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1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David Stuart 页数:287 译者:黄妍,俞蘅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多年前的一次游历,令我萌生了写作此书的意念。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一个处处可见古城墙与古城楼的美丽小镇。我漫步在鹅卵石小径上,悠闲地欣赏着眼前的风光。许多花园里种着苹果树、棕榈树、甘蓝和大丽花。一些小店向过往的游客们兜售着巧克力、面包、还有蛋糕,我甚至能闻到小路尽头的小店里飘来的香气。除了丰富的食品,小店还出售着拥有刺目的红色或黄色的肥皂、印第安人的吉祥物——“捕梦网”、奇形怪状的水晶,还有用黄春菊、金丝桃、香油、马鞭草与人参根做成的香囊等等。 古人利用植物治病的先例并不鲜见,有些甚至神乎其神。但也不可否认,他们对于植物具有灵性、药性温和等等的论断,常常是有失偏颇的,植物王国里也是天使与魔鬼共存。 此书讲述了人类与植物之间的渊源。在人类寻求健康、幸福与长寿的道路上,总不乏植物的身影,或为壮阳,或为堕胎,或为麻醉,或为迷幻,或为人类战胜对手,或为人类驱魔辟邪。许多植物与人类共同经历了时空的变迁后,或异化,或繁衍,或永远地消失了。有些草木曾在植物王国中显赫一时,奇货可居,如今却沦落成了超市货架上一个小角色。反之,也有些植物经过漫长的演变,最终成为能够影响民生的国家经济命脉。 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奇妙故事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无论是植物学家、药理学家,或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他们虽然已对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群进行了研究,但一段时间过后,由于植物的不断进化演变,使这些研究结果需要不断更新。不仅是我们的疾病在发生变化,所有植物的疾病,还有植物对病菌的反应无一不在变化中。现如今人类已经控制了植物中的遗传基因,无论什么属性的植物新品种,他们几乎都能培育出来。而早期的医学实验不仅直接导致了西方近现代循证医学的产生,还力证了植物针对人类的疾病具有疗效这一论断。虽然并非所有这些实验的论断都正确,但他们却记录下了历史进程中人类利用植物治病的各种疗法。 但是,本书并非一本“草药”书。这儿没有处方,也没有提到迪奥斯克里德斯(古希腊名医,著有药学名著《药物志》)、希尔德加德(中世纪的杰出女性,人称“莱茵的先知”,她不仅懂得利用自然之物来治愈疾病,还撰写论文论述自然史以及植物、动物和岩石的药用价值)或是约翰·杰拉尔德(英国植物学家,因他的药草园而出名。1596年,他发表了一份他在霍尔本药草园里栽植的植物清单,现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并被收入他于1597年出版的《草药志》中。1633年,该书曾增订出版)对某种疑难杂症所推荐的草药——虽然其中许多草药几无药效,但也并非全部。 因为任何能够影响我们身体新陈代谢,影响体表或体内有机体的植物都应该视之为一级危害。所以,书中提到的有些植物当然能对人有治疗效果,但不可否认它们也能取人性命。 据估计,世界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使用的治疗方法,所涉及的植物种类有一万多种。所有关于这些植物的故事都非常有趣,然而篇幅有限,我也只能挑拣其中一二。在本书中,开花植物和一些蕨类植物略有提及,至于真菌类植物,我只得忽略不计了。有些植物的提炼物是不可忽略的,如罂粟、可可、金鸡纳和柳树,但这些提炼物的历史我几乎没有提及。 无论植物将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论地球上的植物将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故事一旦被展开,它就已然在我们身边发生。空虚也罢,绝望也罢,恐惧也罢,我们真的需要这些植物。这是探索者、科学家和关爱生命的人们奉献的故事;这是商业和政治上的传奇故事;这也是罪恶的故事——正如植物王国危机四伏一样,人类社会也充斥着庸医、幻想家、骗子、愚蠢者、无知者、惊恐者和智者,我们也需要擦亮眼睛。在所有这些故事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与死亡有关的故事—— 虽然我们徒劳地尝试忘却、延缓甚至阻止自己陷入死亡的陷阱里,但是它始终是我们最忠实、最永恒的伴侣。
内容概要
本系列可称为是由大英博物馆资深馆长领衔的人类探索丛书。这些著作通过对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寻常物件的研究,承接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探寻的亘古命题。透过这些常见的物品,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人类不断挣脱束缚、超越现实的执着与坚韧。
作者简介
大卫·斯图亚特,致力于植物史的研究,另有《过去的植物》(同詹姆斯·萨瑟兰同作)、《完美栽培》、《栽培古老植物》、《一流的植物化合物》和《形成我们的花园的植物》等著作问世。
书籍目录
前言
大浩劫
鼠疫席卷欧洲
病急乱投医
战栗的麻风病人
大风子神话
印加救命草
疟疾克星
初识免疫系统
紫锥菊疗法
生理构造
窥探人体内部
嚼嚼甘草
蒿草来驱虫
甘愿跌入你的迷阵:苦艾酒
黑美人——颠茄
毛果芸香的妙用
“万灵药”毛地黄
飞越疼痛
疼痛何时了
阿司匹林横空出世
