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转型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杨小微  页数:249  

内容概要

  《中小学管理改革丛书·整体转型:当代学校变革“新走向”》以社会转型,尤其是其中的文化转型、教育转型为大背景,透析点状条线式变革与转型性变革两种变革方式的不同旨趣,揭示后一种方式的必要性与不可替代性;阐明当代学校在以变革方式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呈现的不仅是组织、制度、运行机制、课堂状态、班级氛围、育人环境等可见的变化,更有内含于这些变革与变化之中的深层文化意蕴的更新与增长以及学校中入的真实成长。全书由导言和9个篇章构成,基本内容如下:导盲部分,探讨了以变革的方式实现学校整体转型是社会及教育改革的当代诉求;第一章阐述了变革的背景,重点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中国经验与域外资源;第二章分析了学校整体变革的价值取向,即在“谋事”与“育人”之间保持张力;第三章讨论了学校变革中的决策方式,主要走向是变“无谋独断”为“合谋共断”;第四章探讨了学校内部的组织变革,大体趋势是由各自为政走向和谐融通;第五章涉及学校内的制度更新,描述了从“上规下循”到“变中求序”这一更新趋向;第六章探寻了在学校变革中如何形成新的机制,揭示了从过去的“随波逐流”转向变革后的“自主运行”的过程;第七章讨论学校文化的创生,指出学校文化创生过程是一个从“自生自在”到“自觉营创”的过程;第八章介绍学校领导在变革中的专业发展,其核心和关键是在转型性变革中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最后一章探讨了学校变革策路的创新,昝点对学校变革中的合作互动方式展开分析,并据此进行了方法论上的反思与重建。  《中小学管理改革丛书·整体转型:当代学校变革“新走向”》以“显性”“隐性”相生、“濡化”“涵化”相济、理论与实践共建的理路构成分析框架,用理智的生动和有序的丰富呈现出当代学校变革的新走向,适合一切有志于学校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线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杨小微,湖北宜昌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1983年、1986年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间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访学。2003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6年起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教育学原理研究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先后主持湖北地区学校整体改革实验、主体教育实验,参与“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和成型性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及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学术月刊》《教育发展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编本科及研究生教材10余种。多次获全国离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学术兼职有:华东师范大学繁荣计划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副理事长,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书籍目录

导言 整体转型:变革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进展二、新成果与新经验三、问题反思与出路探索第一章 变革背景:学校管理改革的中国经验与域外资源一、域外资源:以效能、质量和经营为主旋律二、中国经验:从校长负责制走向多样化探究三、若干关系的探讨第二章 价值取向:在“谋事”与“育人”之间保持张力一、谋事:从“萧规曹随”到“敢为人先”二、育人:从“驭人之术”到“成人之道”第三章 策划与决策:变“无谋独断”为“合谋共断”一、学校发展策划二、学校决策方式三、学校发展过程及领域中的决策与策划第四章 组织变革:由各自为政走向和谐融通一、我国中小学内部组织状况及其原因分析二、学校转型背景下的组织变革与发展再认识三、学校变革进程中的组织变革路径与策略第五章 制度更新:从“卜规下循”到“变中求序”一、制度设计的前在假设二、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学生发展需求观三、学校内部制度的更新过程四、以学生发展为旨归的制度建设第六章 机制探寻:从随波逐流到“自主运行”一、学校运行机制探寻概述二、学校领导与管理之核心机制的探寻三、关于学校运行机制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第七章 文化创生:从自生自在到自觉营创一、理解当代学校文化生成的多重视角二、凝练核心价值,为学校文化发展定位三、大学介入后的学校文化互动与生成第八章 领导发展:在转型性变革中提升实践智慧一、学校领导的生命自省与责任意识二、学校领导价值取向的自我审视三、学校领导的决策与策划能力的自我反思四、学校领导之领导力的自我提升……第九章 策略创新:学校变革的合作瓦动及方法论反思

章节摘录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从2004年就开始对中层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学校将原有的“教导处”和“教科研室”合并为“教学科研部”,将原有的“德育室”改名为“德育活动部”,将原有的“总务处”、“校务办公室”和“寄宿部”合并为“后勤保障部”,同时新增了“信息技术部”。而后,在2004年整个下半年,基于进一步增强中层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的思考,学校对中层管理机构的设置又进行了持续、系统的变革,将中层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再次进行了调整:原有的“教学科研部”改名为“课程教学部”,“德育活动部”改名为“学生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改名为“校务管理部”,保留“信息技术部”。  持续地对结构进行重组,一方面是为了要调整和增强部门的工作职能,如在后勤保障部基础上成立的“校务管理部”,担当起除教育教学以外所有学校事务的统筹协调工作,提高了工作运行的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强了工作中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机构的变革也是为了要促进学校中间层面管理思想与思维方式变革,实现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促进管理人员的主动发展。这典型地体现在“课程教学部”的名称沿革上:当初将“教导处”和“教科研室”合并为“教学科研部”,是要增强全员“在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学变革与研究”的意识,全体管理人员要直面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第一线;后来在名称上去掉“科研”两个字,改名为“课程教学部”是为了要将科研的意识更整体和全面地渗透在各部门与层面的工作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具体承担科研任务。同样,从“德育室”到“德育活动部”再到“学生工作部”,名称的变化反映着管理思想的变化和发展,体现了拓展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学生工作视野,改变学生工作概念窄化的德育观念,在工作策划与研究实践中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全面而整体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种思想。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变革中认识到学校是一个人才集聚的空间,每个人都是富有主动发展的能力的独特个体。基于学校原有组织结构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基地学校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管理机构进行重新布局,重组结构,调整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管理网络。他们在书记、校长室下面设立了“课程管理与研究部”、“学生发展研究部”和“综合服务部”,并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共担(管理网络图及部门职责见下表)。一方面尽可能做到名和实之间的一致,另一方面尽可能明确各部门在学校中心工作、重大活动中,分工协作、合力推进时所需承担的义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整体转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