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2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作者:乔治·奥威尔 页数:252 字数:140000 译者:李立玮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农场里的一头猪(Old
Major)在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若干天(准确是三天)后农场里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革命,原来的剥削者——农场主被赶走,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并且制定了庄园的宪法──七诫。
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们发生了分裂,一头猪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庄园的名字也被放弃。
《动物庄园》的故事脉络被评论家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很多共产党正在或者曾经执政的国家都能看到动物庄园的类似影子。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变化,对共产主义运动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1991年的苏联、东欧剧变和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庄园》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历史的预言,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章节摘录
入夜了,琼斯先生锁上了鸡舍,在提灯光亮的摇曳中醉意醺醺地穿过院子。到了后门,啪啪两声甩掉了靴子,径直进了储藏室,又为自己满上了最后一杯啤酒,一饮而尽。接着,便循着琼斯夫人的鼾声摇摇晃晃地摸上了床。当卧室的灯光刚一熄灭,整个农庄里便泛起了一阵喧闹。因为一种言论已经在日间传遍,说是大猪梅杰--曾得过“美丽鬃毛奖”的那头雄猪--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怪梦,他急于把梦的内容告知给其他的动物。于是大家便约定,一旦确定琼斯先生不在的时候,他们就在大谷仓里举行一次聚会。因为大猪梅杰(在动物的圈子里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呼,尽管他曾以“威灵顿美神”的名字在“肥猪展览会”上独领风骚)在农庄中的无上威望,所以每只动物无不情愿牺牲一小时的睡眠时间来听听他到底要说些什么。在大谷仓一头的平台上,大猪梅杰安坐在他的草垫上,头上的横梁悬着吊灯。大猪梅杰已经十二岁了,近来已有些发福,但仍不失为一头有着威严外表的猪。很快地,动物们渐渐聚齐,按照各自的习性在四下里落座。最先到的是三只狗: 蓝铃、杰西和小钳。然后是一群猪,坐在最靠近平台的位置上。母鸡们栖在窗台,鸽子们则在箱子上扑棱着翅膀,绵羊和母牛卧在猪群的后面不停地做着反刍。一同进来的两匹马是拳师和三叶,他们的脚步很轻,多毛的蹄子仔细地寻找落点,唯恐伤到隐在干草下的小兽。三叶是一匹已近中年的母马,自从生了第四匹小驹之后就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身段。拳师则是一匹高头大马,魁梧而强壮,虽然并不具备一流的智慧,却有着众所公认的坚韧与勤劳。随后进来的是山羊穆勒和驴子本杰明。本杰明是农庄里最老的动物,也是脾气最坏的动物。他很少说话,如果开了口,也肯定脱不了尖刻与愤世嫉俗的口吻。比如,他会说,上帝给了他一条驱赶苍蝇的尾巴,但他宁愿上帝既没有创造苍蝇也没有创造尾巴。他从来都是一脸严肃,他说没有什么事情会值得他发笑。再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自己从不承认,但他确实是和拳师非常合拍,他们两个经常把时间一起消磨在果园里,肩并肩地吃着草却从不说一句话。随后拥进来的是一群找不到妈妈的小鸭子,他们在寻找一块合适的落脚点以防被大动物们踩到。三叶把前腿围成了圈,给了这些小鸭子一片可以安睡的栖息之地。白马莫莉照例是要迟到的。她是一匹给琼斯先生拉车的母马,故作娇态地晃了进来,嘴里还嚼着一块糖。她挤到了前面一个显眼的地方,潇洒地抖了抖鬃毛,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她那扎在鬃毛上的漂亮的红丝带上。最后进来的是猫,像往常一样四下张望着找寻一块最暖和的地方,最终挤在了拳师和三叶之间。除了睡在后门外的乌鸦摩西,所有的动物都已到齐了。大猪梅杰见到大家都已安然落座并且全神贯注,便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 “同志们,你们一定都已听说我昨晚的怪梦了。但是,我想过一会儿再讲我的梦,有些事情我想先说。同志们,我已是大限将至了,但在我死前,我觉得我有义务拿出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我已走过了漫漫长路,我已费尽了无穷的思索,我想我已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我想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同志们,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看看吧,我们的生命悲惨、劳苦而短暂。我们吃饱饭不过是为了让身体还能够继续干活,直到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当我们不再有用的时候,就会被残忍地送进屠宰场。在整个英国,只有那些一岁以下的幼兽才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休闲。在整个英国,没有一只动物是自由的。在动物的生命里,只有悲惨和奴役,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但这就是命运吗? 这只是因为我们的土地贫瘠得不能让他的子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不是的,同志们,绝对不是! 