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生与阿玉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丹燕  页数:352  字数:14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广西的平乐,是距离北回归线二三百公里的亚热带的偏远县城,我的故乡。  我正站在我父亲莲生的回忆录中提到过的集市上,现在那仍是热闹的商业街。和所有中国的小县城的商业街一样,街上花花绿绿的,所有店铺都敞开着大门。塑料小风扇在渗出一层淡淡白色糖霜的柿饼上方哗哗地扇动着,驱赶苍蝇。香烛店门口堆着大串的锡箔和红色粗壮的蜡烛,那些都是清明上坟时用的东西。那家店铺有个我闻所未闻的店名——檀香,而且是按照古汉语的习惯,从右至左排列着的,很容易读错。  我想,十二岁的莲生从前就是在这里宣讲抗日的。  我忍不住要特别留意十二岁左右的少年。我看见一个面容白皙的少年,长脸,非常端正,我似乎在他身上发现了某些东西,那是一种在上海难以见到的文雅,一种古旧的、不自觉的文雅;’让我想到乡野中普通的竹子。莲生身上也仍旧留有这种古旧的文雅,一股身处偏远古老县城的读书人才能保有的礼义廉耻之气,清澈而背时。  看那少年缓缓经过了一处廊柱,又经过一户敞开着大门的人家,那家人堂屋墙上贴着红纸写着天地君亲师牌位。南方人家,早上起来的第一烛香,总是用来敬天、敬地、敬君主、敬祖先、敬师长。原来,莲生故乡的人们至今还保持着这样古老的价值观。  这些寂静的景象,似乎与商铺里播放的不知名的流行歌曲并行,却隔离着。  看那少年,虽然白皙细长,但也已血脉充盈,青春的身体开始发育了吧,南方的少年总是发育得早一些,因为南方的太阳很炽烈。多年前,莲生就这样走在这条街上,莲生的身体很健康,莲生身体里无数正在生成的精子里,其中有一个,是为他中年以后我的出生准备的,我是他最小的孩子。我童年的记忆里,莲生从来是个腹部隆起、皮肤白皙光滑的中年人,现在,他是个喜欢盆浴的老年人,身上纵横着成千上万道皱纹和淡褐色的老年斑。这渥热的南方小镇让我意识到,他也曾是个少年,身体细长白皙、灵活,脚趾微微分开,紧紧抓住凉鞋底。多年前,莲生的身体也在这渥热阳光中,好像一只水果那样暖洋洋地成熟起来,为我的出生作好准备。  我在太阳下看着自己的手,它也被暖洋洋地照耀着,这双手是我的,但它们的血脉来自这条陌生的街道。老旧的木头房屋,褪色的绿色油漆在木墙上留下毫无光泽的浅绿色。泰和行那三个周正的汉字从褪色的木板上浮现出来,好像风中之烛火那样飘摇隐现。离这家广东杂货铺五间屋子之外,就是莲生出生的房子。浮白的阳光与我的双手呈现出一些陌生,甚至神秘的东西。在皮肤下流过的血液里,也有某种我从未意识到的东西,此刻像水中缺氧的鱼那样,突然跃跃不已。  这是什么?  莲生十二岁时,我母亲在东北一个小市镇上生活,她两岁时剪着童花头,拿一只小碗,在小河里舀水玩。我看见过她的这张照片。莲生二十八岁时,在东北做地下党时遇到母亲,她那时是十六岁的女学生,跟着姐姐、姐夫从家里跑出来参加革命。他们在东北结婚。这是个天南地北的姻缘。  那个少年正沉默而轻松地经过水果铺,我在那里见到淡黄色的沙田柚,莲生家乡的特产,我最喜爱的水果之一。它们被堆放成宝塔状。多年来,我吃它的果肉,将它的皮放在门厅的衣柜里,吸掉外套上的气味。小时候,我在它白色粗糙的果核上画小孩的脸,它是我的玩具之一。  我被南方晕黄而渥热的阳光晃了眼睛,恍惚中他就是莲生。他转向江边的街道,那是平乐最古老的中心地带,名为大街。拐角处,古老的白墙上霉渍斑驳,好像水墨画。  那么,莲生在他回忆录里提到的黑暗的街道和老旧的木头房屋,就是这里,八十年过去了,它们仍旧伫立在街道两侧。  2010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的下午,这里一团寂静,停滞,安适。阳光嗡嗡细语,那是南方式的颓废,还有莲生记忆中的那个词:衰败。街上的一切都还在原地。泰和行还在卖杂货,莲生出生的房子楼上,还半开着两扇古老的花窗,粤东会馆门前的狮子还是长着南方的脸相。  莲生要是当时不参加夜呼队,没有如此积极地参加抗日活动,也许他身上那种古旧的文雅之气会引导他成为一个小学教员?一个账房先生?一个地方小报的编辑?  那个少年轻快地走着。这个平乐少年,他将来还会为一个信仰而离家万里吗?  这个春天,当我前往平乐时,莲生已经九十二岁。他1945年随两广大队离开延安。