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曲昌春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唐史并不如烟》第五部安史之乱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末期讲起,到唐德宗李适登基为止,将唐朝这段由盛转衰的纷乱历史精彩道来。安禄山并非一开始就人面兽心,他是在胃口一点点被勾起来之后,再加上杨国忠的步步紧逼,才一步步走上叛乱道路,但最终只顾享受攻入长安之后的短暂幸福,被内侍所杀。随同安禄山叛乱的史思明是极富军事才能的将领,杀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之后,将安史之乱的主姓由“安”改成“史”……不论杨国忠怎样的祸国殃民,不论郭子仪、李光弼怎样率军平叛,也不论杨贵妃怎样被认为“红颜祸水”,整个安史之乱期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父子相疑”——李隆基与李亨、安禄山与安庆绪、史思明与史朝义,无不如此,由此也决定了这些“皇帝们”都没能安享幸福,带来的只是生灵涂炭和帝国衰败……
作者简介
曲昌春,知名历史作家,媒体记者,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职于中央电视台。自幼酷爱历史和文学,致力于通俗历史的写作,对唐代历史尤为感兴趣,造诣颇深。主张人性化写史方式,以现代视角审视解读历史。出版历史类著作多部,其中《唐史并不如烟》系列凭借着极高的写史水准,一经面世便持续热销,积累了庞大的忠实读者群体,他也因此被粉丝们亲切地呼为“神笔曲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国忠拜相
秋后算账
立碑颂德
互不干涉
杨暄考试
第二章 两虎相争
龃龉初起
寻找外援
长安过招
放虎归山
亡羊补牢
第三章 叛乱前夜
谁来担保
相互试探
引爆
第四章 范阳鼓起
起兵
应对
布局
洛阳陷落
自毁长城
第五章 潼关内外
哥舒翰挂帅
颜氏兄弟
郭李组合
安禄山的烦恼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哥舒翰的报复
相互猜忌
潼关陷落
第七章 马嵬坡
长安乱
天尽头
李隆基向左,李亨向右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灵武登基
永王搅局
借坡下驴
左膀右臂
山人李泌
彭原对策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短暂幸福
内忧外患
枭雄末路
太原保卫战
第十章 快乐的猪
自欺欺人
一攻长安
再战长安
父慈子孝
洛阳光复
第十一章 微妙平衡
重返长安
有赏有罚
首鼠两端
暗藏伏笔
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范阳再叛
邺郡之围
功亏一篑
安庆绪的末路
第十三章 棋逢对手
分水岭
大战河阳
第十四章 造化弄人
得失之间
惨败洛阳
意料之外
峰回路转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从奴到臣
太上皇搬家
母子之间
刀兵相见
新皇登基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新旧更迭
借兵回纥
洛阳光复
穷途末路
诗人命运
祸患萌芽
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四人所指
长安沦陷
乌鸦换岗
第十八章 天壤之别
李光弼离别
逼上绝路
针尖麦芒
节外生枝
智退回纥
醉打金枝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无限风光
你来我往
福禄到头
得意时刻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一网打尽
孤家寡人
