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噪音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铁志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一阵子,好些香港自诩高等的媒体很喜欢用“有态度”去称许他们认可的人物。比方说:一个时装设计师,他不跟随潮流起舞,坚持自己的风格,他是“有态度”的。一个电影明星,他从不向八卦小报买账,不是工作就是躲起来背着包四处流浪,他也是“有态度的”。甚至一家餐厅,它违逆讲究健康的趋势,永远用猪油炒菜,遇上不喜欢的客人就干脆把他轰出去,这家餐厅,当然“有态度”得很。简单地总结,“有态度”大概就是不流俗,有自己一套的意思。透过赞赏这林林总总“有态度”的人和物,那些记者、专栏作家,以及无法不依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大众媒体,好像一下子也都有了态度,与众不同。我并不喜欢“有态度”这个说法,因为我不明白那个很孤高、很受敬仰的态度究竟有什么道理。一家用猪油做饭的饭馆真有那么了不起吗?一个只穿裙子的男人真的能够单凭这点便令人佩服吗?依我浅见,“有态度”往往只是一种姿态;而那种姿态除了区别人我、突出自己之外,它到底还想表达什么?它的背后可有任何内涵?我对这套态度言说的反感,或许是来自我当乐迷的经历。回想起来,少年时代音乐口味的变迁无非就是一连串对态度的追求。

内容概要

《时代的噪音》汇集了张铁志近几年关于摇滚、政治和文化的崭新写作,深入检视二十世纪至今西方重要的抗议歌手,探索来自民间的抵抗之声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关系,为华语摇滚文化论述开启了新境界。    鲍勃·迪伦到底在什么意义上是抗议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怎样调和他的巨星身份与抗议姿态?吉他究竟能不能杀死法西斯?音乐能杀死仇恨,抵抗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全球化,以及来自歌者自身的妥协吗?  本书着力勾勒出西方抗议歌手群英谱,以讨论音乐到底如何能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另一方面,更深度着墨歌手所属时代的社会史,有意地透过音乐人故事书写二十世纪至今的西方社会反抗史。

作者简介

张铁志,台湾当前最活跃的摇滚、文化与政治评论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多个NGO理事。著作《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引起广泛回响。曾任《南方周末》年度原创文化奖音乐类、《南方都市报》华语音乐传媒奖评委。现于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信报》,大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城市画报》,一五一十、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两岸三地主要媒体撰写专栏。

书籍目录

序一 音乐的态度/梁文道序二 请不要穿着敌人的裤子去骂敌人不穿裤子/张晓舟自序  张铁志第一部:左翼民歌时期 第一章 乔•希尔:抗议歌手的永恒典型 第二章 伍迪•格斯里:唱人民的歌,为人民歌唱 第三章 皮特•西格:穿越二十世纪的抗争民谣第二部:六○年代 第四章 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 第五章 琼•贝茨:永不妥协的民歌之后 第六章 约翰•列侬:爱与和平的梦想者  外一篇 一九六八、滚石乐队与约翰•列侬  外二篇 改变正要来临:民权、“黑权”与黑人音乐第三部:七○年代至今 第七章 帕蒂•史密斯:相信民众力量的诗歌摇滚 第八章 冲击乐队:掀起白色暴动的朋克 第九章 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歌唱许诺之地的幻灭 第十章 比利•布雷格:用音乐杀死资本主义 第十一章 U2:当摇滚巨星成为时代的声音

