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之旅(附谱例别册)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米歇尔•莫拉  页数:155  字数:84000  译者:张雪  
Tag标签:无  

前言

一首三声部赋格曲朱晓玫第四组曲事情得从2000年6月的一天说起,地点在巴黎美术街的一个小餐馆。马塞尔•毕奇对我说起过,有几个酷爱音乐的人,跟他在一起分析巴赫的和声。他说:“他们毕业于法国名校,行业不同但都事业有成,有的搞研究,有的做金融,也有的在工业界,而且都喜欢把时间花在音乐上”。那天晚上,他带来其中的一个人,说很想要我和他认识。我觉得这群业余音乐爱好者真怪,竟以专业的态度搞音乐。真不知道这顿晚餐会是怎样的局面。米歇尔•莫拉高个子,年纪轻轻,坐在我对面,说得少,听得多,跟这天晚上的我恰成对比:我话很多,什么都谈,一反常态地直接了当。我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巴赫。尽可能让多一些的人听懂巴赫,正是我此生所愿。谈笑间,我还说巴赫是音乐家里最像佛教徒的一个!聊到《哥德堡变奏曲》,他们爱乐小组正在深入研究这首曲子,也是我最钟爱的作品。接着我们谈到了巴赫《组曲》,我刚录完这套作品。带点挑战的意味,我问米歇尔•莫拉最喜欢六首中的哪一曲,寻思着他会像多数人那样告诉我,第一,第二或者第六。“第四”,他回答我,随后就开始跟我大谈这首他所倾心的阿列曼德多么地美。我一怔,不说话了,因为我也看法相同。猛然间,我觉得彼此间的感觉相通。生活中常是这样,相遇原只在不经意间,随后却发现触到了本质。电话铃响围绕《第四组曲》的这次晚餐,开始了我与米歇尔•莫拉十年的友谊,还有那些不同寻常的共同经历。我们有各自的梦。我渴望录制《平均律键盘曲集》,但很怀疑能否有实现的一天。他呢,虽未明说,却矢志在专业演奏者和业余爱好者之间当座“桥梁”,我几乎确信他已着手写有关巴赫的文字。其实这是同一个梦,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能懂得巴赫的音乐。马塞尔•毕奇在这方面尽力帮我们。自他退休,跟以往相比,他更是只为音乐而活,也只活在音乐之中。他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智慧方式工作,令周围的人都自愧不如。他还为我做成了一件事,手抄一套平均律乐谱。这本手书乐谱把每个声部抄成分谱,呈现出巴赫作品的全部精妙处,堪称神奇。关于《平均律键盘曲集》,他跟米歇尔讨论个没完。由于米歇尔很少在家,为了找到他,他甚至不顾所有朋友都遵守的禁约,周日上午还把电话打到他家里。还有一次,他竟急着把电话打到米歇尔办公室。米歇尔还以为他出事儿了,但根本不是。电话那头是一个比往常更显年轻的声音,马塞尔•毕奇告诉他,数了又数之后的结果是,第一册第一首赋格中,主题进入的次数可能有二十六次甚至更多,而不是人们习惯上认为的二十四次!莱比锡之旅2009年底,一次循着巴赫在莱比锡生活踪迹的旅行,让我发现,米歇尔竟然对他从未涉足的那个城市了如指掌。他能直接把你从圣托马斯教堂带到阿拉比卡咖啡馆,也就是本书中两个主人公皮埃尔和路易常去的一家咖啡馆。他还能陪你参观传说中巴赫到过的所有地方,据说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跟这些地方有关。象阿恩施塔特附近一个小小的教堂,巴赫曾在此举行过婚礼,或者到奥德鲁夫,巴赫父母双亡之后,从十岁到十五岁住在该城哥哥家中。有的地方看起来那么惨淡、阴沉,让人不由寻思,如此一个旷世奇才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如今,《莱比锡之旅》亦已成书。我认为,这是第一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给音乐爱好者讲述《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它牵着爱乐者的手,巧妙地讲述一个复杂的主题,像《西游记》那样,以给孩子说书的方式阐述深奥的佛理。《莱比锡之旅》是一本含蓄的书,作者有意为之,让它止步于作品神秘性的门前。“作品的深意在作品本身”,书中人物路易说。但这本书也让人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去爱。正如路易后来又说:“人生必须学会爱”。还有什么比爱巴赫的音乐更美好的呢?这是一本必须花时间阅读的书,掩卷之际,读者在了解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平均律键盘曲集》中所使用的谱曲手法的精要之后,自会受益良多。自从我们相遇在美术街那个小馆,一起谈论《第四组曲》,十载过去了。米歇尔•莫拉写出了这本关于《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圆了他的梦。我呢,录制了《平均律键盘曲集》,成了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录制此曲的华裔钢琴家。一生致力于巴赫音乐的马塞尔•毕奇在此成全了我们,这也是他的愿望。三个梦,以一首三声部赋格的方式,获得了圆满。不,我还有一个梦:将本书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本书是写给音乐爱好者的,有那么一天,聆听一部作品时,他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如何谱写的?