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红颜知己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文汇  作者:叶永烈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教授认识我时已七十三岁(她按虚龄计算),他逝时是八十六岁,十三年的恩爱岁月,虽然短了些,但留下了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回忆及一页流传的佳话和历史。我此生没有白活,直到如今我仍沐浴于爱河中,因为他永在我的心底。  1月4日(腊八)是他生日,我专程带来亲友们赶到北京为他庆祝冥诞,并想在内务部街为他焚些元宝。但文茜说那个小胡同内交通拥挤,不能随便点火,所以在文茜的住所楼下带了她祖孙三代焚香给教授,过年时不知她照做没有?虽是“迷信”随俗了一些,但是不如此作法,我就是于心不忍。我们是患难夫妻(当时各方指责,简直是如临大难。那几个月两人精神上的刺激,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比没钱过日子还苦!)有难同当,有福自然同享。他留下了《雅舍小品》的版权给我,我不能自己专享,所以每月坟上去一次,鲜花、水果、甜食、金银(纸钱)及香烛,一定要带给他。人嘛,“得一知已,死而无憾”。除了夫妻之情、忘年之恋之外,我想我们是最知已的。世上找一善解人意的人已不大容易,能像我和他之间的“了解”、“知心”,我看历代至今没有多少对。现实是很残忍的!但我能忍。我心中有他,就有一股力量。我能忍受许多女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我想这就是“纯情”与“爱”的力量吧?  从前在镜子上我写“世上没有真爱”,现在我拥有了真爱。那面镜子上的字,教授早已擦掉,房子也早转手了!  自上月14日回来,忙完了过年,就一直感冒至今。整天一个人三只猫,冷清寂寞不在话下!与在沪和你见面时你所看到我家的子子孙孙相聚情形,刚好成反比例。今后我会两头跑跑,过过寂静的日子,也过过热闹的日子。人生苦短,在我有限之年“云游四方”,多看看老友,也多认识几个新朋友。上次你提及的那几位我所崇敬的文人、画家,我一定去拜访他们,当然少不了你作陪。  我将来会将新婚一年的日记,慢慢整理好,让你过目后,交由你发表。稿费尽量争取后,再做有益的花费。慈善家我不够格。我常喜欢尽一点心意,为社会、为人类做一点事。  虽然我从歌从影,当年为旧社会人士藐视。认为是“娱乐”、“不成大器”!但我认为尽本能的做到,能给人健康的误乐,有何不好?做人多苦,生下来就哭,死去时又哭,活在世上给人类一点快乐,是很可爱的。此行业除了有少数败类,多数人还是很高尚。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好有坏。我不明白封建时代对影歌一行,何以那么不尊重?直到我与教授结婚,人们的反对无非也是因为我“入错了行”!不过他们提起某教授的续弦下场极惨,那位女士却是一位中年的公务员,且恋爱多年才结婚的。他们的婚姻才是“盲目的恋爱”、“了解的分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人比人气死人”。我不懂为什么当年那般(班)文人雅士,都会有俗气的想法!扯远了,纸到尽头该收笔了。忘记先向你请安呢。你和你爱人都很健康快乐吧?从电话中听到甜美的声音,是她呢?还是女儿?代我问好。  致崇高敬意。祝一切如意。

内容概要

梁实秋,台湾最负盛名的散文作家、翻译家,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风行海峡两岸,曾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译界丰碑,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等数十种英汉辞典与教科书。    韩菁清是她的艺名。她本名韩德荣,湖北黄陂人。父亲韩惠安是当地富贾,曾任湖北总商会会长。她喜欢唱歌,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走上歌星之路。    15岁就在1946年的上海荣膺“歌星皇后”的韩菁清多才多艺,竟与初次相识的梁实秋从古文谈到书画甚至莎士比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与酣畅。从此,开始了轰动一时的“忘年之恋”……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 《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走近钱学森》、《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樱花下的日本》、《我的台湾之旅》、《梦里南洋知多少》、《这就是韩国》、《从金字塔到迪拜塔》、《多娇海南》等。

