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解日本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 茂吕美耶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乡土料理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料理,不但用当地食材,并应当地的气候风土、历史文化,以当地的独特调理方式做出,并在最时宜的季节或特殊节日上桌。由于乡土料理是代代相传的家庭口味,在往昔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离乡背井的人在外地很难吃得到故乡料理。如今流通渠道五花八门,日本近年来又很流行产地直销方式,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此素来只有当地人知晓的乡土料理便逐渐受到瞩目。  日本农林水产省于二○○七年十二月,根据各都、道、府、县厅的推荐目录与全民网络投票结果,自将近一千七百道候补料理中,选定九十九道各县代表性乡土料理,命名为“农山渔村乡土料理百选”。  名为“百选”,实际只有九十九道料理,目的是想让每个国民补上自己心目中最怀念的第一百道家乡菜。此外,除了真正的乡土料理,还让当地居民选出二十三道“想推荐给外地人的本地人气料理”。大抵说来,本地人气料理都是闻名全日本的佳肴或小吃,但乡土料理目录中则有不少外地人从未听闻或吃过的珍馐,非常有趣。  本书除了介绍上述料理,也漫然聊些有关料理的妙闻韵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料理来比喻,这些小故事等同主菜前的冷盘或饭后咖啡甜点,希望能博得各位读者的小小掌声。偶尔也插花描述日本某些县的县民性,并根据日本总务省、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内阁府、警察厅等中央省厅所统计的数字结果,摘录一些有趣的杂学知识,让大家能进一步了解日本大和民族的国民性。所谓“县民性”,并非单指该县人的笼统思想观念和气质,还包括饮食、消费倾向以及存款金额等科学性的具体统计数字。当地的地形、气候、历史、人口、产业、教育方式……均是形成县民性的因素之一,但县民性亦不能代表该县每个人均具有此特质,而是指在统计数字上占大多数而已。  此外,县民性的地域范围也并非纯指户籍上登记的出生地,例如我的籍贯是日本埼玉县,但我实际出生成长于台湾高雄市,就县民性来说,我应该具有台湾南部人的气质。或者有些人出生在东京,却在上幼稚园之前便全家搬到京都,小学、中学都在京都度过,如此一来,即便该人的籍贯是东京,该人的县民性也应列入“京都人”项目中。总之,在沿海城市成长的人与在内陆深山成长的人,思想观念和个性会有差异是可想而知的事实。  在日本,有关县民性的最初著述是《人国记》,作者与成立年代不详,但估计在一五○○年之前便有了。此书是十六世纪日本战国大名武田信玄爱读的书之一,毕竟了解邻国风土、人情、国民气质与个性,是身为一国之主该尽的职责;江户时代地志学者关祖衡(Seki-Sokou)又附上地图、解说,改编为《新人国记》。这类书籍在现代日本通常成为企业商品行销参考资料。例如摩托车,倘若送到一年中有将近半年都是雪天的北海道,会很难卖出,所以北海道的摩托车普及率只占百分之八;但在铁路网不发达的四国则可以成为抢手货,四国气候温暖,县民个性开朗,比较喜欢开放式的摩托车,也因此摩托车普及率居日本首位,约占百分之四十。

内容概要

  本书是Miya“字解日本系列”的第三部作品。Miya在书中发挥令人食指大动的本事,为读者端上日本乡土料理“大餐”。她笔下的乡土料理有别于曝光率高的常见日式料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不但采用当地食材,并应当地气候风土、历史文化,以当地独特调理方式做出,在最时宜的季节或特殊节日上桌。
  “大餐”之外,Miya还风趣送上“饭后甜点”—— 漫谈有关料理的妙闻韵事,并“插花”
描述日本一些别具一格的“县民性”,如横滨人为何自尊心比东京人还要强?京都人又缘何自顾清高,瞧不起同在关西的神户与大阪?福冈男子的求爱风格是如何既生猛直接又单纯得像个孩子?岛根女子又是怎样被视为日本仅存的“大和抚子”?……透过Miya的平民视角,更能鲜活地了解日本国民性之种种。

作者简介

  茂吕美耶(Moro Miya),日本埼玉县人,水瓶座,中日混血儿。生于台湾高雄市,初中毕业后返日。1986-1988年曾在中国郑州大学留学。卖过古董,学过甲骨文。网络昵称是“Miya”,制作“日本文化物语”网站(http://miya.or.tv),用娴熟的中文写作日本文化。著有《物语日本》《江户日本》《平安日本》《传说日本》《战国日本》(合为“历史系列”),及《字解日本:食、衣、住、游》《字解日本:十二岁时》《字解日本:乡土料理》(合为“字解日本系列”);译有梦枕貘《阴阳师》、冈本绮堂《半七捕物帐》小说系列等。