挥手离别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国忠拜相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七日,杨国忠终生难忘。这一天是他的幸运日,在这一天他终于官拜宰相,出任中书令,同时兼任吏部尚书,还兼任大大小小四十余个官职。 四十余个官职中,最小的是侍御史,最大的是中书令,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别人一个脑袋只顶一个官帽,而他一顶便是四十多个,即便李林甫最红时也没有如此多帽子。新旧对比不难发现,杨国忠后来居上,比当年的李林甫更红。 杨国忠首先是中书令,这保证了他王朝第一宰相的地位;其次是吏部尚书,这保证了他握有官员的任免权;再次,他兼任诸多经济领域职务,这保证了他握有王朝的财政大权。三者叠加到一起,杨国忠自然便成了王朝中最红的人,红得发紫,红得夺目,只是能够红多久呢? 杨国忠没有去想,但他有个初步判断,只要杨贵妃依然受宠,自己就能在这棵大树底下乘凉。从目前的态势看,贵妃的受宠还会继续,看样子,没有尽头。 此时如果有人告诉杨国忠“你的好日子还剩下五年”,估计杨国忠会马上暴跳如雷,打此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什么时候,说实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的,小杨子,你的好日子还剩下五年,短短的五年!五年之限,只有后来人知道,当年的杨国忠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他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时代。于是,杨国忠卷起了袖子,握住了手腕,一生中最习惯、最惬意的姿势终于可以摆出来了。这是他年轻时最习惯的动作,虽经多年,习惯不改。 只是如此一来,当年的小混混就在大唐王朝宰相的身上灵魂附体。明白人知道,这是因为杨大人出身贫寒,当年就是小混混出身;不明白的人还以为小混混想打架找错了地方,误入大唐王朝的宰相办公厅。 然而,无论别人如何心里暗自偷笑,抑或是对自己嗤之以鼻,杨国忠都不在乎了。他已经是大唐王朝的第一宰相,不需要再看别人的脸色,而只须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仅此而已。 大权在握,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成了下级,无论是三公,还是各部尚书,在他面前都是呼来喝去的命。时间不长,杨国忠便把眼前的芸芸众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听话的,一类是不听话的。听话的,可以有赏;不听话的,一定有罚。 不久,一批官员便莫名其妙地遭到了贬黜,其中不乏有才、有德、声名不错的官员。这些人的被贬让官场中人有些疑惑:为什么呢?腐败啦?原因很简单,他们被杨国忠盖上了“不听话”的戳。仅此而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同样无穷。有这批“倒霉”的官员在前,官场中人被深深触动,纷纷削尖了脑袋去走杨国忠的门路。此时的杨国忠已经不是杨国忠,而是不少人眼中的靠山,千年不倒、万年不烂的靠山。投靠杨国忠的风气迅速在社会中蔓延,很快传到陕郡进士张彖那里。有人对张彖说:“赶紧,去拜会一下杨国忠,富贵立马就有!”张彖摇了摇头,说:“你们把中书令杨国忠当成靠山,在我眼中,他却只是一座冰山。有朝一日,太阳出来了,冰山还会在吗?”说完,张彖大步流星,绝尘而去,从此隐居嵩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并非所有人都像张彖这般明智,还是有很多人如飞蛾扑火一般扑向了杨国忠。杨国忠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与此同时,杨国忠还不忘展示自己的“仁慈”,借用的工具是官员补缺制度。 以往惯例,当某一职位出现空缺时,吏部就会从候补官员中选拔,选拔时一般先看能力,后看资历,这样一些有才能的年轻人便脱颖而出,而在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同时,大批能力平庸但资格很老的人却被压在了箱底。 现在杨国忠上台了,他要别具一格,展示自己的“仁慈”。杨国忠规定:以后职位出现空缺时,选拔官员一律先看资历,资历老的先上,年轻的在后面排队等着。规定一出,立即得到了大批压箱底官员的支持,他们为了等一个官职把头发都快熬白了,现在终于等到了重见天日的一天,这一切都是托杨国忠的福。小试牛刀,杨国忠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一片“赞誉”声中,杨国忠却保持着冷静,因为他知道,有一件大事还没有做。 秋后算账 杨国忠的大事与李林甫有关。 在上一部《开元盛世》中曾经说过,李林甫临死前想除掉杨国忠,便想出了借刀杀人的计谋。他想把杨国忠推到剑南前线,借南诏王国的刀把杨国忠杀死。然而“借刀杀人”的计划被杨国忠识破,杨国忠通过杨贵妃向李隆基求情,最后杨国忠只是到剑南地区点了个卯,转身便回了长安,“借刀杀人”计划无奈流产。