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傅雷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叶永烈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集,成了中国的畅销书,一版再版,印行了一百多万册。这本书的封面,出自名家之手:蓝色的封面上,画了一支洁白的羽毛笔。蓝色象征海洋,表示家书穿洋渡海;白色表示不俗,象征作者高洁的品格。羽毛笔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是象征翻译家——因为作者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所译的大都是十八、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作品,当时法国作家是用羽毛笔写作的;二是象征家书——鸡毛信。哦,那支羽毛笔,仿佛飘飘欲飞,在蓝色的大海上空飞翔、飞翔……这本家书集,就是《傅雷家书》。封面的设计者是著名画家、曾经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工艺美术家庞薰琹,傅雷的好友。傅雷,他把毕生的时间,凝固在十五卷《傅雷译文集》中,共约五百万言。他把手中的笔,化为一座架在中法之间的文学桥梁,这座文学桥梁,永存于人世。至于《傅雷家书》,却是傅雷生前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出版的书。然而,如今傅雷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是《傅雷家书》。《傅雷家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傅雷的译著。为什么一本家书集,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生于艰难,死于危世。傅雷的一生,历处逆境。他的这些家书。在写作时只是与儿子作纸上倾谈,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它是傅雷思想的真实流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纯真的心灵。《傅雷家书》的巨大魅力,正是在于傅雷高尚的人格力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以说是傅雷品格的生动写照。他非常喜欢这两句诗。这是《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无名氏的诗,原作全文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原意是说,人的生命不满百岁,可是常常为身后的事忧愁不已。既然人生短暂,又昼短夜长,何不持烛夜游,及时行乐呢?原诗的意思是消极的、颓废的。但是,傅雷先生截取了前两句,含义就大不相同。1963年7月22日,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1985年5月27日,我在上海采访傅聪时,他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作为座右铭。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傅聪说,父亲总是忧国忧民,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是一个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傅聪记得,在194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甘地被极右派刺死,消息传来,父亲傅雷悲愤交集,三天吃不好饭……正因为父亲傅雷“常怀千岁忧”,所以他的心灵常受煎熬,常处于痛苦之中。傅聪还对我说,他的父亲是“五四”一代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理解为“有知识的人”,亦即英文中的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应当是Instruction,即有思想的人。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先锋队。也正因为这样,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总是命运坎坷,如伽利略、哥白尼等等。他们总是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做“顺民”。

内容概要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本书浓缩了傅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 《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走近钱学森》、《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樱花下的日本》、《我的台湾之旅》、《梦里南洋知多少》、《这就是韩国》、《从金字塔到迪拜塔》、《多娇海南》等。

书籍目录

序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第一章  无笑童年  傅雷老家在上海南汇  直如竹筒纯如水晶  与表妹朱梅馥定亲第二章  留学法国  一路行一路写  与刘海粟在巴黎求胜探宝  心猿意马的深刻教训第三章  遗世独立  名片上印着“美术批评家”  “听二十四岁的傅雷讲课”  温馨的四口之家  “孤独的狮子”与“墙洞里的小老鼠”  在洛阳记起“玛德琳风波”  选择了法租界巴黎新村  极力推崇国画大师黄宾虹  直言不讳评论张爱玲  “围剿”国民党警察局长  典屋卖田携全家前往昆明  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上海第四章  闭门译书  没有“单位”的人  在纸上进行艰辛的长征  中国译界的丰碑第五章  “打造”傅聪  发现傅聪的音乐天赋  雷垣成为启蒙教师  把傅聪从小学撤回  倾注心血培养傅聪  傅聪终于走出低洼  在布加勒斯特获得铜牌  在萧邦钢琴赛中脱颖而出  “你的路程还长得很”第六章  误入“阳谋”  走出书斋参加“鸣放”  这次教训太大太深了  傅聪出走英伦  不愿因“右派”而改名  苦闷之中书法大见长进  厄运波及次子傅敏第七章  傅雷家书  周恩来、陈毅的关心  父与子在纸上倾心长谈  傅聪爱上梅纽因之女第八章  “文革”悲剧  四天三夜的大抄家  泰然自若视死如归  廓清傅雷之死的误传  档案的记载和当事人的见证  已经预感来日不多  “士可杀不可辱”  “干女儿”挺身而出第九章  傅聪归队  傅雷冤案终于平反  傅敏尝够人生成酸苦辣  傅聪“想念北京的蓝天”  邓小平批准傅聪回国  傅敏成为优秀教师  总书记胡耀邦关心傅聪  傅聪终于“归队”第十章  家书出版  范用慧眼识《家书》  傅雷思想的折光  在“历史垃圾”中发现傅聪的信

