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涂子沛  页数:334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雄心应该拓展到大数据领域    托马斯·H·达文波特    无论是对中国政府,还是就中国的商业组织而言,《大数据》都是一本重要的书。大数据及其分析,将会在未来10年改变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功能。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早一点着手大数据的工作,都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正如早期在“小数据”时代脱颖而出的竞争者一样,如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前进保险公司、万豪酒店等等。时光荏苒,现在到了抓住大数据机遇的时候了。    大数据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今天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我们正在迈进普适计算的时代。其实,所有的机械或电子设备都可以留下数据痕迹,这些痕迹表明了它的性能、位置或状态。这些设备和使用它的人,通过互联网互相交流,又形成了另外一个庞大的数据源。当这些数据和来自其他媒体、无线或有线电话、有线电视、卫星等等来源的数据相结合的时候,更加显得庞大无比。    这些数据可以被使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商业或组织活动都视为大数据的问题。如今的制造业,大多数机器上都已经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的状态。消费营销行业,无数顾客的交易触点和网上点击的流量,也成了大数据的问题。谷歌甚至认为其无人驾驶汽车也是一个大数据的问题。    世界各国的政府也开始认识到,他们坐拥海量数据,这些数据都有待分析。在亚洲国家的政府,也出现了大数据战略以及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案和倡议。去年,新加坡成立了德勤数据分析研究所(DAI),这个新的机构是由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资助成立的。德勤数据分析研究所的目标,就是引领政府和企业对于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新加坡政府还资助了几所大学开展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活动。    任何一个组织,要抓住大数据的机遇,就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从技术角度来看,首先要收集并且开发特定的工具,来管理大规模并行服务器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自己专有的,也可能来源于“云”。其次,每一个组织都需要选定分析软件,用它来挖掘数据的意义。但可能最重要的是,任何组织都需要人才来管理和分析大数据。这些人被称为“数据科学家”,他们集黑客和定量分析员的优势和特长于一身,非常短缺。聪明的领导人,将想方设法留住这类人才。    不少公司都意识到了这种难得的机遇,现在已经采取了行动。例如,通用电气将投资15亿美元在旧金山湾区建立一个全球软件和分析中心,作为其全球研发机构的一部分。这个中心拟雇用至少400名数据科学家,现在已经有180名各就其位了。通用电气在全球拥有超过1万名工程师从事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工作,通过共同的分析平台、训练、领导力培训以及创新,他们的努力得以协调合作。通用电气对于大数据的研究活动,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工业产品上,例如机车、涡轮机、喷气发动机以及大型能源发电设施。    对任何一个试图通过大数据获得成功的组织来说,通用电气的投资规模和雄心都是一个榜样。在很多领域,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企业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些雄心和计划,现在应该拓展到大数据的领域。涂子沛先生的这本书,将在这个重要的领域,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提供引导和帮助。

内容概要

  公布官员财产美国是怎么做的,美国能让少部人腐败起来吗,美国式上访是怎么回事,凭什么美国矿难那么少,全民医改美国做得到吗,美国总统大选有什么利器才能赢,下一轮全球洗牌我们世界工厂会被淘汰吗……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而“大数据战略”,则是当下领航全球的先机。
  大数据,这一世界大潮的来龙去脉如何?数据技术变革,何以能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和社会公正?何以促发行政管理和商业管理革新,并创造无限商机?又何以既便利又危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Google、百度之类搜索服务,何以会不再有立足之地?引领世界的数据帝国——美国和西欧,正在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我们中国,又当如何作为?
  本书通过讲述美国半个多世纪信息开放、技术创新的历史,以别开生面的经典案例——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的雄心、公共财政透明的曲折、《数据质量法》背后的隐情、全民医改法案的波澜、统一身份证的百年纠结、街头警察的创新传奇、美国矿难的悲情历史、商务智能的前世今生、数据开放运动的全球兴起,以及云计算、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媒体、Web3.0与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图景等等,为您一一细解,数据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革。
  美国是全书主体,但又处处反观中国当下的现实。回望中国,胡适批评“差不多先生”,黄仁宇求索“数目字管理”,作者从太平洋对面看到中美两国的差距,深知中国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故将十多年观察、思索所得,淘洗成这一本书。
  史学大家、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讲座教授许倬云,有感于“老大哥”的影子,专门作序:“我们要对涂子沛先生致敬与致谢,因为他为华文世界提出一个重要的话题。”
  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大师达文波特,为中国政经两界提示智库建言:“无论是对中国政府,还是就中国的商业组织而言,《大数据》都是一本重要的书。”
    

作者简介

  涂子沛,知名专栏作家、信息管理专家,先后为《南方都市报》、《IT经理世界》、艾瑞网等多个报刊网站撰写专栏,网易、财经网名博博主。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赴美留学之前,曾在省、市、县几级政府的不同部门磨砺10年,做过职业程序员,担任过公安边防巡逻艇的指挥官,也从事过政府统计工作。现为美国某软件公司数据中心的主任。除了工作、写作,还热心公益,是匹兹堡华人社区的领袖。