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不情不愿地离开了人世。李林甫再也不能针对杨国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国忠不再针对李林甫。政坛的斗争就是这样,你有权力喊开始,却未必有权力喊结束,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秉国有多久。李林甫的生命结束了,而他与杨国忠的游戏还没结束,杨国忠要给这场游戏送上一个高潮结尾。杨国忠细细分析了李林甫的一生,他要在李林甫人生轨迹上找漏洞。这个漏洞可以很小,小不怕,杨国忠自会放大,经过放大,这个漏洞就能颠覆李林甫的一生,让他死了也不得安宁,盖棺也不能定论。很快,杨国忠找到了,漏洞的名字叫“阿史那阿布思”。阿史那阿布思原是东突厥西亲王,后来投降唐朝,被李隆基赐名为“李献忠”。李献忠非常勇猛,而且有谋略,凭借不断积累的功绩升迁到朔方节度副使。机缘巧合的是,当时遥领朔方节度使的正是李林甫,李林甫与李献忠的人生就这样产生了交集。 作为朔方战区的节度使和节度副使,李林甫与李献忠相处得比较融洽,李林甫需要借重李献忠在边境的影响力,李献忠则需要借重李林甫在朝中的权势,双方正好互补。 然而,并不是李献忠与所有人都互补,李献忠跟安禄山便非常不对付,双方都视对方为眼中钉。天宝十一载,安禄山先出招了。安禄山上书李隆基,声称要向奚和契丹部落发起攻击,但苦于力量不足,需要李献忠协同同罗部落的骑兵一起参战。李隆基没有多想就同意了,这样李献忠便接到了带领本部骑兵与安禄山协同作战的命令。接到命令,李献忠惊呆了,他当即意识到这是安禄山给自己挖的陷阱。战争时期,一切从严,同时一切从简,战场之上,安禄山要整死李献忠的办法太多了。他既可以以“违抗军令”为由将李献忠斩立决,也可以借敌人之手杀李献忠于无形。李献忠看到安禄山向自己张开了罗网,他无处可逃。困境中的李献忠恳求留守朔方的唐朝官员向李隆基求情免除协同作战的任务,然而却遭到了拒绝。万般无奈之下,李献忠选择了一条绝路:跟唐朝翻脸!李献忠率部袭击了朔方粮仓,一番劫掠之后,绝尘而去,从此他不再是“李献忠”,而是阿史那阿布思,唐朝管不着他了,安禄山更管不着。阿史那阿布思决绝地背唐而去,李林甫的人生漏洞就此形成,谁让你俩曾经是同僚。现在,杨国忠就要利用这个漏洞,把已经停止呼吸的李林甫扔进阿史那阿布思叛乱的漩涡之中。杨国忠不想一个人战斗,他还要拉上一个人——安禄山。 其实,就个人情感而言,安禄山眼中的李林甫要比杨国忠高大很多。在安禄山的眼中,李林甫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充满政治家的谋略,而杨国忠,只是一个趋炎附势、靠裙带关系起家的小人而已。如果两人同时拉拢安禄山,安禄山更愿意跟李林甫走。 如今,却大不同,李林甫已经作古了,而杨国忠却是活灵活现的第一宰相,该跟谁走,安禄山一目了然。安禄山很快接受了杨国忠的提议,一纵身加入到陷害李林甫的行列中来。安禄山的加入具有关键意义,因为他的手中有王牌——阿史那阿布思曾经的部下。原来,阿史那阿布思叛唐之后,一部分下属跟随他逃进了瀚海沙漠,一部分则被安禄山收编,现在这些人成了安禄山手中的“王牌”。不久,“王牌”的代表来到了长安,他们向李隆基举报:李林甫曾经收阿史那阿布思为养子。可怕的链条就此形成:阿史那阿布思叛乱——李林甫曾经收他为养子——李林甫阴谋叛乱?顺着这个链条一捋,李隆基大吃一惊,自己信任了将近二十年的第一宰相居然有阴谋叛乱的嫌疑,看来得查一查了。针对李林甫的调查随即展开,很快就有了突破,李林甫一方有人扛不住了!扛不住的人叫杨齐宣,李林甫的女婿,时任正五品的谏议大夫。眼看李家大厦将倾,为了自己解套,杨齐宣向调查组举报:李林甫收阿史那阿布思为养子,确有此事!杨齐宣解套了,李林甫一家却被深度套牢了。整了一辈子人的李林甫不会想到,自己整了一辈子人,死后居然被人给整了,自己整人往死里整,而整他的人却是死了还整。看来,没有最狠,只有更狠。此时李林甫已经辞世三个月,棺木还没有下葬,但他的生平却要被改写了。天宝十二载二月十一日,李隆基给了李林甫最后的“赏赐”:剥夺所有封爵、官位;子孙有官职者一律除名,流放岭南及黔中;所有流放子孙只给随身衣物及粮食,其余资产一律没收充公;近亲及党羽五十余人一同贬黜;打开棺木,抠出口中所含珍珠,扒下所穿三品紫袍,取下佩戴的金鱼符;更换小棺;以庶人礼下葬。 奋斗了一辈子,摸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三品了,死了倒成庶人了。倘若李林甫地下有知,又该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呢?他是哭,是笑,还是哭笑不得呢?或许最好的选择,也只能是含笑九泉。与李林甫不同,杨国忠却可以笑在春风中,笑在现实里,因为这场整肃让他有了意外之喜。