最初两广大队的目的是南下建立南方抗日根据地,牵制百万敌军。在长途行军的过程中,日本投降了,他们这支部队转而去了东北。莲生在万里行军中将膝盖中的软骨磨损殆尽,到老年时几乎无法站立。  他在回忆录里写过这次历时半年的行军:  行军艰苦而紧张。我们常常为躲开敌人而整夜急行军,或者头一天下午出发,接连一个黑夜再一个白天,昼夜不停。那时条件简陋,连一个水壶也没有,行军途中渴了,就在路边的沟里舀一碗浑水,滴一滴随身带的碘酒就喝。有时情况突然变化,命令一下,哪怕是刚端起饭碗,没吃完饭,也得撂下碗,饿着肚子走。我在那时,能五分钟吃饱一顿饭。  后来到使馆工作时,需要讲究外交礼仪,花了好长时间,我才把自己吃饭的速度降下来。  从延安出来的时候,我还带了一些书。在行军途中,看完一页,撕去一页,以减轻重量,这是大家那时通常的读书方法。我在照相馆做童工时,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这样连续每天百余里的行军,要比别人多费许多力气。艰难的时候,自己就在心里默念着“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居然也走下来了,想起来真有成就感。  我的战友、同乡、西公(西北公学)同学钟光(广西大学学生)因为过度疲劳诱发心脏病,卫生员以为是感冒,让他骑毛驴随队行进,等拖到了太岳根据地医院,医生大发脾气,责问心脏病这么重,为什么不睡担架,那时卫生员的医务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钟光到医 院后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在赶往东北的路上,头顶上是美国替国民党运兵的飞机,我们则是凭两条腿。他们快,我们慢,但他们人少,我们人多。我们一路强行军,每天最少走九十里,多时一百三。一个月走了几千里,好不容易差几十里就要到山海关,以为不要再辛苦两条腿,可以乘上火车了。未料到突然接到上级指示,要我们往回走翻越长城去热河。  政局与战局就像一盘棋局,我们这些棋子需要按棋局的需要不断移动。  直到多年后,中共在战争时期的档案陆续解密,莲生才了解到,当年他和他的战友们走了整整半年,只是中共迷惑蒋介石的—种方式。  八十五岁时,莲生开始为我们几个孩子写回忆录,或者说,是我们怂恿他写,他那时开始就长住医院,生活充满局限。他年轻时代做过多年情报工作,从东北。到广州,以及后来的东南亚。他做过的工作大多至今未能解密,我们这些孩子,甚至我们的母亲都不知道他到底做过些什么。而他写的回忆录,即使语焉不详,也不能公开。怂恿他这般带着镣铐跳舞地写回忆录,我们不过是想让他因此找到打发漫漫老年时光的兴致。  莲生对日常生活毫无兴趣,除了喜欢旅游和游泳,但自从坐上了轮椅,两者皆废。于是,他终日握着一支红蓝铅笔阅读。他的回忆录断断续续写了六年,得六万字。  平乐对我来说,一直只是一个户籍上的地名而已。莲生总是淡淡地说,家乡已经没人了,解放后,他将爷爷和姑妈接来我家—起住,好像已将自己连根拔起。  他本姓李,去延安后,怕连累家里,遂改姓陈。后来他的工作很特殊,不能再叫莲生,于是用了不少化名,后来索性就叫自己化名,不过用的是谐音,化明。有一个阶段,他的同事叫他华明,取的是中华光明之意。他的孩子也都跟着姓了陈,直到1978年他的长孙出世,他的第三代才姓回了李。但这个姓李的孩子有时会不太方便。每次到升学和报户口这样的重要关口,他都被要求解释自己是否过继,是否领养。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户口本上的一家人都姓陈,独独这个小孩姓李。  对我们大家来说,姓李已有些不适应。  整整二十年前,也是在四月,我开始了国际旅行。从去日本看樱花的旅行之后,我在亚洲、欧洲和美洲旅行了二十年,去到过许多地理上完全陌生,但文化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然而,却从未计划过要回莲生的家乡去看一看。  要是没有莲生的回忆录,我想我不会来到平乐。这里的亚热带阳光热烈而朦胧地照耀着一切,阳光散发着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热力,好像安眠药渐渐在体内产生作用的时刻。我看见临街木屋的门槛边,有个容长脸儿的中年女人,穿了浅蓝色的褂子,左脚安适地搭在右脚上,向后轻轻靠在木门口,她正在做针线。当然,她不是莲生的母亲。他的母亲,我应该叫她奶奶,但我从未有机会这样叫过一个妇人。  ……