书籍目录

北海道
北海道
乡土料理:ジンギスカン、石狩锅、ちゃんちゃん烧き
本地人气料理:ウニ&イクラ丼、スープカレー
东北地方
青森县
乡土料理:莓煮、煎饼汁
岩手县
乡土料理:わんこそば、ひっつみ
本地人气料理:盛冈冷面、盛冈じゃじゃ面
宫城县
乡土料理:ずんだ饼、はらこ饭
本地人气料理:牛タン烧き
福岛县
乡土料理:こづゆ、にしんの山椒渍け
秋田县
乡土料理:きりたんぽ锅、稻庭うどん
本地人气料理:横手烧きそば
山形县
乡土料理:芋煮、どんがら汁
关东地方
栃木县
乡土料理:しもつかれ、ちたけそば
本地人气料理:宇都宫饺子
茨城县
乡土料理:あんこう料理、そぼろ纳豆
群马县
乡土料理:おっきりこみ、生芋こんにゃく料理
本地人气料理:烧きまんじゅう
埼玉县
乡土料理:冷汁うどん、いが馒头
本地人气料理:烧き鸟
千叶县
乡土料理:太卷き寿司、イワシのごま渍け
东京都
乡土料理:深川丼、くさや
本地人气料理:もんじゃ烧き
神奈川县
乡土料理:へらへら团子、かんこ烧き
本地人气料理:横须贺海军カレー

章节摘录

  北海道  北海道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百分之二十以上,西临日本海,东南濒太平洋,东北滨鄂霍次克海。除了三面环海,道内另有石狩(Ishikari)平野、十胜(Tokachi)平野等大地,以及十三个一级水系、四十八个湖沼。农渔牧发达,粮食自给率在百分之二百以上,可以说是日本的粮食宝库。渔获量占全日本四分之一,马铃薯产量占全日本八成,小麦产量占六成,是日本厨房的大支柱。  “道”是行政单位,日本有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北海道道厅(Douchou)所在地是札幌市(Sapporoshi),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友好城市。北海道有许多地名发音均音译自原住民阿伊努(Ainu)人的方言,例如札幌的“幌”,意思是“广大”,“札幌”是“干燥大地”之意;“稚内”(Wakkanai)的“内”代表河川、山谷、沼泽;“登别”(Noboribetsu)、“纹别”(Monbetsu)的“别”均意指河川。北海道土生土长的人被称为“道产子”(Dosanko),北海道所产的马也被称为“道产子”。  ……

编辑推荐

  1. 国内目前第一本全面、地道的日本各地乡土道料理详解。书中以日本农林水产省选定的九十九道各县代表料理为蓝本,绘声绘色地向读者呈现出日本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珍馐佳肴。  2. 书中各道料理都配以精美实物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说明其做法和风味,还穿插讲述了其他日本闻名的特色小吃,是全面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3. 除了介绍料理之外,书中还介绍了有关料理的妙文韵事、日本历史文化名人的饮食轶事和各地县民的性格特征,是了解日本国民性不可多得的趣味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字解日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4条)

 
 

