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几个人渣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家辉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记得二〇〇六年香港书展期间,有一个晚上,家辉大哥带我去湾仔的一间酒吧。同桌还有莫言、黎紫书、胡淑雯。如果以「酒馆」——如卡尔维诺的《命运交织的酒馆》,以二十二张『大阿尔卡那」和五十六张「小阿尔卡那」的塔罗牌阵,水平、垂直、不规则轮廓、搓洗、排列组合,形成一套建构故事的机制,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或我们置身的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有「形成小说」的话语——以「酒馆」作为一座城市「不断累聚向下望的身世」,我们眼前的这个酒馆的景观,似乎正是所谓的「香港」。各种老外(英国的、美国的、印度的、北欧的或南欧的,各种肤色和发色的),大部分穿着优雅的衬衫、衣香鬓影的女人们,他们拿着酒杯,用英文交谈着,像群鸟憩聚在一座森林不同的阴影里,啁啁啾啾。没有台北的pub里你总觉得是老外男人搂着穿着紧身短裙长发台湾正妹那种「性的殖民地不对称张力」。但家辉大哥似乎在眼前这间「湾仔酒吧」之上,用回忆说故事,再复视藻井地叠现出另一个时空的「香港」:他回忆他少年时光鬼混的湾仔,美国水兵、香港妓女们,燠热潮湿的南方、女孩们浮花浪蕊、男孩们偷拐抢骗,在这烧灼着繁华和屈辱的灯泡橱当前穿梭的少年眼中,则是一座「伤害启蒙的游乐园」。    这或许也正是马家辉式的「香港」,面对北京的小说家、台湾的小说家、马华的小说家,所欲描述的「妖怪的自我」:「人渣」们如混杂淌流的记忆数据,早已在我秘密的身世结构中了。    所以我在读日本小说家宫本辉的《道顿崛川》,那个深情回望,暗影错纵的、战后的、败坏的大阪,民间黑市却又如废墟里的蝼蚁们充满生机忙碌的,和美军勾结盗卖军用轮胎、黑道、想成为撞球世界冠军的浮浪少年、毁了好几个女人一生的酒馆老伯伯、华丽的脱衣舞娘、毁掉的毒虫酒鬼赌棍、互砍让对方残废的帮派小混混……像一条脏污、被倒弃了化学毒废物,却浮着一层艳丽七彩油斑的悲伤的河流。我总认为,能写出这样藏污纳垢却如唐卡之繁复回旋的小说,浓缩隐喻了一座城市「海上花」之梦的,是像家辉大哥这样的眼睛。    他知道江湖里那些男女欢情薄、谎言里的虚无和眷恋;知道经济关系、权力交涉、尔虞我诈背后的人情义理;在这绞肉机般无情的资本主义峡谷耸立而起,那死生无常、冷酷异境后面,一些老文人老报人老生意人们的尊严和不为人知的温暖事迹。    后来有一次到香港,其中一个夜晚,家辉大哥又拉我到旺角的小酒馆,我们互相喷烟吐雾,他不像平日那个媒体明星的自觉,脸在黯影中无比向往与虔敬,跟我说他打算写一部自己身世之谜的流浪家族史小说(其实我想那或也是「香港」的某种隐喻)。我听得入迷,后来他又拉我陪他去附近的「麻雀馆」假装赌客「观察场景」。但可惜的是我们走到那一整排店家全是「麻雀馆」的暗影同时迷丽之街时,一间一间店家正拉下铁门打烊,那些穿着背心短裤叼着烟或戴着厚镜片、表情模糊、说不出的惫懒厌弃的牌客们,挨挤、零落地走出。家辉大哥嗒然若失,说他想从这「麻雀馆」充满杂乱声响、人脸杂沓的场景写起。我惊呼那正是我喜欢的捷克小说家赫拉巴尔的故事幻术起点啊!他有一个词:「底层的珍珠」。一座城市的文明、身世、记忆,就是从这样藏污纳垢、压扁挤塌的垃圾场废纸块,妖妖袅袅长出来的啊。    我说没关系,你下次可以自己再来啊。但家辉大哥沮丧地说,不行,他走进去,随便就被人认出来。(他的脸透过电视,在香港走到哪都会被人认出。)    