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1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范景中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艺术的故事>笺注》以《艺术的故事》为基础,以章节为划分,以辞条的形式进行注解。其中不仅有对画家、画派和画法的解释,更涉及历史、宗教、建筑、科技、文化,以至思想史,作者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
《<艺术的故事>笺注》除对《艺术的故事》进行注解外,还有作者本人在纪念贡布里希一百周年诞辰所做的讲座,贡布里希自传等文字,是了解和研究贡氏生平以及他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艺术的故事>笺注》既可作为《艺术的故事》的参考读物,也可单独阅读,以领略中外两位艺术史家对学术研究的追求与热爱。
作者简介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1909——2001)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大学瓦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秩序感》《象征的图像》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者能轻松学习。范景中,1951年11月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理论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先后任《美术译丛》和《新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出版社总编等职。杨成凯,笔名林夕。1941年生,山东招远市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任至研究员。学术活动范围广泛,在语言学理论、汉语语法、文学艺术、目录版本、古籍整理等领域都有著述发表。尤为倾心中国古文献收藏和研究,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其他论著见有关专业刊物。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言:《艺术的故事》的讲述者
注释正文
附录
日文版序言
关于《艺术的故事》的第一句
《艺术的故事》和艺术研究
贡布里希自传速写
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图55掷铁饼者(罗马时代的大理石摹品,原作为米龙制作的青铜像,约公元前450年,罗马,国立博物馆)是我们大都熟悉的一件古希腊雕像,它有很多复制品,这不是坏事,因为它们至少给了我们一般的印象,它把那个青年运动员表现为恰好处于要掷出沉重铁饼的一瞬间。运动员向下屈身,向后摆动手臂,以便用更大的力量投掷。刹那之间就要转身投出,他以转体动作来使劲助力,姿势看起来那么真实,以至现代运动员拿他当样板,试图跟他学习地道的希腊式铁饼投掷法。然而事实表明这绝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我们忘记了米龙的雕像不是从体育影片中选出的一张“快照”,而是一件希腊艺术作品。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米龙达到这一惊人的运动效果主要还是得力于改造古老的艺术规则。站在雕像前面,仅仅考虑它的轮廓线,马上就发觉它跟埃及艺术传统的关系。米龙也让我们看到躯干的正面图,双腿和双臂的侧面图,也是用各部分最典型的视像组成一个男子人体像。但在他的手中,埃及的古老公式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就像那时的希腊画家征服了空间一样,他征服了运动;而不是把那些特征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姿势僵硬、不能令人信服的动态人体像。至于雕像跟最恰当的投掷铁饼动作是否完全一致,那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贡布里希只用作品谈论所见与所知的对立发展,这样完全线性的叙述肯定会让全书平扁、枯燥,显不出一种立体感和厚重感来。贡氏的智慧在于,他把所知与所见的矛盾,转化成一个含蕴丰富的形式分析公式,即所画的越是接近现实,画面就越混乱,越失去图案性、失去秩序感;反之,离实际所见的差距越大,越不立体,越是使用概念性的图像,越是按所知作画,就越容易布局,越有秩序的和谐感。
编辑推荐
《〈艺术的故事〉笺注》是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