戴维斯的“止痛药”
烟雾缭绕的天仙子
致命毒药:乌头
“快乐之草”罂粟
鸦片无处不在
情感试剂
女王的情迷剂
肉蔻长缠绵
拔根曼陀罗
养精于麻黄
菝葜有威力
爱欲的火与毒
杀人植物
赐一杯毒芹汁
万灵解毒剂
死神,十面埋伏
恐怖的下毒学校
危险的马钱子
植物也杀虫
留住青春
女人花
疯狂的配剂
孕育生命
美容功效
长生梦
精神与心智
意乱情迷
初识大麻
大麻是与非
提神咖特
古柯——魔力兴奋剂
抑郁是一种病
幻象的延续
巫医的鼠尾草
神秘的牵牛花
神秘的佩奥特掌
美丽外表下的曼陀罗
蔻木鼻烟
天堂在眼前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王后镇定自若,面无表情地行着屈膝礼。她坚信,眼前的 “幽灵”已得到上帝的垂顾。她伸开双臂,拥抱着他,开始亲吻他的伤口。旁边的侍从无不大惊失色,认为王后一定是疯了。 因为在当时人们都认为,麻风病患者,尤其是女麻风病人,是传播瘟疫的害人精;而男性患者,则是色魔、撒旦。 这是发生在坎特伯雷麻风病院某个房间里惊世骇俗的一幕。坎特伯雷麻风病院旨在庇护当地大多数麻风病患者,使这些人免于流落街头。在此之前,整个欧洲处处可见麻风病院,整个大陆笼罩在恐惧之中,几近崩溃。人们已经开始怀疑麻风病可能借着普通接触进行传播。从公元3世纪开始,麻风病患者日益被禁锢在收容所里。到公元7世纪,法国的凡尔登和梅斯、荷兰的马斯特里希特都出现了麻风病院。公元8世纪,圣高尔修道院也出现了一个麻风病院。英国首个麻风病院建于公元996年。有些历史学家曾计算过,那时在欧洲,这样的收容机构多达19000个。其中许多是致力于收容像圣拉撒路(出自基督教故事,他是一个在世间受尽苦难死后进入天堂的病丐。 后世常以此指代患麻风病等恶疾的乞丐)那样的恶疾患者,而从医护骑士团(12世纪时,欧洲十字军在耶路撒冷成立的军事宗教团,这类宗教团旨在为生病的或需要帮助的朝圣者提供照顾)分离出来的慈善者,也向这些不幸的麻风病患者们伸出援助之手。 麻风病,今又称“汉森氏病”,在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医书中都有描述。公元前1400年,印度梵文经典《吠陀经》中将这种病称为“麻风”,它很可能和公元前60¨D年印度医生闻妙在《苏悉罗马医录》中所描述的为同一种疾病。麻风在日本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埃及人则在“埃伯斯纸草文医书”中提及此病。古希腊名医加伦认为,麻风病源于尼罗河水和当地不卫生的饮食习惯。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一条横贯埃及与印度整个地区的贸易之路逐渐形成,各方进行着药草以及其他珍贵货品的贸易往来,而麻风病的路线大致也与此路线相同。到公元前 70年-前60年,格奈乌斯·庞培的军队与路西乌斯·苏拉的非洲之战后,麻风病由埃及蔓延至整个地中海地区。从此,罗马辖下的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等殖民地可能均受到了传染。 到了中世纪早期,麻风病在整个欧洲已经相当流行了。直至15世纪末,除挪威和地中海周边地区,麻风病终于得以逐渐平息。虽说是将麻风病人隔离奏了效,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当地居民的免疫能力提高了。在美洲新大陆,哥伦布不能完全确定那里之前是否存在过麻风病。因为在新大陆,有些可怕的疾病也与麻风病相似。然而,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西班牙征服者们以及后来那里频繁的奴隶买卖,从其他地区带来了麻风病或者比它更为可怕的疾病。 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整个美洲,人们开始着手研究植物对麻风病的治疗效果。患麻风病的人通常能活上8到40年,而且有时它甚至是不致命的。这就为人们赢得了相当多的时间来寻求有效的植物药方。 在西方,人们有时利用具有腐蚀性的大戟属植物汁液,或者利用更强烈的抗菌和抗真菌植物(如常绿难忘草和菟丝子),来治疗麻风病引起的溃疡。许多抗细菌和抗真菌类植物常常能治愈麻风溃疡,因此有些植物也许的确起到了药效。在巾国,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很早就使用乳香,并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小国将这个树种引进种植。印度人则将甘松或宽叶甘松油涂抹在溃疡伤口上,这种植物可用作兴奋剂、防腐剂、杀虫剂,还可以治疗癫痫症、歇斯底里症、痉挛症、腹痛、便秘、霍乱等各种病症,且至今仍在使用中。而当时存在于印度的另外两个医疗体系——阿育吠陀和尤那尼(两者都为印度传统的医疗体系,后者更成为地中海东部地区古希腊罗马医疗体系的核心),则都用到另一种古老的“万能药”——楝树油,这种植物如今仍活跃在印度人的生活中。 在欧洲,迪奥斯克里德斯建议用黑麦草和瘦风轮治疗麻风溃疡。加伦则建议使用寄生在百里香上的菟丝子属植物汁液。 16世纪末,伦敦的杰拉尔德则推荐使用美丽带毒的银莲花。还有一些新来的植物品种,如东方的罗望子、南美的腰果,也都被开发用于治疗中。虽然上述植物有时能消除继发性感染,麻风溃疡似乎也有些微的好转,但它们无一能够根治麻风病症。 悲惨的境遇与当时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耻辱和伤痕,都使得麻风病人的心灵陷人了痛苦的深渊。他们在不断努力地寻找其他的希望。有两种植物为他们带来了干鬲音(有关它们的故事本书稍后还会更多地提到)。一是加伦提到的鸦片,一是古印度医生闻妙建议使用的大麻。虽然两者都无法挽救病人的性命,但由于它们对大脑有着特殊的麻醉作用,患者们吸食后无疑会感觉好很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