内容概要

  两代三人的对话,长者的回忆与作者的叙述在交织中展开,亲情缝绻,意象流转,时空交错,唱和于彼此迥然相异的精神世界中……一本与生死、革命、宗教信仰有关的书!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是著名作家陈丹燕和她父亲合写的纪实作品。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中有父亲的回忆,有女儿的感悟。诚如陈丹燕所说:“这是我的成长。莲生(父亲)用他的回忆录指引,而阿玉(姑妈)则是用她最后的生命,让我理解信仰的必要。”

作者简介

  陈丹燕,作家,写作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关注青少年生活和上海城市变迁,并致力于旅行文学的创作。长篇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曾获得中国女性文学奖,非虚构作品《独生子女宣言》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作品已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士、越南和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壹·莲生 引子 1.我的童年在平乐 2.死亡的扑击 3.二我轩 4.苦闷少年 5.15岁:人生应该为何? 6.向着信仰 7.道合意聚的延安 8.获得信仰的粮食 9.甄别理想主义者的赤诚贰·阿玉 1.人殓间外的小树开满桃花 2.死去的标志:“咔啦”一声 3.“我已不信” 4.红绣鞋,大红抱 5.心悬一发 6.垂垂欲坠时,团团相守夜 7.甜味花 8.归去 9.快跑,阿玉

章节摘录

  1.我的童年在平乐  我对故乡记忆最深的就是漓江,江水浩荡,过往船只络绎不绝。我常和小伙伴背着母亲到江中戏水,倒也练出一点游泳的本领。从三十年代离开平乐,到九十年代再回故里,看到江水行将枯竭,已不能行船,很觉失落。  一九一九年九月,我出生在广西平乐府一个贫穷的家庭。其实所谓平乐府,在当时不过是一个贫穷衰败的小县城,只因为管辖了几个更小的县,故称为平乐府。父亲生在广东肇庆地区的高要县,那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但我的父亲却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少年时在西江两岸的穷乡僻壤漂泊不定,后来才在广西平乐定居。他为人本分诚实,自学练就一手好字,在同乡老板开的大店里做了“先生”,兼做零售杂务。奋斗了十几年,只建成勉强温饱的家。在平乐县城,广东高明县和高要县的人很多,建有广东会馆和要明会馆,对同乡进行联络。这里的广东人因为见多识广大都有些优越感,我年纪虽小,也熏染了这种习气。父母能送我上学,直到初中,家中粗茶淡饭还能糊口,这在当时当地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加上母爱深厚,我生活得顽皮快活,无忧无虑。  母亲给我起名字莲生,意为连生贵子。但父亲将我的名字写为廉生,意为廉洁一生。所以,母亲按她的意愿叫我,父亲也按他的理想叫我。到底是父亲的理想给我更大的影响。  童年时代,我是个不动脑筋的顽童。在学校受到男女平等的宣传,却不会想一想家里的重男轻女。我没有想一想,姐姐为什么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做家务,不能上学,形同丫头,而我可以上学去。家里最好的菜,总要留给我和父亲,母亲和姐姐很少动筷子。我对全家的溺爱习以为常,对社会现象更是无知。  到了三零年前后,广西的军阀混战愈演愈烈,你来我去,无论谁占领了县城,都是搜刮地皮,横征暴敛。就连山里土匪也能劫掠县城。那些街上倒毙的饿尸和县政府门前悬挂的人头,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那时普通百姓已无安全可言,我们有好几次全家逃到乡下暂避。  漏屋逢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中国,南方的商业受到很大冲击。