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生活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南方日报  作者:扫舍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系列为知名女作家扫舍、蔡小容、王鹤的近作精选集,以图文形式集结了作者近年的散文随笔精品,内容涉及当代艺术、都市行走、两性关系、婚恋、阅读观影、名媛轶事……作者用知性触摸周遭世界,品味和感悟女性视觉中的生命和生活,和读者分享不同的知性看点,展现出风格各异的知性姿态。

作者简介

扫舍,本名曾琼,生于成都,曾为纪录片编导、外企金领。现为艺术经纪人,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行走。著有散文集《在普罗旺斯的太阳下》、《灰屋顶的巴黎》等

书籍目录

熟得水到渠成?藏艺?春天的798隔着20年时光的重逢?10晒太阳的那一天?17传世家藏?20女画家和一只猫?24天,她亲眼看到过梵高?26不一样的生活?29春天的798?31只为和你相遇?34文人和餐厅?38遥忆北京的潘家园?40海上旧情怀?42?寻碟?十一年的时光黑暗中的亲历者?46爱在日出日落之前?47从《老友记》说起?49…….那些养父养母们?143爱,不等于认识?145性的尴尬?149又甜又苦的夏天?151?流年?我会让你笑一辈子逝?156银饰?158话说奢侈品?160贩卖梦想?163鸡鸭不同圈的社交?164强力搜索?167在花园干活?169恋上旧物?171那个时代的偶像?173秋千?174俗世的家当?176乡村旅店?178食物和心情?180可大可小的饭事?181智慧的力量?184我会让你笑一辈子?187“老”的意思?189

章节摘录

  就这么巧,高小华就来上海了。有一个西南画家的大型巡回展在上海举行,他来参加开幕式。下午4点,名为“西南力量”的画展在古北的原弓美术馆开幕。一边看画,一边等着和高小华的见面。心里其实是没底的,想我们怕是彼此都无法相认了。在看一幅画的时候旁边有两人在说话,扭头看了一眼,不认识的人。看画,又觉得有些不对,再扭头,一个男人正看着我,然后笑了一下,伸出手来,说:你还有些过去的影子。  关于过去,遗留在我们身上的大概就只有些影子了吧。我眼前的这个人,寸头里掺着白发,一条黑色的羊绒围巾,皮衣,休闲裤,戴着金色细边的眼镜,沉稳而儒雅的一个人。我没看到想象中中年男人有的松弛的肚腩。然后是短暂的语塞,22年一点点地挤进来阻塞了对话的通道,不知该从哪里说起。  一个男孩从身边走过,高大帅气,有礼貌地叫他高叔叔。他对我说:“看见了吗,这是罗中立的儿子,我和他父亲是同班同学,他小时候还带他玩过。”我环顾四周,许多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青年,他们印证着一个事实,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光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城市能伤我们,是因为我们对城市有爱,我们因为爱它而伤怀。要迷茫很久,我们才懂得城市对于我们,其实是一个漫长婚姻中的爱人,我们尽可以抱怨,出走,批判,厌倦,但最终,我们仍然还是会有依恋,我们会想起它的好来,想起我们在城市的怀抱里度过的一些时光:第一次和异性的亲吻,和爱的人散过步的小巷,孩子玩耍过的街角的小花园,流过泪的咖啡厅。我们的时间和情感,早就成了回忆的碎片,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拾不起来了。  我们之所以会情深意长地想念着一种婚姻之外的爱恋,那是因为这种爱恋还没有被油盐柴米和尘世烟火熏染,这种爱恋还停留在审美当中,是高远的云上的日子。念想本身并没有错,它证明了我们的心仍然柔软,我们对激情仍有渴望。  冷漠,有时是最大的爱护。彻底地没了念想,痛到极点,落到了深渊之底,也就该重新站立了。这样的痛,是剧痛,集中的,痛到骨髓的,但不拖拉。当然痛的时候,是会恨的,恨到牙碎,恨到心如死灰。然后,情也就绝了。只有恨才有力量,彻底打碎,重塑。等到月明风清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那冷漠的男人,说不定会心怀感念,感谢他的冷,才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扫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一样的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2条)

 
 