书籍目录

■ 序言一 大数据:为华文世界提出一个重要话题/许倬云
■ 序言二 中国的雄心应该拓展到大数据领域/托马斯?H?达文波特
■ 序 幕 新总统的第一天
一人一票:把“黑”人送进“白”宫
大国新政: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 上 篇 帝国风云
■ 第一章 历史争战《信息自由法》
第四股力量:知情权的起点
国会议员:孤独的战争
白宫当家人:一个妥协者和机动者
政府VS. 社会:旧剧情重现新时代
■ 第二章 数据帝国的兴起
摩尔定律:全世界半个世纪的发展规律
最小数据集:上升到立法高度的开路先锋
民意几时有:选票催生的创新
普适计算:计算机本身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大数据”战略:争夺全世界的下一个前沿
■ 第三章 数据治国
循“数”管理:平安大道怎样铺
数据“验”平权:民权史上的碑石
数据“打”假:最大的争议就是福利滥用
CompStat :街头警察的创新传奇
■ 第四章 商务智能的前世今生
起源:从数据到知识的挑战和跨越
结蛹:数据仓库之厚积薄发
蚕动:联机分析之惊艳
破茧:数据挖掘之智能生命的产生
化蝶:数据可视化的华丽上演
■ 中 篇 法则博弈
■ 第五章 帝国的法则
收集法则:减负,为人民减负
使用法则:隐私,文明社会的共识
发布法则:免费,人民已经交税
管理法则:质量,互联网时代的根本
■ 第六章 《数据质量法》的困局
产业界“俘虏”政府:数据背后的政经战争
美式“旋转门”:权、名、利大串场
“掺沙子”法案:国会对付总统的独门秘器
环保“风险门”:公共利益常常无人代表
集体行动的逻辑:人人都想“搭便车”
三权之歧:什么是真正的“和谐”
■ 第七章 全国隐私风波
《一九八四》:零隐私的恐惧
大数据就是“老大哥”:中央数据银行之争
百年纠结:统一身份证
“9?11”大拐点:以反恐的名义向左转
万维信息触角计划:追踪恐怖分子的“数据脚印”
6 种改变政府的力量:山姆大叔大退让
■ 下 篇 公民故事
■ 第八章 数据开放运动
一个新的世界:从软件开源到数据开放
总统的雄心:公共财政支出透明
数据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Data.Gov:从旗舰初航到保“数”运动
大众创新:航班延误之候机经济学
■ 第九章 试金石:白宫访客记录
总统在见谁:大医改中的“小”插曲
全体美国人的房子:白宫
步步妥协:总统与草根的对决
从白宫安保到政治监督:执著的公民改变世界
■ 第十章 矿难中的歌声和数据
集体行动的号角:你站在哪一边
可以避免的悲剧:数据揭示的全景式真相
默认公开推定:和矿难赛跑的原则
唯一的道路:民主时时都要“争”
■ 外 篇 天下趋势
■ 视界一 大趋势
数据权:大不列颠的硕果
大合流: 国际开放联盟
云计算:新的航向
再造互联网:从网页相连到数据相“联”
■ 视界二 大挑战
逐鹿政坛:得数据者得天下
数据竞争:企业赢之道
下一波浪潮:从大数据到大社会
■ 尾 声 挑战中国:摘下“差不多先生”的文化标签
■ 大事记 20世纪大萧条后美国信息开放、技术创新之路
■ 译名表 美国政府机构ABC
■ 后?记 搭建“大数据”的世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大数据”战略:争夺全世界的下一个前沿 联邦政府的每一个机构和部门,都需要制定一个应对“大数据”的战略。 ——《规划数字化的未来: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给总统和国会的报告》2010年 业务工作的管理数据,民意社情的调查数据,以及对大自然、动植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监控而产生的环境数据,是联邦政府的三大数据来源。这三种数据,其发展各有先后,收集方式各不相同,数据量也大小不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交叉和重叠,有一些民意调查的数据,是业务数据,而一些因环境监控产生的数据,也可以是业务工作的数据。 由于无线传感器的快速普及,环境数据增长得最快,成为联邦政府数据量最大的来源。 虽然环境数据增长得最快,但这三种数据,其实都在爆炸。这种爆炸,并不仅仅是数量一个维度的。2001年,著名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在一份研究报告21中指出,数据的爆炸是“三维的”、是立体的,这三个维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同一类型的数据量在快速增大; 二是数据增长的速度在加快; 三是数据的多样性,即新的数据来源和新的数据种类在不断增加。 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也不仅仅限于联邦政府。如前文所述,2011年麦肯锡公司在其研究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中指出,在美国,仅仅制造行业就拥有比美国政府还多一倍的数据,此外,新闻业、银行业、医疗业、投资业、零售业都拥有可以和美国政府相提并论的海量数据。 哈尔·范里安(HalVarian)是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美国研究信息经济学的著名学者。2000年,他对数据和信息产生的速度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类社会每年产生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已经没办法用准确的方法来计算现有的数字信息总量,只能估算。他估计2000年新产生的数据量为1000拍到2000拍。但到2010年,仅仅全球企业一年新存储的数据量就超过了7000拍,而全球消费者新存储的数据量约为6000拍。 这种数据量的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和想象。时至今日,数据已经像“洪流”一样,在全球的政治、经济生活当中奔腾。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新的支流还在不断产生,各个支流流动、交汇和整合的速度,还在继续加快。 作为美国社会的信息枢纽,联邦政府当然要正面迎对这个挑战。 2010年12月,总统行政办公室下属的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C)向奥巴马和国会提交了《规划数字化未来》的专门报告,该报告把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工作,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这个报告列举了5个贯穿各个科技领域的共同挑战,报告指出“每一个挑战都至关重要”,而第一个挑战就是“数据”问题。报告说: “如何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共享正在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从网络摄像头、博客、天文望远镜到超级计算机的仿真,来自于不同渠道的数据以不同的形式如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