聆听一部音乐作品的途径有多种:可以用心去体会作品,心这个字眼虽简单却涵义甚广;也可以通过分析去理解作品。我坚信,用心去体会作品的方法,是最终唯一可行之途,但它可以借助某种方法,使人进一步理解一部作品是如何谱写成的。我正是在此意义上邀请读者跟我一起探险。事实上,这种探险并非始于今日,而是十多年前就已开始。那时,我的朋友让•伊夫•奥里特罗说服我陪他去马塞尔•毕奇家,并请求跟随他一起学习。我们的做法有点不合常情。虽然酷爱音乐但仅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我们竟要敲门去找这么一个人,他撰写的和声学与对位学的若干专著,是众多音乐家的教科书。马塞尔-毕奇以其无比慷慨,接受了我们的请求,而且日积月累,彼此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音乐家小圈子,有业余爱好者,也有专业人士,他们养成了经常聚会的习惯,一起演奏和研究伟大的音乐作品,从库普兰到拉威尔,从拉摩到德彪西,从贝多芬到福雷,巴赫位居其中。巴赫,他的《哥德堡变奏曲》、《b小调弥撒曲》、康塔塔、圣咏曲,当然包括《平均律键盘曲集》。此外,我的朋友朱晓玫女士不久前录制了《平均律键盘曲集》。之前,我和她曾反复探讨,也让我因此每日沉浸在这部作品里。我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她的毕生愿望:让尽可能多的人能懂得巴赫的音乐。于是有一天,我产生了写点跟以往不同的文字的冲动,阅读对象是那些非专业人士,因为他们向往进入更深入的音乐聆听境界。很自然,我想到了写一本关于《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因为这部作品相当于西方音乐的基石之作,也因为我坚信当一个人学会了更好地聆听这部作品,他就学会了更好地倾听和热爱全部的音乐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是如此地精炼、丰富和奥妙无穷。马塞尔-毕奇同意由他负责音乐分析,而让我来执笔。我希望他知道,十年来,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围绕着《平均律键盘曲集》的讨论跟他一起度过的时光,对我来说,过去是,现在仍是极为幸运的体验,对此我永远感激不尽。在本书中,我力求简洁处理。本书的读者并不需要读谱的专门知识,为此我删除了所有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术语,特别是赋格中所涉及的“答题”,因为这个术语只表示略带变化的主题。撰写此书时,我心中想的是,有这么一个读者,每天晚上花点时间来阅读数节,并深入聆听这些文字所涉及的乐段。《平均律键盘曲集》的每一册都由二十四首前奏曲和二十四首赋格曲成对地组成。我选择了直接切入的方法,即只谈赋格。前奏曲是引导赋格曲的抒情名曲,相比之下赋格曲不如前奏曲那样容易被人喜爱,也不那么常被人提及。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整部作品的艺术巅峰却体现在赋格曲中。随后,我寻找切入点来完成这项工作,书中人物便渐渐生成,像路易•卡尔多纳、皮埃尔•德•马雷泽、萨姆尔•安东•克莱伯斯,以及出版商让•勒克莱尔(只有该人物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米歇尔•莫拉巴黎、拉罗克•当泰龙、内瓦什(2009-201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写给音乐爱好者的,有那么一天,聆听一部作品时,他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如何谱写的?作者避免了所有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术语,循序渐进地通过两个音乐爱好者之口,道出了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的结构之美,让没有乐理基础的读者也能够了解巴赫谱曲手法之精要。音乐终究无法用文字呈现,读者却可以借助这样的文字接近巴赫,理解他的创作,并更好地倾听。
  这是第一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给音乐爱好者讲述《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它牵着爱乐者的手,巧妙地讲述一个复杂的主题,作者有意为之,让它止步于作品神秘性的门前。这是一本必须花时间阅读的书,掩卷之际,读者在了解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平均律键盘曲集》中所使用的谱曲手法的精要之后,自会受益良多。
  米歇尔?莫拉写出了这本关于《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圆了他的梦。我呢,录制了《平均律键盘曲集》,成了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录制此曲的华裔钢琴家。一生致力于巴赫音乐的马塞尔?毕奇在此成全了我们,这也是他的愿望。三个梦,以一首三声部赋格的方式,获得了圆满。不,我还有一个梦:将本书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朱晓玫