  •   这本乡土料理是看到同系列衣食住行时决定要买的 最近一段时间成了‘吃货 ’想要了解世界各地的美食 前一段是法国 现在轮到日本 日本的食物以精致见长 果然 书里拍的日本各地美食图片真的是精致无比 让人垂涎欲滴 太有食欲感了 买之前真没想到这本书会如此之好 认为比衣食住行略逊一筹 结果没想到反而是大逆转 这本真心好 喜欢日本文化美食的童鞋不要错过 真心推荐
  •   可以学习怎么做日本料理了~ 而且miya写的东西都十分有趣 虽然略显粗浅 但是对于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来说已经十分了不起! 非常喜欢~ 翻看了一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   就日本各地料理来说,这本书图文并茂~~~神韵也很得~
  •   有文字,有插图。并不是一本怎样做料理的书,像是一本舌尖上的日本这样的书
  •   作为吃货 日本料理当然是不容错过的 无论关东关西 有美食才是真理
  •   对日本料理讲解的很详细 不过不知道在日本能不能吃到那么地道的料理呢 很多都没听过
  •   一开始是以为这是本食谱才买的,可看到内容才发现原来这是本介绍日本文化的书。不过倒是很全面的介绍了日本各地的乡土美食,对想到日本一饱口福的人倒是本宝典。
  •   茂吕美耶文笔淡淡的,但是很精准。而且看得出来对于普及文化为目的的散文来说,Miya在力求细节准确。她的散文都很可以看,中文流畅,对日本文化的描述非常专业准确。
  •   自己感觉不错,类似游志,了解每个地方的特色料理,去旅游的时候有帮助
  •   看了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许多日本乡土美食,图片也拍得非常好,垂涎欲滴,晚上就去吃日料
  •   图片配文字 比较朴实的料理
  •   这是本介绍日本各地特色美食的书!
  •   书名是料理,其实不止此,对每个县都有简单的介绍,作者不愧是半个中国人
  •   这套书很好的,之前看过衣食住行那本,帮助了解日本文化和美食
  •   字解日本系列书刊之一,还不错,挺小清新的
  •   不是具体的菜谱,但是便于了解日本文化
  •   一本好书,从日本的日常生活去了解日本文化乃至东方典型文化,从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与研究上。
  •   这个作者写的书都很有趣,喜欢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   很喜欢这本书,可以全面的了解日本风土人情,希望大家喜欢!
  •   日本人真的非常细腻 喜欢的书
  •   买回来才发现茂吕美耶的书已经有了好几本了,江户日本,平安日本。
    很有趣的一本书
  •   貌似平安日本和物语日本已经无货了,那是最早读过的大婶的书。平安时代很迷人。
  •   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日本有了初步的认识,讲解的很好。还好吧,比较喜欢。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日本有了初步的认识,讲解的很好。还好吧,比较喜欢。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日本有了初步的认识,讲解的很好。还好吧,比较喜欢。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日本有了初步的认识,讲解的很好。还好吧,比较喜欢。
  •   和《寻味日本》有点雷同,视觉上后者更胜一筹。
  •   喜欢日本却不忘国耻
  •   喜欢,文字平实,看了觉得更想去日本看看。
  •   双12入手的!内容OK,可惜没有说明如何制作,了解一下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风俗
  •   没有介绍做法~但是对每个地方好吃的都介绍了~也算了解啦
  •   和风的配图,浅显易懂,真心好看
  •   书很好,有大量图片。就是封面有点被弄脏了。
  •   半夜订,第二天就到,速度超快!很好到书。
  •   书很好看 也很有用呢 支持当当 只要是当当自营发货的东西就放心很多 速度也很快
  •   挺好的书,所以买重复了
  •   一直很喜欢这个系列,配图很好,也写得很深入,学到很多
  •   是三本中最好的一本了。
  •   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不错
  •   如题,语言风格朴素到近似说明书,真实可信,有价值。