后记

搭建“大数据"的世界    2008年12月,我刚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就碰上了美国的金融危机,被卷进了失业大军。    两年多的留学生活,既紧张又辛苦,结果却没工作,不免郁闷。但“宅”在家里,却有了和女儿一起玩耍、抒情咏志的时间。我开始写博客,记录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感受。后来,一篇文章被中山大学的郭巍青教授读到,经他推荐,发表在2009年9月的《时代周报》上。    没想到,一个崭新的写作空间,就此豁然打开。    此后,我陆续接受了《新快报》、《南方都市报》、艾瑞网等报纸网站的邀约,写了近一年的专栏。期间,郭巍青教授、《新快报》的杨震编辑、《南方都市报))的邓志新编辑和《时代周报》的彭晓芸编辑都对我的写作有过帮助,令我受益匪浅。    但促成本书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在其中的职业经历。    1996年,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数据库程序员。后来担任了边防巡逻艇的指挥官,从事过政府部门的统计工作。但没想到,在美国的工作,又和数据、政府发生了关系。我所在的美国公司,是政府合同商,致力于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数据解决方案。我的新职位,和十几年前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极为相似,但所使用的技术已经无法同日而语。通过和一个又一个项目的“亲密”接触,我真真切切地“透视”到数据在美国政府和企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其成因、背景和趋势的过程中,我常常被数据的力量和美感所震撼。    我将这种新的特点和趋势概括为“大数据时代”的“循数管理”和“数据竞争”。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工作过10年的公务人员,我知道,这种管理方法和竞争态势还不为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大众所熟悉。    这触发我产生了一个系统的中文写作计划。    就在我决心暗下之时,我的职业发展突然峰回路转:2010年下半年,被公司提拔成技术部门的主管。在美国带队伍——立刻又成为一个挑战。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我无暇他顾,本书的设想,甚至专栏写作,都被迫搁置。    次年3月,在回国期间,我和东西网的张文武总编提到了这本书的构思。他听后眼睛一亮,说这是一本好书,建议我快快写出来。    他的眼神,又拨动了我心底那根弦。加上新岗位的工作慢慢驾轻就熟,写作的计划,于是重上日程。    从2011年6月起,全书历经8个月。这8个月当中,我几乎断绝了一切的社交、娱乐和休闲,投入了全部的业余时间。如精卫填海、乌鹊衔枝,每晚夜深人静之时,我就坐在书桌和电脑前,一点一点搭建“大数据”的世界。无论白天黑夜,一有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问题就在脑中盘旋。记得好几次,下班回家,过了家门的路口,还浑然不觉,一直把车往前开,最后绕了个大弯才调头回来。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同窗王怡河。虽然都是理工科出身,但在校期间,我们就对文、史、哲很感兴趣,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怡河博闻强记,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很大帮助。本书的每一篇章,他都是第一读者,一些精彩片段,凝聚有他的智慧。挚友张炳剑也曾阅读过部分章节,提出过很好的意见。我还要感谢KIT Solution软件公司的总裁张小彦博士。小彦在美国工作、生活了30多年,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入的体察和了解。与他的日常交流和思想碰撞,是我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曹凌志主编、王家胜编辑对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倾注了心血。戚丽艳、肖准对个别文本和图片的翻译有贡献。杨文卓、王玺等好友曾关心过本书的写作。在这里,无法列出所有我心存感激的人员。我在34岁的时候,下决心负笈海外,中山大学的周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梁木生教授都曾在我人生的这个关键点上对我指点、关心、鼓励良多。    除了辛苦和感激,在我的心里,还堆积了愧疚。    这8个月中,记不清有多少次,5岁的女儿奕奕拿着玩具、来到我的书房门口,轻声地问:    “爸爸,你可以跟我一起玩吗?”    我总是保持统一的口径,转过身、硬着心肠回答说:    “爸爸在工作,没时间……”    带着失望的表情,她快怏地离开。    一个周末的下午,大雪初晴。我坐在电脑前修改最后一个章节。起身休息,踱步到窗口,忽然看见女儿和太太俩人正在给我停在院子中的车清扫积雪。奕奕的身高,刚过车头,她穿着大衣、戴着手套,站在厚实的雪地中,一下一下挥动着小铲。隔着玻璃窗,我听不到声音,第一反应是抬脚下楼,一转念,又不忍打扰这个画面。我静静地靠在窗口,看着红色的车身慢慢从白色的积雪当中露出来,心,像被抚摸了一样,感到特别的温暖。    我知道,很多事难以周全。我期望这本书,能为他人带去知识和视野。    旅居海外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美国,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认真学习的国家。所谓的“中国崛起”,我认为现阶段还是要证明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学习能力。不要有桥不走,硬要下河摸石头。    要学习、要上路,这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我们的进步,应该以全世界的文明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对西方世界客观的观察者、理性的思考者和开放的分享者。    海外的华人、留学生拥有这样的历史机遇。我也愿把这作为自己的坐标,为国家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为了确保本书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我查对了很多资料。语言表达上,也做了反复的修改。尽管如此,肯定还有错漏和不足。感谢您的阅读,也欢迎您的意见和评点,以备再版时修订完善。    涂子沛于美国匹兹堡    2012年2月28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极权的国家,他们手上拥有足够的资讯,足以利用这资讯,掌握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老大哥”的影子,可以无所不在……涂子沛先生《大数据》这部书,清楚地叙述了资讯时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社会的控御力。他讨论的范围方方面面、极为广泛。我们要对涂子沛先生致敬与致谢,因为他为华文世界提出一个重要的话题。    ——【许倬云】 [史学大家、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讲座教授]    在很多领域,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企业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些雄心和计划,现在应该拓展到大数据的领域。涂子沛先生的《大数据》这本书,将在这个重要的领域,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提供引导和帮助。    无论是对中国政府,还是就中国的商业组织而言,《大数据》都是一本重要的书。    ——【托马斯·H·达文波特】 [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巴布森学院总统杰出奖教授、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大师]    《大数据》这本书讲述了数据技术浪潮的兴起过程,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开放历史,气势磅礴。从书中可以看到,美国的发展动力,正是开放和创新。我们正在向个性化的智能互联网时代迈进,计算力的扩展正在不断加速,数据将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创新动力。    ——【杨叙】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大数据》从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出发,描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数据对美国社会政治、商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谈及了1930年以来历任美国总统,可谓波澜壮阔。涂子沛作为科技业的精英,并没有将自己眼光和生活局限于技术之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和理解、对华人社区工作的积极参与和贡献,都是促成本书成为一本佳作的重要原因。    ——【薛海培】 [奥巴马总统大选亚裔事务顾问、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会长、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大数据》是一本视角独特、取材新颖、别开生面的好书。它以数据为轴线,描绘了美国走过的开放创新历程。从该历程中我们看到,数据挖掘是一种知识生产过程,从中产生创新,产生管理,产生推动社会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政治的发展,公民权利的实现,以及各种自由与福利的保障,都和对数据的创造性应用密切相关。这对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的中国,尤其有借鉴意义。趋势所在,数据乃大。涂子沛先生的专业性分析和介绍,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郭巍青】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但释放这种能量,需要严谨的数据治理、富有洞见的数据分析,以及一个激发管理创新的环境。涂子沛的《大数据》这本书总结了美国的经验和实践,并为中国提出了一个路线图。我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这本书完整地融合了技术、政治、商业三个角度,体现了我们学院师资教学的独特优势。我相信本书会在中国激发新的思想和讨论,帮助中国迎接大数据的挑战。    ——【Ramayya Krishnan】 [卡内基梅隆大学海因兹学院及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终身教授]    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用近似新闻评论的笔法,《大数据》这本书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由经验管理到数据管理这场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革,通俗形象地讲清楚了科学的道理,实属难得。这对学者们扩大视野,对管理干部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薛华成】 [中国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创者、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大数据》这本书揭示了数据在未来社会中的革命性作用。大数据将是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谁能更好地抓住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谁就能在下一波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关于数据的知识,将成为个人知识结构中的必备要素和基础。    ——【施伯乐】 [复旦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主任]    子沛兄的《大数据》这本书,帮助我们形象地了解信息自由、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我最感兴趣的是美国信息自由制度建立的过程。它让我看到,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是如何通过自省式的努力,认清比自身存在更本源的客观规律。这种制度一旦建立,就如同打开了控制某个基因群组的开关,后面所呈现的演化,虽然眼花缭乱,反而显得平淡无奇、顺理成章了。    ——【赵嘉敏】 [东西网总裁、译言网创始人之一]    18世纪启动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20世纪中启动的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也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这个进程刚刚开始。涂子沛先生所著的《大数据》一书,用有趣的故事带我们回顾信息时代的里程碑,使我们透过未来的变幻不清的迷雾,展望和畅想信息革命的大趋势。    ——【董洁林】 [苏州大学企业创新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大数据》值得仔细阅读与思考。要让数据更好地说话,既依赖于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更需要政府、机构和公民的数据意识的不断提高。    ——【汪小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数据科学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和领域。涂子沛先生的《大数据》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大数据浪潮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这种技术进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影响。希望读者从本书中获益,以积极的态势应对中国的大数据挑战。    ——【张晖】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编辑推荐