章节摘录

插图:黄浦江西岸,外滩那些建造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式大楼,仍旧保持“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风貌。然而,黄浦江东岸——浦东,却已经从一片农田,变成了高楼林立的“东方曼哈顿”。1997年10月27日,我陪同傅雷次子傅敏前往傅雷老家——浦东南汇。轿车从浦西越过南浦大桥,沿着高速公路,才十几分钟,便进人南汇县境。同车的傅敏表姐朱佛容颇为感叹。她是傅雷夫人朱梅馥哥哥的女儿。朱家原本住南汇县城惠南镇。她小时候从南汇到上海,要坐脚划小船,吱唔吱唔划一天!至于傅敏则没有这种今昔“对比感”,因为他当年从上海去南汇的时候,出生才三个月,毫无印象。此后五十多年,他没有去过南汇老家……1908年4月7日(阴历三月初七),傅雷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渔潭乡(今下沙乡王楼村五组)。傅雷从小在浦东长大,一开口,就是一口浓重的浦东口音的上海话——傅雷不像他的两个儿子那样能够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周浦镇是南汇县的大镇,十分繁华,往日有着“小上海”之称。如今,在周浦镇老城厢,依旧有着窄窄长长的老街。从三米来宽的东大街六十号拐进一条一米宽的胡同,便见到傅雷故居。那房子大体上还是当年面目。走过一座带着飞檐的大门,。里面是一个大院。堂屋和厢房的木门、木窗、板壁,都已经呈深褐色,表明这老屋上了年纪。傅雷和他的寡母,当年就住在厢房里。房子是租的。据说,这房子当时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住,傅雷的母亲不信这一套,租了下来。傅雷长在周浦,生在下沙。下沙镇离周浦不远。在下沙镇的王楼村有个西傅家宅,大部分居民都姓傅。我们一行走过一大片黄橙橙的稻田,来到一条小河旁。一座有着三十六间房子的大院,坐落在河边。那就是傅雷的祖屋,傅雷的出生地。傅雷的祖父傅炳清,有四、五百亩土地,在傅家宅算是“大户”了。傅炳清生二子,长子傅胜,次子傅鹏。傅鹏,又名傅鹏飞,即傅雷之父,任教于周浦镇扬洁小学。1912年,傅雷四岁时,傅鹏飞因受土豪劣绅诬害人狱。经夫人李欲振多方奔走,终于在三个月后出狱,却在极度的郁闷中去世,终年仅二十四岁!当时,李欲振也只有二十四岁,不仅从此守寡一辈子,而且带着四个孩子——傅雷为长子,除了他之外,还有两弟一妹。在蒙受丧夫的重大打击之下,李欲振没有精力照料这群年幼的孩子,竟然在短短一年内,连死三个孩子,只剩长子傅雷!傅雷一生不忘奶妈,家里人都叫她“婆婆”。傅雷生前,几乎年年接“婆婆”来住一段,这时全家一片欢笑。在傅聪傅敏的印象中,“婆婆”是一位勤劳、和蔼、善良的老人,是他们的保护神。七十年代中期傅敏曾在上海多方寻找,“婆婆”这时已年过八十。她见到傅敏,老泪纵横地说:“你跟你爸爸真像啊,可惜大囝(傅雷的小名)不在了!”说着泣不成声。傅雷曾经用“只见愁容,不闻笑声”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痛苦深深烙在傅雷的心中。大约是童年愁容太多,所以傅雷成年之后变成不苟言笑。在傅雷所有的照片中,他总是一脸严肃,脸带笑容的照片,不过一、二帧而已。傅雷的母亲个子瘦小,平常穿短褂黑裙。她为人刚强,又乐于助人,所以她虽然在傅家的大家族中算是小辈,但是很有威信,傅家人都听她的话。接连失去丈夫和三个儿女,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儿子傅雷身上。为了使傅雷受到良好的教育,她迁居“小上海”周浦。起初,傅雷的母亲请账房陆先生教傅雷认字。

