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折花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前言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这话是列宁说的吧。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中国人总是热衷于8那些N辈子之前的事,而对刚刚过去的那些,我们总是选择性遗忘。为什么?因为那些都是疤,这些伤疤的背后,每个人都是做恶者。于是,对于刚刚发生过的这些年,每个人都急着洗清自己,一件光鲜的袍子就把疤给盖住了。至于后世的人,看到的都是袍子不说,还脑残一般山呼它的伟大。什么事都讲究个盖棺定论,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真相,而不是结论。至于结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是我们的权力。生本不幸,而在几千年的中华,生存除了不幸,更是卑微,谁令我们生而卑微?我们自己,别无他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能被剥夺,但是没有人能剥夺你高贵的内心。有些时候你可能会下跪,但是跪也可以很有气场。话说有那么一段时间,北京的小年轻,不把自己包装成流氓都不敢出门儿,因为不是流氓你丫就一傻×,谁愿意当傻×不是,所以四九城①遍地是流氓,见面不说话先盘道:你丫哪片的?或这位大哥哪个大院的?为了那些纯真的日子,在我还没变成老年痴呆之前,在祖国的花朵们还没被网游打傻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把那些个陈年往事扒拉扒拉出来晒晒,为了那些不曾忘却的纪念。北京什么时候有流氓了,自从八旗败落了,大概就成了气候了,再往前燕子李三那年代没有考证,至于乾隆爷微服私访的时候遇到,私以为应该是黑社会,盐帮丐帮啥的,比流氓有组织有纪律得多,还都得入门拜堂口,不是自己大嘴一张“我就一流氓”的。民国的时候,上海有青红二帮,京津最猖獗的就是一贯道了,但那个还是有组织的,和我要8的这些人还是有区别的,此处不谈。我要说的这些,主要是解放大军进城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从此天下太平了。再太平的天下,那也有些不安分的人,再红的风暴,也压不住人性里的丑恶面。更何况在一些人的本性都被压制的年代,你看陌生姑娘一眼就能让人大叫一声“流氓”然后一大耳瓜子扇过来。我讲的,基本上是从这往后的年代。历史进入21世纪,谁还敢说自己是流氓啊?都管自己叫大款了!最近这两年,说大款你丫就傻×了,你得说自己是专业人士,这才跟得上时代呢!所以咱回头看看,当流氓那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知识,有头脑,还得有胆量。我自己也觉得挺惭愧的,从小不学好,王朔就算早熟的吧,我比他还早熟,可是比他伪装得好,自小在流氓堆里没被发现不说,还能洁身自好没给拖下水。为嘛呢?我一直觉着吧,点儿背不能怨社会,所以自己是坏人也别老怪人家流氓,你自己不是人,没脑子啊?人给你一块糖你就不问问人为嘛给你糖吃?吃了人家的你丫能不手短、不嘴软?当不成流氓的也不能怪流氓,为嘛呢?因为你丫天生就缺点当流氓的气质,见便宜就占见事就闪,流氓都不是傻×,你以为这糖见人就给啊?长那嘴了吗你?老北京以前有句话,叫流氓有流氓的规矩。这年头因为大家伙都不讲规矩了,所以连流氓都没得混了,赶紧着转型了,所以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时代,随着流氓的消失结束了。下面呢,我就从自己听说的、遇见的、认识的、经历的,以时间为顺序慢慢讲。
内容概要
《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以社会边缘人的沉浮,用说故事的形式,通过描写北京城几个家庭五代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中国精神”。《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以平实的语言,口语化的描述,流畅的叙事,把历史和人物命运串连起来,并以第三方的客观态度来审视社会与人的关系、历史与人的关系,以人带史,以史说人。《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通过叙事和人物描述,把一些曾经发生而又被很多人回避的、遗忘的历史碎片,展现在读者眼前,组成一幅令人感叹的浮世绘长卷,并引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简介