《大数据》编辑推荐:中国+美国,两国要人推荐,持续畅销,领跑大数据时代最好的书——中国高层人物汪洋+奥巴马总统大选亚裔事务顾问、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会长、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薛海培+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谢文+中国房地产风云人物任志强+史学大家、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讲座教授许倬云+中美10大高校著名学者……这里有“中国对手”——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20世纪大萧条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开放历史,数据技术浪潮的兴起过程,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真正读懂中国趋势,一定要先读懂美国。美国政府为什么能,中国到底缺什么?这里有“中国建言”——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大师达文波特,把脉经济,数据治国,专门为中国政经两界提示智库建言:“在很多领域,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企业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些雄心和计划,现在应该拓展到大数据的领域。”这里有“中国财富”——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商务智能、云计算、Facebook、推特、Web3.0、语义网……数据战争,就是未来之争!数据兴则企业兴,数据强则企业强!叫醒中国,超越中国模式的粗放式增长,迈向精细化的管理革命,大数据将是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这里有“中国致敬”——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不要以为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才这样。美国之为美国,还有坚持信息自由的新闻记者、发现摩尔定律的工程师、定义数据仓库的实业家、首倡普适计算的业余鼓手、鼓吹财政公开的民间活动家、倡导数据开放运动的青年学生,以及活跃在无数公民自治组织的普通个人。这里有“中国问题”——回望中国,胡适批评“差不多先生”,黄仁宇求索“数目字管理”,我们的世界看起来雷打不动。大数据时代,挑战中国,摘不下“差不多先生”的文化标签,我们世界工厂还将是一个落后的100年!这里有“中国乡愁”——大数据战略,重新洗牌全球格局:美国,再一次领跑世界;中国,却很可能再失良机而浑然不知!中国迷局如何解开?最具海归视野、近20年中美职业生涯的作者,从太平洋对面看到中美两国的差距,披露大量美国真实案例,最先为华文世界开启大数据重要话题,写成这本意在兴邦治国的战略之书,图文并茂,老百姓也看得懂。