  •   知性女人最可爱,象扫舍一样对待生活有一颗睿智的心,是每个成熟女人的梦想。分享了,感觉真好
  •   喜欢扫舍的书,从普罗旺斯爱上她,不一样的知性女人,从她身上学到很多~
  •   经常在微博和博客上关注她,很喜欢她的文学,读起来很舒服。这次终于买她的这本书回来看,因为是知性女人系列中的一本,觉得扫舍不愧于知性女人的称号呢!希望以后有经济条件,可以买她更多得书,她和洁尘这帮老友的文字我都喜欢!
  •   喜欢这套知性女人,透出的是一种知性之美,让女性心底的脆弱、敏感、温柔、欢愉各种情绪尽情展现,可分享共鸣,可开拓眼界,可在这里找到女性内心的花园,让自己不在孤独,因为有她们的陪伴!
  •   知性女人应该是举止优雅、让人一见赏心阅目的那种,待人处事落落大方,她用身体语言告诉你,她是一个时尚的、得体的、尊重别人、爱惜自己、懂得生活的女人,她的女性魅力和她的处事能力一样令人刮目相看。 自强、自立、自信的新时代女人
  •   通过同学博客认识洁尘
    从而知道扫舍
    于是在当当搜索她
    买了此书

    散文集不同于小说的遐想
    透露着生活的积淀
    看扫舍写的字
    往往是自己想到但没有提炼出来的心思
    慧心一笑一语点到

    智慧的女人
    有抵抗岁月的优雅
    自然的文字
    智慧的女人
    让人赏心悦目
    在岁月的过逝
    勉励自己也优雅的老去
  •   有个女性朋友开的一手好车,并道、停车、倒车什么都很溜,我说“厉害,车开的不错啊”,她回答我说:“其实开车不是很平常吗,为什么我跟你的车技都差不多而没人表扬你而只会表扬我?就是因为你是男的,所以认为是正常的,而我是女性能这样开车就显得很优秀吗?”我顿时语塞,是的,就会开车这件事情来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为什么大家对车技只能算比较好的女性刮目相看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放到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思维一直都会有定式,如果说突破这个定式,我们就会感觉那就是出格,看看优酷就知道,里面凡是倒不好车、左左右右卡不好位的,停车忘拿手刹,一头撞上收费点的......几乎清一色是女性,所以我们的定式就是女性是很难掌握开车之道的,而我那位朋友车技几乎和合格的男性司机相当,我们就会产生出她特别优秀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会被放大的,工作中,同样一件事情,排除那种激烈爆发力的工种,男性完成了,会被认为是正常和应该的;一个女性同样做到了,就会觉得这个女性特别优异,印象分好感分会加上,其实这里会产生一种不公平,我觉得在对人员评估的时候,还是应该“就事论事”的原则。从女性的角度不要用定式约束自己,要知道很多事情女性一样可以干的很好,而且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扫舍也做了很多别人看似“出格”的事情,但从扫舍的文字还是流露出来那种并没让人感觉出格的感觉。
  •   书不错,还留意下扫舍灰屋顶的巴黎
  •   在我生活中,我的一位上司,我觉得真的可以称为知性女人,但发觉我的与她的差距好大啊,但正因为差距大,我必需弥补,努力靠近。
  •   大概是很多女性同样的之痒,扫舍说的挺好!
  •   作者的笔名有点意思,不知道作者起这个笔名的初衷,我的理解是作为优秀知性女人,必先自修,只有自己达到了一个高度,才能影响其他人,故先扫自己的舍。
  •   是不是知性女人就会过不一样的生活??怎么样才是知性?唉,觉得自己还像个小女孩一样,什么时候才能手足间流露出一种女人味?
  •   我与扫舍算是同龄人,原一直以自己即承接了上一代的观念又不得不接受当今时下的新潮而纠结,因为有很多的事是矛盾的,对立的,有中间的路线吗?也许扫舍这书能回答,扫舍是一位具备现代意识,有着浓烈艺术气息的女士,然而在她的书中,总能感觉她一直游走于开放与封闭,保守与激进,典雅与流行,感性与理性之间,却不觉得她矛盾和纠结,而能将对立的两面很好的和谐了,这是我读她的书的一个感受,其他人也许不一样。
    扫舍的文字是我比较喜欢,似乎是心头的话流到了笔头变成的文字,读起来就仿佛在读她的心声,你会随着她看事情的视角去看事情,随着她的心情起伏而起伏......什么叫流露“流”的感觉,她的文字就是。
  •   了解扫舍的话会知道她的生活方式与大多数的国人是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她有一种跳出三界外的视角,看自己看周围,也许很多人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长久而不自知,对于一些看似平常却对我们很重要的感觉有些麻木甚至没有意识到她们的存在,而扫舍做到了这点,即可以说,不一样的扫舍才有了她不一样的生活,也可以说,正因为不一样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扫舍。
  •   生活的方式其实我们是可以选择的,但我有时排解不了从众的心态,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挺另类或挺吃亏的,我就是给这种心态害的。