天宝十一载二月二十七日,李隆基下诏:封杨国忠为魏国公,陈希烈为许国公。获奖理由是“感谢你们破获李林甫叛乱集团”。杨国忠,你的获奖感言呢? 立碑颂德 整肃完李林甫,杨国忠心情大好,他准备展开拳脚,大干一场。很快,杨国忠又作出了一项改革,这项改革针对的是唐朝的选官制度。以往,按照惯例,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在加授宰相后,便不再具体过问官员选拔事宜,具体工作由下面的官员完成。由于待选拔的官员人数众多,便需要通过三次考试选拔:第一次考试,考查的是官员的文字功力以及所作裁决是否恰当(有点像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第二次考试,考查的是官员的举止和言谈;第三次考试,则是考官与候选官员面对面谈话。三次考试下来,旷日持久,耗时良多,最严重时,三次考试跨越两个季节,第一次考试时还是初春,第三次考试则到了盛夏。现在,杨国忠要改革这项制度,他要加快选官的进度。 能快到什么程度? 一天! 当然,严格说起来,不是一天,因为事先,杨国忠在家里也做“功课”。他让文书官员直接带着材料到自己家中,杨国忠便坐在自己的客厅里决定官员的人选。在杨国忠带着文书官员遴选候补官员时,他的妹妹们则透过镂空的窗户向外观望,冲着正在工作的文书官员指指点点,玩笑之声时不时从里面传出。 这里就得说说唐朝的开放了,杨国忠如此做其实是有原因的,他之所以让妹妹们透过窗户往里看,是给她们一个自由选择夫婿的机会,只要有看中的,杨国忠立马牵线当红娘。 从这一点看,杨国忠这个哥哥当得还有点情趣。回过头接着说杨国忠的改革。经过杨国忠“客厅内定”之后,接下来宰相办公厅的工作就是公布官员选拔的最后结果。杨国忠负责公布,侍中陈希烈、给事中以及有关单位主管作陪,一天时间,全部公布完毕。以前半年,现在一天。豹的速度!原本,一天也无法完成,按照唐朝惯例,官员选拔名单还要到门下省进行审核,而杨国忠把这一条给废除了。杨国忠对主管门下省的陈希烈说:“今天,侍中、给事中都在座,就等于已经通过门下省了。”哦,弄了半天,效率是这么来的。暗箱操作加偷工减料。即便如此,杨国忠依然感觉良好,他觉得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值得大书特书,值得立碑颂德。很快,一封奏疏递到了李隆基那里。奏疏的内容是赞扬杨国忠为国分忧、选官效率奇高,应该给予立碑颂德,奏疏的落款是候选官员代表。李隆基一看奏疏,笑逐颜开,这说明朕任命的宰相不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李隆基当即安排京兆尹鲜于仲通负责撰写碑文,同时为歌功颂德碑指定了位置:中书省门前。不久,碑文完成,李隆基饶有兴致地亲笔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的眼睛顿时闪亮了起来。歌功颂德碑很快树立在中书省门前,金光闪闪,非常扎眼,因为鲜于仲通将李隆基改过的那几个字用黄金填了起来。所有的一切看上去很美,同时所有的一切又很假。因为这块碑并不是候补官员自发树立的,而是杨国忠授意鲜于仲通干的,自始至终,杨国忠和鲜于仲通是主谋,而候补官员就是一个幌子。如同左手颁给右手,杨国忠玩的是左右互搏! 互不干涉 有人说,情场得意,则官场失意,终究无法两全。这句话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成立,放在杨国忠的身上便不再成立,因为他官场、情场两线开花,双双得意。杨国忠的情场不仅在家中,更在他的堂妹虢国夫人家中。两人宅第相邻,彼此抬脚就进,而且进出不分昼夜,没有时间概念。这样杨国忠这只狡兔就有了两个窝,一个窝在自己家中,一个窝在虢国夫人家中,两下都不耽误。或许有人会问,两家离得这么近,难道杨国忠的妻子就不加干涉?确实不干涉,因为他俩早已达成默契,双方各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的夫妻相处时都是四目相对,他俩是两目相对,因为各有一只眼闭上了。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不干涉杨国忠的私生活,同时杨国忠也不干涉裴柔的私生活,这就是传说中的“互不干涉”吧。 两人的“互不干涉”植根于唐朝的开放背景下,同时也有自身的原因:杨国忠小混混出身,对自身的要求自然不严;裴柔呢?也好不到哪去,她是娼妓出身,对自身的要求也没法严格。 两人婚后有一段时间,杨国忠离开家到外地办事,等杨国忠回到家才赫然发现,妻子怀孕了。杨国忠有些疑惑,妻子这次怀孕有些诡异,似乎时间有点不对。对此,裴柔解释说:“有一次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与你恩爱,在那不久,我就怀孕了!”理由够雷人吧?