我们这种靠工薪生活、没有恒产的家庭。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父亲太老实,不会歪门邪道,被老板辞退。他与几个同病相怜的人合伙做点小生意,不过是苦苦挣扎而已,结果一败涂地,只能靠借贷度日。  但这些,年幼的我是觉察不到的,父母不肯外露伤痛,我对家中早已滋长的危机也不知不觉。所以后来真相暴露,对我的打击就如晴天霹雳,特别震惊。  在学校里我的成绩不错,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喜爱。因为调皮,好奇心重,我特别喜欢到县城周边的小作坊、小工厂去观察、去琢磨,自己动手做些小工艺,学了光学原理后,我曾用一副老花眼镜的镜片做了一架照相机,居然还拍成了模糊的照片。  我的体育也很好,课余还参加学校的演剧队。  “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已十二岁,小学就要毕业。虽然广西远在中国的最南方,没有日本人即刻入侵的威胁,但广西各地的抗日气氛却很浓烈。住在学校宿舍,家境贫寒的小学老师,把自己用品中的日本货挑拣出来砸碎。小学生们也都组织起来,放学以后,到集市中,站在卖肉的案板上,向老百姓宣讲抗日。  从黄昏到黑夜,我们小学的夜呼队到县城的每条街道上去叫喊。  一队队的学生边走边喊:“我们民族已危险万分,东三省同胞已作了亡国奴……”  “中国就要亡国了,同胞们大家起来救亡啊。”  那些稚嫩的声音在黑暗的街道和老旧的木头房屋间回响,一直飘散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那情景真有些悲壮。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很多凄惶,因为真正苦难的生活还没有到来,将我带出顽皮的童年。  到平乐的第二天,我去了莲生的小学。阳光明晃晃地照耀在平乐小学空无一人的操场上,树荫下放着一张乒乓桌。当然,我晓得已经八十年过去了,这里已不是莲生上小学时的校址,小学的档案室里,甚至早已不再保存莲生的学籍档案,但莲生从小最喜欢的运动,的确就是打乒乓和游泳。他还有一双木头底的球鞋,因为家里买不起一双橡胶底的球鞋。他乒乓打得不好,因为每次打乒乓都要排很长的队,练习得不够。操场的~角还有一对篮球架,和八十年前的布局差不多一样。莲生不喜欢打篮球,拼抢的运动他都不怎么喜欢,其实我们几个孩子后来也是—样。  空气中能闻到小学生身上汗津津的气味,那是一种尚未完全消退的孩子皮肤上的香气,等到青春期到来,这种气味就会被充满荷尔蒙的微臭所代替。  想到莲生在上小学时,也是这样一个身上汗津津的小孩,我总感觉奇异而亲切。好像父亲因此而变成了一个与我已混淆了辈分的人,他总是让我想起自己孩子小时候身上的气味。甚至我孩子身上,现在已没有这种幼年孩童的气味了,但莲生学校的操场上,却还飘荡着那甜美的童年气味。  这是一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学堂。八十年前,莲生在这间小学读书。  今天,我来这里经历莲生童年时代曾经历过的一天。  我要上一堂四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那也正是莲生参加夜呼队,学唱《满江红》的年级。那时,他是深得国文老师喜爱的好学生。就连老师夫妇到果园去玩,都愿意带上莲生一起。后来,莲生母亲死后,他的国文老师拜托桂林小康家庭的亲戚收养了他的妹妹,国文老师对莲生父亲说:“莲生妹一定也聪明,我要。”  莲生的亲妹妹就这样送给了老师家的亲戚。  家里人知道妹妹去的那家人,在桂林开着一间书店,都觉得放了心。  那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果然不愧是莲生的妹妹。她读书也读得好,等她长大,也离开继父母去参加革命,从此杳无音讯,解放后再也没回家来。  我告诉语文老师,我很感谢莲生当时的那个国文老师,他将莲生培养成了一个喜爱文学的人。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语文老师用白净的手指轻轻按了按我的胳膊,说:“我好紧张!”  老师说,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你是一个作家啊。”