这种「湾仔/香港」的嬉弄,「在之外」,像边境或细胞膜、不同城市酒店旋转门穿梭的『业余间谍」、流动的微型摄影机、过客……他形成了一种奇幻的自我戏剧:一座一座城市如镜廊、万花筒、默片……那有一种香港仔特有的「阿飞气氛」,世故的、冷的、嘴角带着讥诮笑意,无法真正入戏进入他人梦境中当真的身世自怜和排外争吵,所以他也讲民国沧桑,也议论北京与香港人的「指人为狗」事件,或是微博、语言的巴别塔,薄熙来事件,讲重庆的吃、北京的出租车……但那一切似乎都是「在旅途中」的转场,都是电影般的浮花浪蕊。剧终了,观众席灯亮起,他抹抹脸上的冷泪,站起身,提着皮箱,钻进的士,或穿过机场海关,便又是「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那样的萧瑟孤寂。    人物品藻时,你发现他爱挑漂亮的人讲(不论木心、汪精卫、梁朝伟、吴彦祖);笔下人各自命运诡谲、颠沛飘零,身份或身世在历史激流的折湾暂缓处,但他似乎皆从其美丽脸孔启动其感慨。而闲笔城市(或写香港,或写「我」这个香港人在别的不同城市移动),光影转换处,你发现他极爱聊那些市井杂谈「俗气味」的细节作为落点:譬如重庆火锅、揼骨的感叹、香港的菲佣、北京的爷、风水……龙蛇杂处,相濡以「沫」(挨挤、擦撞之各色人种、各阶层人的体热汗臭与唾沫),这种挨挤感,层叠杂沓,张爱玲在《桂花蒸阿小悲秋》里喜欢的街车声,油哈味,袄裤疾行在窄弄的糜蒸空气里的散文性格。书名日《爱上几个人渣》,其实或必须是一香港湾仔出身的,贪恋繁华骨子里却虚幻之眼,泅泳过城市最底部污脏水沟却打捞浮世绘最艳丽之油彩的「阿飞灵魂」,才得以调度如此灵活跳跃,蒙太奇,闪回,剪接幻觉,穿透……一种既旧又新、亦庄亦谐、知识分子之高蹈姿态浑进市井杂语,将不同时间镜面之城市缝接,观看之窗口。    整本书最动人处,当属Part 3「哀伤的粉丝」这一章:诸如《选择相信,或不信》、《放心,妈,我会给你烧一副纸麻将!》、《选择快乐的女子》、《哀伤的粉丝》……篇篇皆沉静深邃,像中年伤秋在一人生的时点,淘洗记忆河流里那几颗被磨圆刨光,如今剩下怀念或哀矜的小卵石。    但紧接着到了Part 4「爱上几个人渣」,那像是萨克斯风手骤转进乱世浮生的花腔颤音之炫技:从《志明与春娇》,到《盛女爱作战》,到《张国荣为什么叫做「哥哥」?》,到玛丽莲·梦露……我有时觉得,马家辉大哥是田纳西·威廉斯那个年代,或费兹杰罗《大亨小传》那个世界里的人物。看遍灯红酒绿、禽鸟般的漂亮人儿在跑马灯换片的新时代奢华想象中,匆促草率地登场下场。他冷眼旁观,却从不犬儒,他看到那浮华男女一些愚蠢行径时,也会笑骂一声:「人渣!」但你发现他是软心肠的,甚至宝爱着这些虚幻搭景里庸碌趁热闹活得起劲的人们。他本该有香港知识分子的冷和酷,但他有时却近乎浪漫地同情且理解这些「香港/湾仔」风格的「漂亮」(未必是美)。因为他自己也是漂亮的。

内容概要

香港知名作家马家辉“颓废笔记”,正宗香港制造观点,在旖旎交织的湾仔酒吧,叙述“人渣”们混杂淌流的城市记忆。他漫谈电影,闲话旅途与 “纸上的旅行”,也讲民国沧桑、中年体悟、社会洞察、时事观点。Part 1:在各种悲喜交集处;Part 2:在机场里写作;Part 3:能不能叫我一声老爷;Part 4:爱上几个人渣。笔尖凝着一点冷眼旁观的幽默刻薄,亦有诚挚的同情与理解。他以香港仔特有的“阿飞气氛”叙说各路人间故事,在文字中叠现出另一时空的香港,和他一路穿梭过的城市脸孔。
依旧是触角敏锐独特的马氏风格,在茫茫人海的寻常场景中,捕获“人们的尊严和不为人知的温暖事迹”。有电影,有旅行,有议论,有杂感,包罗日常生活的各种随想,“你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它都有”。
◎ 编辑推荐
▲ 香港马家辉的“颓废笔记”——正宗香港制造观点。马家辉在鱼龙混杂的湾仔长大,看尽了妓女小偷流氓乞丐赌徒,也听尽了他们的故事,不觉可怕,只感可亲。他以香港仔特有的“阿飞气氛”,叙说茫茫人海的寻常场景中,“人们的尊严和不为人知的温暖事迹”。
