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原研哉  页数:128  译者:纪江红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原研哉本书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我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感觉之源。换句话讲,我试图找到那通过“白”的概念营造的简洁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设计是我的工作。我为人类的沟通而努力。这意味着比起做“东西”来,我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我在大量的展览中展示了我的工作,做了不计其数的海报、包装设计、符号标志以及书籍设计。这些作品全都反映了我的既定“环境”的属性。我的职业引导我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自我更新的形象,以及能留下恒久印象的清澈通透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反过来又使我开始关注在日本,或更广泛而言,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传播手段。随着这一连串想法的推进,崭新的答案在我心中萌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空”与“虚无”是我在试图抓住沟通本质时思量的一些术语。当人们分享各自的想法时,他们一般是倾听彼此的意见,而非将信息扔给对方。换句话讲,有效沟通的基础在于我们能多好地倾听,而非我们能多好地将我们的意见推给坐在我们面前的那个人。人们已通过使用诸如“空的容器”这样的用语将沟通技巧概念化,以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对方。例如,与那些含义被限定得较窄的标志不同,十字、日本旗上的红色圆这样的符号,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不受任何疆界限制自由驰骋。它们就像无数空的容器一样,能包含各种可能的含义。空的概念同样可从洞穴式的陵墓、教堂、小花园或茶室中发现。它们都反映了空的概念。虽然一开始我是在写“空”,但没多久我就发现,我其实是在说“白”:通过与“空”那宽广的含义谱系对峙,“白出现了。从语言学上说,白这个字,在日语里是出现在空白这个词组里的”。这一联系最终迫使我根据空与白的关系去探索空的含义。相应地,我最终也是先写的“白”,然后再转到“空”。我希望,当你读完本书,“白”对于你,看起来已经有所不同了。如果你能觉出它正在以一种新的、更高的清晰度放射着光芒,我们就可以说,你的感觉已被精炼过了。这样一个提升了的对“白”的认识也提供了一种条件,让我们能在更亮的光里看我们的世界。

内容概要

  本书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本书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本书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相对于设计本身,本书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它引导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获得新力量的形象,并留下长久印象的无比清晰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反过来又使读者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土壤,或更广泛而言,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播的手段。随着此思想进程的进展,本书正在引出新的答案。

作者简介

  原研哉(1958—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曾设计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推广材料,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实践了横跨空间和平面的整体设计观念。在梅田医院CI设计中,尝试表现了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白的发现
 作为感觉经验的“白”
 颜色是什么 ?
 くろく
 脱离颜色
 信息与生命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纸
 刺激くろく的能量
 作为一页纸的白
 作为创造催化剂的纸
 白的反刍
 白方纸
 折叠语言
 关于字
 字型与排印术
第三章 空
 空的意义