章节摘录

迪伦很清楚自己写这首歌的企图。他说,这当然是一首有目的的歌。“我知道我想要说什么,对谁说。我想要写出一首伟大的歌曲,一种主题性的歌。”的确,一九六四年,青年理想主义开始更炽烈地蔓延。夏天,民权运动组织者展开了“自由之夏”,北方大学生去南方参与民权运动;冬天,柏克莱大学展开言论自由运动,抗议学校禁止反越战抗议行动,八百多名学生被警察逮捕。次年四月,全国性学运组织SDS发动第一次的全国反战游行。这些都只是六。年代后半页更壮阔的青年革命的开始……《时代变了》是《自由自在的迪伦》的延续,有为时代定调的主题曲,有给苏西的情歌,也有更多的政治和社会歌曲,不论是反战或是民权运动。对于战争的反省,在之前批判过杀戮战场上的血腥《约翰•布朗》,与战争机器如何在年轻大兵的血液中赚取权力和金钱《战争的主人》之后,他更进一步在《上帝在我们这一边》这首歌中,深沉地反思美国的帝国主义与宗教和道德的关系。歌中叙事者说,历史课本教导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军事历史:我们征服了印第安人,赶走了墨西哥人,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而上帝都是站在我们这一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假如铁志这本教大家音乐不应忘记劳苦大众的书,是出在三十年前的大陆,其价值恐怕还比不上邓丽君的一首娓娓之音,因为那个年头的音乐不是不够政治。而是太政治了,但今天,它却是个来得正好的警醒。  ——粱文道“时代的嗓音”并不仅仅只是“抗议之声”的同义重复,假如将“噪音”理解为对于参差多元世界的包容,那么“嗓音”就要大于“抗议之声”。  ——张晓舟你已经行动,为了自在,自在是自由,自由是人权,可人权是政治!同志,糊里糊涂地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左小祖咒

编辑推荐

《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时代的噪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8条)

 
 

  •   连续几天在地铁上看完的,正好书不厚,每天看一个歌手的故事。

    张铁志的文字,很实用,很实际,虽然不花哨,但知识性很强,相当于一本小小的摇滚音乐反抗史。

    这些歌手中,最喜欢的人是约翰列侬,去年还参加了纪念列侬的演出,那样理想迸发的年代,已经是一去不返了。

    每个时代都有噪音,每个时代也都需要噪音,完全河蟹的社会,又怎能显示人性的多样呢?相比于外国,我们的噪音实在太少了,无论音乐还是其他方面。希望张铁志再接再厉,写写中国的噪音,写写中国的歌手。

    看完这本书,翻出很多过去好久不听的CD,好像又回到了叛逆反抗的年纪,这是另外的一种收获吧。
  •   对摇滚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和时代背景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围绕“抵抗之声”这个主题写得也很到位,给人以很大启迪。
  •   从民谣歌手到如今的摇滚,人们表达着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各种不公和畸形的愤怒,那些人的声音是在唤醒人心底还有的一份纯真,只是时代变幻着,一路走来,有多少人也早已沉沦。那些仍坚持着的依然用着他们沧桑地声音向世人诉说着。
  •   张铁志曾经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上砸吉他呐喊,这个梦想终究成了梦想,但写作让他离这个梦想近了些,或者总算有点关系了。记叙,能看到的就是记叙,至于摇滚到底对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作者没有去谈,只是列举了一些事情。
  •   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所以买了这本书,他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民谣与摇滚的历史与响应时代的人物。

    另外纸质也很不错,配送快,服务态度也还可以。
  •   张铁志当年也是街头抗争的积极分子,对于音乐的社会意义,他有着很深刻的见解
  •   因为U2因为鲍勃迪伦所以买下了
  •   期待已久,了解西方音乐文化形态的必读之书
  •   如果你对摇滚乐认识的还不深,如果你对摇滚有偏见,如果你不懂真正的摇滚,那这是一本好书!它会触动你的心灵。
  •   摇滚改变世界!
  •   对音乐不是很通,只是喜欢无事听听。这本书对我普及了很多“音乐知识”,了解了音乐人的理想、执着及信念。当初买此书无非附庸风雅,聊充小资,结果收获破丰。
  •   推荐跟 声音与愤怒 连着一起阅读。让你加深对摇滚乐的理解。让你从肤浅的爱好者,变为深水静流里的前行着。
  •   “史密斯却始终维持一贯的朋克精神,拒绝商业化、以低票价在小场地演出、远离明星体制,在纽约的下城静默地做她的音乐、摄影与诗”
  •   本书能给喜欢音乐的一个概览和故事 好书
  •   如果你读过摇滚乐能否改变世界,你应该读一读这本。