▲ 彭浩翔电影《春娇与志明》的“逗趣对白”——书名来自这里,“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流流长”是广东话,意指悠久漫长;“一世人”,就是一辈子。马家辉在自序里严正说明,“我不是人渣”。他真正想强调的是,“正因曾经爱上几个人渣,始会成熟,始会懂得”。
▲ 台北作家骆以军的“被迫写序”——他真的是被迫的!马家辉某夜亲自电邮狙击道:“你不守诺言……下回你来香港,如果在旺角被人斫手斫脚,你报警时,不必乱猜,大可直接指控是我所为,一定是我做的,不会有错。”骆立即回邮道:“我会写的,别叫人斫我啊,大哥!”马又回他:“好吧,我已经请福建刀手暂时撤回,让你保住手脚!若不对劲,我立即派他们搭船偷渡经金门马祖到台北找你算账!”骆的最后一个电邮是:“好可怕!我写!我写!”
▲ 旅行朋友于丹的“某回对话”——“家辉,你可记得四年前我们初见面,我曾说,女人只有爱过混蛋之后,才会成长?我说得很好,对不对?”“是呀,说得好。所以四年前那天,回家后,我立即对老婆张家瑜说,恭喜,你成长了!”“我是说爱上一个混蛋,可没说嫁了一个混蛋呀!嫁,不一定会成长!”“我可没说让她成长的那人是我啊!她爱过的混蛋是别人啊!”
推荐人语
梁文道——学院的奥秘换成了用心经营的文字,但他(马家辉)始终守住了最初的诺言,是港式专栏文学里一把不从流俗的声音。
骆以军——马家辉大哥是田纳西•威廉斯那个年代,或费兹杰罗《大亨小传》那个世界里的人物……他冷眼旁观,却从不犬儒,他看到那浮华男女一些愚蠢行径时,也会笑骂一声:“人渣!”但你发现他是软心肠的,甚至宝爱着这些虚幻搭景里庸碌趁热闹活得起劲的人们。
杨 照——读马家辉的文章其实是常常会吓一跳的,因为真的我们认识很久了,大概也知道他在香港的一些事情,可是他在这些文字里面写到很多,尤其是他小时候的经验,让我一直就觉得说,啊,跟马家辉相比我们过得非常的平淡。
林青霞——每天买多一份《明报》,只为了要看马家辉的专栏……最喜出望外的是读到有关电影的评论,家辉真的是喜爱电影,他从来不曾恶意地批评任何一部戏,总是很仁慈地和你分享电影的观后感。
张家瑜——他(马家辉)长时间坚持写作,因为他对写东西有热忱,所以有发表力。他很会琢磨他自己,怎样写出自己的风格……他的文笔在整个华文圈子里比较少有,有一点点讥讽、幽默,没那么沉。

作者简介

马家辉,1963年生,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社会学博士,是知名传媒人、专栏作家、主持人、文化评论学者。生于香港,湾仔长大,心底根植江湖情怀,个人经历、成长故事、爱恨情仇的曲折种种分布在文章的各个角落。曾获选“年度中国魅力五十人物”、“年度深港意见领袖”。著有《明暗》《日月》《我们》《你们》《他们》《江湖有事》《爱恋无声》《当眼泪凝固成子弹》《在废墟里看见罗马》《女儿情》《站错边》《温柔的路途》《暧昧的瞬间》《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死在这里也不错》及李敖研究等。并与杨照、胡洪侠合著有《对照记@1963》与《我们仨@1963》。

书籍目录