 长谷川等伯的 《松林图》
 作为无限潜能的空
 信息与伊势神宫
 什么都没说
 白底上红圆的容纳性
 空与白
 茶道
 日式房间的起源
 思在空里
 创造性问题不需答案
第四章 回到白
 “推敲” 与不可逆文本
 向白一跃
 清理
 陌生化
 白沙与月光
后记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作为创造催化剂的纸纸常被称为“印刷媒介”,由于电子媒介的兴起,此言尤为正确。但与电子媒介本质上缺乏实体存在不同,纸的基本特性是无法用“媒介”这一概念完全概括的。当我们以知觉的观点看待文化与文明,我们会发现,一个时代的人们周围存在着一种刺激创造欲的催化剂。以石器时代的文化为例,我们只需手握一柄石斧便可感受到那造斧之人发自心底的创造冲动。石头的重量与触感给了它某种可能性,激发着任何拿着它干活的人。石器时代持续的时间惊人漫长,据说这种斧子的形状传承了有十万年之久。我们在今日很难想象一种工具及其使用能保持上千个世代基本不变,而当我们拿起这样一件东西,去感觉其重量、硬度、质地,我们仍能从直觉上理解其创制背后的那种冲动。即便是现在,不管什么时候,一旦手里拿着这样一件东西,我都会变得兴奋起来。这种兴奋可被视为一种激发所有创造行为的动力。铁器时代提供了类似的媒介。铁这种介质既硬且韧的特性可视为农业和战争这类活动的一种催化剂。犁与铲翻转土地的感觉鼓励人们去开垦荒地,建立和平的居所。而他们侵略邻居的野心,他们对支配生死的力量的冲动,无疑受到了寒光闪闪的钢剑之锋的刺激。巴比伦时期的泥板与楔形文字则为另一种媒介。这些泥板的表面并不总是平的,实际上许多都鼓得好像要爆开一样,如同充斥着文件的笔记本,表面拥挤不堪地刻写着细小的楔形文字。这些板子为何翘曲得这么厉害呢?原因大约是它们得是便携的,这种形态能让它们挤下更多的字。换句话讲,高密度排字的原因可能源于想令其可用表面最大化的考虑。因此,字母一定要小,表面一定要弯。我们可以从实实在在的东西——泥板本身,和它上面的文字推断出这种愿望的强烈。文化是人类愿望的一种反映。如我们将此愿望与一艘船上的风帆相比,我们就能看出风这个关键角色,即盈帆的助力。沿着文化与文明,这样实际的“媒介”总能找到。纸的白色与弹性亦类似地刺激了人类的愿望。纸不仅是一种无机物,一种可用于文字及图像印刷的中性表面,纸的本性更将人们引入了一种延伸的对话,丰富了人们表达自己的能力。书可理解为一种把这种对话往前推进的重要工具。当我们沉入如空气般包围我们的电子媒介的内容之中,我们难道不应首先重新评估其沟通的感性力量吗?白的反刍我的工作需要我坐在一台电脑前,花上相当长的时间敲敲打打。即便现在我都是在键盘上敲着,但我也花同样多的时间与纸接触。在后一种情况下,我能感到头脑的另一部分正被激活,大脑消耗的能量突然剧增。我只需让我的钢笔或铅笔尖与纸相触即可发生,而我的指尖与眼睛一旦介入,我的反应就强烈了。例如,当我为印刷选纸,或是在做书的过程中考虑用纸时,与其说是去接触纸,或许更准确地说是我在对其进行反刍。我们用“反刍”这个词一般是指牛对一团草反复咀嚼吞咽的行为,而这里我是指对形象进行考虑与估量的重复过程。我从记忆里召集一系列白的形象,然后悠闲地将它们与我面前的真纸进行比较。“反刍”似乎与此行为完全吻合,比“选择”或“审查”要准确得多。书装设计始于将各种纸集合到一起。你需要一种纸用于环衬,一种用于护封,一种用于内封,一种用于扉页,如此等等。最终,还要有印正文的纸。近年来,我用彩色纸越来越少。为什么是白纸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开始时我被彩色纸的变化多端吸引住了,对色标本中的大量色彩运用自如。而到了某种程度,我几乎是别无选择地转向了白。设计包含着对差异的控制。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使我懂得,重要的是要限制那些差异,只保留那些最关键的。我逐渐明白,如果我想编织一块有意义的地毯,重要的是细微的渐变,而非悬殊的不同。如此,这块地毯便会精致许多。当我在街上碰到的颜色变化激增,当纸质或电脑上的色彩模版从数百种增加到数千种,我发现自己对颜色多样性的兴趣反而少了,我只把最基本和必要的材料放到我的工作台上。这个决定无疑左右了我的工作。因此到了某种程度,颜色本身变得多余而过剩。颜色当然是文化,我在关于传统色的讨论中已经指出。黑白照片当然是美的,但若是把所有颜色都从世界上去掉,它们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当然我也不觉得人造色就是丑的。正相反,我欣赏那些迷恋原色及其他鲜艳颜色的人,我也对能在真实世界中操控纯色的色彩计算能力着迷。不容置疑,设计的正常做法不允许对颜色的忽略。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白的人,也并不回避使用颜色。作为一个职业平面设计师,我每天都要用到它。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当我动用颜色时,我会敏锐意识到这样做的“功能性”原因。我理解,红色是用于紧急事故按钮和灭火器的一种适当颜色,简言之,支撑标识系统的逻辑出自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怎样,当我专注于工作中的细微情感与审美差异,我即开始无意识地从人造色的洪流转向不太惹人注意的纯自然色的领地。