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作者:江青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朋友、老师和恩人/谭盾    江青是我的朋友、老师和恩人。我想可以讲这个话的人可能很多,因为她有一颗豆腐心,也真的帮过不少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读书。那时,北京真的很好玩,没现在这么秃,也就是说还没拆得那么光吧,迷人的胡同里隐藏着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这些院校的学生也常常串门子,因为总觉得别校的女生更美,男生更帅。所以周末我们学生之间找着不同的理由跨校搞沙龙、讲座、舞会,和“跨界”创作。我就因为这个,常常去北京舞蹈学院“玩”。    有一天舞蹈学院的老师说,他们学院来了一个美国专家,叫江青——“啊”,我差点没叫出来,“怎么跟那个江青一模一样!”哦——说是她想找一个作曲的,最好是没听过的那种作曲家,于是就想到了我这个怪人。我也怀着怪怪的心情和这个神秘的江青见面了。初次见面,就觉得她很“鲜”,和北京当时的艺术家比,有一点不一样,“洋洋”的,美丽,真实又豆腐——也就是说她美貌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创作胆量,生活中又具有人情味,而且还长着一颗豆腐心,善良。我和她一见如故,很投缘,我是第一次接触华裔“现代派”,她也是第一次回国接触“文革”后的“新一代”。    我们那时的学生喜欢寻根,动不动就在想“黄河到底有多少道湾”。可自从见到江青以后,就从她那里开始听到“现代舞”、“新浪潮电影”、“波普艺术”、“前卫音乐”和迷人的纽约“上城下城”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她成了我当时的“现代艺术”启蒙老师,教了我很多,更点燃了我心中出国学习的“火焰苗”。后来,我为她的现代舞作了几回曲,合作很默契,结果也很感动。再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她每次回国都会来音乐学院的学生宿舍看我,也为我介绍了新的朋友和一批令人敬爱的华人艺术前辈,如周文中、蔡文颖、李翰祥、贝聿铭、李明觉、许以祺、韩湘宁等。最终在她和周文中教授的指引下,我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登上了去纽约的飞机。    时间过得真快,一闪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刚刚在上海一口气读完江青的书稿《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我真的很感动,觉得她像一个命运的巫师,把我们又重新定位在梦里了,在她的梦里,也在我们各自的梦里。人生如梦,谁没有往时、往事和往思呢?江青的书,就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杯温润的红酒,层层有韵,韵韵有惊;也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壶淡淡的绿茶,苦苦有甘,甘甘有醇。好书!    谭盾    2013年3月21日于巴黎

内容概要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 半个世纪中国戏剧性的历史,在她身上,真实展示——
40年代,生于国共内战时的北平。50年代,黄浦江畔无忧无虑的童年,也目睹了运动年代家庭遭受的冤屈;求学北京舞校,痴迷舞蹈,出入中南海演出,也曾投入人民公社、“除四害”、“大跃进”、“大炼钢铁”……60年代,跨过海峡,成为港台电影明星,红极一时。70年代,因婚变退出影坛,漂泊美国,回归舞蹈艺术。80年代开闸之后,回归、回馈祖国,催生中国现代舞并推进其发展。离去与回归之间,不曾改变的是游子一颗拳拳之心。
★ “同名”引发的荒诞悲剧——
此江青非彼江青,但在红色年代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爱人”同名,就是罪恶,不仅作者自己身在两岸三地都深受其苦,大陆亲友更因此蒙受诸多不白之冤。
★ 荒诞时代造就离奇的命运轨迹——
红色年代大陆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又红又专”艺术人才,却在命运播迁下,变身成为国民党治下台湾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 童年视角记录红色年代,率直真切,令人动容——
亲人的冤屈带来的现实创痛,与“又红又专”的理想之间的错位,羞愧、愤怒、怯懦、矛盾、怜惜……各种情感痛苦交织纠缠,如实袒露。作者表现出的真诚和勇敢,极为罕见,令人感佩。
★ 一本说真心话的书——
江青从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最直接的感受,书写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激动或难堪的段落。
◎ 名家评论
【谭盾】“我刚刚在上海一口气读完江青的书稿《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我真的很感动,觉得她像一个命运的巫师,把我们又重新定位在梦里了,在她的梦里,也在我们各自的梦里。人生如梦,谁没有往时、往事和往思呢?江青的书,就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杯温润的红酒,层层有韵,韵韵有惊;也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壶淡淡的绿茶,苦苦有甘,甘甘有醇。好书!”
【董桥】“舞蹈家江青从瑞典飞来香港小住一天转去北京,我们午饭小叙,忆人念事,今昔交织。她说,最近在纽约忽然跟好多好多旧朋友重逢了:夏志清先生八十几还很健旺;张文艺刚完成一部新书;刘大任正在写一篇讲高尔夫球的小说……”
【刘宾雁】“江青——一个红色年代大陆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在偶然的机缘中成为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的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而当荣华鼎盛时,却宁愿舍弃这一切,到海外当一个一文不名的漂泊者。通过她个人的苦苦挣扎,她终于又回到自己理想的艺术殿堂。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富于戏剧性的历史,透过这个具有非凡才能与惊人毅力的女性的经历,真实地展示出来。”
【郁风】“这是一本说真心话的书,很不一般的自传。其写法、结构、文字也不寻常,既不是按时间、年龄顺序,也不是按生活、事业、艺术见解等等来分章节,而纯粹是从她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她自己的语言、最直接的感受,写她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使她激动或难堪的段落。”