    这本书的缺点是:某些章节写的很简单,没什么内容。
  •   可以当作专向的历史书来看,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左翼反抗历史,年代正是我们从人教版语文历史书里读不到的那个混乱的20世纪。
  •   这是一本摇滚乐爱好者的书。
  •   台湾的作家,内容很好!
  •   那些渐渐远去的声音,在我们想起的时候……
  •   喜欢这种从文艺文学的角度和艺人的角度来表达爱国和对正义的理解,需要这样的声音
  •   有时候会感叹余生也晚~的确,相信有一种力量会影响一代人~
  •   似乎是真的听着U2,山羊皮,涅槃他们过来的。直到他们中有些人不再唱歌或者是已经消失。
  •   这本书也是不错啦~可以一看
  •   艺术服务生活 这本书的书名我很喜欢 内容也蛮充实
  •   包装非常精美,书很厚重,有质感,王小峰推荐过这本书,所以买了,在读
  •   包装完整。很好
  •   好 凑字 还是不行?可以了吧
  •   书是正品,快递也很快,看后再评价内容
  •   久闻大名,无奈一直缺货,正逢双12活动,赶紧收入。
  •   在看!纸张质量不错!
  •   买来装装逼
  •   很好,物流很给力。
  •   闲暇时的不错选择,还可以增加不少知识呵呵
  •   非常好看我爱看
  •   真实好书,不错
  •   希望这样类型的书越多越好
  •   一向很少买文艺、音乐、电影方面的书籍,《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是该类书籍为数不多的之一。

    这本书的作者叫张铁志,他的个人博客是****://***.my1510***/author.php?soundfury,豆瓣专题是****://***.douban****/people/soundfury/,里面除了音乐,还有政治。

    这本书也是如此。


    从60年代开始,作者遴选了11位他认为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对其各自的地位、政治立场、艺术呈现进行了简短而深刻的分析。这些音乐人中既有我比较熟稔的鲍勃·迪伦、U2(波诺)、斯普林斯汀、约翰·列侬,也有我比较陌生的皮特·西格、琼·贝茨等……

    正如张晓舟的序中所言:

    噪音不仅仅是政治观点、社会思想上的异议和抗议,也意味着音乐美学、艺术理念上的实验和创新。

    当然,本文更多的是从第一个概念来加以选择和诠释的。

    一个被广泛理解也被广泛一知半解的结论是: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的社会,才能出现这样的不同的声音。一个音乐人可以立场鲜明的表达自己对某届政府的不满,鼓动听众采取行动来反对这样的政府。

    这样的结论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点:本书提到的大部分音乐人,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成功的音乐人”,乃至几乎所有的“成功的不同意见者”都有着浓厚的商业背景,他们再怎么特立独行,都要靠音乐来养家糊口,发家致富,而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这些都必须有商业的运作。

    我无意贬低这些音乐的价值——无论其艺术价值还是商业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商业推广和宣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永远湮没,不为人所知,也没有任何影响力。

    那么我们听到的声音确实是音乐人自己的声音?还是出版商要求音乐人发出的声音呢?我的结论是,只要是商业的行为,就不可能摆脱出版商的影响。而美国的好处在于它能容纳众多出版商,从而有众多的声音,从而有了所谓的“不同”(variety)。民众可以自由的、不用担心任何后果的选择他认为“正确”的声音。

    最近有一个笑话很有意思,全文摘录如下:

    刘梦洁:
    火车站遇到一个看起来很真诚担心的女孩,她自称是来北京读考研班的学生,钱包被扒,饥寒交迫,要我行善给她人民币几多,并取出门生证要我验看。看着她真诚的双眼,我很想掏钱,但突然我灵光展现,问她一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和联系 是什么?
    她:……
    于是没有然后了。
    ——————————————-
    周旭昆:
    有一天我专门去刘梦洁说的经常有美女骗子出没的火车站门口散步,果然看到一个看起来很真诚担心的女孩,她自称是来北京读考研班的学生,钱包被扒,饥寒交迫,要我行善给她人民币几多,并取出门生证要我验看。看着她真诚的双眼,我很想掏钱,但突然我灵光展现,问她一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和联系 是什么?
    她好像很有准备,坦然答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中间省略了1000字。
    于是我又问:如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释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言论自由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然后,真没有然后了。
    ———————————————————————
    李建军
    有一天我专门去刘梦洁和周旭昆两口子经常说的有美女骗子出没的火车站门口散步,果然看到一个看起来很真诚担心的女孩,她自称是来北京读考研班的学生,钱包被扒,饥寒交迫,要我行善给她人民币几多,并取出门生证要我验看。看着她真诚的双眼,我很想掏钱,但突然我灵光展现,问她一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和联系 是什么?
    她好像很有准备,坦然答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中间省略了1000字。
    于是我又问:如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释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言论自由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她回答道: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中间省略了1000字。
    于是我又问:“如何论证在中国不能搞多党制”
    她清了清嗓子说道:多党制……
    话还没有说完,跳出来一个人问她:你是哪里人?她说。陕西的。
    然后,她就真被送回陕西了。