相比于对鲜艳与明亮的强调,我发现自己更加震颤于旧书褪去之色、混入日本和纸的纸板上的灰色,以及锈蚀的雅致之色。从植物种子与沙子那时尚、自然的色彩中,我发现了真实,甚至是一种血缘关系。在所有这些东西中,留下最伟大印记的是白色。白纸有无数种。有些平滑如镜面,有些看起来则像鲨鱼皮一样粗糙;有些有着石膏般平整的表面,有些则有着蛋壳似的肌理;有些闪亮如覆上了滑石粉,有些则莹白如雪。我们找到的白纸可能摸上去如阴天般模糊不清,看上去如毛毯般又软又厚,或硬如木板,或轻如空气,或随和,或强硬……这个单子可以这样一直列下去。因此,也许开始时看着容易,其实为一本书选纸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为要把这许多不同的“白”整合到一起。我们必须在“红白”、“蓝白”与“黄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选定适当的纤维长度和厚度。这样书的各部分就能各自扮演其恰当的角色:护封传达一种有力的沉默,内封则为初启之纯净,扉页乃新开始之肌理,正文则将文字与图像放在清洁的背景上,或对读者的指尖柔声细语:“触摸我!”白在与其周边颜色的关系中时进时退。有时它会显得更“白”一些,有时又会显得不那么白,原因并非物理的,而是要看此种对比是使它显得更亮,还是淡入背景,或是显得暗淡。纸于今日是一种制造产品,已设立了标准,以衡量其白度。碳酸镁——我们看到体操运动员在双杠比赛前往手上擦的白粉就是其中之一,它被用于衡量白度已有很长时间。近年来竟又开发出一种更白的纸,它不像荧光灯那样发青,而是纯白。这种白能在与其他白纸的对比中显出来。因此,当我们想要加重白时我们就用它。到了某个地步我开始意识到,仅凭使用最白的纸并不能使人获得白的最强烈印象。事实上,一本只使用纯白的书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很弱,远比不上一本对其封面、腰封、扉页、正文等处仔细斟酌着使用的不同深浅白的书。这大概是人眼对明暗的深浅适应太快的缘故。而只有当我们的感官必须对透明度和重量也给予评估时,白的完整面貌才会呈现,最强的效果才能获得。当把一张半透明的玻璃纸放在一种带有蛋壳肌理的糙白纸上时,一种白的深度感才会被唤醒。或当快速翻动镜子般的光面纸时,我们会遇见一种石膏般不透光的白,我们即会惊异于白之圣洁清丽。白的物理标准,即所谓的白“度”,并非我们如何感知白的一项指标。相应的,只是白度更高并不能形成我们的印象。大簇怒放盛开的鲜花之自给予我们的体验,一旦背后被衬上一张复印纸,立即就会遭到削弱。浅白的花瓣饱含水分,而我们对其繁茂花朵之白的感知却是震撼的。简言之,白是一种自我们的感觉之内产生的现象。一本书的建构是基于对白的不断反刍,牵涉到眼睛、指尖和记忆。我们对一本书的设计始于一本假书,一本空白页的书,也就是说,一个纸制的建筑形象,而我已无数次立起这样的大厦了。也许,像那白色的花朵一样,信息就是这类实验行为与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合作产物。我认为这种过程支撑着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感知。

后记

当我早上睁开眼睛,花园覆盖在雪中。夜里我感觉到了雪在下。我身体的某一部分秘密地记录着那种堆积,那某种东西正在外面静静堆起来的状况。我向一个崭新的世界打开窗。这个星球给予我们的许多景象是多么壮观啊!当降水在空气中凝结,它变成了雪。结晶的冰粒自得惊人。它们把整个大地包裹了起来。    近年来,如此之多的东西——建筑与城市、人与词语——好像都成了半透明的,也许我应该说它们的感觉是好像它们是半物质的。建筑变轻了,因为用了玻璃和其他新建材。而穿行网络的词语渐渐湮没无闻,无家可归。它们会被以某种方式更新成不为我们所知的东西吗?或是多年保持其新鲜的外表,而不披上年龄的锈蚀?我们一天天斗争着,试图扩展我们在这新的现实中感受到的新鲜和指望。这半透明的世界终究是要继续生长的。也许我们大部分的思维意识将会待在那里终结。    而雪仍在下着。雪片默默地飞舞着落入我掌中,融为几滴亮光。白仍有力量将其神圣的荣光赋予我们,它们既不会消失,也不更新自己,也不变得透明。    看样子雪还要继续下一阵子。    2008年2月3日

编辑推荐

《白》:原研哉引设计界翘首瞩目之作,以观察家的视野梳理时代潮流;以思考者的睿智发掘美意识的根源和流转;以设计师的责任建构全新设计语法与风格观念。《白》尝试探究一个叫“白”的实体,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感觉之源。它试图通过“白”的概念探寻营造简洁微妙的日本美学之源。当你阖卷回味,“白”对于你,已经有所不同了。这一重新审视“白”的契机,让我们能在更亮的光里看清自己的世界。“白”这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其实,“白”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认知中。因此,我们一定不要试图去寻找“白”,而要去找一种感觉白的方式。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会获得一种对白的知觉,比我们正常体验到的白还要更白一点点。这会让我们察觉到日本文化中白的惊人多样性。我们开始理解寂静和空的空间这样的词语,并能区分它们之中所包含的隐含意义。当我们达成了与白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的世界就会更亮,而其阴影也会更深。——原研哉(作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2条)

 
 

