者定义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萨达姆时期”,也可看成那个时代青年的成长年表。如曹寇本人所说,“或许两相参照倒别有趣味”。和曹寇一如既往独树一帜的语言和结构一样,这个小说仍然是曹寇式的,但更加绵密和平实,语言也更为简洁、质朴、野性、畅快。小说在成长的快乐与迷惘中,折射出的是某种反都市的迷思。

作者简介

  曹寇,男,1977年出生,南京人,先锋小说家。被誉为最具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在《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开设了专栏。
  著有小说集《操》《喜欢死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等。

章节摘录

  大概在五月份小升初考试即将来临之际,红旗小学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了一次大扫除工作。李锋作为少先队大队长,在大扫除工作前一天的上午 被召集去开少先队队委会议。一进那间四面墙上悬挂着锦旗的大队会会议室 (其实也就是一问教室)。他就遭到了大队指导员王老师的批评。原因是他的 右胳膊上没有佩戴那个三道杠的大队长标徽,左胳膊也没有,而且,红领巾 也未扎好。天热了,李锋敞开了衬衫的领子,红领巾是直接扎在脖子皮肉上 的,但按照常规,也为了好看,应该扎在白衬衫的领子里,只后领处露个红 三角即可。现在以迟到者的身份站在会议室门口遭受王老师的严厉批评,其 形象显得更加狼狈。早到的其他大中小队长都抱臂坐在那里严肃地看着李锋,和王老师的表情如出一辙。没有人敢笑。李锋是站在讲台边鼻子靠墙听王老师向各位少先队队长们布置任务的。和感冒无关,李家有遗传性的鼻炎。鼻涕四季常流。所以李锋刚开始按照规 矩把鼻尖紧靠墙壁,鼻尖肌肉的紧张不能使他按照习惯将总是不断下流的鼻 涕吸回原处,所以到了后来,他就把鼻子往外挪了挪,间歇性猛地一吸。吸 鼻涕会发出难听的声音,他选择的时机均是王老师音量较高之际。总之,羞 愧使他一直低着脑袋,耷拉着眼皮,虽然没有将鼻子靠墙这种惩罚做得天衣 无缝,但态度看起来还说得过去。即便如此,整整节课,他也没有获得王老 师的谅解。按照王老师的习惯做法可以理解为:对于像李锋这样成绩优异的 学生要更加严厉才行。也就是说,般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鼻子靠墙半节 课即可,但李锋必须站满一节课。会议的过程中,李锋因吸鼻涕和背对着大家,所以他也偷偷地偏了几次 脑袋。面对白墙时间长了叫他受不了,会觉得眼前不再是什么墙,而是团雾,能见度低,什么东西迎头撞来是很危险的。当他偏过脑袋,可以看到悬挂 在墙面根铁钉上的报夹在门窗间窜进来的风中飘动。那是《少年报》,是李 锋他们唯一可以阅读的报纸,每个班级都有。但会议室里的报纸是过期的,过期的报纸因为过期会变得引人入胜,李锋被报纸几个标题吸引了,虽然相 当短暂,但还是大致了解了其中内容。里面谈到了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 锁和制裁,但中国人民向来是不十自任何封锁和制裁的。文章还号召广大少 先队员好好学习,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使自己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的接班人。李锋将这篇文章大致看了一遍,脑子里 有点木讷讷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它的意思。因此,他就忽略了王 老师向他所提出的问题。“李锋,你说对不对?”王老师并没有对着他说。他惊慌失措地把头抬起来,然后回头看了看在座的大家,他似乎听到僵 硬的脖子在转动中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然后才求助似的看着王老师,他不 知道王老师的问题具体指什么。这时候,所有的人都笑了。李锋也看到王老 师受到笑声感染,嘴角略有一丝撇动。可能是会议中的训斥和交代转移了王 老师的注意力,他不再生李锋的气了。再说,这么长时间下来,有气也消得 差不多了。另外,从王老师和同学们的角度来看,李锋已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所以,没回答出王老师的问题没有再遭到过多的责备,只是引起他们一阵 幸灾乐祸的笑。散会的时候,他一边揉着僵硬的脖子,一边想找个地方擤擤鼻涕,鼻涕 在鼻腔里越积越多,他已经感到呼吸困难,他真担心谁一把捂住他的嘴巴,那样他就没法活了。但外面到处都是人,他总是不太好意思当众擤鼻涕。教 室尽头是那个水泥乒乓球台,因为处于围墙和教室之间的拐角,较为僻静,长期以来正是李锋擤鼻涕的固定场所。所以他慌忙向那边奔去,结果半路上 被张亮拽住了。“陪我去撒尿。”张亮说着就不容分说地把他往相反的方向拽。李锋固 执地认为自己的当务之急是去乒乓球台那边擤鼻涕,其紧迫性不会比张亮上 厕所低。况且他确实没有上厕所的欲望,但经不住张亮连拉带拖。不知道什 么时候开始的,张亮的力气越来越大,这种力量对比让李锋感到有点委屈,以至不快和愤怒。他挣开张亮的拖拉,说,我自己走。好在张亮安慰他道:“挤几滴也是好的啊!”李锋觉得言之有理,另外厕所也许更适合擤鼻涕,他想,我还从来没有在厕所里擤过鼻涕呢。”刚才姓王的问你问题,为什么不说话啊?张亮说。我没听,不知道他问我什么,你叫我怎么回答呢。笨蛋,他问你对不对,你说对就行啦。P1-3