我们的英格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即使我们的数量再多上几倍也吃不完它所提供的食物。单是我们的这个小农庄就足够养活十二匹马、二十头牛和上百只绵羊--而且,他们都能过上比我们现在更舒适、更体面的生活。为什么我们还要再继续这种悲惨处境呢? 因为人类,人类从我们的手里偷走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产出。同志们,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归结成一个词就是--人类。人类是我们唯一的敌人,除掉了人类,就永远除掉了劳苦和饥饿。人类是这世上唯一一种只消费不生产的生物。他们不产奶,不下蛋,力不能拉犁,跑不能逐兔,但他们却成了所有动物的主子。他们让所有的动物为他们工作,而他们给动物们的食物却只能勉强让它们不致饿死,自己好从中掠夺余下的产出。是我们在辛勤地耕地,是我们的粪便使大地肥沃,而两手空空的也是我们。奶牛们,去年我看见你们挤出了成千加仑的奶,而这些本该喂养出强壮的牛犊的奶水又到哪里去了? 每一滴都流进了我们敌人的喉咙里! 你们,母鸡们,去年你们又生了多少个蛋? 其中只有可怜的几只个孵成了小鸡,余下的都被送到市场上为琼斯换得了钱币。还有你,三叶,你生的四只马驹都到哪儿去了?有谁来供养和安慰你的晚年?他们都在刚满一岁的时候被卖掉了,你再也没有见过他们。而你又得到了什么? 仅仅是一口粮食和一个窝。“甚至,这样的一个悲惨世界还不能让我们安享天年。至于我,我是从来不为自己抱怨什么的。我已经十二岁了,有过四百多个子孙。这只是每一头猪都该享有的正常生活。但是,没有哪一只动物会最终逃过刀斧。你们这些年轻人是不会像我这样幸运的。你,拳师,当你年迈无力的时候,琼斯先生会毫不犹豫地把你卖掉,你会被残忍地割断喉咙,你的肉会成为狗食。狗老了也没有好运,琼斯先生会在他们的脖子上系上砖头,把他们溺死在最近的湖里。“这还不够清楚吗? 同志们,所有的邪恶都源自人类的暴政。只有消灭了人类,我们的劳动果实才能真正为我们自己所有; 只有消灭了人类,我们才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富有而自由。同志们,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两个字:革命! 我不知道革命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也许要等一个星期,也许要等上一百年,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正义是终将来临的。等着看吧,也许就在你短暂的余生里。最后,把我的意思传达给你们的后代,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为正义而奋斗,直到有一天正义最终来临。“记住,作了决定就不能动摇。关于那些人和动物有着共同利益的话连听都不要听,那全是一派胡言。人都是自私的。我们动物要联合起来与之战斗,所有的人都是敌人,所有的动物都是同志。”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1903—1950)于1944年初完成《动物农场》。这本有着童话的外表,却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的薄薄小书出版以后,令奥威尔声誉鹊起,它和作者另一部反乌托邦名作《一九八四》一起,奠定了奥威尔成为20世纪最杰出作家之一的基石。因为《动物农场》,让不少评论者把奥威尔跟英国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相提并论,后者的《格列佛游记》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同样是貌似童话,同样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我们可以看到,奥威尔的一生及写作都与政治紧密相联,在后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他坦然承认“过去的全部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我为何写作》)。奥威尔时常流露出一种政治上的幼稚特点,经常凭冲动行事,他的一生在政治上也有过曲折的发展道路,会根据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政治观,所依据的是自己的良知。出生在殖民地小官员家庭的他从小可以说是个帝国主义者,小学时,他写过充满帝国主义色彩的诗歌,从著名的伊顿中学毕业后,更是当上了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殖民地警察,但是短暂的警察生涯把他变成了一个帝国主义的反对者,让他毅然辞去这份薪水不薄的工作。在社会底层和接近底层的状况下生活了几年后,最终他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却仍对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运动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不惮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良知出发,对社会公正有着执著追求的人,用他的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的话来总结就是:“奥威尔在一个人心浮动、信仰不再的时代写作,为社会正义斗争过,并且相信最根本的,是要拥有个人及政治上的正直品质。”奥威尔写作《动物农场》以及后来的《一九八四》并非偶然,1937年,他从西班牙内战战场归来,让他的写作有了新目标。(“西班牙内战和1936年至1937年间所发生的事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
编辑推荐
《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另一部传世之作,世界文坛最著名的讽喻小说。以隐喻的形式描写革命的发生以及革命的背叛,自然还有革命的残酷批判。以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为首,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