如果放到现在,有妻子如此向丈夫解释,估计等待她的就是一场天崩地裂的大吵。杨国忠呢?他淡然一笑:“哦,这可能是过于思念导致,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在杨国忠的“理解”中,裴柔的肚子一天大过一天,后来,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杨国忠的儿子之一——杨昢。杨昢究竟是不是杨国忠的亲生儿子,已经无从考究了,我们只知道,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母曾经有过那样一段“雷人”的对话。有杨昢的事情打底,裴柔自然对杨国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已经退了五十步,就别再“五十步笑百步”了。 如此一来,杨国忠便理直气壮起来,虢国夫人也不遮掩,两人便把双方的“爱情”大白于天下,即便是在一起入朝的路上,两人也是两马并排一起走,没有任何遮掩。 按照惯例,贵妇人出门应该有所遮掩,要么在马车或轿子前遮一道幔帐,要么给自己的脸蒙一道面纱,就像如今的阿拉伯妇女一样。然而,这些惯例到了虢国夫人那里都作废了,她没有用任何面纱遮挡,而是素面朝天地与杨国忠并排同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向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虢国夫人致敬! 虢国夫人的勇气值得钦佩,但她的行为还是让世人不齿,于是在她与杨国忠经过的路上,百姓纷纷遮住自己的双眼,替他们害羞:嗨,这俩活宝,真拿无知当个性了! 当然,有一种情况下,百姓不遮双眼,而是瞪大眼睛使劲看。那就是杨家姐妹一起去华清池的时候。每年,李隆基都会携杨贵妃去华清池泡温泉,这时杨家姐妹也会跟随,一同前往。前往华清池之前,杨家姐妹会先聚到杨国忠的家里,等人到齐了一起出发。不一会儿,杨铦来了,杨锜也来了,大唐王朝最红的“五杨”便聚齐了,再加上杨国忠,便构成了最红的“六杨”。 “六杨”聚会的场面非常宏大,因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各自携带着大批的车马和奴仆,在他们聚会的同时,房外几条街都挤满了他们的奴仆和车马。 这是一场划时代的聚会,锦绣珠玉,光华夺目,为了便于区别,“五杨”家的奴仆每家各着一色。如果让五家的奴仆各自围成一个圈,好家伙,奥运五环! 动身的时刻到了,宰相杨国忠驱马走在前面,在他前面是剑南节度使旌旗开道,在他后面是“五杨”一家一家款款前行。眼神好的知道是杨家集体去华清池洗温泉,眼神不好的还以为是要开综合运动会呢。 “六杨”的队伍浩浩荡荡而去,旁观的人啧啧赞叹之余也有疑惑:他们这样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呢?对此,杨国忠倒很坦然,他曾经不止一次对别人说:“我家本是贫寒出身,靠着贵妃的缘故才当上宰相,至于将来如何下台,我是无法预料的。以我的能力无论如何也难博得真正的好名声,那就不如及时行乐吧!”对,及时行乐,因为你的好日子从你当宰相的那一天起,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杨暄考试 倒计时的钟声已经敲响,但杨国忠并没有听到,他沉醉于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早已潜伏,只是在等待发作时机。同杨国忠一样沉醉的还有他的儿子——杨暄。天宝十二载,杨暄参加了明经科考试,他信心满满,以为一定能高中头名。 杨暄的信心并不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自己的爹。试想,当朝第一宰相的儿子参加考试,主考官你能不给头名吗?不给头名,你好意思跟杨国忠宰相打招呼吗? 杨暄以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却没想到,这是把天大的难题出给了主考官。倘若杨暄考试及格,主考官把他的名次前提也无可厚非,毕竟还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然而,要命的是,偏偏杨暄不及格! 要说这杨暄也是不学无术,按常理说,明经科考试是相对容易的,主要考的是对经典语句的记忆能力,只要用心背诵,考试难度一点都不大。比如,孔子曰:( )时习之。你在括号里,填上“学而”就可以了,这样的题能算难吗?再比如,他山之石,( )。填上“可以攻玉”就可以了。