老师认真地说,“要是看到我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麻烦你一定要告诉我。”  这是一个谦恭多礼的小学老师,写了一手方方正正的好字,说着有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我想,这就是广西。  我悄悄地打量那些正在伏案早读的少年,他们的眉宇大多非常端正,和莲生小时候长得一样吧。原来莲生家乡的孩子,都有这样端正和宁静的面容。我好奇而恍惚的目光还是常常惊扰到他们,他们抬起头来,看到我,他们的目光非常良善,毫无大城市的小孩被陌生人打量时,目光里本能的戒备和疑问。他们礼貌地向我微笑一下,再垂下头去。他们不再注意我,但我知道他们心中正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好奇。他们知道过多打量外来的人是不得体的。这就是广西人的教养吧。  早读的时候,他们在读《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这正是莲生小时候背诵过的。语文老师说,他们学校最近开始重新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八十年过去了,莲生的故乡,家家仍旧在堂屋里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红纸牌位,孩子们仍旧背诵着《弟子规》。  这里的古意与良善,令我在莲生长大的地方感觉很舒服,没有为所欲为的放肆带来的空虚感,也没有因为陌生带来的压力。这里似乎有一种莲生身上如今还携带着的气息,我从小就熟悉它了。  ……

编辑推荐

  红色书生的父亲,一辈子投身于党的情报事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终身守护宗教般纯洁的革命信仰;一生未嫁的姑姑,早年孤苦伶仃,失去了对菩萨的依赖,将要告别尘世时,她的恐惧是:灵魂将要到哪里去安顿自己?  作者陈丹燕第一次踏上故乡广西平乐的土地,追随父亲和姑姑,开始寻根之旅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莲生与阿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8条)

 
 

  •   陈丹燕的书看过好多,喜欢这个淡然、细腻的作家,这本书是写她的父亲和姑姑的故事,关于信仰的事,很好看!
  •   关于亲情 战争 信仰的一本书 莲生与阿玉 看的过程里频频无端落泪 仿佛看见莲生和阿玉都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 人生路上那么多的坎坷 都是可以坦然的走过的
  •   一如继往的喜欢陈丹燕。这本书是写她的父亲和姑妈。
  •   书主要以莲生的信件和作者所记录的阿玉的言行来回到那个过去。其中作者还拍了莲生曾经呆过地方遗址的照片用来莲生的信件作对比。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人所作出的选择以及所成就的命运是多么不同。
  •   她写她的父亲和姑姑,如何在艰难的时代成长,如何固守自己的信仰,如何跋涉过人生风浪滚滚得长河,如何给与后辈精神财富!
  •   我是陈丹燕迷,都喜欢
    信仰的故事,可惜我是无信仰者
  •   莲生与阿玉
  •   从上海系列开始就相信陈丹燕的故事。。。
  •   莲生,我喜欢的一个名字!
  •   连生,没有后面的阿玉感动,我更喜欢后面的阿玉,不过这本书太厚太小了,看了书的三分之一,书就点打不开了,因为太厚,可是书太窄,看得非常费力,下回希望改版,而且字很小哦,好书这样出版有点浪费
  •   所谓信仰,所谓落叶归根,都不过与此。
  •   关于根源,还有坚贞的信仰。
  •   平乐古称昭州,文化氛围浓,二三十年代走出了很多爱国人士,可惜没有专门写平乐名人的书籍
  •   开本小小的书却很厚实。翻阅时应该不太方便,觉得把它的开本增大一倍,厚度也就可以降低一半了。稍稍翻看了,内容不错。广西师范出版社也是我喜欢的出版社。不管装帧如何,起码内容上可以放心购买。
  •   在读书中感悟。
  •   对作者有信心!