  •    原研哉引设计界翘首瞩目之作,以观察家的视野梳理时代潮流;以思考者的睿智发掘美意识的根源和流转;以设计师的责任建构全新设计语法与风格观念。
      《白》尝试探究一个叫“白”的实体,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感觉之源。它试图通过“白”的概念探寻营造简洁微妙的日本美学之源。当你阖卷回味,“白”对于你,已经有所不同了。这一重新审视“白”的契机,让我们能在更亮的光里看清自己的世界。
  •   本书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本书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本书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相对于设计本身,本书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它引导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获得新力量的形象,并留下长久印象的无比清晰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反过来又使读者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土壤,或更广泛而言,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播的手段。随着此思想进程的进展,本书正在引出新的答案。
  •   本书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本书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本书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相对于设计本身,本书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它引导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获得新力量的形象,并留下长久印象的无比清晰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反过来又使读者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土壤,或更广泛而言,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播的手段。随着此思想进程的进展,本书正在引出新的答案。
  •   原研哉引设计界翘首瞩目之作,很喜欢的设计师
  •   相对于设计本身,本书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它引导人们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获得新力量的形象,并留下长久印象的无比清晰的东西。
  •   读《白》不是为了学到“白”和他代表的意义,而且学到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是如何对一个设计灵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展的。只有了解的更深,才能设计出更有味道的东西;只有了解得更多,才能在设计的时候游刃有余,信手拈来。读《白》,我从中学习如何深入地研究设计灵感源。原研哉的书,一直都很有帮助。
  •   这本书设计的果然和书名一样很干净、简洁、书还没有看完、拿到手时很喜欢这样的风格、就是原研哉的书有点贵,最为学生还是蛮想看的、攒钱!哈哈、下次会买设计中的设计、哈哈!
  •   因为喜欢原研哉的设计,和《请偷走海报!+3》一起买的,和那一本比起来这本薄很多,也没看出哪里精装,感觉这个价钱还好吧,再贵就不值了
  •   每当遇到瓶颈的时候就会想买本书看看,好的设计往往会跳出设计,去思考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买原研哉的书,阅读中。
  •   一直喜欢原研哉的书籍,很轻松的一种心境来读设计的事情,他把“白”写得很透彻,也很独到!
  •   原研哉的书就是让人爱不释手,个人比较喜欢看设计中的设计那本。PS:这本书的纸张很有质感哈
  •   原研哉的书一直很喜欢,推荐设计的亲们看哦
  •   原研哉的书看了很多本,这本是在看设计中的设计时提到有这本书,所以买来看下!