书籍目录

代序第一章  千里有缘  传奇的恋爱  痛失结发之妻  我俩相遇像传奇第二章  陷于热恋  劝你趁早认识我的为人  原来,“捡信人”就是写信人!  她的犹豫被他的真诚所消融  恋恋不舍暂别“亲亲”第三章  面临严峻的考验  父女谈判  她被污为“收尸集团”  流言止于智者  他的“情书”将近二十万字了!第四章  一代歌后  出生在财大气粗的“韩四爷”之家  荣登上海“歌星皇后”宝座  走红之后的喜悦和烦恼第五章  星海沉浮  春归人去未归还  所遇非人  从影又歇影  红极一时  无端蒙尘  才女终得清白身第六章  终成眷属  知遇情深返国践约  力排众议永结百年之好  我的爱人就是你第七章  美满家庭  “混混儿”情歌  记者笔下的梁韩家居:你侬,我侬  幸福的“五口之家”  别离三十三载终于父女相会  爱的传奇第八章  长相思泪难干  生死边缘  历史的遗憾  黄叶飘零悲秋凄凄第九章  秋的怀念  父女相思不再见  凄凉今日只身归  再添愁肠  你走了,带着我的幸福  “他永在我的心底”第十章  魂断台湾  她悄悄地在台北走了  她的心“死了一大半”  她的“热闹日子”在上海  撇下没有写完的《蜜年》附录:韩菁清与本书作者部分往返信件

章节摘录

  不,不,一对异性忘年交结为连理,不就成了忘年恋么?  人生列车驶进七十一岁这年头,火车头已在那里不住地喘着气儿。用中国文绉绉的话儿来说,曰:“年逾古稀。”  素有台湾文坛元老、大师以至“国宝级作家”美誉的梁实秋,就在七十一岁那年深秋,忽地与风姿绰约的港台影歌红星韩菁清共坠爱河。虽然开初“希望两人仅为忘年之交,不谈婚姻之事”,然而忘年交却神速发展为忘年恋。梁实秋那支译过莎士比亚全集的笔,竟在短短两个月里,给韩菁清写了九十封隋书!他在情书中称菁清为“亲亲”。其实,就在这情书频频之际,他和她还天天见面、长聊!  用台湾《联合报》编者的话来说,“梁韩之恋昔年震动文坛,轰传不已”,称之为“倾城之恋”(见1989年1月4日《联合报》第十八版)。  就连梁实秋自己,也在致韩菁清的情书中说:“我认为这是奇迹。”  不过,轰传归轰传,震动归震动,诚如《联合报》编者所言,台湾内内外外,对于梁韩之恋“其间曲折真相却始终有其‘悬疑性’”。  这一奇迹般的忘年恋经历了十三个春秋,直至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以八十四岁高龄死于医疗事故,才画上了休止符。  笔者曾为梁实秋之逝,写了报告文学《梁实秋的梦》(1988年第六期《上海文学》;1988年第九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1988年度大陆“中国潮”报告文学奖)。  不过,文中对于梁韩之恋,只是一笔带过。  梁韩之恋的内情,知之者只梁韩两人而已。梁实秋先生已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无从寻访。韩菁清女士在梁实秋去世之后,曾于1987年冬来过大陆,那时行色匆匆,无暇细谈往事。  她回台湾后,于1988年元月27日接到出入境管理局通知,“禁足”两年。诚如台湾《自立晚报》1988年2月4日所透露,“禁足”的理由是“她到大陆探亲未经报备”。  终于熬满了两年,198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她获准前来大陆探亲,飞抵上海。此后,她在1990年3月、8月,又两度飞渡海峡,前来上海探亲。趁她探亲的闲暇,笔者一次又一次与她长谈。  俏丽豪爽、谈锋甚健的她,一腔深情地追忆了她与“教授”(她总是这么称呼梁实秋)共同生活的那些难忘岁月。虽然“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但她长相思、长相忆,仍念念不忘那长眠于另一个世界的“教授”。  人间重真情。作为“倾城之恋”两主角之一的她,坦诚、率直的长谈,道出了“其间曲折真相”,拨开了“悬疑性”迷雾。原本只是“你知、我知”的梁韩之恋,今日由她细细道出内中种种衷肠,般般柔情,使世人知,使读者知。  “爱情是无限的,是可以超越年龄的。缘分到,什么也无法阻挡的。”她如此说。  一腔隋深。此时此际她的心,诚如“教授”当年写过的一首俚词:  目断长空迷津渡。  泪眼倚楼,  楼外青无数。  往事如烟如柳絮。  相思便是春常驻。  往事沧桑,如梦一般。追忆远逝的岁月,旧梦依然带着温馨。“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慢慢从头道来……  痛失结发之妻  梁韩本不相识。  “缅怀既往,聊当一哭!衷心伤悲,掷笔三叹!”1974年8月29日,在美国西雅图,一位前庭开阔、头发稀疏的古稀老人,戴着一副基辛格式深褐色粗边框眼镜,写罢文末的十六个字,不胜唏嘘,泪水涌上了眼眶。  此人便是梁实秋。他属虎,生日很好记——“腊八”,亦即阴历12月初八。他生于光绪二十八年腊八,通常被误为“1902年”。也有的误写为“1901年”。例如台湾文星书店所印梁实秋的二十多种著作,封底均印着作者简介:“梁实秋,1901年生……”现据《一百年日历表》查证,光绪二十八年(壬寅)腊八,应为1903年1月6日。算错出生年月者,其实是梁实秋自己,例如他的《清华八年》中写道:“1915年,我十四岁……”  据此,即生于1901年;倘那“十四岁”是虚岁,则生于1902年,而实际上他生于1903年。  梁实秋是道地的北京人,出生在北京东城内务部街二十号。

