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骐 页数:151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耸立在珠江三角洲的广东南海市西樵山,以秀丽多姿的景色著称岭南:同时,它又是一处闻名于世的史前人类活动的古遗址。像这样“二合一”的山在我国的群山中是少有的。
三十多年来,对西樵山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实,在华南的新石器时代。西樵山曾是人类先后开采燧石、霏细岩等石料,生产制作细石器、双肩石器的大型场所。对西樵山石料的开采并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制石工艺,哺育了有鲜明特点的“西樵山文化”。西樵山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复杂,产量众多,其散布地点的稠密,在国内外同类遗址中是罕见的。“西樵山文化”所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这个文化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可以看作珠江流域原始文化的缩影。
从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对“西樵山文化”的探索,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奉献给读者的这本小册子是这种探索的初步成果,算是一个开端。
作者简介
'曾教授是广东潮安人,20 世纪50 年代在陕西西安西北大学历史
系攻读考古专业,先后在西北大学及中山大学历史系、人类学系任
教,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教授。曾教授在高等学校从事考
古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田野考古发掘等
实践。1975 年以来,曾参加广州市战国—秦汉船台、宜都红花套、南
海西樵山、曲江石峡、潜山薛家岗、常州圩墩、长阳外村里、香港离岛
东湾、大湾、清江吴城等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其在史前考古的
教学研究中,则以南方区域新石器时代考古为重点。著有《新石器时
代考古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出版) 一书,并参加《文化人
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年出版)一书的编写。在有关学术刊物
发表的论文和报告有《西樵山东麓的细石器》、《西樵山石器和西樵
山文化》、《论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黄河流域史前文化中的彩色
陶器》、《石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因素分析》、《1986 年西樵山考
古发掘》、《我国史前时期考古材料反映的原始宗教》、《韩江流域史
前考古与潮汕文化源》、《潮汕史前文化的新研究》、《粤东、闽南史前
文化区域》、《论良渚文化》、《试论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百越
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等30 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
一、历史名山和它的变迁
二、西樵山的考古发现
三、西樵山的形成与珠江三角洲的演变
四,西樵山的细石器与细石器文化
什么叫细石器
西樵山发现的细石器
西樵山细石器文化的特点、性质
西樵山细石器距今6300年,这个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关于细石器的用途和使用装备
五、西樵山发现的双肩石器
双肩石器是南方地区有特征的遗物
西樵山双肩石器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西樵山发现的双肩石器材料
西樵山人怎样开采霏细岩石料
西樵山双肩石器的年代
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双肩石器
六、西樵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西樵山的三次开发高潮
……
七、尾声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类型的石器制造场随着原始聚落的发展而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二类型的石器制造场则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地区的原料储量及石料的适应性。因此,有的石器制造场只要不断更换产品,便可以较长时间的延续下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附近发现的大窑石器制造场也是因石料丰富而成为一处使用时间很长的制造场。 早期的石器生产工具是万能工具,砍、砸、切、削、挖都可以靠它,后来慢慢有了功能上的分化,可以按照用途制出不同形态的石器,并把它们划分为砍斫器、敲击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等。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农业、手工业等分工的要求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石器的分化更为复杂,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镰、石凿、石镞、矛头、石杵、磨具、石犁等种类,显示出此时生产力的进步。新石器时代已经十分接近文明时期,有许多石制品的类型和后来的同类金属工具很相似,也容易为我们所识别。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艺除了打制之外,琢磨加工、钻孔、锯切乃至抛光等工艺都使用上了。 原始人的打制石器从根本上说,有别于天然石块。石器是经过人们采用一定的方法制作而成的。一般把母岩经过人工剥落石片后剩下的块体称为“石核”。用石片加工制成的工具称为“石片石器”。为了适应某种用途(如刮或挖或砍劈)而将石片边缘加以修整,称为“第二步加工”或“修整工作”。由石核上剥落石片,需要在一个面上打击,这个工作面无论是天然形成或人工加工的,均称为“台面”,打击台面时的着力点称为“打击点”,石片从石核上被剥落下来的断面称为“劈裂面”,与之相对的一面称为石片的“背面”。石片的劈裂面上,距台面的近处有一个指向打击点的介壳状半锥突起,称为“半锥体”。在半锥体的下侧部位有个浅凹形面称为“锥疤”(或称“疤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