名人推荐

这几天,我看了两本书,其中有一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在美国的华人涂子沛写的《大数据》,看以后非常有启发。/中国人数据意识的淡薄由来已久,甚至可以称之为国民性的一部分。我希望大家能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带着问题读,带着想法读。——汪洋 中国高层人物在很多领域,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企业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些雄心和计划,现在应该拓展到大数据的领域。涂子沛先生的《大数据》这本书,将在这个重要的领域,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提供引导和帮助。无论是对中国政府,还是就中国的商业组织而言,《大数据》都是一本重要的书。——托马斯•H•达文波特 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大师、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巴布森学院总统杰出奖教授在极权的国家,他们手上拥有足够的资讯,足以利用这资讯,掌握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老大哥”的影子,可以无所不在……涂子沛先生《大数据》这部书,清楚地叙述了资讯时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社会的控御力。他讨论的范围方方面面、极为广泛。我们要对涂子沛先生致敬与致谢,因为他为华文世界提出一个重要的话题。——许倬云 史学大家、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讲座教授《大数据》从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出发,描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数据对美国社会政治、商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谈及了1930年以来历任美国总统,可谓波澜壮阔。涂子沛作为科技业的精英,并没有将自己眼光和生活局限于技术之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和理解、对华人社区工作的积极参与和贡献,都是促成本书成为一本佳作的重要原因。——薛海培 奥巴马总统大选亚裔事务顾问、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会长、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大数据》这本书讲述了数据技术浪潮的兴起过程,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开放历史,气势磅礴。从书中可以看到,美国的发展动力,正是开放和创新。我们正在向个性化的智能互联网时代迈进,计算力的扩展正在不断加速,数据将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杨叙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大数据》是一本视角独特、取材新颖、别开生面的好书。它以数据为轴线,描绘了美国走过的开放创新历程。从该历程中我们看到,数据挖掘是一种知识生产过程,从中产生创新,产生管理,产生推动社会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政治的发展,公民权利的实现,以及各种自由与福利的保障,都和对数据的创造性应用密切相关。这对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的中国,尤其有借鉴意义。趋势所在,数据乃大。涂子沛先生的专业性分析和介绍,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郭巍青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但释放这种能量,需要严谨的数据治理、富有洞见的数据分析,以及一个激发管理创新的环境。涂子沛的《大数据》这本书总结了美国的经验和实践,并为中国提出了一个路线图。我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这本书完整地融合了技术、政治、商业三个角度,体现了我们学院师资教学的独特优势。我相信本书会在中国激发新的思想和讨论,帮助中国迎接大数据的挑战。——Ramayya Krishnan 卡内基梅隆大学海因兹学院及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终身教授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用近似新闻评论的笔法,《大数据》这本书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由经验管理到数据管理这场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革,通俗形象地讲清楚了科学的道理,实属难得。这对学者们扩大视野,对管理干部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薛华成 中国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创者、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大数据》这本书揭示了数据在未来社会中的革命性作用。大数据将是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谁能更好地抓住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谁就能在下一波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关于数据的知识,将成为个人知识结构中的必备要素和基础。——施伯乐 复旦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主任18世纪启动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20世纪中启动的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也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这个进程刚刚开始。涂子沛先生所著的《大数据》一书,用有趣的故事带我们回顾信息时代的里程碑,使我们透过未来的变幻不清的迷雾,展望和畅想信息革命的大趋势。——董洁林 苏州大学企业创新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大数据》值得仔细阅读与思考。要让数据更好地说话,既依赖于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更需要政府、机构和公民的数据意识的不断提高。——汪小帆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数据科学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和领域。涂子沛先生的《大数据》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大数据浪潮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这种技术进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影响。希望读者从本书中获益,以积极的态势应对中国的大数据挑战。——张晖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数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9条)

 
 

  •   被“大数据”这个书名虚晃了一枪,以为很IT,读玩以后才赫然发现里面都是些美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经典案例,蛮精彩。处处说美国,实际处处说中国,有一种当年读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激动。

    感觉“科技”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外壳,骨子里完全是一个人文书。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以人文书闻名的广西师大理想国,会出版这个书。

    BIG DATA时代,大数据引起了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的全面关注,这应该真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叫醒中国……”“数据战争,就是未来之争!”“大数据战略,重新洗牌全球格局!”这些貌似狗血的广告语,读了书之后,还真是不能不有所认同。

    但是中国貌似还没有充分的认知,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的人,甚至高层,似乎还尚无觉悟和应对。这也是作者在尾声部分难掩内心焦灼的原因。大数据时代,讲究的就是精确、创新,但是无论是胡适说的“差不多先生”,还是黄仁宇讲的“数目字管理”,或数十年,或已百年,并未真正引起国人的重视。