编辑推荐

  30年的差距,对有些人来说,已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年龄鸿沟,甚至是不可守望的。但梁实秋以他的毅力与文采跨越了一切,来到韩菁清的身边。  四千多天的相扶相伴,他和她在浮华喧嚣的尘世中共谱了一曲温情的旷世恋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实秋的红颜知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是叶永烈先生的又一本著,此书与我买的一系列丛书略显有些不同,不像写马思聪、傅雷,《离人泪》《出没风波里》那样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让人感叹万千,包含泪水,这只是一位文学大家与一位名歌星的感情。,略显婉约。首先,此书的质量一贯很好,封面与封底用的是略带珠光色纸,以淡紫与银灰为调,显得稳重而不失活泼,又深含浪漫(淡紫色是公认的浪漫色),又深合此书名《梁实秋的红颜知己》。字体为小四,不算太小。我用了一天时间,将此书粗略读过一遍,对其传奇之恋并无多大好奇,对于作者写作笔法还是比较欣赏的。作者首先从“世上只有忘年交,岂有忘年恋?不,不,一对异性忘年交结为连理,不就成了忘年恋么?”自问自符号的话语起头,引出71岁的梁实秋与小他28岁的红歌星韩菁清共附爱河,粗略介绍前因后果,由最后一句“慢慢从头道来……”,引出了梁韩是如何认识的,成为忘年交,进而建立恋情,最后走入婚姻殿堂的。在讲到梁的学生不惜一切手段仅为阻止梁韩恋修成正果,就此引出韩的家庭背景和其成长经历。通篇读来,觉得梁韩之恋堪为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艺术精彩一笔。对于2人的成功结合直到最后,觉得最重要的是2人有着共同爱好语言。2人都出自大家,梁在北京有着30多间的宅院,其父为秀才,自己自小熟读读书,在梁自己写到清华一书中,对梁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而韩的背景也不小,其父为财大气粗的韩惠安,是个大盐商,又任纱、布、丝、麻四局的总经理,从小也习字读书,她也是最喜欢文学,且文字细腻婉约。唯一不同的是,梁的家庭背景没有韩那么复杂,韩是由三太太所生,后交由其她太太养活(多是由奶妈养活)。因其父喜欢京戏,她从小就培养了音乐细胞,11岁时便参与了“百乐门”歌星比赛,并一举成功,14便走红。她的性格不仅如她写的诗文那样柔婉,也有倔强不甘被辱的一面,在她执意走上音乐之路这一段过程就可见出,在之后歌唱生涯中同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她主动找到有名大律师来替她申辩,而为其维护了合法权利。对于二人结合,除了2人都喜爱文学,在初次见面时就如同知己,在之后生活中也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人都不会为经济来源而犯愁,据韩所说她自己的收入比梁要高得多,自然不存在想得到梁的财产之说,这样看来更加公平。在此书,梁的一贯幽默也得以体现,在梁谈到两人感情时,还“引经据典”地说:“在南宋时,名将韩世忠娶女将梁红玉为妻,夫妻恩爱,人所皆知,可见韩、梁两家早就相亲相爱。”读来让人会心一笑。只是梁后来写给韩的诗文过于甜蜜而又热情似火,有点不适合我的味口,不过为当时情景,当事人也是由感而发,不足为奇。由于作者采访深入细致,写时针对事实,不带偏激的个人喜好色彩,在此书中,让我们了解了梁的晚年,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的韩菁清。也难怪韩在最后要把所有遗物交给叶永烈,说是其最好的归宿。
  •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以前对梁实秋知之甚少,读完以后,了解了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作家,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梁实秋。值得收藏,推荐。
  •   叶永烈的书很喜欢,文笔很好,看起来让人舒服
  •   叶永烈的书好看,值得一看。
  •   我是用了一个通宵看完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放在包里,在税务局、银行等需要等候的地方随时拿出来翻阅,世间真有这样的情感,吾虽不能有,心向往之!真的是一本好书。
  •   非常好非常好,必须给5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