  •   还是喜欢最开始的那几本,知识容量大,没有那么多空白。
  •   图片很引人的食欲啊,很长见识,越来越想看看这个国家
  •   爱吃爱旅行的人必备哦
  •   非常赞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非常喜欢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比起华而不实的铜板纸印刷,经济实惠,内容详实
  •   要很有耐心去看
  •   这个有包装,而且看起来还不错,很喜欢
  •   不错喔哈哈哈,应该会挺喜欢的吧
  •   嘻嘻,帮室友买的,室友很喜欢,下次还会来买的
  •   会看得好饿。。。。。。
  •   从内容到纸质都超棒,看的口水直流
  •   每次看都很开心
  •   速度快,内容还没看
  •   从女性的角度看问题
  •   米亚的
  •   衣食住行也还可以
  •   看销量不错 就买来看看
  •   朋友是日语系出身,特好这口~应该很不错的
  •   完全被封面吸引
  •   终于到了,太好了。
  •   这本书和封面不一样,里面都是写实的图片和文字。作者的书很多,也挺理解日本,不过书里的内容比较专向,不是那种丰富多样的介绍。不过也是按照书名着重介绍了乡土料理,故事也很有趣。就算编排的挺高档,但空余的地方还是挺多的。
  •   了解日本乡土美食,这书确实有用,但是很多地方的饮食真的不好复制
  •   茂吕美耶的作品做闲趣阅读的话非常不错,但若是真心想要深入了解日本当地的风俗,还需要另谋它书。
  •   对日本平民的饮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图片和内容都不如《字解日本》,作为一般了解,还行吧
  •   我也经常去日本旅行,喜欢日本各地小镇的随性安逸生活,喜欢乡间的恬淡心境.当然也包括具有各地风格风味的美食.
  •   可以全面了解日本的饮食
  •   介绍的虽然简短,还是不错的,话语中穿插着日本文化,不错。
  •   這是一本輕鬆中能獲得很多有關日本知識的書
  •   里面介绍的菜式不怎么详细,当作了解饮食文化看到还可以。
  •   很多地方都有介绍,不错,就是介绍不够详细
  •   还不错的书,闲时偶尔翻翻。
  •   书的品相很好,内容很有趣
  •   文字很淡雅,不过对于美食的介绍不太深入,大致的介绍了一下,不过很喜欢作者,所以还是买了
  •   买了这个系列的前两本,继续支持!
  •   闲暇时间看着玩的
  •   闲来小看的不错之选
  •   图片文字相结合是茂吕美耶老师的手法
  •   他说还不错,想吃喔
  •   了解了日本的乡土料理,更加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所倾倒,中华美食应该是全世界的美食鼻祖
  •   就像是简单的地方志,介绍了一些地理信息,特产信息,还有就是探讨了下有些特色食物的起源(举了很多可能性结果都说是瞎说,到底起源是啥不知道),图片不够清晰(个人觉得没有突显诱人感),内容过于简单,不是想象中深入探讨料理的那种书
  •   和预想中的不一样
  •   要非常仔细的看哦
  •   不是十分吸引
  •   在旅行中看完这本书,日本每一个区介绍一至三个特色菜品,加以简单的历史描述,菜品来历。说它是料理类书籍,对食物的描线太少,菜品也不够;说他是乡土风情介绍,又显得描写不够细致,隔靴搔痒。
  •   比起茂吕先生过去的《战国日本》,《平安日本》,《传说日本》等等娓娓道来的著作,新书好像是网上下载的旅游手册一样,简单的两句无甚特色的说明,配上张图就完了。
  •   生涩难懂,除非你正在学习日文或者在日本长时间生活。
  •   我是很努力的看完的这本书,总的来说不怎么样,每一页上最多只的一半的字,另一半就是空白,而内容方面,除了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中国哪个城市是友好城市这些网上就可以搜到的东西之外,可看的不多
  •   与饮食有关的文字没多少,无关的倒是一大堆
  •   书收到了,非常好的一本书,物有所值
  •   爱吃的人快看看!
  •   畅销书一样
  •   很乡土的一本书
  •   学外语,正版日语学习资料。
  •   随便看看,还是不错的。
  •   字解日本:乡土料理
  •     
      我喜读书,喜码字,也喜厨艺。虽然身边人对我多有褒奖,但我并不由此而以“好男人”自居。我想,这三者大抵有着前世的牵连,都喜欢上了是极其自然的事情。我曾在不同的场合给朋友们打趣:做饭如作文,也要起承转合,精心调理;作文如做饭,要食人间烟火方得味道;而读书,实则和品尝食物无本质区别,千种有益身心即可,万般得其风味则佳。
      