序 湾仔酒馆里的人渣回忆 代序 张家瑜,对不起 Part1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A.民国美男子 去吧!去南京总统府开派对! 负来负去负不完 余英时论汪精卫 笨蛋汪精卫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不知道如何是好 哪有你,这样你 B.南方的宽容 开宾驰的出租车司机 我不要坐在吴彦祖旁边 在上海滩遇见梁朝伟 你输了,但你很有面子 南方的宽容 增添一点卷舌音 没有人是赢家 普通话与狗 笔记簿上的虎落平阳 C.半夜里搬家 沈从文,那时候 那山 山中教育 告别刽子手 老师与老屎 D.重庆来的男人 机上读禁书 中国吃食策略 谁被中国威胁了? 重庆豌杂面 棒棒军 重庆来的男人 Part2 在机场里写作 A.小女孩,大女孩 占领墨尔本 张望英女皇……的背影 水饺和拉面 大女孩,毕业了 小女孩,大女孩 B.跟大象相遇 旅行上瘾者 机场里的作家 呼愁 城市书写者 向德波顿提问 长长的廊道 买不到,旧衣裳 书店脸容 只是为了书名 风景的另一种写法 在飞机上缓步跑 不是旅游 如果在草原上裸奔 跟大象相遇 远离非洲 Part3 能不能叫我一声老爷? A.快乐的日子 请问,有没有「被揼骨DNA」这码子事? 能不能叫我一声「老爷」? 风水 我这边也有一间深夜食堂 宿舍岁月长 那些年的火锅 怀念那时候的脑袋 我老了,所以伤得起 快乐有这么重要吗? 我在厕所里放烟火 我的茶餐厅 B.哀伤的粉丝 选择相信,或不信 放心,妈,我会给你烧一副纸麻将! 选择快乐的女子 我的天堂曾是一部小小的机器 哀伤的粉丝 指尖之间的月色 温柔的力量 Part4 爱上几个人渣 A.如何谋杀一个帅哥? 港女胜利宣言 志明为何爱春娇? 少年与熟女 张国荣为什么叫作「哥哥」? 非关离婚,只关抉择 情迷梦露 当你遇上这样一位teaser 你是自己的胡佛 谁谋杀了乔治?克鲁尼? 下流即风流 沉郁的理由 B.时间背后的眼睛 那些年的秘密 追不到的女孩 单车背上的恋情 圆脸美学 那张圆得像月亮的脸,我爱 如果说你像王伟 许冠英和他的哥哥弟弟 古天乐与丁丁 时间背后的眼睛 你在哪里?我又在哪里? 因为有人活下来了 C.英雄与老人 老去的声音 许鞍华骗了你 香港电影的气场 因父之名 当王羽遇上独臂刀 六十年前的台湾禁片 后设武侠电影 我是毫不敬业的小小茄 这其实是一部孤独之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混蛋,人渣。或许等级相同,都是让人不齿的标签,然而不知何故,我却总偏爱于这类词儿,总喜或不避影射或对号入座地把自己的头送到这些帽子之下或附近。我上一本在台湾出版的书叫做《中年废物》,下一本呢,打算叫做《人间垃圾》,而这本,以人渣为名,算是同类作品三部曲。 上海街头就是上海街头,或如张爱玲所曾说,到底是上海人。在北京或其他城市极少见到打扮优雅或至少干干净净的中老年,无所事事地站着或蹓跶。别地亦有中老年,但这里的关键词是,优雅和干净,从服饰或发型上显现出来,也从眼神和微笑,有着特别的自信和从容,唯上海独有,在其他地方不易看见。 四月艳阳天,棒棒军汗流浃背,旁观者或有不忍,但若想想这些从乡村流落城市的农民若没生意就要饿肚皮,便更不忍。不忍中国,中国不忍,在这国度生活,必须练就一颗同时懂得温柔和残酷的心。 帮衬茶餐厅成长的人,眼看小店变大店,大店再变企业,多少总有一点「与有荣焉」的骄傲心情。不是常有人说「香港文化就是茶餐厅文化」吗?混血,杂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既有云吞面亦有鹅肝酱,甚至印度飞饼、越南米线、泰国河粉,茶餐厅就是「茶楼+餐厅」,把世界宇宙包罗在碗筷刀叉之间,是具体而微的全球化象征。 但温柔的源头必得来自慈悲。若没有慈悲作为全程长跑的目标,那么表面的温柔就成了一种悦目愉人但实为个人目的的过程。而温柔的过程应辅以坚持,若无一种坚定的信念在内里,那表象很快就因某种刺激而改变。而最后,温柔才成为一种力量,不外求,它会自生自增并给予外在,它改变人,改善环境,那缓缓的行步,并不急躁也不苛求,我们明白目的地在彼端,但亦明白那结局并不是我们可以强求也不是我们可以掌握。 在伊斯坦堡的老城巷道之间左转右蹓,累了,不是找间咖啡店坐下,而是找一幢老房子,找一个宁静但开扬的角落,坐在地上或把背偎靠在墙边,忙碌地休息。