    现在的房地产火爆,国家又调控又限购,为什么房地产低谷的时候没人买呢?记得广州当时房价已经从1万多跌倒7千多,没人买,就是怕了买了会再跌,自己不是亏了吗?傻啊自己?好了,现在房价涨了拼着命买,不买的话,房价继续涨,不是亏的越多?这种是聪明还是傻?

    我真希望我能选择自己的方式来生活,如果我能顶得住父母的、同事们、朋友们的压力的时候。回到书吧,扫舍的观念值得关注。
  •   谓之扫舍,好,这个笔名不错,有种女人少有的大气。
  •   第一次读扫舍的文章,挺不错的,到底是中文系出身,读来让人回味。但是有几篇文章和《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有重复
  •   这本是我第一次接触扫舍的作品。
    我不惊诧于她的文字功底,却为她的想象和素描般的精炼而感动,扫舍在写颐和园的那段,尤为感触:“我看见余虹们象花朵一样毫无保留,死命地在春天怒放,浓烈到窒息,透支到力竭,然后用余生来怀念,怀念到如此孤独,怀念到眼睛里都流出了血,怀念到提前凋零.....”这是一首何等炽热的青春之歌,在扫舍的推动下,如一浪高过一浪地被推向极致!

    我读大二的时候就谈恋爱了,其实说纯纯的那是骗人的,我们一样有性的冲动,尤其血气方刚之年,不过总是有个声音说不行不行不行......于是真的就没发生。我也很怀念那段岁月,虽然我没有如余虹般炽热地燃烧,我却可以如扫舍一样地去想象,我并不后悔当时没有燃烧,但我一样可以去怀念。
  •   不论从内容还是包装都很不错。一直很喜欢扫舍,看她的文字,可以平静内心。
  •   第一次读扫舍的书,内心很舒坦。
    这是一本一口气可以读完,读完后还愿意再次品读的书。
    看似内心平淡的流淌,但思想中自有它的深刻。
  •   喜欢扫舍的文字,书还没看完。
  •   同时代的人,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每篇文章短小精悍,很喜欢扫舍的写作风格。
  •   扫舍的文字我喜欢,呵呵
  •   祝福扫舍
  •   觉得比扫舍之前书都强
  •   开始关注扫舍了,她的文字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文字读起来很流畅
  •   挺好的,感觉扫舍的文字不是那种想着给别人看的,有点日记的感觉
  •   只有了解扫舍的背景,对这句看似平淡的书名会有更好的体会
  •   支持扫舍
  •   有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扫舍的态度当然也决定了她的人生。
  •   知性优雅 很喜欢
  •   只要知性了,人就豁达了
  •   我给知性的定义:自然、恬静、优雅、质朴。
    而非:理性、睿智、成熟.....
  •   说法很老套,其实越是经典越是普通的东西越是真理,女人要焕发魅力,心灵修养尤为重要,这会形成一种气质,这点很重要,有些小地方来大城市的人,真不是瞧不起他们(相反我非常尊重他们,只是觉得真点会比较好),他们努力地向大城市的人们靠拢,城市人们穿什么他们也穿什么,剪什么发型饰物等等甚至比城市人还新潮,但是气质摆在那,还是一看就不对味。
    这套丛书觉得是女性心灵修养的极佳作品,成为有气质的女人,看这样的书有帮助!
  •   推荐。我们之所以会情深意长地想念着一种婚姻之外的爱恋,那是因为这种爱恋还没有被油盐柴米和尘世烟火熏染,这种爱恋还停留在审美当中,是高远的云上的日子。念想本身并没有错,它证明了我们的心仍然柔软,我们对激情仍有渴望。P120:冷漠,有时是最大的爱护。彻底的没了念想,痛到极点, 落到了深渊之底, 也就该重新站立了。这样的痛,是剧痛,集中的,痛到骨髓的,但不拖拉。当然痛的时候,是会恨的, 恨到牙碎,恨到心如灰。然后,情也就绝了。只有恨才有力量, 彻底打碎,重塑。等到月明风清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那冷漠的男人,说不定会心怀感念
  •   应该是作者整理自己平时的随笔,写的比较洋洋洒洒,但是绝不随便,遇到的事情和人,去过的城市和一些回忆,总体上写的挺干净的,跟小女生写的那些不一样,更多一些女人该有的东西,看的时候能让人的心态很安静。我觉得很适合午后阅读。
