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宗承灏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那么延伸到官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官场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了路。而想在“权力场”这张无形的巨网里游刃有余,就必须抓住“生存之道”这个头绪。个人求生存的道路上有崇高的温暖的一面,也有卑劣的和冷酷的一面。而在适者生存的荒原上,唯有强者,才能赢得生存的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残酷铁律。我始终认为历史不是孤立的现象,现象是会相通的,现象是会开口说话的。当时间成为历史的凶手,现象就会成为板上钉钉的呈堂证供,人所共知。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跳出历史去看历史,那么我们没有发言权,就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历史现象也就成了一个被活活憋死的哑巴。吴思先生总结出了一个官场“潜规则”的概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近年来,“潜规则”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得出奇,大有被用滥之势。这也说明官场中确有一个不为人显见却又为人所默认的“潜”在的“场”,这个场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无意拿潜规则再来说事,只是在这里尝试着从权力游戏的历史源头出发,去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形态。中国人讲究“百变不离其宗”,说到底文化才是官场历史的真正源代码,很多现象只是无关痛痒的瞎热闹。潜文化形态造就了许多官场特性,既然研究古代官场,那我们就绕不开权力文化的潜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坚持将这本书写下来,不是因为权力的空洞炫目而是因为历史的言之凿凿。翻阅中国二十四史,我们会发现五千年中华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官场史,一部权力递延史。中国的官场不简单,对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维持并延续着的大一统超稳定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东汉后期,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精英荟萃的官场之上,精英们的聪明才智被大量运用于权力。从而使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被嫁接运用于统治争权术。权谋成为一种基因正以显形和潜形方式渗透到古代官场的权力文化中,并获得了生生不息的超强遗传能力。这本书是我一直想写,但一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没有拾笔。2009年的春天我决定把自己埋在一堆发黄的古纸堆里,也同时把这个世界的春暖花开关在了窗外。我决定尝试着去开启一段历史的文化苦旅,当我选择在稿纸上写下第一个字,而不是在电脑前敲下第一个字。是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历史需要一种原生态的书写,而不是闭着眼的电脑盲打。三十五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好的年华,也是开启一个男人话语时代的最佳时刻。除了书写和叙述,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没有谁能阻挡,我对书写的向往。作为一个书写者,我能想象得到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当有一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人捧起这本书和我交流。最后我要感谢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是你们给了我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是你们为我的人生之路打开了另一扇门。我的父亲宗为正先生教我认识第一个汉字,让我学会感恩,识得忧患,更让我懂得人生需要一份坚守;我的妻子薛松女士,你包容了我所有的对与错;我的女儿宗雪彤小朋友,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没有理由不爱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宗族为团体的乡土社会,这也是“血统论”产生的温床;与血统相对应的是深入古代文官骨髓的政治理想,也就是所谓的道统。在古代官家的权力系统中,血统和道统就像武侠世界里的双剑合并,只有合并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威力;一旦分离,权力系统就面临着瘫痪,金銮殿上那硕大的龙椅也会轰然倒塌。
在古代官家权力结构中,能不能当官,能当多大的官,完全取决于附着在个人身上的那些社会角色,与能力大小无关。
对于古代官员来说,正式权力是有限的,而通过私人关系网络得来的非正式权力却是无限的。
作者简介
宗承灏,男,青年学者。为《百家讲坛》、《人民论坛》等多家杂志特邀作家。
书籍目录
官家定律一:权力的血统论
1.权力的根时代
——老牌士族的冲天牛气
——王侯将相真有种
2.DNA决定出路
3.三国时代的权力流氓化
4.权力“杀熟”是死结
——权力赎买是“怀柔术”
——官家的“分离定律”
5.酷吏的伤害边界
——酷吏的利害计算
——全方位的“酷吏铁律”
——酷吏利害逆考
6.士大夫的权力情结
——屈原的痛苦指数
——士大夫的权色之恋
官家定律二:权力的差序格局
7.家天下的“抱团自肥”
——家族共同体的“硬权力”有多硬
——“国”与“家”的皮毛分离模式
8.官家的“稀缺资源假定”
——吃腐肉的份
——吏员的黑权力
——“三碗面”是权力递延
9.有毒的“清流”
——自恋者的“独清几率”
——清流,官场魔鬼的诅咒
10.朱元璋的分权制衡术
11.权力的“第四种博弈”
——与“神灵”共天下
