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人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张东  页数:201  

前言

  季节已进入仲秋,北方的天气已有几分寒意。摆在面前的《出门人》这本书却为我送来了南方的气息,那气息让我感到亲切而熟悉。这不仅因为我曾在广州工作与生活过多年,而且本书的作者及主人公张东,与我有过多年的交往,书中的有些人和事,我至今还留有印象。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奋斗故事,但这个故事或许又不是张东一个人的经历,它同时也应该是一代打工人创业的缩影。书中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文笔极为普通和平实,但内容真实感人,道出了作者及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我想,正是因为张东有过苦难的生活、贫穷的出身,才使得他后来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塑性,才使得本书有了更多的阅读价值。  伟大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上的大变革,也是许多中国人命运的大变革。在计划经济时代,底层百姓上升的空问极为有限,学历和社会背景,是改变穷人命运的两大关键要素。但这两大要素,张东没有,数以亿计的普通百姓们也都没有。但张东有梦想,他不愿安于贫穷落后的现状。因此可以说,赶上改革开放大好时光的张东们是幸运的,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用梦想与汗水改变了命运。倒是那些安守现状、不思进取的有学历和有背景的人,被时代的潮流抛在后面。  人才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人才的竞争从此打破了“学历”的限制,而更加注重“学力”,注重“英雄不问出处”和“不拘一格用人才”。以往只有“体制内”、“有资历”的人才能担任的报纸主编,“体制外”的人也可以担任。这就是人才市场化的活力与魅力所在。  有梦想,就有希望,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的大时代。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没有梦想和方向;若未经努力就事先被自卑所打败,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啊!某种意义上, 《出门人》这本书对许多人来说,或许是一部不错的励志故事。我们期待更多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与张东同行,做一个“出门人”。

内容概要

  《出门人》中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使读者对张东有了更真实和更深入的认识,也让读者更真实地理解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境。同时对处于改革热潮中的奋斗者们,心生感佩。《出门人》对于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尤其值得一读。

书籍目录

序一 梦想改变命运序二 大路朝天前言第一章 这比贫穷更让人觉得可十白第二章 为您看病,为您养家第三章 爱情是一件奢侈的事第四章 那个瘦弱的青年就是我第五章 我是唯一的农村人第六章 父亲在了,这个家还是完整的第七章 “死人要死,活人要活”第八章 在我看到了最美好的希望时第九章 回家过年,家里的房子烧了第十章 情人节那天,我成了南方报人第十一章 一篇报道,数人获刑第十二章 因为救人,我成了新闻人物第十三章 爸爸,儿在广州的发展才开始第十四章 因为被“辞退”,我离开了南都第十五章 “爸爸睡着了”第十六章 艰难抉择第十七章 就在这一天第十八章 法制日报的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三个人的报社第二十章 27岁那年,我成了广东版主编第二十一章 大哥的婚礼第二十二章 半天里,多次和中央部长合影第二十三章 两个半月,出了十期报纸第二十四章 难以置信掌管广东版的人是你第二十五章 忐忑不安,心安理得第二十六章 憾时光易逝,幸记忆美丽第二十七章 我生命中的女人第二十八章 那一年的我生活在梦里第二十九章 我爱我的女儿第三十章 高官身边的我第三十一章 在南都最危难时刻,我回来了第三十二章 史玉柱:屡败屡战,还算年轻第三十三章 南都十年,我为她服务了五年第三十四章 离婚,离职第三十五章 总结过去,更好迎接未来第三十六章 别了,梦开始的地方后记附录

