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雪珥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150年前的1860年9月,英法联军的隆隆炮声将大清王朝的咸丰皇帝赶到热河“狩猎”,而咸丰则将京城的烂摊子丢给了自己的弟弟——时年27岁的恭亲王奕新。几天后,攻入北京的侵略者悍然将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临危受命的奕新亲历了种种耻辱,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以割地赔款的代价使内忧外患的帝国有了难得的平静。可能恭亲王本人也没有想到,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将会在大清王朝扮演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在历史浪潮的颠簸中,恭亲王站到了舵手的岗位上,极力维持着大清帝国这艘破败的巨轮缓慢前行,直至心力交瘁。回顾起来,恭亲王奕新的一生确实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先是在与咸丰的储君之争中功亏一篑,被封为恭亲王后不久便受到咸丰的猜忌和排挤。经过与外国交涉的历练,勇于任事的奕新开始奠定自己在政坛的地位。咸丰死后,他抓住机遇,同慈禧共同发动辛酉政变,控制了中枢机关,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成为权势显赫的铁帽子王。作为满亲贵族中难得的有才识者,恭亲王奕新几乎一手导演了随后三十年间的王朝改革,可谓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从总理衙门到洋务运动,从近代海军到近代教育,使本已痼疾缠身的王朝居然出现了颇具声势的“同光中兴”,可谓厥功至伟。
内容概要
他是一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大清王爷,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造访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难道这只是为了恢复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 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掌舵人,曾、左、李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有人说他“一生为奴”,岂不知这并非个性的选择,而是中国特色权力的定位结果。他确是一位低调的帝国总理,一边谨小慎微地恪守着“老二哲学”,将自己隐藏在太后巨大的阴影之下,一边则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坦诚的当家人,在晚清最为艰难的时候他维系了帝国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以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恭亲王奕新被湮没的风采和晚;清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
作者简介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不仅十分注重历史研究的实证,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效果。主要著作有《大东亚的沉没》、《绝版甲午 :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国运 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等,在华人文化圈中广为流行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叔嫂共和 风啸天安门 总理的劳碌相 叔嫂共和一国两制第二章 皇家无亲 “窝囊”王爷绵中针 王爷蓝筹股 伟大领袖六合彩第三章 风中芦苇 风中芦苇 中南海的脐带 周公之死第四章 老大帝国 “谋杀”同治帝? 紫禁城的平衡木 英国议会:大清稳定压倒一切 洋干部下岗 枪杆子里出政权 谁家的走狗第五章 美国兄弟 华盛顿的定情信物 美利坚雪中送炭 鸟巢鸟感觉 黄龙旗下的美国葬礼 谁可托福 北京欢迎你第六章 西域狂沙东海浪 披着羊皮的熊 抗俄还是抗日 日本趁火打劫 东海饿狼 天山风雨 为保新疆失琉球第七章 改革旗手 蝴蝶飞飞曾国藩 春意盎然李鸿章第八章 中央“一抬” 号令不出中南海 改革的阳谋第九章 裸泳的年代 猫儿闹大清 李鸿章吹起大泡泡 盛宣怀打“野鸡” 华商不爱黄龙旗 谁动了恭亲王的奶牛? 裸泳的奴家第十章 帝国的出轨 骑着毛驴上北京 拆迁让谁更美好? 李鸿章下英国象棋 大清“地铁” 东方慢车谋杀案: 大清铁轨不平行:后记 恭亲王:绝版之外
章节摘录