作者简介

江青,原名江独青,1946年生于北平,1950年代为响应“自我改造”去掉了“独”字,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10岁在上海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6年专业训练。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她曾亲眼目睹母亲、外公在运动不断的年代中不幸的遭遇。舞校阶段,曾出入中南海演出,曾在人民公社接受改造,也曾参与“除四害”、“大跃进”、“大炼钢铁”……16岁毕业前赴港探亲,因家庭因素留在香港,自此离开大陆。因缘际会,在港期间开始接触电影,后随导演李翰祥赴台湾,7年中主演影片20余部,1967年以电影《几度夕阳红》,获台湾金马奖影后,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1970年,因婚变离开港台影视圈,一文不名孤身漂泊美国,回归舞蹈之路,学习现代舞。1973年在纽约创立“江青舞蹈团”,1982年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任艺术总监。1985年江青随夫移居瑞典,此后以自由编导身份在世界各地进行舞蹈创作和独舞演出,并参加歌剧和话剧的编导工作,她的艺术生涯也开始向跨类别、多媒体、多元化发展。她的舞台创作演出包括: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伦敦Old Vic剧场、瑞典皇家话剧院、维也纳人民歌剧院、瑞士伯尔尼城市剧场、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等。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纽约亨特大学、瑞典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现居瑞典、美国纽约。江青著作另有《艺坛拾片》(2010)、《故人故事》(2013),也创作有多部舞台和电影剧本,其中用本书“上海,童年”一章改编的电影剧本《童年》获1993年台湾优秀电影剧本奖。

书籍目录

序言 我的朋友、老师和恩人 舞蹈艺术家江青 序幕 名字 上海童年 母校 两镜之间 入镜……出镜 江青演出电影年表 江青舞蹈创作年表 西出阳关 难忘的演出 合作 归与“恒” 尾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艺术节负责人罗宾先生(Jean Robin)告诉我:“我们预备了一些票,你可以请自己使馆的人来看。”我没吭气,因为我不清楚他指的是美国大使馆呢?还是中国大使馆?但又难以启齿问。大概他觉察到我的犹豫,就说:“你到后面跑一趟,几分钟就可以把事情办好。”因为剧场后门几乎就正对着中国大使馆,我这才明白了他的“自己”所指,但一想到我的名字,就又踌躇起来了,想了想认为还是先拨个电话到使馆较为妥当。 电话很容易就接通了,我表示要找文化参赞,对方判断出我是生人,就反问:“你是谁啊?”姓名我不敢和盘托出,只答:“我姓江,长江的江。”“那么名呢?”我还是不敢把姓名连在一起同时告诉他,只说:“青,是个单名。”“什么?你再说一遍。”惊奇的语调。“江青。”我听到自己轻轻地嘟哝了一声。“江青?”他提高嗓音问。“是啊!”我答了之后,那头马上没声了。静了几秒钟后,话筒里又响起他的声音,但一下子口气变得僵硬起来:“你从哪里打来的?”“外面。”我的确在剧场外面打的,但一说出口之后,我立刻想:不好了。大概他以为我是刚从秦城监狱里跑出来了。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有一次我的好朋友陈幼石、王浩夫妇,在纽约请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人员吃饭。那个时候,“四人帮”刚下台不久,我从欧洲回纽约,打电话去她家聊天,是陈幼石接的,挂下我的电话,她就对王浩说:“是江青回来了。”此话一出,她发现在座的客人脸色全变了,大家突然停了筷子也中止了谈话,面面相觑,尤其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官,脸一下子白了,沮丧地问:“怎么?她又出来啦!?”陈幼石这才恍然大悟,让客人们虚惊一场,不得不把我这个江青在席上介绍了一番。第二天她告诉了我这个笑话,我也就此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出了名。 记忆犹新,倒不是我多虑。所以在通姓报名时才如此小心谨慎。我不想把接听电话的人吓着,慌忙解释:“我是跳舞的……原来是中国出来的……就在前面的剧场演出……”他仍然不放心地接着问下去:“你的‘青’有没有草字头?”“没有。”“有没有三点水?”“没有,没有,就是青草的青,和那个江青一模一样。”“怎么这么巧呢?真逗……”他在电话里笑了很久,我也笑了起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说真心话的书,很不一般的自传。其写法、结构、文字也不寻常,既不是按时间、年龄顺序,也不是按生活、事业、艺术见解等等来分章节,而纯粹是从她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她自己的语言、最直接的感受,写她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使她激动或难堪的段落。    ——郁风