作者简介

  米歇尔·莫拉 (Michel Mollard)
  1964年出生,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综合理工大学(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Polytechnique),目前担任一个金融集团高级主管,兼任“欧洲专业音乐技术学院” (ITEMM)主席。
  马塞尔?毕奇 (Marcel Bitsch)
  1921—2011,1945年罗马大奖得主,作曲家,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马塞尔?毕奇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他的著作《对位学》(Traité
de contrepoint)、《调性音乐和声精要》(Précis d'harmonie tonale)、《论赋格》(La
Fugue,与本费斯合著)等专著至今仍为该领域法国学派的权威著作。他所编订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以其详细的分句编排方式独树一帜。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金十字之家
第2章 前往莱比锡
第3章 关于平均律
第4章 菩提树旁之地
第5章 萨姆尔?安东?克莱伯斯
第6章 和声和对位
第7章 二声部,主题和对题
第9章 从二声部到三声部
第10章 四声部和密接和应
第11章 两个对题
第12章 三个对题出现的地方
第13章 原型、倒影和时值加倍
第14章 原型、倒影和时值加倍(续篇)
第15章 时值缩短
第16章 两个主题
第17章 三个主题
第18章 三个主题?
第19章 到达顶峰
第20章 到达顶峰(续篇)
第21章 告别莱比锡
第22章 回程路上
第23章 破产
第24章 跋(尾声)
所涉主要音乐概念索引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二十二章 回程路上 马车离开莱比锡城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两个朋友还没有说一句话。路易冒险打破了沉默: “我们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听音乐了。” 皮埃尔看起来还浸在他的沉默中。 “你在克莱伯斯身边的这些日子里,有哪些收获呢?”他终于开口问。 路易并不急于回答: “首先我们对赋格本身学到了不少东西,它有一个主题,有时两个,有时三个……” “一个对题或多个……” “有时是固定对题,有时是自由对题……” “对题跟主题相像,两者都经常变形……” “增时或减时……” “表现方式为原型或倒影……” “我们学到了什么叫转位对位、复对位、三重对位……” “还有呈示、小组进入、过渡乐段、紧缩。可这些,都是技术。除此之外呢?” “我常常感到,连克莱伯斯也颇觉疑惑。”路易说。 “是啊,那么多的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 “在整部《平均律键盘曲集》中,没有两首相同的赋格。如果说对位是一种严谨的艺术,赋格的形式却多变。” 路易接着说: “我可是被赋格的布局和它们严密的数学结构深深吸引住了。” “你知道,我们只用到初等数学概念,中间只有几个数字游戏。比如说,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和克莱伯斯一起研究了十四首赋格?” “那又怎样呢?” “在字母表中找到每个字母的位置,B=2,A=1,C=3,H=8,把它们加起来2+1+3+8,等于多少?” “14。” “有些人会给它附加意义。可我看,本质问题不在这里。当然这种音乐在数学构造上很完美,我们也知道,最大的创造自由只能在限定的框架内施展。但我认为,把它只是当作一种形式上的无懈可击,认为一种完美规范已经建立,一切都被说尽,这是不对的。正相反:这种音乐在形式上是如此地完美,以至于让人忘掉它的结构,而只专注于音乐理念之美。” “你不会认为,正是由于音乐自身形式的完美,它趋于某种纯音乐的形式吗?” “不。当然,它并不强加什么:我会把这种音乐称为开放性的,因为它并不把我们的想法局限于特定的东西上。可同时,它又是那么具体,用一种绝对高贵的音乐语言向我们讲述生活的奥秘。这种高贵永远仰望高空,并引领我们前行。”