      对此言论,朋友多打哈哈,我也自是一番陶醉。近日读得日本人茂吕美耶《字解日本·乡土料理》一书,方才知道,自己这一番见解,相对于书中“喜食沙丁鱼”而写出《源氏物语》的紫式部,放言“写得出食物和女人的人,才够资格自称作家”的日本文坛来说,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日本人,不仅善调料理,更善于在料理中调理文字。
      
      这又想起年中曾读得《向田邦子的情书》,书中多有记载邦子和情人共餐的情节,而诸多时候他们都提到一种叫做“关东煮”的食物。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食物呢,让这对爱侣如此痴缠?后来我在一家便利店的收银台前,偶见得一电热锅正热气腾腾地煮着一串串食物,那木质的签柄上,清晰地印着“关东煮”三字。一时间我恍然大悟,仿佛在那升腾的热气里看见了邦子和她爱人那彼此贴近而又温热的脸……
      
      食材原是有情物,一汤一水总关情。茂吕美耶写作《字解日本·乡土料理》一书,我想正是基于这一理解的。她在书中“前言”提及日本的《人国记》一书,在这本估计成于1500年前的书中,记录了“风土、人情、国民气质与个性”。而她笔下的日本各地料理,千般风情写就,也无不与“此”纠缠痴恋。且说那做得“古怪料理”,“在清汤内混入咖啡,在味增汤内混入咖喱粉”的作家山本周五郎,其作品却是“写尽了小市民的悲欢离合”。再说那贵族女子,不拘泥身份地位,背着丈夫偷食“沙丁鱼”,不巧被发现了,也要回歌一首:是日本人,没有不参拜石清水八幡宫;是日本人,没有不食沙丁鱼。我想,只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目光,才能写得出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这个女子,便是紫式部。如何去看这些可爱人物和他们的可爱食物呢?近日王蒙先生在深圳论道,有“文章本天成,何须苦雕琢”一句。我且以为:“天成”太玄奥,文章之妙,文章之味,都从生活中来,人间烟火最入味。
      
      茂吕美耶写“乡土料理”,不仅秉承了《人国记》的主旨,处处关怀着日本各地的风土、人情、国民个性,更是写出了对食物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识见。日本虽小,但地有不同。茂吕美耶很敏锐地发现,不同地域的作食取材,调和方式,都有着可探究,可理解,可借鉴的地方。
      
      比如那寿司,中国人多有笑称:不就是紫菜包着白米饭嘛!不想大米在日本曾被尊称为“银舍利”,是和佛家“舍利子”同等尊贵之物。日本在十七世纪才有尊贵的武士阶层开始接触白米,战后白米饭才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由此,便不难理解日本人在白米上的精致用心。
      
      再说及各地的饮食习性,茂吕美耶则体现出“食无贵贱”的宽大胸襟,进而表现出了“尊重饮食习惯便是尊重他人群族”的文化涵养。就说那日本长野县人喜食飞蝼蛄、石蝇、蝗虫、蚂蚁等昆虫,让人不禁“张口结舌”。而在茂吕美耶看来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此地为内陆县,当地人很难取得蛋白质食品。对此我深表认同。“我们不吃昆虫之因,并非它们肮脏或令人作呕,而我们不吃昆虫,才会认为它们肮脏且令人作呕。”那么,又如何看待我们某些丰衣足食的人群,刻意要去食那奇巧稀缺之物呢?只怕是同样对那些“他人之饮食”不甚了了的缘故吧!
      
      让我印象颇深的,还有茂吕美耶对岐阜县“朴叶味增”这一道料理的描述,极具“乡土”特色。岐阜县多硬水,不适宜做味增汤,乡民便采来此地特有的木兰科厚朴叶盛放味增,改用炭火烧烤,叶香而能杀菌,可谓独特而美妙。看到这里,我便不难理解,茂吕美耶在书中记述,日本曾集全国一千七百道料理,挑出“百选”,而实际上只选出九十九道,剩下一道,由民众依据自己的喜好加上去的做法。这,是“饮食工业”对“饮食内涵”的理解和致意。乡土的,终究是无法复制的,终究是工艺技巧无法企及而又理应尊重让行的。所谓大道至简,大味至拙。我心中那一份火塘煨红薯的味道,是怎样先进的微波炉都无法烘烤出来的。
      
      茂吕美耶曾留学中国,善用中文。虽然《字解日本·乡土料理》是一本日本人写日本饮食的书,而我们读到的却是中文原作,里边有许多外文译本无法企及的“情通理合”之处。书中百十种料理,皆配有图片、做法,以及所属地之人文、风情、名人记事。由来,此书既可以当菜谱读,也可以当故事读,还可以在游玩日本时,以备“按图索骥”之需。
      
      
  •     哎~~其實我看的是茂呂美耶的麥田出版社的《字解日本》,全名是《Miya字解日本:十二歲時》,封面也不一樣,目錄也不一樣……一樣的只是同為miya,不只是否同一本呢?
  •     全书最让我有所感触的,大概就是日本中学的校服了。
      每年6月繁花烂漫,我始终无法想象刊登在日本各大报纸上身着水手服的美少女靓照,会构成一道多么壮观华丽的盛景。
      
      大概是两年前吧,广州还是哪个省的一所高中,为了改革学生风貌,决定引进日韩版的校服。
      我曾经看过那版校服最终设定的照片,很大方,而且能把学生衬托得又漂亮又富有生气——同时又很学院派,穿在身上一看就是书卷气十足的学生仔。
      反正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并且心生羡慕,慨叹自己早毕业了N年,没能过一把穿这种校服的瘾。
      