    封面的的一句话——“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本以为只是一句广告语,读过才知道这大体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再又赫然发现,这句话就是这个书的副标题。大数据,确实在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很喜欢封面上的另一句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中国+美国2012换届之年重磅书——史学大家许倬云+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奥巴马大选顾问+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师+东西网+中美10大名校推荐)
  •   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而“大数据战略”,则是当下领航全球的先机。
  •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中国+美国2012换届之年重磅书——史学大家许倬云+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奥巴马大选顾问+全球顶尖管理...非常好,谢谢!
  •   时过午夜,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吃下了这本书。我忍不住在读后的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境。这是一部令人饥渴的书。当纵览了数据对现代社会进程的巨大改变的魔力,吊起了我们对未来大数据、大社会的强烈渴望。丰沛的数据信息的应用,为商业运作,为政府行政,为社会参与,提供了广阔深远的平台,你可以有无边的遐想……这是一部令人沉思的书。我原以为big data无非是讲述数据整合与挖掘的技艺,未料到数据信息这样一类事实基础,却和知情权、透明化、公开化这样的社会政治议题紧密关联,正如作者题记中所言,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拍案惊呼,深刻啊!我们不禁要追思,为何大数据的潮流奔涌在美国这样的国度中?这不只是“数字化管理”的文化特色所能解释的。这是一部令人焦灼的书。它又一次刺痛了我们近年因GDP飞赶到世界第二的小小虚妄心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可能在富足的本领上进步了,但在善治方面的确乏善可陈——至少在数据的视角是如此。我们是缺乏数据的收集,但也炮制更多的虚假数据;我们可以做13亿多人的普查,但能够申请使用到普查数据的研究者不会多于130人。比照着美国的民间组织一次次地质询“白宫访问者日志”,我们真的应该为自己焦灼。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不仅是公众对政府监督的利器,也是政府向民间释放信任与善意的机遇——愿为政者有所感悟。
  •   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20世纪大萧条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开放历史,数据技术浪潮的兴起过程,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真正读懂中国趋势,一定要先读懂美国。美国政府为什么能,中国到底缺什么?
  •   这是一本震撼的书, 她道出了中美之间真正的差别,这是一本写得极其认真的书, 没念过美国大学教科书的,看了就知道什么才叫做严谨的创作 这是一本跨界的书, 题目是技术的,主线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美国信息公开的历史进程,着眼 点是政体和民主的精神, 引用的内容本身就是大数据, 这些保证让你吃惊 开眼想要的数据, 你在中国绝对找不到的数据 这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但是沉甸甸的书. 还没有哪本技术书会让我想一次读完的, 这似乎是一 本 , 看完以后心潮难平这是一本让人钦佩的书 , 书的内容,组织,跨度,看似松散, 实则柔中带刚,简直是技术散文,形 散而神不散, 作者是真正的高手. 这是一本极其准确的书, 书讲的是大数据, 确实有大量数据,表格, 引用, 我看过太多充满各种 引用错误的资料, 但是这本书我很难找到,哪怕是前后的不一致也很难 找到.
  •   中国会被淘汰吗,南海打一战,会被美国咋办啊?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铁板一块,看奥巴马那个动作,开放到透明,还被公民折腾哈。

    弱国无外交,现在,弱国怕也没力气,跟人家美国拼什么数据未来啊……

    说什么G2,政府高层,值得读读,深思!
  •   书读了一半。觉得很好。这本书不是以技术路线为主的书。相信作者也不是技术出身,要不然也不会分不清楚数据结构和数据库schema的区别。但是讲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技术书已经很多了,而这本书的角度却主要是讲大数据时代,政府决策与信息的发布如何顺应这个时代应有的特征。作者站在很高的角度去叙述问题。文字的风格有点类似《工程学--无尽的前沿》一书。不过作者把握的角度非常好,从政策到决策,从背景到应用,都非常详尽,看后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思考。

    阅读的时候,我多次为美国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感到震撼!相比之下,我们无论从公民到政府,对信息化,对数据的使用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就拿最近什邡事件来说,不论项目本身和民众行为的对错,整个过程从信息发布,意见征求,以及信息交流来说都没有做好。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是深深认识到这一点。把应公开的数据,有效地公布给民众,是一种责任和能力。

    我推荐所有人阅读这本书。
  •   精彩故事会,一口气,读得放不下,有图有文,连家里的老爸也看得津津有味。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这句话在美国流传极广。

    难怪老美不光有硅谷,有比尔盖茨,有乔布斯,有扎克伯格。
    一个一个,都是科技英雄,读了《大数据》,更加懂得了美国为什么是美国。
    中国人啊,难道是民族的痼疾?“差不多先生”,再不改的话,咱们世界工厂怕就淘汰了。

    书也漂亮,拿着舒服,有益身心,值得!
  •   在没有阅读本书之前,心里琢磨着本书应该是关于商业方面的书籍,但是当阅读完本书之后,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有一定偏差,本书大量引用美国政府关于在处理数据的案例,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观察,为当下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素材,阅读美国政府关于数据方面的处理,领略数据发展过程,实在是让人既欢迎又悲凉。
  •   《大数据》的内容很劲,政府得力,公民受惠,时代科技冲击波。