编辑推荐

《叶永烈人物纪实特辑•铁骨傅雷》:他高傲、独立、坦荡、磊落,绝不与庸俗妥协,绝不向权势低头。他以死捍卫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性。重温那段过往的历史,读解杰出翻译家的坎坷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铁骨傅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知道傅雷,但完整地阅读他的悲剧、他的传记,这是第一次。叶永烈的传记作品又一向有名,自去年7月初在上海买到后,先是日本旅游,继而搬家、装修……直到今日才得空一读。一天时间读完,酣畅淋漓,果然好书。不仅傅雷本人的故事吸引人,而且叶永烈果然传记大家,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生动形象、要言不烦,亮点抓得准,读来如行云流水。 读后才知,我所读过的有限的几本法国作品竟全都是傅先生的译作,期译文优美动人。可叹的是,早在我读到那些书之前,傅先生与夫人已经双双含冤离世。 傅先生在解放后的中国,竟是个“无单位”的人,唯靠手中一支笔赚点稿费度日,在被戴上“右派”帽子后,本已停止出版作品,全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稿酬照付”的仗义之举,才能维持其略高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但不难想象,文革爆发后所有作品的稿酬全部停止后,即使不自杀,傅先生的生活也将无以为继。 傅先生一生的成就有三:一是翻译法国文学名著;二是亲手打造了驰誉世界的钢琴家傅聪;三是身后由其次子傅敏整理出版的广有影响的《傅雷家书》。 真是一段传奇故事——1959年初(约在1月份),正在波兰留学的傅聪,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之下选择了“出走”英国,他的“护照是全欧洲通用的”。使他得以悄悄买到了飞往伦敦的机票。在起飞之前,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已经觉察到傅聪的动向并开始采取措施,傅聪匆匆乘上飞往伦敦的飞机时,又恰遇伦敦大雾,班机推迟起飞……千钧一发之际,伦敦上空的雾散了,班机起飞了,傅聪出走了。我不得不感慨,若是驻波兰大使馆成功地拦下了傅聪,世界将少一个钢琴家,多一个“文革”冤魂。 也理解作家为何用“铁骨”二字形容傅雷,自1966年8月30日-9月2日连续四天的红卫兵抄家、批斗后,傅先生与夫人没有多一天的犹豫,就在造反派离去的第二天一大早——9月3日,自杀身亡。而地段警察说:“我管的地段,文化界的人很多,五百多户中有二百多户被抄家。”就在傅先生夫妇自杀的前后,仅上海音乐学院就有多位教授先后自杀身亡。我能想象得出,当时的全国又有多少这样的冤魂。这些消息传到国外后,将是怎样的让全世界瞠目结舌。不是法西斯,又是什么?! 也第一次得知,在保留傅雷夫妇骨灰的事件中,一个“弱女子”的大义凛然,而这个弱女子,同样也是极左路线非人性摧残的牺牲品。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反思,文革前的中国,绝不像我幼年时所见到的那样美好、纯真,在表面一片祥和之下,有多少冤魂孤鬼、多少被奴役、被欺压的善良百姓!!! 傅聪的归来,以及《傅雷家书》的出版,一大批正直善良的人们做出了贡献,其中引我瞩目的是——胡乔木。在他的晚年,尽可能地做了些善事。 《傅雷家书》具有永恒的价值,是一个特殊的中国知识分子典型的见证。是傅雷先生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先生毕生最重要的著作。正应了那句老话:“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本书不仅是纪念、怀念、感怀傅先生,更是对“文革”——这场中华民族的耻辱——的控诉。 叶永烈果然传记大家,有机会多看几本。
  •   叶永烈的书好看,值得一看,看到了傅雷刚直不阿的人生,培养下一代的用心。
  •   所有傅雷的和有关傅雷的书都收齐了,这本写得很不错。一代才子已逝,我们的人被拉扯得是这么痛!
  •   感人至深,令人深思
  •   书不错,值得一看: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作为父亲。
  •   不知什么原因书中错字太多,
  •   正版,内容不用说,因为在别处看过后觉得很好,才订购的,喜欢叶永烈的求实的写作风格.书送来时书棱处本身有些挤压变形,有一点点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