      可惜这套校服太漂亮了,漂亮到家长有了意见。
      许多X人忧X的父母,直接把问题反映到了校方——孩子穿着这套漂亮的学生制服明显是显山露水,这不是逼着他们早恋吗??
      校方迫于压力,终于终止了校服改革计划。
      学生们又回到了披着脏兮兮麻袋版运动装的时代——其实他们也从来没从那里头走出来过。
      
      我这人思想复杂,从家长们的正常反应里,总能联想到一个不大正常的场景:仿佛只有在战乱时代,父母才会往子女脸上抹灰,以免遭到敌军侮辱……
      
      天下父母心都是这样吗?我真的是不清楚了。
      那一套套麻袋一样的劣质运动服能换来父母对孩子的放心,可似乎也造成了一个有些畸形的现象:我们的父母,看起来很希望我们丑陋寒颤,越丑他们就越放心,所以当美不胜收的青春校园制服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就受不了了。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被培养出审美的观念,因为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在操场上跃动的麻袋装。
      我们孩子的校服大多数没有质量,没有性别,在一切都很混沌的校园中被忽略了美感的要求,并且一整套理论都让我们的孩子相信——只有那种单一,才是美的。
      
      就好像我只要乖乖穿着麻袋装,梳起马尾,头上不别发卡,就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就算天生丽质也不能表现出任何外观上的美——这才是学生应有的风气。
      于是,我便在地铁的角落里发现一对对激情热吻中的初中生、高中生,他们穿着麻袋校服,恍如两个无性别的人纠缠着厮磨——我没感觉到美,我只觉得嗓子眼有些犯恶心。
      
      青春不应该是这样的,而我们的生活,有时也不应该是这样。
      
      就民族感情而言,我不喜欢日本人。但他们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弹丸之地把国家软实力发挥到极致的坚持——连欧美学生都羡慕起日本青年的水手服和黑外套。
      几十年如一日,日本校服成为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让非日本国民都艳羡无比,并且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可与此同时呢??我们又是否看得起自己的校服,和本就不存在的校服文化呢?
      如果说麻袋装也算文化,如果有人真的嗜好于此,我真的是没话可说。
      
      以前我就读的中学,每年都会接待日本一所高中的学生做文化交流。坦率地讲,当看到他们身穿自昭和时代起便款式如一的校服和我们站在一起时,我们的麻袋装实在令人大丢颜面。
      
      国之风貌,有一大半是体现在少年人风貌上的。
      当时当事,我们竟觉得很屈辱——而校长却站在讲台上大吹特吹中日友好——我们的心情只希望地缝能变成科罗拉多大峡谷,好容身而已。
      
      好友聚会,重聊当初,姐妹淘抱着她的小娃娃,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我说:“我呀,将来才不让我们家宝宝穿那么难看的校服!”
      身披麻袋校服的我们,往事不堪回首。我们没学会审美,先学会虚伪;没学会化妆,先学会伪装——直到步入大学那一天,本性才纷纷披露,真不知道那是太早,还是该算太晚。
      我真的希望再过十几年,姐妹淘对校服还是作此想法,恐怕那时,孩子们也就结束苦难,从此该算有福了。
      
      我仍旧难以忘记这本书里那张美丽的照片:
      两位身着水手制服的美少女,在夏日清晨微曛的阳光下,携手向学校走去。她们婀娜娉婷,长发披肩,向我们张扬着最灿烂的青春。
      花开了,人笑了,夏季风染红了少女的笑妍…………
      
      
      
      PS:
      
      高中的校服我至今留着,我很爱惜它,因为它代表了我人生中值得珍藏的三年时光——可同时我并不觉得它美,从某种程度上,它又代表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瑕疵。
      有个日本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很惊讶地发现,中国学生似乎对男女恋爱这种事充满好奇……大学校园里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学生情侣出双入对如胶似漆——这是在日本无法想象的事,因为十五六岁初恋已经是人们都接受的现实,所谓早恋这个概念,在日本几乎是不存在的。总之,日本的年轻人对正常的男女恋爱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无法向他解释这是中国特有的青春期教育造成的。初中生、高中生被父母禁止恋爱,而大学一朝解禁……四年后谈不成朋友,父母都得为你着急,恨不得随便找个人就把你配出去。
      如此一来,我发现我们的人生中似乎都有类似的遗憾,是什么,好像咂摸出了滋味,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   哇~更加坚定了买回家窝在沙发读的想法
  •   哈哈,不错不错。
  •   全国几乎都是麻袋,男女都一样,我初中的校服父亲都可以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