    其实,像李开复这样的创新者,他们了解世界,了解动态。

    读了《大数据》这本书,你我理解世界的层次又上一个台阶。

    咱们中国哟,中国逻辑?“数据改变一切”?
    人家美国,怎么就没那么多腻歪?
  •   第一感觉是震撼,第二感觉是非常震撼。引发我对大数据带来怎样的冲击与颠覆的思考,直到现在都回荡不止!特别是美国政府率先垂范,极力以政府信息和数据公开引领经济社会信息与数据的大公开,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起到了关键和积极的作用,对我国政府和社会推进信息公开和大数据事业极具启迪意义!
  •   这是一本容易被书名欺骗的书,开始因为对信息革命这一类话题有兴趣,所以买来看、想挑战下自己,开始以为读起来会比较难,但翻开书就发现,这其实是一本人文书,里面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并不是枯燥的说理和阐释概念。作者提出的话题也比较有趣,让人反思这个世界会往哪里去。托夫勒那本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概念,《大数据》继续深化了这个讨论,让我们重新反思自己身处的这个变革年代,很有启发。
  •   很不错的一本书。首先:作者的文笔不错,写作方法和林达的文风有相似之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细节,有深度。其次:大数据这个概念的确是很新颖的一个命题。在IT硬件已经成为随手可得,完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我们的下一个增长极将来自何处。大数据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方向,在我看来也是正确的方向。很多公司,已经利用海量数据分析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成功,没有理由在政府领域,大数据的理念不能继续成功。第三: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也在看与戴尔相关的书籍。戴尔的管理中有许多接近大数据的思想,相互映证,更是有趣。综上,强烈推荐下。哈佛商业评论今年第10期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回头再好好研究。
  •   我就是做数据的,看完这本书感觉很激动,中国的数据管理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越来越被重视
  •   很好看的一本书,未来的世界就是大数据的世界,现在谁也离不开数据。作者主要写了美国数据革命的过程,顺带写出了美国民主,很好看。作者用数据和表格还有些视图的方式,列举了美国发生枪击事件,交通时间,还有煤矿工人伤亡事件等等美国发生的事情来阐释大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好处和坏处,以及民主的过程值得读。
  •   其实,不管我们是否情愿,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透明时代,与网络连接的传感、传输、计算和呈现信息的设备,已经将我们包围,不经意间我们被记录,被计算,被分析,当你的手机或其他信息终端善解人意地向你推送信息服务时,你已经成为大数据透明时代的战利品。人类已经无法还原到纯自然的生存状态,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伙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一起对人类进行版本升级,这就是本书,还有《奇点临近》一类文献向我们揭示的未来场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一趋势:机会或威胁尚未定论。
  •   看过之后才来评价的,涂先生的这本《大数据》超赞啊,把数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的那么透彻,也让我对美国的历史,政府有了更多的了结。总之很爱很爱,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能跟上欧美国家的步伐.....
  •   中国是人口大国,手机大国,相比较美国,唯独不是数据大国,为什么?