休息的是双脚,不必走动,停下来,让肌肉放松。忙碌的是双手,牢牢抓紧照相机,看见有意思的路人或景象,瞄准,拍下来,不一定刊发也不一定出版,只为在计算机相簿内留下一格0与1的位置,日后重看影像即如重游故地。 ◎ 章节选读 放心,妈,我会给你烧一副纸麻将! 小时候一家九口住在一个五十平米的小单位,挤呀挤,毫无生活上的舒适度可言,除了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便利:打麻将,完全不必担心找不到牌搭子,四人一局,整整足够开两局,还剩下一位挤不进局的倒霉鬼可以负责倒茶递水。 所以我家是热闹的,几乎每个晚上都有麻将局,有时候一局,有时候两局,若有邻居或亲友到访,还可以背贴背地坐开三局,四局是从来没有过,房子小,塞不下。 狭窄的空间奔腾着喧闹,劈劈啪啪,叱喝笑骂,麻将桌上的高低情绪在局促的房子里翻江倒海,如海啸,但不是淹没房内的世界,而刚好相反,是把外面的世界远远隔开,让麻将桌变成一个孤绝安全的小宇宙,你沉迷在里面,忘记今夕何夕,甚至如广东人所常说的,「连老爸到底姓甚名谁都不太记得了」。 成长于此,我乃练就一心二用的好本领。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或吃过晚饭,家里有人设局,人声牌声,嘈杂于耳,我却仍可蹲坐在麻将桌旁的小桌子前做功课,偶尔还抬头瞄一下牌局的高潮迭起,八卦一下谁输谁赢,算是做功课过程里的中场娱乐。九○后年轻人经常自诩善于multi-tasking(多元操作),面对计算机同时进行几项活动,我呸,老子于四十多年以前早已如此,自六七岁接受母亲的「麻将启蒙」以来(我母亲的教育哲学是:只要懂得加减乘除便可学懂打麻将,同理,学懂了打麻将便更有利于学习加减乘除!),就如此,十分钟读书写字,三分钟围观家人的麻将活动,再五分钟读书写字,又围观八分钟,有时候更会被临时征召加入战局,客串十五分钟,结束后再度把眼睛放回书本和作业本之上。 广东佬梁启超亦是爱打牌的,还说过「唯有麻将可以让我忘记读书」,所以我把他封为偶像,而我更进一步,自认「围观麻将但不忘记读书」,我比梁启超更梁启超。我也喜欢把读书人那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写为「书声牌声电视声,声声入耳;马事女事八卦事,事事关心」,唉,年少的我真是无耻得无可救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成长于此,如果要我追溯一个最深刻的少年梦境,理所当然地跟麻将有关。其实可能还未算是少年,应是儿童年代,大约九岁或十岁,甚至可能更早,那年头我犯了梦游毛病,偶尔于午夜熟睡时跳起床,走到客厅,跟随梦境内容做些怪异行径,或引吭高歌,或拳打脚踢,家人初时吃惊,其后见惯不怪,像看电视剧般偷瞄几眼便懒得再理。话说有一个晚上,大概十一点多,牌局结束后,我睡觉,舅舅姐姐外婆等人仍在客厅看电视,我清楚记得做了一个怪梦,梦里,跟几个人打牌,刺激亢奋,突然,不知何故,手上有几只麻将失去踪影,我慌张地大吼大叫大哭,跳起来,在桌下椅下到处寻找,甚至拉开客厅杂物桌的所有抽屉,发狂地一边高喊「我的牌呢?谁抢走了我的牌?快把我的牌还回来。」一边查找,歇斯底里,像疯人院里的病人。 翌晨睡醒,如常返学上课,回家后,晚饭时,舅舅和姐姐不断看着我笑,是讥讽地笑,是愚弄地笑,是好奇地笑。我问你们这是干啥,他们反问我昨夜干啥,原来那个怪梦不仅是虚拟梦境而更附随实质行动,我确实曾经从床上跳起来,冲到客厅,边哭边翻箱倒柜地找寻麻将,他们厉声喝止,但无效,我自言自语哭喊悲恸,就只为了那几只本来就不存在的麻将牌,在梦中,我曾被麻将伤透了心。 桌上乾坤大,麻将岁月长。