编辑推荐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2013年磨铁图书推出了曹寇小说集《屋顶长的一棵树》,反响不俗。《十七年表》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为曹寇雪藏多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世人早已闻其名,但从未见其真面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七年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看了曹寇的短篇小说基本上都看过了,他出的书几乎全部在手,这本是我看到的曹寇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曹寇的脑残粉,在这本书中我和王奎、张亮这些个老相识又见面了。      《十七年表(萨达姆时期的爱情)》,几乎是在回忆中读过了,我和里面的主人公李锋太多相似之处,成长轨迹也颇多类似,我当年浑浑噩噩地考入师范,然后毕业后回乡教书。先在乡下一中学教英语,而后在一所小学教语文。校长对我很好,我小学的刘校长说过,这个校长还不是给你留的?当然我辜负了他的希望。      《十七年表》中的少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少年,他有些敏感,学习一直还很好,几乎在家不用忙农活,好学生,有时自信,大部分时间很自卑,处理不好很多事情,尤其是爱情。在乡村算是知识分子,在城市上学,从初中时在学校里生活,与农村的生活有排斥。乡村的孩子不好教,很顽皮。我想起在学校的时候,我揍过他们,帮同事追和他吵架后出走的老婆,都是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让人烦心。      我在现在生活的城市惠州的一个朋友,他在老家也是做了近7、8年老师,05年出来做记者,后来对我帮助不少。作为曾经的乡村教师,如果他读这本书,我相信有一样的感触。他写有一本关于师范青春生活的书,送了我一本,我翻了翻一直没有读下去,我跟他直说,你写的太过传统。我想要的小说是老老实实的,老老实实地讲故事,老老实实地叙述。曹寇做到了这一点,没有废话,和我们琐碎地生活一样,这些人物和事件都琐碎地堆在一起。细节让他们轻松而又有趣的粘在一起。      前几个月回乡,顺便看看我们那一批毕业的老同学,当年毕业也算青年才俊,所有的男同学都当了主任或是校长。好多年没有见,我跟他们一起吃了饭。座中大部分是同学,也有我当年教书的小学的校长,他还算年轻,还要再干个七八年,如果我不在,我现在肯定是个主任,想当他这个校长还早着呢,这让我有点庆幸。我人模狗样地跟他们聊天,把自己搞得好像真的在外面混得不错的样子,大家敬酒,作对厮杀。他们有的能说会道深谙人情事故,活跃气氛,因为一句话罚人酒吃,有的依然沉闷,和我拼命喝酒。我是个健忘的人,很多事已经记不起来,他们跟我回忆在家的两年,我们互相蹭吃,一起去游荡,让我依稀记起点点滴滴,青春年少。“恩,你当年的决定是对,出去混比在家强。”当然其实并不见得,他们活得也很滋润,学校建有集资房他们基本都做了邻居。工资明显高多了,虽然还不够高。他们的老婆也大都是老师,其中有一个就是是追过我的女孩。      我自己觉得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当老师,如果我一直呆在家里,那么我可能就一辈子教书,想来让我神伤。我说不要误人子弟了吧,就一个人出来了。想当年,我决绝出走,没有跟校长说一声。现在我活一个惠州的小城,也刚好住了10年了。我对家乡素来没什么好感,对一个地方的厌恶,和住在这个地方的时间成正比(曹寇语),所以对于惠州我也实在没有什么好说,如果你要来,我会对你说,这个城市半城山色半城湖,哈哈,过来我请你吃饭。      有关曹寇,从他的随笔的小说中,他的老家慢慢在我心中成为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而现在我正在用google地图上的卫星地图来到八卦洲的上空,看看了这个沙洲的样子,我看得很仔细,放大来看街道的房子以及沟渠。这里以前是一个岛,封闭的岛,我用一下比喻,就像李锋当年的封闭的生活和内心。而关于岛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修一座桥连接到岛上,那么这个岛也就开始不再是岛了。而小说结尾中的高速公路穿洲而过,结束了这个闭塞的岛,人们在土地上抢建房子,李锋最终也没有娶孙晓华,村子将不复存在,本故事也将不再延续。
  •   读过曹寇的短篇,还不错,再读长篇,看看什么样子。
  •   曹寇出品必属精品
  •   适合七十八十年代人。
  •   书丢了,重新买了一本
  •   书是无塑封的,直接放在纸箱里,这两天下雨,纸箱都已经烂了,书幸好没有弄湿,但表面还是脏脏的。真心希望当当在打包时候可以为顾客们多考虑一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