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易中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编辑推荐
◆ “文人原本是怪胎”——“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易中天系列文章,厘清中国文人的品格和品类,清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红”与“黑”……杯具啊杯具,无意招谁惹谁,只是想说就说。
◆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反对票不该是奇迹,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谈教育、论时事、辩儒学,针针见血。
◆ “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离奇荒诞的红歌往事,以及黄歌、蓝歌、白歌、黑歌、灰歌、绿歌……睡觉还早,一起聊聊。
本书为易中天教授谈文化嘴脸的诸文结集。
“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探求文化人的品格和品类的分野,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穿透皮相,排列出文化人的精神光谱,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在人格光谱的比对中,分明映现出中国古今文人的红与黑。
另有长篇访谈《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的“红歌”往事,透视“红歌”岁月的荒诞和离奇。此外,又有系列专文,就儒家的遗产,与秋风论道;从药家鑫的悲剧,反观中国教育的缺失及教育官僚的职责与担当,伸张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以“方韩之争”,辨析公民的权利与言论的自由。
在《我的父亲易庭源》一文中,易中天深情追忆父亲那样一位老派共产党员的点滴往事。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5~1975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生活,1975—197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名誉教授。著有《品三国》《帝国的终结》《费城风云》《我山之石》《书生傻气》《公民心事》《斯文》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文化人的分野 文人原本是怪胎 ——“文化人的分野”之一 诗人与文人——“文化人的分野”之二 学人与文人——“文化人的分野”之三 士人的风骨——“文化人的分野”之四 文人真面目——“文化人的分野”之五 文化气质与文化血型——“文化人的分野”之六 谁都可能是文人——“文化人的分野”之七 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文化人的分野”之八 第二辑——新新儒家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 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与秋风先生商榷 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再与秋风先生商榷 独尊儒术:革命还是参股——兼答秋风先生 第三辑——再谈教育 “后药家鑫时代”之某校 药家鑫案:啥教训,咋整改 谁把药家鑫变成了凶手 儿童节:何妨也是“亲子节”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 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 第四辑——愤不顾身 反对票不该是奇迹 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由音乐剧《时光当铺》所想到的 “擦桌子的主义”之排列组合 惟其独立,方能妥协 美德本是天良 文化是个慢活——答《人民日报》记者潘衍习 放水养鱼——答《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晶 传统文化不是道德缺失的解药——答《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马芸菲 “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 国骂•汉骂•非非骂——答《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我看方韩之争 兔子怎样证明自己不是骆驼 决不能再设“道德祭坛”——从“方韩之争”说开去 第五辑——我和我爸 我的父亲易庭源 那时我们唱红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不讲证据的,多半也不讲逻辑。学人说话,虽未必都对,但逻辑上总能“自洽”,起码“自圆其说”。文人则不管这一套。要讲,也是“中国逻辑”。比如张三质疑李四,王五有不同意见,则王五必定是帮李四的。可笑!王五为什么一定得帮谁?他就不能就事论事吗? 又比如有人说,中国和西方,应该互相学习。现在西方并不学中国,所以主张向西方学习的,都是“汉奸”。还有人说,中国有中国的问题,西方有西方的问题。你如果只批评中国,不批评西方,也是“汉奸”。 这是很带欺骗性的说法。因为“相互学习”和“都有问题”并不错。但,人家学不学,是人家的事,我们为什么要管?你管得着吗?还有,自家人感冒了,我当然要着急,为什么要先管人家拉不拉肚子?你说你是“爱国者”,请问你爱的是哪一国? 很明显,文人的这套“逻辑”,虽然都不堪一击,却颇能蛊惑人心,甚至批量地生产“脑残”,因此非予以批判和揭露不可。 四 泾渭分明 文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正如刘勰所云,他们的特点,是“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文心雕龙•情采》)。夸夸其谈,自然不要证据;沽名钓誉,自然不讲逻辑。 这也正是其本性所使然。因为所谓“文人”,原本就是帮腔和帮闲,充当喉舌或打手的。帮腔说官话,帮闲说闲话,喉舌念稿子,打手听命令,哪里用得着去管问题的真假,证据的虚实,以及逻辑的严密?当然也不可能“无成见”。相反,他们的说法,都是结论在先、主题先行的。也就是说,预设一个前提或结论,然后去“论证”,还得“貌似正确”。这就只能牵强附会,不讲证据;强词夺理,不讲逻辑。 学人正好相反。他们做研究,是因为自己发现了问题,又需要明白真相。这就不能预设立场,也不能带成见和偏见。这当然很难。尤其是对自己长期研究的对象,日久生情,难免偏爱和溢美。这是所有做学问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必须高度警惕的。 但,真正的学人,必须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一视同仁地既“无罪推定”,也“无功推定”。然后,再根据事实和逻辑,是其是,非其非,问其故,存其疑。宁肯没有结论,也不妄言是非。因此,如果说学人有立场,那也只能是客观、公正、理性,坚持科学精神。

编辑推荐

《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编辑推荐:“文人原本是怪胎”——“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易中天系列文章,厘清中国文人的品格和品类,清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红”与“黑”。易中天说:无意招谁惹谁,只是想说就说。杯具啊杯具……“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反对票不该是奇迹,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谈教育、论时事、辩儒学,针针见血。“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离奇荒诞的红歌往事,以及黄歌、蓝歌、白歌、黑歌、灰歌、绿歌……睡觉还早,一起聊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斯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老易这本书实在乏善可陈 我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 是我水平太高 还是老易这书水平太低?????
  •   文章值得一读,值得推荐。
  •   质感很好,本来就喜欢易中天的文字,整本书看下来很有一种畅快之感。
  •   易老师的书,五星没商量。比较切现实,格局感觉不像早年那么大了。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易老师出完这本之后去写中华史了。
  •   作家要有作家的操守,这本“书”能称作是书吗?不过是“易中天博文集罢了”。既然决定出书便请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你的文章,字里行间那种散漫的思考方式真心让人没有看完整本书的动力
  •   书及时收到,包装完整。易老师的书只有2个字,喜欢、喜欢再喜欢,哦也!
  •   一般般,老易有点骗钱的感觉可不许这样,会伤我们粉丝的心的
  •   装帧很漂亮,排版也很好。
  •   易老师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好
  •   老易的书都还是可以的,喜欢老易率直的性格和他的书。
  •   硬皮封面我喜欢,内容丰富有趣、作者独特见解,值得品鉴,排版也很好
  •   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文人,这一看似普通却又独特的类别,在不同时期历史背景下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各自区别与不同作用。作品继承了易先生一贯的语言风格,鞭辟入里,自成一家之言,值得读一下~~~~
  •   易中天老师分析的很深刻,
  •   内容主要是老师博文的集合,原来看过。不过集结成书出版,一定是要支持下的,易老师的书不矫情做作,讲的又是常识至理,以后要给孩子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