  •   原研哉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总是能从他的很特别的视角去观察一样东西,像本书一样,看完以后能体会到原来我们平时时空见惯的白色,可以有这么丰富的释义,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者的观点与想法,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能看到作者是怎样去思考的,我们也可以模仿,说不定也会有自己的另外一番新的见解、
  •   有了《设计中的设计》就不应该买这本,《设计中的设计》里面包含了原研哉对白的理念。
  •   虽然这本书很小巧,但是我很喜欢原研哉的书啊,很支持~~建议学设计的都买来看看
  •   一本让人期待的书!看过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之后,又一本让人兴奋的力作!黄马甲也很给力,真心比飞远好多了!希望当当网以后不要再用飞远
  •   因为是学设计的,所以一直有关注原研哉,他的书都很不错的~
  •   很喜欢原研哉好的书,书的设计正如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   一直很喜欢原研哉的作品,包括他的设计思想。
  •   这本书讲了日本设计的简洁之美,对自己很有帮助
  •   原研哉的设计书对学设计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可多看些他写的
  •   原研哉的书一直不错,更像是设计散文,大爱。
  •   原研哉设计的精髓所在!
  •   书买回来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有看~但还是相信原研哉~相信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点儿什么~
  •   白,这本书感觉很好!原研哉也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之一,以后会继续支持
  •   日本在平面设计领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这本书包装纸张都不错
  •   这是一次对“白”的重建,又不是一次对”白“的重建。在《Designing Design》中,原研哉曾定义过“理解”:理解一个东西不是能够定义它或者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拿过来,让它变得未知,并激起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从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白”之于我们曾是如此确定,就如同是一盏白碗中斟满......
  •   以前就在学校的大学书店看过这本书,感觉很好,关于原研哉的书,个人感觉都是比较喜欢的,书的质量是很好的
  •   书的封面设计让人有些失望,太附庸了。纸张不错。但是前言部分写的还是不错。急着从里面有什么大彻大悟是不可能的,基本还是以修心养性为目的吧。里面介绍了一些日本的东西,应该是讲一些历史的。开本比较小,适合放在包里面,等人的时候看看,避免情绪急躁。
  •   日本美学中的简洁微妙~
  •   看见原研哉就滚进来了~这本书是全新塑封圆背硬皮精装的,内容自不必说。物超所值!
  •   原研哉的书看了不少 这本是在同学那里借来看以一下 看了觉得书太好了 我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本!还有啊 原研哉的书 纸张 装订 排版都很好 阅读起来视觉比较轻松
  •   一直很喜欢原研哉的平面
  •   不说了,白这本书是原研哉大师的对于白的剖析和独到的理解,属于理论类型
  •   日本的设计类书籍真的优秀推荐购买
  •   日本的设计,简约而精致,又不失古典。这是关于白的书。很简单。
  •   原研哉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设计师 他的书我都会看 很受益
  •   原研哉对白的认识与感悟,日系的简洁与空之美。
  •   原研哉的书一直很喜欢,这本书制作很精美,内容能够还没有读,但是很期待
  •   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非常不错,对于原研哉的书没有失望过
  •   书很棒,原研哉作为学院派的产品设计师,有很多很不一样的想法。
  •   日本的设计思想,是比较先进的,可以学习一下。。是本精装书,喜欢设计的可以看一下。。
  •   原研哉,追求简洁!
  •   原研哉的书都还可以。只是这本书像是他老人家的一本心情感悟随笔。的确蛮小的。堪称精华版本吧,纸张、印刷什么的都还不错。值得一购。
  •   书籍很薄,很精致,还没有看,不过一直以来原研哉的书都没让我失望过,估计这本书也不会,快递很给力,第二天就有到货。
  •   这书学设计的人可以看看,主要阐述作者自己的设计感受。日本人对于设计的细微观察。
  •   日本的书都偏向内容少,书的设计和包装简约。。。
  •   我们应该以设计的眼光一学习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我们要把对把他们的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最后消灭小日本
  •   白色作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色彩,同样,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和”的意境!对于专业从事设计的设计师来说,此书介绍的 白色 比起我们专门去学习色彩的白色 大开眼界,,特别是你的色彩思维!!赞 书籍比较薄,精装,所以价格还是偏高!
  •   喜欢白色喜欢原研哉 原研哉是个把白色用的淋漓尽致的人
  •   读《白》不是为了学到“白”和他代表的意义,而且学到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是如何对一个设计灵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展的。
  •   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 喜欢原研哉 看完再来追评
  •   好的没的说 原研哉的忠实粉丝~
  •   很好看的书 大爱原研哉
  •   这个商品不错,很喜欢原研哉的书
  •   白,白色的感官,白色的审美,白色的欲望,白色的信仰,就是原研哉吧!