  •   听了作者的介绍才买来看的
  •   被书名吸引的,待细读,感觉不错
  •   喜欢这本书的朴实
  •   老旧的时光浮现眼前
  •   不太喜欢书脊的那些人像,显得不够雅致。
  •   读得流泪,放不下
  •   没舍得拆封。万一缺页也认了。
  •   很小的一本书 期待
  •   还不错,帮同学买的,他好像很喜欢
  •   要看了
  •   故乡之于中国人,仿佛是心之念之的灵魂所系,如同风筝的线轴,时时系于游子心头。无论漂向何方,心底总有那么一丝挂系。游历世界20余年后,作家陈丹燕回到父亲的故乡广西平乐,“看到”父亲和姑姑旧时的生活。于是就有了《莲生与阿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陈丹燕对故乡的追寻,其实与乡愁并无太多关涉。故乡于她,无疑是淡漠的,更多是模糊的地理概念。写下《莲生与阿玉》一书,与其说是纪念,不如说是追寻——追寻自身血脉的起源,毕竟唯有亲人的生活痕迹,才足够真切,足够牵动游子的心。她循着父辈的足迹,在记忆碎片中回溯:孩子们的笑脸、祖屋黯旧的厨房、祖母坟墓的遗址、莲生少时游泳的码头,文字在父辈的回忆与现实的观照中交织缠绕,渐渐重塑出亚热带阳光下这座古老而颓败的小城。
  •   可能是自身的原因,原本很爱陈丹燕的文字,现在看这本书,却觉得太个人化的叙述引不起共鸣。
    很不容易,从莲生社论式的语句中读出一个革命者纯洁的心。只能说,那是一段童话般的岁月,童话得有点脱离真相。
    阿玉,我的想法却是,事事都有度,不会取之不尽。一生的忍让,到临终前却作得像换了个人,是不是一种平衡?
  •   喜欢陈丹燕的文字,她的书都买齐了,喜欢.
  •   书的装帧很好,不管是纸张、设计、排版都很用心。陈丹燕的书一直挺喜欢,收到这本书大略翻了翻,里面还有很多配合文字的照片和手写字迹,内容不说,外观雅俗共赏。
  •   小時候看 布老虎叢書 的時候 有一個叫作藤井樹的提過陳丹燕 好像是這樣的 我就記住了
    在微博上關注陳丹燕 很喜歡她呢 感覺純文學的人不多了 陳應該是一個吧
    蓮生與阿玉 非常厚 封面很漂亮 簡單而且給人純粹感 手寫字的圖片很喜人
  •   关于信仰
  •   人生必须面对的死亡,以及有关联的信仰,人活着的支柱等等,其实无关乎年代和环境。
  •   书店看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装帧设计很有感觉。当当拍下后,内容读起来也非常的过瘾。我喜欢读故事,我喜欢读生动的故事,我喜欢读有深度但不晦涩的故事。除了结尾处,作者的小资情调让我觉得稍稍与本书的整体风格不搭界之外,别的都给100分。喜欢。
  •   是书正版,书面是复古型的,看着感觉还不错
  •   在书店瞄上的这本书,开本较小,一直等个合适的价格,哈哈,终于等到了!
  •   “信仰”是我看完这本《莲生与阿玉》最深刻的两个字,人生短短数十载, 我也已过去了20年,岁月飞逝,但从前却都没有问过自己:我的有没有信仰?信仰为何物?这种疑问深入心灵,现在的这份花样年华,大家都被俗世的浮夸所包围着, 很少能在安静的夜吹着醉人的风望着窗外迷人的景,最自己的内心问一句:执着。朋友说了一句让我也感同身受的话: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了。其实生活是被输入收银机的条形码, 每个人都是在不停的复制和他人相同的人生,在能把握的现在我愿为我的执着,坚持,不同而买单。因为那些都证明了我曾活在我的曾经,并会毫无保留,全力以赴对待我的现在。
  •   为什么一定要逼人家写
  •   家人自传,没游记好看。图太多。手写部分,看得累。
  •   大致了看了一下,还没看完,应该不错,就是字小了点,蛮多手稿,只是觉得看不大清楚写的什么,这个让我蛮郁闷的
  •   因为买的时候期望值挺高的,但是看过后觉得与对它对的高期望值不符,只是不符合我的口味而已,其实它不失为一本好书
  •   始终跟随你慢慢到老
  •   价格实在,正版,很喜欢
  •   关于信仰与正义
  •   追问生命的意义 一本有思考的书
  •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
  •   有关家乡的东西
  •   书挺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