  •   作者是一个懂生活的女人,平常的生活中总能看到她闪烁的智慧,尤其是讲感情的部分,感觉作者已然看透了生活的本质.
  •   文笔非常流畅,读起来很轻松,难得!看一些女性作者的文章总喜欢对文字进行过多的修饰与锤炼,看起来很美,读起来很累。
  •   挺不错的女性随笔
  •   女性内心密码
  •   一个生活在深圳的女人,阳光,透明,干净,她的爱是隔岸相望,但却充满了生命,喜欢
  •   30而立,40不惑,对于女性一样的,现在有股倾向就是萌,比较来说,30多岁的女性成熟度较以往的女性都低些,无论她们是不是已经做了妈妈,无论受教育多寡。不愿意思考,轻易放弃独立,,我觉得得外表可以亮丽可以低幼,思想却不能如此,应该适龄。
  •   其实我就是想看看目前这些女性们是怎么想事情的
  •   看成年女性的心绪的确有变化
  •   女性就应该象花一样盛开
  •   这书虽然不是一本女性励志,但至少能看一个大姐姐的思绪和观点。
  •   关乎于女性社会角色
  •   这种散文形式的文章正和我胃口,有点小随笔的味道。很快就看完了
  •   看完这书,明白了很多,纠结很多年的感情也能彻底丢开了,更能明白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也更能看清什么人才是值得女人依偎一辈子的人
  •   作者名气不如这个系列里其他几位作者大,但是胜在言之有物。
  •   每个人都会有生活的感悟,其实作家的感悟并不见得一定有看头,但却提供了一个看事情的方式或角度,这点就不错了
  •   女人越成熟越有魅力。
  •   对于做女人,女人之间有同感
  •   作者的生活见闻,,,所见所感,,看起来一般般吧,,
  •   作者描写的人生不正是我们理想生活的放大版么!
  •   其实很少看这种小随笔,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太理解作者的意思,但是这个可以。而且感觉很亲切,很有感觉。
  •   才看了开篇的2篇,就无法再继续了,原因是简单的描述却让自己一下子变得平静,深陷感动中……这个热闹的世界上,繁华过眼太快,平静的生活才能永久!喜欢文字,喜欢这份宁静的不一样的生活……
  •   别人的生活有时就是自己的镜子
  •   当当送货神速,包装严实!书封面简约,插图精美,是本会“说话”的书,说人、说事、说生活。
  •   是不是女人经常想的问题?
  •   女人的角度
  •   阅历丰富的女人,往往与大多数人有着不同之处。
  •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孰不知女人也能象山一样坚强
  •   女人只要报着爱的心态就是温柔的、娴熟的
  •   每个人的生活当然不一样了,但作为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的人,价值观还是可以相近
  •   因为《小麦的穗》买的,拿着三本犹如孪生姊妹的书,摆到一起,还未阅读已经沉沦,书的设计很好,值得推荐
  •   唉,作者看重的看淡的挺能为我解惑。
  •   觉得自己的心态还是不成熟,跟作者比起来
  •   价值观决定命运,价值观的形成跟个人经历、思想状况等等息息相关,我觉得作者还是够坦诚,至少她不忌讳一些我们常人看来不一定能接受的事情。
  •   喜欢作者描述那些艺术家的感觉。
  •   不错啊,高品质的生活,比较有格调的人才能写来这样的东西,值得一读!
  •   不错的生活和文字。
  •   人生态度是怎么样,那生活就是怎么样,一个人的态度决定着他走的路。
  •   不平凡在于自己怎样去看自己人生,每个人的人生貌似都差不多,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想法去塑造自己的生活。
  •   那就是爱生活爱家人、爱思考爱独立
  •   平时觉得生活特别乏味,看了书感觉其实只要细心点,还是能品尝到好的生活滋味。
  •   当我们选择了一种生活(或者不得不),那么意味着我们也许要放弃另外N种生活,婚姻就如此,当你确定一个对象而结合,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N个异性的可能。
  •   slowdown,放慢脚步,有时干脆停下,看看走过的路。