——哭出来的“二元对抗”
——虾米吃大鱼定律
12.灰章程的吊诡
——官员的成本边界
——“菜市场”逻辑
官家定律三:权力的灰色地带
13.权力如刀,挥刀自宫
——陈寿六的明星路
——小人的边界效应
14.私人关系与公权力的交易旋涡
——考场引发的利益之争
——权力马甲的价值
15.大清的权力脐带
——八旗的权力密码
——三方集团的博弈
16.中国式“官商”
——官与商的“权力互动”
——出售官帽
——官离不开仆
17.官员堕落的“胡椒心态”
18.万历的死局
——吃垮“家天下”
——有多少税可以重来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屈原的自恋就是将自己内心的痛苦放逐在现实世界里,然后自己以局外人的姿态慢慢去咀嚼并审视它。不客气地说,屈原根本就不是在发泄痛苦,简直是在顾影自怜、欣赏自己的痛苦。痛苦可以说已经成为屈原精神生活中的奢侈品,就如同那些经常唉声叹气,把滔滔不绝地向人诉说烦恼当成享受的人一样。心理学家一致指出,这是一种精神传染病,越敏感,越容易患。不幸的是,封建社会里具有文人气质的官员大多属于敏感者。他们宁愿把直面、改革现实的冲突转化为内心的现象,自我消化,自我陶醉,也不愿或不屑参与对丑恶势力的直接交锋。从这一点说,屈原的痛苦是因为他无法排遣内心的毒,他宁愿喝下那个时代为他藏好的毒。——士大夫的权色之恋过去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从士大夫堆里选拔出来的。既然是士大夫,那就要怀揣着文人的情怀,除了屈原式的家国大情怀,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个人的权色小情怀。对于传统中国士大夫们来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时刻。或者说,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就是结婚和做官,两者构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成家立业”的人生理想。说到做官,那我们就绕不开科举制度。经过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宋朝成了封建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考试取士成为官家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能够在这条路上笑到最后往往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这样一来,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个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文人对着高天厚土放出的一句狠话。就连做了皇帝的赵恒(宋真宗)都在自己写的诗里表达了士大夫们这种人生理想:“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道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人处世哲学,告诫那些读书的青年人为了一朝登第,何必急着讨老婆呢!你难道不知道书里既有财富,还有美人。连皇帝都这么认为的事,那些士大夫们的痴迷也就可想而知了。
编辑推荐
《官家定律:中国古代权力智慧的源代码》:《官家定律》中国古代权力智慧的源代码,五千年中华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官场史。继《潜规则》《血酬定律》之后,掀起文化历史波澜的又一力作。一种历史分析的原则,中国通俗历史的另一种读法!一个时代骗不了一本书,读懂了官家主义,你才读懂了中国历史。五千年中华历史就是一部官场史。中国官场规则教科书!中华五千年官家历史,所谓外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在的官学、潜规则、隐权力、厚黑术,权力血统……皆跑不出这一本官家定律。任何人际交往中,比如官场、职场,甚至交朋友的场合,权力制衡需要“三角定律”。在官家定律中,女强人的权力是男权的变异形式,最终还要回复到以男性为载体的常态,而不是由另一个女强人来承继。任何人际场合中,DNA决定出路,因为选择官员、上司的标准主要是道德、声望、人缘等虚的东西。而垄断这些虚头幻脑内容评定的是有权阶层本身。任何人际关系中,都有权力的月亏原理——涨过了头就会跌下去。在任何人际关系场合,就像炒股,在高收益的同时,有时候往往自己会忘了身处博弈状态,风险也在无限放大,如果买卖的合约走势与判断的趋势相反就会产生暴跌。任何人际关系都存在“差序格局”——这就好比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一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中华五千年官家历史,所谓外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在的官学、潜规则、隐权力、厚黑术、权力血统……皆跑不出这一本官家定律。如果不懂得中国古代官家定律,要去解读中国历史,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官家定律》一书从古代官场出发,曲径通幽进入到历史的灰色地带,为人们解读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搭建了一个解释力更强的框架,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官场规则”的新话语模式。《官家定律:中国古代权力智慧的源代码》从趋利避害、灰色生存、差序格局、合法伤害权等多个关键词出发.向读者展示了适者生存的官场进化论。作者像一个技术娴熟的庖丁,将他的解剖刀伸进千年历史的肌体里,深度剖析了中国古代官场种种隆胎。全书文字犀利,鞭辟入里,读来令人畅快淋漓而又茅塞顿开。作者更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来关注官场历史,精英荟萃的古代官场上,精英们的聪明才智被大量运用于“做官”上,从而使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被嫁接运用于统治争权术。五千年中华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官场史、一部关系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