  •   喜欢原研哉的书,基本都买了
  •   原研哉的书要看看
  •   是看到原研哉是作者才买的,不知道内容如何,怕太深奥自己看不懂呀~
  •   原研哉的书值得一看
  •   原研哉的数一直都很喜欢,买了很多本,他的书很值得学习
  •   书虽然薄,但是不废话。也很喜欢原研哉。
  •   值得研究!原研哉一如既往的好。
  •   送给学珠宝设计的闺蜜的一本书。从根本上谈论设计,想通的。不愧是大师之作
  •   大师就是大师~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设计师一种人生态度~抛开功利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一种设计的本质~
  •   今天翻了一下《白》,很久没有这么舒服的阅读一本书了,自线装时代之后,印刷时代的书籍无一例外都做的羞羞嗒嗒,不肯让人打开自己去示人,她们都被强制在翻页的左侧打上一条深深的痕迹,以使读者不会折伤她们连在一起的筋骨。但其内在的筋骨却始终存在着,你每翻一页,都是遇到那么顽强的抵抗,如果你松手,她就会毫不客气的合上自己。于是,你就要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去征服她,就像那个史密斯饰演的探员,直到找到一张桌子才解决她。我喜欢这种感觉!
  •   把日本的文化精髓概括为白,值得一读的一本小书
  •   看了设计中的设计才买这本,是好书,诠释了很多东西,可以好好借鉴学习一下
  •   塑封得包装很完好,记录了作者对于设计中白得理解,非常不错!大师力作!可惜如果是平装就更好了,书比较薄,没必要买精装!
  •   那个白还没看,设计的感觉不错,内容期待中。
  •   书很小巧 果然是精装还没仔细看 挺有日本的风格
  •   还没看,感觉应该对设计思路什么的很有启发
  •   连文字都感觉像设计出来的
  •   他的书我最喜欢的是设计中的设计。这边书也很好。讲得有道理。
  •   设计内的书大都泛泛而谈,但白不同,令人深思,给人启发,推荐收藏
  •   在设计的运运用中,留白是更加能够体现出设计者自身的一个修养,对生活的态度。白不是空,它是另一种更为丰富的体现。白能够很好的体现设计的一个水平高度。不过在国内很多的称不上设计的设计都是意味用很多余的色块,文字,图片来填充画面,不懂得留白,让整个画面都很俗气,很拥挤,甚至是很让人眼花缭乱。这书我觉得做设计的朋友们应该看看,能够给你们对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
  •   这个商品不错,很适合学设计的人看,装帧做的很好,简单大气,
  •   单一个“白”,就有如此多的深入研究分析,大师就是大师,境界不知何时能超越,也许当我也到了这样的境界我的客户才能允许我按我的意识去做设计吧。
  •   非常好的一本书·做设计的人一定要看看
  •   朋友很喜欢 ,设计的好书
  •   一直喜欢他的设计理论,看看可以,丰富理论思想的书
  •   《白》的整体设计很喜欢
  •   对“白”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设计工作。
  •   不愧为设计大师
  •   书写的好,内容平实,从生活细处发现美,发现设计
  •   平面设计师的推荐!还不错!值得推荐!
  •   一贯的日式设计风格,可以借鉴一下
  •   好书,设计界的好书
  •   很有哲学味道的设计理念
  •   从封面设计到文字阐述都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希望读懂真意,而不是2B文艺
  •   看完了~喜欢,接下来要买《设计中的设计》
  •   这一本很有意思,有些像中国画的留白,设计中如何应用,也要独具匠心啊。
  •   大概翻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图片,因为开本小一些,所以一行的字数也不是那么多,阅读起来比较舒适,书的质量比《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的觉醒》这两本好。
  •   蛮薄的、买了设计中的设计全本、里面也包含一些
  •   从设计中得设计到白,一直都很喜欢他得书
  •   装帧特别好,不愧是做设计的人写的书
  •   很喜欢,书的质感极好,内容很简练,似乎与设计无关,但是很给人设计的启发。
  •   一直都很喜欢跟黑白有关的任何东西,好早之前就希望深入了解负空间,空和虚的意义,希望翻开这书能找到些思路。
  •   很不错的设计书籍,不管是否从事设计都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