麻将桌是我跟亲人交流得最紧密最开心的所在,多年以来,坐下聊天,闲话家常,经常聊到第二十分钟之后便扯出家族史的恩怨情仇,翻脸了,不高兴了,谈不下去了。然而坐在麻将桌前,专心打牌,输也好,赢也罢,都是刺激紧张的情绪交流,而这交流,有着「纯净」的面向,纯粹由一百四十四只麻将牌堆砌而得,成于此,败于此,成败转眼空,当牌局结束,众人离场,把麻将灯捻熄,一切灰飞烟灭,无负担,无责任,不涉感情却又能够拉拢感情,是非常妥善的家庭娱乐。 所以到如今,家庭聚会,我和姐妹们依然争取机会跟父亲母亲打个三四小时麻将,在麻将桌上忘掉岁月,忘掉怨怼,忘掉恩义;在桌上,我们平等对待,所以轻松愉快。 我七十多岁的「哲学家」母亲便曾在麻将桌前感叹过,能多打一场就多打一场吧,天下无不散之牌局,最终谁都要离桌。 我笑道,「放心,妈,日后你去了,我会在你灵前烧献一副纸麻将,附带三个纸人,做你的牌搭子;呀,对了,另外再烧四个佣人,替你们斟茶按肩。」 你真乖,儿子。母亲一边伸手摸牌,一边回应。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学院的奥秘换成了用心经营的文字,但他(马家辉)始终守住了最初的诺言,是港式专栏文学里一把不从流俗的声音。    ——梁文道    马家辉大哥是田纳西·威廉斯那个年代,或费兹杰罗《大亨小传》那个世界里的人物……他冷眼旁观,却从不犬儒,他看到那浮华男女一些愚蠢行径时,也会笑骂一声:“人渣!”但你发现他是软心肠的,甚至宝爱着这些虚幻搭景里庸碌趁热闹活得起劲的人们。    ——骆以军    读马家辉的文章其实是常常会吓一跳的,因为真的我们认识很久了,大概也知道他在香港的一些事情,可是他在这些文字里面写到很多,尤其是他小时候的经验,让我一直就觉得说,啊,跟马家辉相比我们过得非常的平淡。    ——杨照    每天买多一份《明报》,只为了要看马家辉的专栏……最喜出望外的是读到有关电影的评论,家辉真的是喜爱电影,他从来不曾恶意地批评任何一部戏,总是很仁慈地和你分享电影的观后感。    ——林青霞    他(马家辉)长时间坚持写作,因为他对写东西有热忱,所以有发表力。他很会琢磨他自己,怎样写出自己的风格……他的文笔在整个华文圈子里比较少有,有一点点讥讽、幽默,没那么沉。    ——张家瑜

编辑推荐

《爱上几个人渣》编辑推荐:香港马家辉的“颓废笔记”——正宗香港制造观点。马家辉在鱼龙混杂的湾仔长大,看尽了妓女小偷流氓乞丐赌徒,也听尽了他们的故事,不觉可怕,只感可亲。他以香港仔特有的“阿飞气氛”,叙说茫茫人海的寻常场景中,“人们的尊严和不为人知的温暖事迹”。彭浩翔电影《春娇与志明》的“逗趣对白”——书名来自这里,“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流流长”是广东话,意指悠久漫长;“一世人”,就是一辈子。马家辉在自序里严正说明,“我不是人渣”。他真正想强调的是,“正因曾经爱上几个人渣,始会成熟,始会懂得”。台北作家骆以军的“被迫写序”——他真的是被迫的!马家辉某夜亲自电邮狙击道:“你不守诺言……下回你来香港,如果在旺角被人斫手斫脚,你报警时,不必乱猜,大可直接指控是我所为,一定是我做的,不会有错。”骆立即回邮道:“我会写的,别叫人斫我啊,大哥!”马又回他:“好吧,我已经请福建刀手暂时撤回,让你保住手脚!若不对劲,我立即派他们搭船偷渡经金门马祖到台北找你算账!”骆的最后一个电邮是:“好可怕!我写!我写!”旅行朋友于丹的“某回对话”——“家辉,你可记得四年前我们初见面,我曾说,女人只有爱过混蛋之后,才会成长?我说得很好,对不对?”“是呀,说得好。所以四年前那天,回家后,我立即对老婆张家瑜说,恭喜,你成长了!”“我是说爱上一个混蛋,可没说嫁了一个混蛋呀!嫁,不一定会成长!”“我可没说让她成长的那人是我啊!她爱过的混蛋是别人啊!”林青霞、梁文道、杨照、骆以军等人都读马家辉!

