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作者:毅松 著 页数:201 字数:160000
内容概要
毅松编著的《达斡尔族》介绍了达斡尔族的历史、经济、传统社会、民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历史人物和自治旗、民族区、民族乡的情况。通过对达斡尔族的介绍,读者可以对达斡尔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有所认识、了解,可以认识到达斡尔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英雄民族,是善于多种经营、各业兴旺的民族,是文化底蕴深厚、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尊老敬长、讲究礼仪的民族,是注重教育、人才辈出的民族,是真诚质朴、开放进取的民族,是与各兄弟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一起来翻阅《达斡尔族》吧!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从远古走来的民族
族称族源
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
守卫祖国北部边疆的卫士
现代史中发展历程
第二章 达斡尔族的经济生活
猎业、渔业
农牧业生产
商品经济
手工业
第三章 传统的社会组织
“哈拉”的制度和职能
“莫昆”的制度和职能
第四章 独特的民俗风情
饮食习俗
服饰习俗
屡住习俗
交通习俗
诞生礼俗
婚姻习俗
丧葬习俗
节庆民俗
第五章 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民间歌谣
神话与传说
民间故事
谜语与谚语
叙事诗
民间造型艺术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体育游戏
第六章 占老的萨满教信仰
多神信仰
祭祀活动
雅得根
第七章 达斡尔族人物
巴尔达奇(约1590—1654)
玛布岱(清康熙年间人)
敖拉·昌兴(1809—1885)
长顺(?—1904)
图瓦强阿(1824—1909)
钦同普(1880—1938)
郭道甫(1894—?)
福明泰(1896—1938)
金耀洲(1904—1965)
沃文德(1909—1948)
通福(1912—1988)
王海山(1917—2002)
欧南·乌珠儿(1t922—2001)
卜林(1923—1—995)
耶拉(1925—2008)
何德志(1t925—2009)
孟和博彦(1t928—2006)
色热(1931—2009)
沃丁柱(1937—2011)
第八章 达斡尔族自治旗与民族区、民族乡(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
达斡尔民族乡
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
莽格吐达斡尔族乡
卧牛吐达斡尔族镇
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
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
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
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
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
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民族。“达斡尔”这个族称,是达斡尔人的自称。尽管这个称呼在明末清初才较多地记载于史籍,但是,在此很久以前,达斡尔族就已经生息、繁衍在中国北方广袤的土地上了。达斡尔族是一个具有久远历史文化的民族。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从清代以来就一直受到历史研究者们的关注,提出了多种达斡尔族族源的观点。其中得到较多论述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契丹后裔说。从清代起,许多文献史料,就有着达斡尔族族源于契丹的记载。比如,在《黑龙江志稿》中写道:“达呼尔,……契丹贵族,辽亡徙黑龙江北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达斡尔族族源的探索得到进一步深化。历史学家陈述曾撰写《试论达斡尔的族源问题》的论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契丹后裔说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达斡尔族简史》论述了这个观点,认为,契丹后裔说的论据比较全面和充足,具有切合达斡尔族各方面史实的说服力。此外,还有一些论著论述了契丹后裔说。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16年称皇帝,947年立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被女真人灭亡后,以库烈儿为首的一部分契丹人北迁大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库烈儿的后代投附成吉思汗,并以族众组成军队参加了蒙古征金、宋的战役。这一史实与达斡尔族关于祖先的传说相合。达斡尔族传说,辽亡时,有一小部分人由西拉木伦、喀剌木伦逃到黑龙江、精奇里江、西勒克尔、格尔必齐、鄂嫩河等流域,以游牧打猎并种荞麦、燕麦为生。又传说达斡尔人的祖先率部南征。达斡尔族学者孟定恭在1931年出版的《布特哈志略》一书中,记录了达斡尔族民间流行的一首古谣:“边壕古迹兮,吾汗所遗留,泰州原野兮,吾之养牧场。”这里提到的边壕东端起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当时修筑和看守这一金代边壕边堡的,主要是契丹族人民。泰州原野,辽代曾是契丹二十部族的放牧场。所以,这首古谣也反映了达斡尔族与契丹族的渊源关系。达斡尔语把金代边壕边堡称为“乌尔阔”,这一名称只在达斡尔语中保留着,这是与达斡尔族和金代边壕边堡的特殊关系分不开的。从一些史籍中,也可以发现与达斡尔语词汇相同相近的契丹语词汇。据《辽史》载:“‘曷术’,铁也。”在北方各民族中,现在只有达斡尔族仍然把铁叫“卡索”(或“哈索”’)。这两种发音是相同的。达斡尔语和契丹语一样,把人口兴旺叫“蒲速碗”、事业兴盛叫“耶鲁碗”(达斡尔语“耶恩得碗”)、辅佑叫“阿鲁碗”(达斡尔语“阿依西鲁碗”)、猎鹰叫“稍瓦 ”、侍卫叫“克依阿”(kiaa)等。历史上,契丹人曾创制过文字。在对契丹小字的解读中,也发现达斡尔语和契丹语的一些相同相近的词汇。如,把孝服叫做“习捻”,兔子叫做“陶里”,马叫做“木力”,狗叫做“捏褐”,蛇叫做“莫胡”等。与此相应的,在达斡尔族中也有达斡尔人曾有文字的传说。另外,“达斡尔”这个名称,在语音上,与契丹族的“大贺”氏相对应,而且在清代,达斡尔族中也确有过称为“达虎里”的“哈拉”(父系氏族) 。这也从语言的角度成为维系达斡尔族和契丹族源流关系的一个线索。在生产生活方面,达斡尔族也与契丹族有着相承关系。辽代契丹人已经有了农业耕种,并从事渔猎和牧业。从17世纪中叶直到20世纪中叶,达斡尔族既从事农牧业,又从事传统渔猎业,具有多种经营的经济结构。而且在北方,只有达斡尔族才具有这样的经济结构。由于农耕的需要,夏季天旱时,达斡尔族有到河边互相泼水求雨的习俗。在《辽史》中,也有契丹人以水相泼求雨的记载:“夏五月庚午,以旱,命左右以水相沃,顷之,果雨。”达斡尔族有凿冰下网捕鱼方法,这是一种较大规模的捕鱼方法。辽代契丹人也曾凿冰下网捕鱼,而且还有皇帝前往观看的记载。达斡尔族很久以来就擅长制作大轱辘车,这种车非常适于在草地、山岭中行走。宋代沈括也曾称契丹人制车,长毂大轮,利于行山。达斡尔族善驯服猎鹰,用之猎捕野鸡和野兔,辽代契丹人也以驯服的海东青猎捕飞禽。达斡尔族有独特的打曲棍球的传统体育,在辽代,曾盛行类似打曲棍球的“击鞠”。综合列举的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的相同的历史文化,可以认为,达斡尔族源于古代契丹人。这是目前达斡尔族族源研究中多数学者的观点。尽管如此,从学术发展的要求来说,这项研究仍然需要深入探讨、论证,以利于揭示和阐明相应的达斡尔族历史和丈化。 ……
编辑推荐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是一个很有亲和力、感染力的语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里,提出走近少数民族,是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对于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祝愿。我们每一个民族都需要了解、认识我们的很多兄弟民族和外部世界,也很需要其他民族的人们也来了解、认识我们的民族。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了解、理解,是人类认识世界当中不可缺少的方面,也会对于我们各民族的和谐发展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