折花,又称我不折花花亦摧,北京人,现旅居美国。历经中国改革开放各时期的风口浪尖,转战各个热门领域,从市场经济初期的商海试水,到国企海外上市,后出国读书后转型为职业经理人、专业投资人。作品以社会边缘人的沉浮,用说故事的形式,通过描写北京城几个家庭五代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中国精神”。以平实的语言,口语化的描述,流畅的叙事,把历史和人物命运串连起来,并以第三方的客观态度来审视社会与人的关系、历史与人的关系,以人带史,以史说人。通过叙事和人物描述,把一些曾经发生而又被很多人回避的、遗忘的历史碎片,展现在读者眼前,组成一幅令人感叹的浮世绘长卷,并引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变天 一 划片儿 二 老常家 三 大少奶奶 四 遣散姨太太 五 变身 六 老赵家 第二章 蜕变 一 走出家门 二 不能说的秘密 三 觉醒 四 五爷的风光年代五 旧交 六 何姑娘 七 五谷备荒 八 饥饿年代 九 过年十 人面桃花十一 一怒为红颜十二 娘家十三 儿大不由娘十四 流言十五 解脱十六 心冷十七 伊人已去十八 为母鸣冤第三章 聚散一 坏小子二 奇遇三 长大成人四 山雨欲来五 自危六 兄弟七 秘密行动八 抄家九 聚散不由人十 心事十一 梅姑娘十二 鸿途十三 难题十四 雁北十五 想辙十六 本钱十七 喜事十八 难兄难弟十九 生离第四章 延续一 结婚二 萌萌三 突变四 姨姥姥五 拜年六 心愿第五章 成长一 进京二 外地人三 小侉子四 锋芒初露五 扬名立万六 副食店的诱惑七 亲人八 萝卜三吃九 胡同十 买卖十一 站队十二 另一个世界十三 悄变十四 回城十五 能人十六 鸽司令十七 自来水十八 游子归家十九 小团圆二十 最后的聚首二十一 有朋自远方来二十二 逛街二十三 烤鸭二十四 钓鱼二十五 澡堂子第六章 躁动一 初遇二 倒春寒三 电视机四 反常的夏天 五 地震了六 谋变
章节摘录
片段一常家忙着在乡下收购农民手里的杂粮的时候,饿的感觉,开始悄悄在北京城里漫延。饥荒年月,饿这个东西,并不是说到了饭点儿,你自然就感觉肚里空了,吃点喝点胃里一暖和人生就完美了,而是身体因为长期缺少蛋白质而乏力,因短期缺少碳水化合物而发冷,因缺少多种营养的摄入而内分泌降低,孩子不长个,女人不长胸,男人不坚挺,人看人的眼神都是痴呆呆的。开始的时候,个个都是形同削骨,慢慢的,水肿了,大街上都是些行动迟缓头特大脸皮绷的发亮的男女,估计现在要是让各位穿越回去,那感觉跟电影生化危机差不多。为了对付眼跟前肚里空的问题,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发明了各种办法来满足口腹之需。听说过二次发酵法吗?这原本是做面包的一种方法,就是说让这生面团发两次,这样烤出来的面包能彻底发起泡来,松软可口。可人家这办法是做面包啊,面包是烤的,这过程中水气都蒸发完了,剩下的都是干物质,它不占地儿啊。咱中国人怎么做?蒸馒头!发的时候大大的水,一斤面兑二斤水,发一次不行搅和搅和再发一次,那蒸出的馒头,比发糕个儿大,重,发的泡里面都是水,二两一个的馒头,一两半是水,这人啊,就是这么吃肿了的。除了这个二次发酵,还有大食堂蒸米饭的双蒸法,三蒸法,合着中华民族那个造假的智慧,在哪个年代都不曾埋没过,这个也是有传承的。常家人的聪明,体现在大事小情上。虽是自家储备了些杂粮,但平日里那是相当小心,从不招摇。老太太上海人,平时吃东西仔细,就算是清粥小菜都得精致,于是多年间的这些经验,触类旁通,在缺乏原料的岁月里,一样让常家人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先是入秋的时候,老太太带着慧凤,在院子里晒了上千斤的白萝卜干儿,还有香菜干、豆角干、西胡芦干、雪里红,总之菜站里大批供应的不要副食本的东西,又能想办法储存的,老太太都给搬家来。萝卜切成一条一条的,晒成干儿后,搓上盐,再晒,直到水气走差不多了,拌上五香粉、辣椒粉,完后往罐头瓶里这么一装,盖好盖,用毛笔粘上熬化的蜡,把口这么一封,齐活!这么一整,3年没问题啊,吃吧。片段二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这些孩子们除了会算几道应用题,会写几段人民日报评论式的檄文,再所无长。而在社会上的游荡,父辈们的流离,更让这些处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孩子过早的成熟起来。至于那些课本上读的,政治学习上学的,大字报上贴的,广播里念的,就象一块块烙铁,在他们的脑子里形成一个个深深的烙印,不仅标记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更是在日后的社会转型中,象一道道沉年未愈的疤,慢慢的翻起皮来,感染、化脓,毫不留情的侵害着他们的生活,还有这个社会。这些疤痕的表现,就是把任何的矛盾和问题都概念化,动不动就要扯上主义和制度,而这些所谓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怕是没有几个人讲得清爽的。回头看,这是时间跨度极大的一批,但凡基础教育的主要阶段在此期间的,几乎都在此列,即便是有人在恢复高考后挤进了大学的校门,少年时期既有的烙印,就象一副有色眼镜,让他们在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偏色的。由于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对于强权的膜拜让人背寒,引用、借题发挥、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他们表达的特性,整个这代人里,充斥着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患者,受虐与虐人,都是生存的必须和快感的来源。