编辑推荐

《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编辑推荐:舞者江青回忆录,半世纪受同名之累而啼笑皆非!谭盾、罗大佑、董桥、李欧梵、林怀民、贾作光荐读!半个世纪中国戏剧性的历史,在她身上,真实展示——40年代,生于国共内战时的北平。50年代,黄浦江畔无忧无虑的童年,也目睹了运动年代家庭遭受的冤屈;求学北京舞校,痴迷舞蹈,出入中南海演出,也曾投入人民公社、“除四害”、“大跃进”、“大炼钢铁”……60年代,跨过海峡,成为港台电影明星,红极一时。70年代,因婚变退出影坛,漂泊美国,回归舞蹈艺术。80年代开闸之后,回归、回馈祖国,催生中国现代舞并推进其发展。离去与回归之间,不曾改变的是游子一颗拳拳之心。“同名”引发的荒诞悲剧——此江青非彼江青,但在红色年代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爱人”同名,就是罪恶,不仅作者自己身在两岸三地都深受其苦,大陆亲友更因此蒙受诸多不白之冤。荒诞时代造就离奇的命运轨迹——红色年代大陆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又红又专”艺术人才,却在命运播迁下,变身成为国民党治下台湾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童年视角记录红色年代,率直真切,令人动容——亲人的冤屈带来的现实创痛,与“又红又专”的理想之间的错位,羞愧、愤怒、怯懦、矛盾、怜惜……各种情感痛苦交织纠缠,如实袒露。作者表现出的真诚和勇敢,极为罕见,令人感佩。一本说真心话的书——江青从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最直接的感受,书写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激动或难堪的段落。

名人推荐

我刚刚在上海一口气读完江青的书稿《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我真的很感动,觉得她像一个命运的巫师,把我们又重新定位在梦里了,在她的梦里,也在我们各自的梦里。人生如梦,谁没有往时、往事和往思呢?江青的书,就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杯温润的红酒,层层有韵,韵韵有惊;也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壶淡淡的绿茶,苦苦有甘,甘甘有醇。好书!——谭盾舞蹈家江青从瑞典飞来香港小住一天转去北京,我们午饭小叙,忆人念事,今昔交织。她说,最近在纽约忽然跟好多好多旧朋友重逢了:夏志清先生八十几还很健旺;张文艺刚完成一部新书;刘大任正在写一篇讲高尔夫球的小说……——董桥江青——一个红色年代大陆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在偶然的机缘中成为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的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而当荣华鼎盛时,却宁愿舍弃这一切,到海外当一个一文不名的漂泊者。通过她个人的苦苦挣扎,她终于又回到自己理想的艺术殿堂。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富于戏剧性的历史,透过这个具有非凡才能与惊人毅力的女性的经历,真实地展示出来。——刘宾雁这是一本说真心话的书,很不一般的自传。其写法、结构、文字也不寻常,既不是按时间、年龄顺序,也不是按生活、事业、艺术见解等等来分章节,而纯粹是从她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她自己的语言、最直接的感受,写她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使她激动或难堪的段落。——郁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看完这本书,觉得作者很冤,仅仅因为跟某人同名,大家买这书因为这名字,而很多看也不看内容大呼上当的人也仅仅是因为这个名字。我们好像已经失去耐心读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在标题党之后成为姓名党、名人党。好吧,我承认,当初被这本书吸引确实多少是因了这个名字。但写下这些评论只是因为这个女人确实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个生于40年代,从北京到香港,到台湾,再到美国,不可谓不传奇,不曲折,更重要的是她能那么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心迹,羞愧、愤怒、怯懦、矛盾、怜惜,特别是其中写道自己七年演艺生涯的酸甜苦辣和由于婚变离开演艺圈的那段经历,真性情一览无余。让人联想到当下艺人的各种忸怩作态、虚假炒作。她不必因为她叫江青才值得我们关注,她的往事往事往思,值得我们翻开来、读下去。
  •   作者有个让人愣一下的名字,但是这并不是这本书的噱头。这是本挺有意思的回忆录,作者解放前生在大陆,在北京受舞蹈专业训练,却阴错阳差在60年代去了香港台湾,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红色大陆培养的艺术人才,却成为对峙的台湾的电影明星,有孤身为艺术前往美国,经历非常曲折传奇。除了一个不平凡的名字之外,作者也确实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女人。作者回忆自己的往事是结合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大陆和台湾的社会大背景的,所以她的记录也是一个时代的侧记。尤其作者用童年视角记录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非常坦诚地说出了大人以及其他人不会说、不愿说的感受,十分新鲜、真实、难得。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作者对于情感的细腻的捕捉,十分到位,很感人。
  •   从来没有注意到历史中原来还有这个人,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演员江青。她的传奇身世值得关注。书很精致,印刷的也不错,很多图片虽然小但很清晰。
  •   配货速度又快,质量还好,价格还优惠!特别满意!
  •   以为是毛泽东夫人江青,没想到是一同名同姓者,大失所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