    当政治神经已经绷紧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当任何一句可能是不负责任、甚至从根本上就不应负任何责任的言论被如此敏感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奢望有真正的“歌以咏志”呢?

    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时代的噪音”这个说法。噪音当然是不好的,要被suppress。提到suppress,推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爱丽丝对于suppress的理解:

    Here one of the guinea-pigs cheered, and was immediately surppressed by the officers of the court. (As that is rather a hard word, I will just explain to you ho it was done. They had a large canvas bag, which tied up at the mouth with strings: into this they slipped the guinea-pig, head first, and then sat upon it.)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场景。而我们已经深有体会。
  •   书有点旧。封面有点脏。张铁志先生写音乐和写政治都是一把好手。
  •   感觉这本书还是偏重史料,可以增长知识,需要一定的国外摇滚乐知识,才能看的懂
  •   需要一定的国外摇滚乐知识,才能看的懂。买这本书,是因为老罗的推荐
  •   还没有时间看,刚刚忙完考试,再加上还有好几本
  •   RT~一边看书一边按照书中所列的歌单听歌,“按图索骥”,这书就是地图呀!
  •   。。。。。。。。。如题
  •   就是了解下看看,不知骨灰级乐迷看了会不会略显平淡?
  •   表面上虽是调侃,可看过后却能让人意味深长的好文字,这是需要历练和沉淀,并带有客观冷静的眼光才能觉察到的视角。
  •   很喜欢!包装很好,装桢很好!
  •   感觉不如伤花怒放那本好。
  •   此书是顺带的..听说专业性很强..不过这个封面很好看,没拆封却很有吸引力
  •   之前有本《摇滚圣经》已经断货的。当当能不能补一货呢?
  •   感觉这本书还是偏重史料,可以增长知识,其他的倒没啥感觉
  •   了解一下也不错
  •   看了下,有点感觉啊
  •   本书的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制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历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争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历史变迁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   那些事我都知道,到哪这本书的视角比较独特,对我颇有启发!
  •   很不错,乐评人张铁志毕竟是个听着摇滚长大的。另外还有一本《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视角很独特,不错!喜欢它封面里的U2的One的歌词!
  •   后悔买了 不能退了 希望以后能看下去
  •   对摇滚有了个基本的概括的整体认识
  •   很有深度,需要细细品味。
  •   书本封页有破损。内容不错,一下就看完了
  •   书里主要写了政治与摇滚的联系,让人眼前一亮,给人很多关于摇滚的启示,文笔很流畅,适合和张铁志的另一本书《声音与愤怒》一块读。
  •   这价钱,装帧挺不错的
  •   物流很快 卖家态度也很好 书的质量也挺好的 给个满分~
  •   信息量略大啊,本来是冲着Dylan去的。然后看到的是整部民谣史~觉得自己还不够格来看这样的神作……得先做好民谣功课再看比较好*-*…
  •   没有失望,书很好。字很清晰。
  •   一本不错的乐评的书,关于摇滚
  •   对音乐及其音乐人的不同视角
  •   书写的相当好!!!只为了这个原因就可以下手!但是再让我吐槽一下腰封!!
  •   我们抵抗的声音从来没有消失,只不过,相对于大洋彼岸的过度,我们的声音虚弱又无力。但毕竟从没消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