    我们是舌尖上的中国,美国是数据帝国,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得用数据说话。

    我们呢,哪怕是媒体,也可以“用数据说谎”。

    手感不错,收藏一本。值了!
  •   感觉侧重点不是数据挖掘,而是讲述美国文化下和制度下产生的强大力量。可以开阔视野,期待中国也会有所改变。
  •   感觉侧重点不是数据挖掘,而是讲述美国文化下和制度下产生的强大力量……作者估计……对中国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我只当了解美国去了,呵呵
  •   看了美国人身份证那一段,特别有感觉,人家还在讨论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就是不要做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我们这边,啥都有了,个人权利问都不问,大数据体现在小细节上,更能看出一种制度,一个政府的优劣。
  •   从美国视角讲解数据时代的演变,对比出真知,我们中国在某些方面确实应像美国学习。
  •   这本书从美国的数据公开谈起,涉及到美国社会的方面方面,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美国公民社会的全貌,读来让人觉得心潮澎湃,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都是未来IT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发力点。
  •   真实的数据,才是美国比中国强大的地方!
  •   了解美国数据开放历程,对分析下一步发展趋势有帮助。
  •   围绕美国政府对数据的态度的变化展开论述,很不错。
  •   说实话,看过这本书有好久没能好好睡觉。 时代给予我们的压迫感,每时每刻的变化。 唯恐有一天跟不上这种变化,大数据的时代,私密的重要性 。 书中提及的美国制度的一次次的改良等等, 不要以为他是单纯的学术报告,推荐给你 一个你新的视角。
  •   涂子沛这本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大数据的读物,他以自己在美国所见所闻为基本素材,为读者展示了大数据的魅力,内容很详实。
  •   这是一本揭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收集与分析运用对于国家和人们生活重要价值的好书,通过分析美国在运用数据上的各种情况,向大家展示了“大数据”对现代生活的重要价值。
  •   首先感谢读者,写了这么一本很有含金量的书。
    看上去书名像一个IT的概要书籍,但是实际上以政治活动的视角解释了数据开放、数据挖掘、数据决策的发展历程,更是处处让读者思考落后的政治体制和现金的政治体制之间的差异,让人反思,思考当下的野蛮政治的谎言,期待每个人能跟作者一样,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起来,去冷眼洞察这个世界,同时找准自己的位置。
  •   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走在前沿,并且易懂,尤其是诸多经典案例,更加让人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非凡变化,数据尤其是大数据将是未来全球竞争的“核武器”,谁掌握大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制胜权乃至垄断权!期待作者能够有续集出版,非常期待!!!
  •   从数据看美国如何成为世界霸主,很有启迪
  •   受教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社会和企的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谁掌握了数据,越就掌握了未来,相比之下,大洋彼岸的两国,相差不知凡几,可叹!
  •   讲未来的趋势,我觉得很好,最近看到FT中文网还有很多专栏作家都在谈大数据时代,确实,这是个重要的趋势
  •   感觉侧重点不是数据挖掘,而是讲述美国文化下和制度下产生的强大力量。可以开阔视野,值得学习。
  •   这本书主要从美国政治方面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变化,比较通俗易懂。
  •   从美国的历史出发,客观理性的对即将来临的数据时代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
  •   非常喜欢这本书,看看美国的政务数据公开是怎么走过来的,也很艰难呢。
  •   文章从政府支持大数据这条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没有政府的支持很多时候大数据就变成了一个空谈,当然大数据也只是数据,怎么变成信息,变成只是,需要更多技术的支持.
  •   开卷有益!了解了大数据发展的历史和背景。主要是以美国为例,感觉还是有些启发的。
  •   大数据太火了,老板推荐的书,看了很有感触。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循数治国”了才好
  •   这本书是领导推荐的,仔细阅读了,收获颇深。生活在数据的时代、伴随网络的日渐发达、个人的数据已经不是秘密,这在中国尤为突出,裸体行走在社会上,靠的是什么?可能只有盖住你眼睛的权掌和坦坦荡荡的胸襟了。
  •   继云计算、物联网后,大数据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和未来的热点,导师特意推荐了这本书,感觉深入浅出,介绍得还是很全面的
  •   非常喜欢这本书,著者文笔流畅,把一个大道理讲得如此透彻,难得!这本书让会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数据在为国家之间的竞争会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中国要走的路好长,制度建设的路尤其更长。愿中国的父母官,多看看这类书,对国家的发展多少应该是有用的。
  •   讲了未来世界数据为王的大趋势,谁能更新、拥有、保存、分析、应用数据,谁就能引领未来
  •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   在这个数据时代,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未来发展动向之类的书籍。刚买来,还没仔细看,我期待书中的内容能给我惊喜!
  •   已经基本看完,文章很容易读懂,对于想要明白为什么现在IT产业为什么极度推荐大数据的朋友很合适。因为全书都是采用论断式,证据和案例非常充足。读后不仅明白了大数据,而且还会对当前互联网变化有新认识,进而反思。推荐!
  •   的确,《大数据》很重要。我们老百姓,也可以从此了解,科技趋势,财富是这样增值的。未来掌握在你我手中。不管怎样,相信未来!
  •   中国太需要数据了!
  •   再次提示中国人要重数据、讲实证,真正把利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实现良性管理。
  •   大数据是近来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对这一话题作了详细阐述,可读性强,不枯燥,推荐。
  •   精细化管理,数据不可或缺。
  •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强烈推荐
  •   看起来感觉像IT,其实里面全部是对比..你懂的。
    非常牛逼的书,作为技术人员来说,我也认为是,用数据来说话。
  •   内容较前沿,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角度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展望了需要处理的问题,非常难得!
  •   当我们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引导世界,比如在能源方面,国际能源组织和机构,以及一些大型财团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操纵能源供应和价格,从中获得足以让人激动的收益,这也是我们在能源市场被动的根本所在。
  •   量变引起质变,这本讲数据的书是我第一次看到,量化的东西是真实可感的,对数据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事物更真切直观
  •   作者作为资深互联网从业人事 ,从国外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国内互联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但是 ,深入带来了文字上表达略显专业,读起来有些章节稍微吃力些。
  •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
  •   未来的数据的时代
  •   对当前的数据世界很好的归纳,值得一读
  •   这本书我下了订单,谁知道却断货了,但是好书还是要和大家推荐一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日益重要,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和每一位买它的读者带来收获~
  •   值得一读,掌握数据,就赢得时间,赢得时间,就赢得未来
  •   本书讲述的是今天是一个大数据公开于大宗的时代
  •   未来充斥着大数据需要我们去研究
  •   读完之后对大数据革命又有了新的认识,强烈推荐!
  •   从信息,数据角度看中美差距!值得一读
  •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数据带来的变革
  •   从历史、政治、社会等角度来论述大数据时代
  •   数据我们每天都在产生也都在使用,但从未想过数据有如此的用途,从本书中也学到了一个前沿学科数据挖掘,真是受益匪浅啊,正当时看到此书。
  •   大数据这本书的出版,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值得我们去看。
  •   其实应该再买本大数据,互联网。。。
  •   网络时代,数据就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   才开始读,已然爱不释手!超好的一本书,例子贴合实际,对初入大数据的人来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开篇介绍便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赞一个!另,当当送货速度超快的~
  •   领导和同事推荐的一本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数据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但它确实是一种趋势。应该仔细阅读一下。
  •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被应用,作为消费者,只是成为大数据的一个符号,很难说大数据对于消费者的利好,不过,淘宝的数据,微信的沟通,倒是可以让我们的时候变得便利,至于到底如何,还是要看这个时代的人心!一切就有可能!
  •   把大数据还原到社会历史中了,视角比较独特
  •   伴随这计算机的发展,大数据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希望它能够造福人类。
  •   非常好,很喜欢,之前在课堂上老师介绍过大数据,读过这本书后感觉很好!强烈推荐
  •   我是从事数据行业的,公共数据是一个大的前景,不过在天朝,似乎太遥远了。
  •   云时代是数据的时代,开拓思路很不错
  •   正在做数据分析方面的事情,临时抱佛脚
  •   可见数据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了解一下现今社会嘛~~
  •   从本书可以看出数据的透明化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建议大家看看。
  •   这个社会信息量猛增,需要数据工程辅助人类分析
  •   大数据时代,最近网上成了热点,这书还没看,我要抓紧了
  •   大数据的介绍让人耳目一新,其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在金融业,值得一读!
  •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
  •   观望了很久 终于开始看这部书了~~海量数据交换所带来的大知识 大科技 大利润 很好很好
  •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大数据方面第一本著作吧应该是,非常不错!
  •   大数据时代己经到来,国内没有充分地准备,民众更没有充分的认识。
  •   可以作为了解大数据时代的入门书
  •   非常喜欢,从一个更大视角重新认识了数据,很棒
  •   大数据一书比较专业化.可以读
  •   对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很有启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