  •   人总是处于自己的环境,有时看看别人怎么活也挺好
  •   真正的随笔
  •   这样的随笔值得推荐
  •   其实,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这样的 文字的、
    看着累,因为不了解背景而有点不知所云、
    但是。这种文字是需要细细的品味你才能知道在写什么、
  •   记住那些在你生命中发生过让你难忘的事情
  •   随时随手随翻,都是温馨和喜爱!很适合我这样外表平静内心狂澜的人修心养性。
  •   不是说此书无深度,是觉得不能用“深度”概念评价这类图书,只要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共鸣就好了。
  •   虽然一样米养百样人,但是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沟通的。
  •   挺下
  •   自然是我最喜欢的态度
  •   :城市能伤我们,是因为我们对城市有爱,我们因为爱它而伤怀。要迷茫很久,我们才懂得城市对于我们,其实是一个漫长婚姻中的爱人,我们尽可以抱怨,出走,批判,厌倦,但最终,我们仍然还是会有依恋,我们会想起它的才好来,想起我们在城市的怀抱里度过的一些时光:第一次和异性的亲吻,和爱的人散过步的小巷,孩子玩耍过的街角的小花园,流过泪的咖啡厅。我们的时间和情感,早就成了回忆的碎片,散落在城市的只只角角,拾不起来了。我们之所以会情深意长地想念着一种婚姻之外的爱恋,那是因为这种爱恋还没有被油盐柴米和尘世烟火熏染,这种爱恋还停留在审美当中,是高远的云上的日子。念想本身并没有错,它证明了我们的心仍然柔软,我们对激情仍有渴望。
  •   城市能伤我们,是因为我们对城市有爱,我们因为爱它而伤怀。要迷茫很久,我们才懂得城市对于我们,其实是一个漫长婚姻中的爱人,我们尽可以抱怨,出走,批判,厌倦,但最终,我们仍然还是会有依恋,我们会想起它的才好来,想起我们在城市的怀抱里度过的一些时光:第一次和异性的亲吻,和爱的人散过步的小巷,孩子玩耍过的街角的小花园,流过泪的咖啡厅。我们的时间和情感,早就成了回忆的碎片,散落在城市的只只角角,拾不起来了。
    这段话,让我沉醉在思考之中。
  •   看现在的文人几近坠落,或追逐名利,或出书当娱乐,或酸或故作风雅,能入眼的还是那些经典,此书算是现在的书中比较能让人读的。
  •   送朋友,她说不错!很喜欢,推荐!
  •   最近比较忙,就只看了第一章,感觉很好,很喜欢
  •   发现这本没看过,哈哈,有空看看。
  •   这一系列的书都可以
  •   觉得很有意思,很喜欢
  •   这本书和我买的另一本《分开旅行》有点类似,都是一些旅游见闻。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和经济能力出去旅游,买这两本书也是挺不错的。
  •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很多的东西,很不错,值得一看。
  •   收到书很喜欢,现在已经读完了,偶尔还可以重新看一遍,很不错
  •   “我是什么时候想要做母亲的?年轻时我曾和父母辩论,觉得我这一生完全不需要小孩,我不需要谁来养老,我有足够的朋友带给我精神上的安慰,我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完全可以拥有丰富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我对情感和婚姻能否久远没有信心。
    然而,在过了30岁的某一天,渴望当母亲的欲望就突然苏醒了。最初是被那些服装店的婴幼儿服装所吸引,看到他们那么小,那么可爱,就忍不住去想象有一个自己的小小的孩子。做母亲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其实也是因为对社交的欲望越来越淡。经历也经历过了,疯也疯过了,见也见过了,名利也好,男人也好,吃喝玩乐也好,也无非是一次次重复,变得越来越没劲了。这时刻想到余生不过是漫长地重复着这一切,一个人只是为自己而活着, 就觉得挺可怕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