插图:风啸天安门无论中英还是中法签约,在仪式的最后,城门上都会鸣放21响礼炮。这样轰鸣在天安门上空的礼炮,声声刺激着恭亲王的耳膜,但是,远在热河的领导核心,是否也能真切地听到这命运的砸门声呢?天很冷了,北京城却很热闹。安定门上,大英帝国的米字旗猎猎飘扬。从安定门到天安门东侧的礼部大院,长达3英里的街道两侧,身着红色制服,头顶白色头盔的英军士兵,沿街排开,足有3000多人。军乐声中,在两个军乐队的前导下,英军队伍分成数个方阵,浩浩荡荡地进入安定门。首先是100名炮兵组成的方阵,随即是几个步兵方阵、100名军官代表方阵,在这些方阵后面,是英军司令部参谋们的队伍。英军司令格兰特准将(James HopeGrant)则在其卫队和助理们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他身后30码,是一乘大轿,装饰着朱红色,16名中国轿夫,身着崭新的号衣,抬得四平八稳。轿子中,正是英国全权使节、在华的最高长官额尔金勋爵(JamesBruce,额尔金Earl of Elgin其实是爵号),穿着鲜艳的礼服,正襟危坐。他的坐骑也满身披挂,跟随在轿子后面。几个步兵方阵在他的后方,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这可是北京城从未出现过的西洋镜,北京市民们几乎倾巢而出,拥挤在街道两旁,希望能一瞥轿子里那位“伟大的鬼子”(Great Barbarian,《纽约时报》用语)。记者们的现场报道和当事人的日后回忆录,都清晰地记载道:尽管街道破旧,人群拥挤,但围观的中国人几乎鸦雀无声。在刺刀和强权底下,散漫惯了的大清人民,终于表现出了很好的文明素质。这是1860年10月24日,一个寒冷的深秋时日。在经历了多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后,中英两国将在天安门旁签署和平条约。城内之盟对于大清国来说,这是一次城下之盟——不,是城内之盟,北京实际上已经在英法联军占领之下:11天前,英法联军从安定门入城时,沿街站岗的清军士兵向这些“洋鬼子”们行跪迎大礼,北京市民则“观者如睹”,这座千年古都再度习惯性地展现了对于战胜者的顺从,一如200年前跪迎大清的辫子兵入城一般。半个世纪前莫斯科为对抗拿破仑大军而实行的焦土抗战,若让北京人来看,实在是太愚蠢了。
后记
【《中国经营报》记者“绝版恭亲王”系列告一段落,读者通过恭亲王这一晚清政坛二号人物,得以一窥清延政局之堂奥以及清末改革中坚人物的坚守与无奈。作为将这一切呈现给读者的人,你为何选定了恭亲王这个人物,他的哪些性格吸弓l了你去探究?能不能谈谈你从开始关注到研究恭亲王的过程?【雪珥】二十多年前,我痴迷般地喜欢上了一本书,那就是尼克松的著作《领袖们》。这位美国前总统在书中如此描绘中国总理周恩来:“他是一个伟人,本世纪罕见的伟人。我感到惋惜的是,他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他总是小心谨慎地让舞台的聚光灯照射在毛泽东身上。”尼克松当然不会明白,在中国的舞台上,聚光灯必须也只能照在一个人的身上,其他人则必须谦恭地将自己湮没在巨大的阴影下,明智地躲避着,或者耐心地等待着聚光灯。那时,我刚刚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求学,在几位师长的帮助下,给自己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读书计划。当我读完几本讲述洋务运动的书后,书中那着墨不多的恭亲王,却令我总是想起尼克松的这段评述。
编辑推荐
《绝版恭亲王》编辑推荐:深入百年前当家人的内心,感动百年后无数当家人,风靡红墙内外的历史心得,亲切的另类改革史,生动的官场教科书。当家难!当中国的家更难!当改革时代中国的家难上加难!且看晚清帝国总理、改革舵手,官场泥泞中的艰难跋涉。历史学迷彩雷颐、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新浪、搜狐、网易、和讯读书频道,《中国经营报》联袂推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之处,所谓[势禁形格]所以,我更愿意谈论的是恭亲王的[势禁形格号而不是他的一局限]。主观上不想折腾,客观上无力折腾,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这其实也是恭亲王发动的体制内改革的基本特征,也是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金、举重若轻而且保持自我低调的原因所在。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一康有为及洪仁开之类的[口水改革家]不在此列,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凋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尤其在早期的改革中,他们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恭亲王就在背后推着他们。换在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曾、左、李等都不可能有善终,更不要说参与政权的建设,并分享胜利的成果。实际上,在战后的重建和改革中,曾、左、李几乎无时不受到政敌们的攻击,有的时候,这种攻击是直奔要害而来的,但这些都在恭亲王的支持下,被一一化解。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兼新闻发言人,知名度高而已。真正画圈、掌舵的就是恭亲王。如果要画一幅漫画来解释大清改革,恭亲王就是把着方向舵、带着望远镜的船长,而曾、左、李等则是拿着桨的水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