更可怕的是,时代的创伤和现实的压力,又让他们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下一代,即所谓的80后们,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时候,他们把自己曾经没得到的,全部压在孩子身上,教育演变成了生存的资本,处处体现着实用主义的特色。而当这些孩子进入成年需要上一辈扶上马送一程的时候,他们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纠结于房车财富,还有就是说不完的牢骚。如果我们做个测试,问问这代人,三观是什么,相信8成以上的人会先一愣,接着反问你,三观是什么。而剩下的2成,会不屑的说,管他三观不三观,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就是三观,穷人是没有三观的。当这些不知道三观或是唾弃三观的人,成为这个社会各个领域的主导者,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人无所惧,天奈何之?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大概是继皇朝覆灭后最艰难的10年,如何度过,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无论在内,还是在外,无论在朝,还是在野。……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再次完整的读了一遍哥哥的文章,看时间正好是凌晨4:30。从老太太进常家大门,到唐山大地震前夜,戛然而止。文字细腻优美,细节处灵活生动,带给我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感受。哥哥笔下的场景,是我们80后想不到也不曾体会过的。看着那群十几岁的孩子们的革命友情,不禁回忆自己那段青春岁月交过的朋友,做过的事情。细致入微的菜谱,生活中一点点积攒的小小谋略,谦和礼让的处事哲学,电光火石的爱情,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和春天带给我们别样的震撼、感动和温情。期待下文!”——听说TY很神奇(网友)非常喜欢作者简介那里写的那句:希望伟大祖国能在人民的正确选择下一路走好。这句话太让我充满复杂的想象了。是啊,在人民的正确选择下。希望如此吧。”——风筝(网友)“确实很喜欢花哥这个作品。尤其是通过老北京小胡同的描写展现厚重历史背景下的大情怀。花哥以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那个时期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同时又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很容易让读者将身份代入其中。”——谁识卓望(网友)“看到书中人物头顶盆子为自己的家人当街喊冤的时候,看到为了一顿年夜饭而让一家人感到幸福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总觉得这段几乎就在眼前。这都根本不用艺术加工,这就是赤裸裸的生活。当现代作品越来高于生活,甚至远离生活的时候,与其说花哥为我们呈现的是历史,不如说是一副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市民风情画卷。”——当心小强(网友)
编辑推荐
《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这是一个怀旧的故事,一位现居美国的老北京人讲给中国老百姓那些过去的故事。这是一部大气的作品,它通过两个中国家族五代人的变迁透视整个中国近百年社会史。常家、赵家两个典型的中国家族的命运,随着整个中国的命运,一起改变。这是一部超越《黑道风云二十年》的小说,《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具有《黑道风云二十年》所有特性,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他的人物比“黑道”更叛逆,情节比“黑道”更传奇,时代跨度也更大。这是一个争议性极强的话题,《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中涉及新文化运动,抗战胜利,大跃进时代,文革时代,中美建交,恢复高考。等一切你所能想到的历史大事件。《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里有让14亿中国人都为之共鸣的感动,隐忍、变通、情义、尊严……《京城流氓编年史:1923-1999》道尽了所有“中国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