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克斯·韦伯 页数:569 字数:441000 译者:康乐,简惠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原为《古犹太教》第一篇第一章的注。在《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一书里,韦伯习惯在各书的首章里说明他在处理此一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更重要的研究史的回顾。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译者:康乐 简惠美
书籍目录
总序一 余英时
总序二 苏国勋
绪论 韦伯
第一篇 以色列誓约共同体与耶和华
第一章 前言:犹太宗教史的社会学问题
第二章 一般历史条件与气候条件
第三章 贝都因人
第四章 城市与吉伯林姆
第五章 以色列农民
第六章 格耳林姆与族长伦理
第七章 以色列法律集里的社会法
第八章 契约
第九章 耶和华同盟及其机关
第十章 圣战、割礼、拿细耳人与拿比
第十一章 同盟战神的接纳及其特征
第十二章 非耶和华的崇拜
第十三章 安息日
第十四章 巴力与耶和华,偶像与约柜
第十五章 牺牲与赎罪
第十六章 利未人与律法书
第十七章 祭司阶层的发展与耶路撒冷的崇拜独占
第十八章 耶和华信仰对狂迷之道的斗争
第十九章 以色列的知识阶层与邻邦文化
第二十章 巫术与伦理
第二十一章 神话与末世论
第二十二章 俘囚期前的伦理及其与邻邦文化伦理的关系
第二篇 犹太贱民民族的形成
第一章 俘囚期前的预言
第二章 俘囚期前的预言的政治取向
第三章 记述先知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特质
第四章 先知的伦理与神义论
第五章 末世论与先知
第六章 仪礼隔离的发展与对内对外道德的二元论
第七章 俘囚期、以西结与第二以赛亚
第八章 祭司与俘囚期之后的宗派复兴
第三篇 法利赛人
第一章 作为教派宗教性的法利赛主义
第二章 拉比
第三章 法利赛派犹太教的教说与伦理
第四章 艾赛尼派及其与耶稣教说的关系
第五章 犹太人的仪式性隔离的强化
第六章 离散犹太人里的改宗运动
第七章 基督教使徒的宣教
附录一 古犹太史年表
附录二 大卫与所罗门时代的巴勒斯坦地图(前10世纪)
译名对照表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犹太教在宗教史与社会学上的独特问题,若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来参对比较,便能得到最佳的理解。那么,就社会学而言,犹太人到底是什么——一个贱民民族。意思是,正如我们所得知于印度人的:一个在礼仪上——无论就形式或事实而言——与周遭社会环境区隔开来的客族。犹太人对周遭环境所抱持的态度的所有基本特征,都可以从他们这种贱民存在里推衍出来:特别是早在(中世纪的)强制隔离之前他们就已自愿性地生活于犹太人区,以及他们对内道德与对外道德的二元分法。不过,犹太人在以下三种重要的情境上有别于印度的贱民部族:(1)犹太人是在一个没有种姓的周边环境里的一个贱民民族(或更加成为这样的民族)。(2)犹太人礼仪上的殊异性之根基所在的救赎许诺,和印度种姓的救赎许诺全然不同。对印度的贱民种姓而言,正如我们先前所论述的,礼仪上的正确态度,意即顺服于种姓秩序的态度,会于再生之时得到地位上升的报偿,而且就在这个被认为永恒且永不改变的种姓体制的现世里。种姓秩序的维持不坠,不止牵涉个人在种姓里的不变地位,而且也意味着种姓间的相互地位的保持不变。这种对社会的极端保守态度,便是一切救赎的前提条件,因为这个世界是永恒不变而且没有“历史”的。对犹太人而言,救赎许诺与此正好相反。这个世界的社会秩序已被翻转成相反于将来所被许诺的,但未来势必会再翻转过来,以此,犹太人便将再度回复到其为地上的支配民族的地位。这个世界既非永恒也非不变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而其现下的秩序乃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尤其是犹太人的所作所为的产物,也是神对于其作为的反应的结果,换言之,现世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而且注定要回复到真正为神所喜的状态。古代犹太人对人生的整个态度便是取决于这样一种未来由神来领导的政治与社会革命的观念。
编辑推荐
《古犹太教》是韦伯作品集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