写到这里,想起高中时代的一些笑话:考试中,我的同学们充分展示胡编能力,于是便形成了一些“经典”:他山之石,(可以盖房)(正解:可以攻玉);路漫漫其修远兮,(夜长长其黑暗兮)(正解: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泪空流)(正解:长使英雄泪满襟);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正解:露从今夜白)。 将心比心,当年的杨暄必定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没有用心背诵,却指望以自己的半瓶水获得头名,这就有点异想天开了。看过杨暄的考卷,主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左右为难,让杨暄名列前茅吧,明显违反原则,不让他名列前茅吧,自己又得罪不起杨国忠。达奚珣决定先探探杨国忠的口风,再作决定。达奚珣派自己的儿子达奚抚等在杨国忠家门口,等候良久,终于等到了杨国忠出门上早朝。杨国忠知道达奚抚是达奚珣的儿子,便以为达奚抚是来报喜的,因为他在心中早已将儿子内定为头名,谅他达奚珣也不敢不识相。达奚抚一开口,杨国忠的心凉了半截。达奚抚说:“我父亲让我禀告宰相大人,令郎明经考试成绩不及格,但也不会不录取!”杨国忠听完,顿时大怒,不识相的东西,我儿子明明是头名的材料,你居然敢说他不及格!杨国忠怒道:“我儿子还担心没有富贵吗?还需要你们这些狗东西来卖弄人情!”说完,杨国忠拍马而去,留下达奚抚在原地目瞪口呆。良久之后,达奚抚回去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他(指杨国忠)仗势弄权到了极点,别人只有慨叹的份,跟这样的人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达奚珣看罢信,长叹一声,遇上这样的宰相,有什么道理可讲呢!达奚珣大笔一挥,杨暄名列前茅!而原本,他是不及格的!这就是杨国忠的时代,没有道理可讲。数年后,“不识相”的达奚珣由礼部侍郎升迁为吏部侍郎,而此时,当年不及格的杨暄已经出任户部侍郎了。即便如此,杨暄还对亲信感叹道:“哎,像我这么有才的人,被埋没太久了!”老天啊,你睁睁眼吧!老天暂时没有睁眼,杨国忠却睁开了眼,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难缠的对 手,这个人直接影响了他的美好时代。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安史之乱的八年当中,安禄山、史思明误了王朝,误了百姓,也误了他们自己。 原本他们都可以在范阳做快乐的猪,他们却选择了当痛苦的苏格拉底,造化弄人,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扭曲,于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也没当成,最后只能当痛苦的猪了! ——曲昌春 风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显深沉,笔者用淡淡的笔触将盛世唐朝娓娓道来,既呈现出恢弘大气的大历史观,又在不经意间勾勒出大历史中的历史细节,独具慧眼地把唐朝的纵横面一并展现在我们面前,将唐朝最真实的人和事还原到我们面前。 ——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作者) 好,竟然能够把沉闷的历史放在轻松幽默的文字里面搅拌,再用原味的Q版语言加工,再来点野史传闻做调味,表面上看起来是平常无奇的炒冷饭,其实是精雕细琢,高深莫测,不愧为皇帝炒饭的称号! ——和尚如水(天涯网友) 写得真好,语言幽默机趣,论史有据。《唐史并不如烟》《如果这是宋史》《明朝那些事儿》……如出一辙,却又各具特色。作者真是让人敬佩万分。 ——李白后裔(天涯网友) 历代帝王都有奇怪的心理,都希望找个很强的接班人,但当接班人显示出强势的时候,又害怕过早失去手中的权力,又开始握紧手中的权力棒!这时候,权位挑战者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帝王的心理大做文章。一句话!当太子难!要能装孙子,又不能太孙子。尺度、火候的把握,非集厚黑大成者不能掌握也。 ——夜狼啸西风(新浪网友) 将《隋唐演义》旧戏新唱,引经据典并夹杂各类嘲讽,引今说古,光此一点,钦佩之至。楼主如果能把李唐三百年的历史用这种通俗的手法写下来,那真是妙透了。 ——西游记06(新浪网友)
编辑推荐
天涯思想栏目头条、新浪论坛历史类头条推荐 第一部白话唐朝通史,累计销售突破十万册,并积累了大量的忠实读者 严谨的史家态度+才情四溢的文笔+通俗幽默的语言=最好看的唐史通俗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