后记

《莱比锡之旅》的中译本基本成型了。在此,我们要深深感谢为该书中译本贡献心力的朋友们。    远在美国的郭建英先生,自译者动笔,便不断给以鼓励,那些跨越大洋的讨论,帮助译者厘清许多乐理上的专名。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张丽达女士在译名推敲上贡献了重要意见。    正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校攻读作曲专业学位的李萌能先生在百忙中抽空细读了全部译稿,这是该书中文译稿第一次经有大陆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士阅读,也算是对译稿的一次小小考验。李先生曾研读马塞尔·毕奇先生的著作,对书中的讲述方法亦不陌生。他的认可令我们安心。    赵清源先生有前十二章的初译。为求行文风格的一致,由张雪作了统一修订。    朱晓玫女士请尉任之先生校读了译稿,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书后译名索引为尉先生所编,个别译名考虑到大陆行之有年的通译,我们略作修订,以照顾大陆读者。    页下注系尉先生所加,由译者根据多种音乐辞书及资料作了一些校订和修改。    最后要特别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瑞琳先生。她慨然应允出版这部市场前景不明的书。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同仁在当下追逐市场效益的大潮中,依然守护着精神文化的家园,对此我们深感敬佩。    译事之难,不亲力亲为者不知其中甘苦。我们以为,一部好的译稿,译者必存两敬之心,敬畏与敬业。敬畏者,则是对原著之内容喜爱与尊重,生怕下笔疏忽,埋没了著者的苦心。事涉译名废立有临渊之感。敬业,则是下笔择词组句,需反复推敲。译书亦是一门手艺,译者必如工匠般敬业。本书译者虽尽心尽力,遇有疑难之处,也与原作者反复讨论,但仍不敢说是一完美译本,至多力求文字通顺可读,基本意思表达明确,对原著领会无大的错处。究竟是否有益于读者,仍待教于大方之家。    张雪    2011年4月于巴黎

编辑推荐

《莱比锡之旅:巴赫发掘与探索》由国际著名钢琴家朱晓玫作序推荐,朱晓玫是第一位录制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华裔钢琴家,她在国外的音乐会场场爆满,她所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海顿奏鸣曲》等在业内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朱晓玫在序言中称此书在中国的出版,圆了她向中国读者介绍巴赫的梦。另有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马塞尔•毕奇谱例分析,随书附赠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谱例别册。无需任何乐理基础,深入了解巴赫的音乐。《莱比锡之旅:巴赫发掘与探索》避免了所有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术语,以小说的形式,循序渐进地通过两个音乐爱好者之口,道出了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的结构之美,让没有乐理基础的读者也能够了解巴赫谱曲手法之精要。

名人推荐

米歇尔•莫拉写出了这本关于《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圆了他的梦。我呢,录制了《平均律键盘曲集》,成了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录制此曲的华裔钢琴家。一生致力于巴赫音乐的马塞尔•毕奇在此成全了我们,这也是他的愿望。三个梦,以一首三声部赋格的方式,获得了圆满。不,我还有一个梦:将本书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朱晓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莱比锡之旅(附谱例别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非专业)轻松的了解巴赫是件幸福的事!
  •   巴赫作品分析,以故事书的形式讲解。内容浅,适合初学者以及年龄小的好苗子。
  •   巴赫作品分析,以故事书的形式讲解。
  •   很好,正版,是需要的书。
  •   帮朋友买的,书密封的很好,价格也还算过得去
  •   有谱例,如果连CD都有就好了
  •   大爱!我要去
  •   应该是往书的封套里装的时候撕坏的,看起来是硬往里塞的结果,其实先放薄的谱子,再装又后又硬的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内容现在只是翻了翻。看起来挺有趣,结合音乐感受一下吧
  •   慢慢看,细细体会。附的谱例可作为参考。
  •   生动但浅显,因为作者对此书的定位是给业余人士的枕边书。有一定基础知识的童鞋们可以不用买了,否则会有点小后悔%>_<%
  •   很好的巴赫平均律入门读物,对钢琴的初学者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