章节摘录

  1989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太阳还没升起,我早已扶着咳血很多天的父亲坐上了去南京的长途客车。几天后,在南京鼓楼医院,一位医生面无表情地递给我几张X光片,口中平静地吐出两个字:肺癌。接过x光片,我一脸疑惑地扭头看着站在一旁的父亲,父亲微笑着向我说了一句:“孩子,我们走吧。”那时的我,压根就不知道肺癌是一种怎样的病,也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马上离开医院,但我清楚地记得,在到南京的当天晚上,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父亲留好了回去的车费,将剩下的钱全部交给了我。而这些钱远远不够医生第一次开出的药费单。  就在那一年的暑假还没过完,我连初中毕业证书都没来得及拿,就和几个同伴去了外地打工。出发的前夜,母亲一边为我准备必备的被褥和换洗衣物,一边流泪。无论是家人还是我,没有一个人提出要我继续读书。那一年我15岁。那时的我曾多次代表乡、区、县参加过作文比赛,并且多次获奖。但就从那时起,我永远地离开了学校,离开了我多年后无论走进任何校园,都会感到心痛的地方。  我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市一个极其偏僻的乡村,是在两省三县交界的地方,无论去哪一个县城的距离,几乎都是一样的。那是一个传说中被称之为“皖中明珠”的鱼米之乡,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只记得能吃饱一顿白米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关于米饭,我有一件永远不能忘记的糗事。在分田到户的初期,我们村庄长期一天三顿吃的是:早餐、中餐都是稀饭就着用水煮熟的山芋,晚上才有一席干米饭,依然就着山芋。有一天放学回来,吃晚饭的时候,我看到一堆煮熟的山芋里面只有一小碗米饭,我就站在锅灶边盯着家里所有的人。我心里也知道,这碗饭应该是留给干活最重的父亲或者大哥,但我实在太想吃。当父亲无意中发现我一直没有走到饭桌前时,全家人都笑了。姐姐跑到锅灶边,一只手抱起我,另一只手端起装饭的碗,把我抱到了饭桌边。  多年以来,每当我看到身边的人有浪费的现象,我都会想起这件事,经常会批评他们。  那是儿时自认为一件很丢脸的事,但并不算丑。因为那时候的我才八岁,但现在我必须有能力,必须有能力让我的家人吃上饭,让我的父亲有钱看病,让我的哥哥有钱娶媳妇,让我的姐姐出嫁时能被婆家瞧得起。我15岁了,我应该去挣钱。  离开校门,我随同村的人去了就近的一个县城——安徽省全椒县,那里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工厂——全椒县柴油机厂。那个厂当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到处建厂房、宿舍。我生活的那个地方,十里八乡的人都在那里做工,不是瓦工、木工,就是油漆工、钢筋工。15岁的我,只能给砌墙的瓦工师傅拎砂浆桶。就是那样的桶,一个也有四五十斤重,每次要拎两个。虽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超强度的工作在几天之后就显现出对人的摧残,全身的伤痛自不必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门人》这本书中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使找对张东有了更真实和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真实地理解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境。同时对处于改革热潮中的奋斗者们,心生感佩。  ——鲁世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参赞)    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造就了千万怀揣梦想的出川人,而张东的故事或许是很多出门人的一个缩影。看他的故事,时而感同身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潸然泪下,一部充满激情而又跌宕起伏的奋斗史!找认为,真实是这本书的灵魂,而真实又恰恰是当下人们最想看却又最难看到的。所以,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宋鹏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作为最初从南方报业走出来的一线普通记者,张东的工作表现并不普通。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真实表达的素养,从《出门人》这本书中,我同样看到了这种素养。  ——宋斌(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张东迫于生计离开校门的初期,我读了高中,上了大学。虽是同龄、同乡,但经历大有不同。可他的故事我很容易读懂,多次眼眶湿润,暗自惊叹。本书对场景的描述是周到的,对感情的把握是细致的。一个个真实的奋斗故事,将一个苦难少年的奋斗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尤其值得一读。  ——赵宜光(中地海外建设集团副总裁)

编辑推荐

  作为最初从南方报业走出来的一线普通记者,张东的工作表现并不普通。《出门人》中一个个真实的奋斗故事,将一个苦难少年的奋斗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尤其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出门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