名人推荐

学院的奥秘换成了用心经营的文字,但他(马家辉)始终守住了最初的诺言,是港式专栏文学里一把不从流俗的声音。——梁文道马家辉大哥是田纳西•威廉斯那个年代,或费兹杰罗《大亨小传》那个世界里的人物……他冷眼旁观,却从不犬儒,他看到那浮华男女一些愚蠢行径时,也会笑骂一声:“人渣!”但你发现他是软心肠的,甚至宝爱着这些虚幻搭景里庸碌趁热闹活得起劲的人们。——骆以军读马家辉的文章其实是常常会吓一跳的,因为真的我们认识很久了,大概也知道他在香港的一些事情,可是他在这些文字里面写到很多,尤其是他小时候的经验,让我一直就觉得说,啊,跟马家辉相比我们过得非常的平淡。——杨照每天买多一份《明报》,只为了要看马家辉的专栏……最喜出望外的是读到有关电影的评论,家辉真的是喜爱电影,他从来不曾恶意地批评任何一部戏,总是很仁慈地和你分享电影的观后感。——林青霞他(马家辉)长时间坚持写作,因为他对写东西有热忱,所以有发表力。他很会琢磨他自己,怎样写出自己的风格……他的文笔在整个华文圈子里比较少有,有一点点讥讽、幽默,没那么沉。——张家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上几个人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很早以前就期待这本书了,可是在书店看到大陆版的纸质很粗糙,不知道是不是出版社故意设计的,立刻没了收藏的兴致。不过,马先生的书,本人还是蛮喜欢的。建议大家想纸质好点的话买港台版的吧,但同时也会贵一点哦。
  •   感觉像盗版书 跟张家瑜的新书相比 实在是令人失望
  •   一开始以为是恋爱指导类的书籍,拿到手后才知道原来是日常手记一样的东西。马老师把到处讲座、游玩的心得写成散文、杂文集成手册。应该说,本书的内容和题目其实关系不大,多是马家辉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他显然不会提自己爱上人渣的经历,或许根本就没机会扮演被人渣伤害的角色。不过,人生感悟多少还有味道可品,就当调剂平淡生活啦。
  •   但是书也就还好 落差还是有点
  •   人艰不拆 值得一读 继续支持
  •   你的书都买了。文笔一直好。
  •   在马的众多书籍中 这本算相对值得一看的 文字比较有小趣味 港式文学
  •   前面的故事还是蛮有趣的,只是觉得后面的故事没什么视角,就没有兴趣啦。
  •   蛮喜欢这本书,视角很独特,语言很个性化,不负“雅痞”之名。书很轻,但捧在手心很有分量。
  •   马老师每次书的名字都蛮犀利的,自从《死在这里也不错》以后,我就开始追他的书了,这次一如既往地接地气。
  •   也许对马家辉的期待过高了,所以看他的书时感觉稍稍失望,辜负了我的期许:P
  •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马家辉作品,貌似也是他最新的作品,看来作者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其实和一个喜欢的作者一起进步,一起流年,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   书刚买,看完再做评论!最近KINDLE版的书越来越多了很高兴!发送样章的想法很好,但强烈建议发送的样章应该是正章节选吧,现在的样章全都是从头开始的几页,可是那些页面都别人给书作的序啊。。。。。。。。。。。。。。。。。。。。。。。。
  •   纸质好就OK了,不会容易烂,推荐大家买。
  •   趣味小闲书,品品老男人的生活。p.s.骆以军的序比正文有趣……
  •   很好很喜欢,满意,符合预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