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文系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方交良  页数:281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江南素衣才子的西大情结,随笔札记娓娓道来对西大四年学习、生活情境的追忆。作者满怀深情地叙写了自身亲历过的般般“城南旧事”和各种上庠人物。多少显得有些土气而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西安、办学条件并不很优越而又处处生机勃勃的西北大学、内心不无某些牢骚而又治学授课风采各具的众多业师、不同专业来自五湖四海的西大青春学子、为西大校史增添了光彩的杰出校友……都跃然于纸上。

作者简介

  方交良:
  浙江定海人,1998年~2002年就读西北大学中文系。目前供职于某机关事业单位,业余爱好读书写作。2005年出版《方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文章入选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买书琐记》一书。部分文章发表于《光明日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和《舟山日报》等报刊杂志。

书籍目录

一、大学四年
二、老师们
三、作家印象
四、复旦考研的日子
五、访书记
六、访人记
七、小议中文
附录

章节摘录

  1998年的夏天同往年一样平淡无奇,如果非要说什么特别,那么这一年的夏天,老天似乎多流了几滴眼泪,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我们敬爱的解放军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的歌。但是中国那么大,每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所以对于不是身受其害的人来说,1998年的夏天是很容易忘记的。  但是,这一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常。1998年我虚岁二十,在我出生的海岛城市待了二十年。生活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人也很奇怪,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抱怨,城市太小,然后都希望能有机会去大城市。大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从小受了这样的熏陶,所以每年大学毕业从我们这个城市出去的大都是不回来的。对于我来说,因为只在小时候去过一趟杭州,所以并不觉得杭州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可以说是不喜欢的。但是对于生活了二十年的城市也是不喜欢,我生活的城市实在太小,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只要二十分钟。我把希望都寄托给了1998年夏天的高考。为了这一天,我有意无意等了二十年,说到底中国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我不知道生为中国人是否幸福,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我更多的感到作为中国小孩的沉重。  我出生时,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会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他们会提起,就是希望这个小孩能考上大学。读书考大学,那是无论城市和乡村里都期盼的。  中国的孩子,从他幼年时开始,每一次受到的鼓励都是读书考大学,他所有的每一次稍微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就是离大学这个门槛近些。  浙江乡下的风俗是每年旧年历每户人家都要在家杀鸡宰鹅,祭拜菩萨和祖先,类似于鲁迅描写的旧历过年。另外,每到清明、端午这样的节日,都要在家点上香纪念死去的先人。每次这样的祭祀,大人和小孩都要磕头作揖,然后嘴里说些祝福的话,大人会说,保佑小孩考上大学,然后叫小孩在菩萨和祖宗面前这样祈祷。我从小是听话的,对于这样庄严仪式看得很重。虽然我从来没看到桌上的酒菜被动过,但父母都说菩萨和祖宗在吃饭。所以,我宁愿相信是在吃饭,尽管有时候也怀疑过。祭神如神在,那是孔夫子的名言。  大学?大人们每次为我这样祈祷,我自己也是这样祈祷。心里多少有些压力,我能考上大学吗?对于一个刚刚懂事的人来说,想大学真是幸福而遥远。我没见过大学生,更何况见大学。  终于,在大学这个目标下,我读了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我已经二十岁了,长辈和我在菩萨和祖宗面前祈祷了二十年,要知道别人也是这样在祈祷的,除非他一读书就比较差,父母从小对他失去了信心。  所以,我背负这样沉重的二十年,1998年高考就有快要解脱的感觉。  高三的复习是昏天暗地的苦,我却还算轻松。我读的是文科,文科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虽然自己当时的成绩并不是最好,但我却相信高考能发挥好。我是个喜欢估计的人。一般文科生,数学是害怕的,但我的数学学得可以,历史又是我喜欢的,语文更不用害怕。对于政治,我相信别人能考多少,我也不会差,所欠缺的只是英语,跟最好的人相比差了十分。但我心里其实并不轻松,只是觉得复习得差不多了,高考前学校放假在家休息半个月,我实在觉得这样的休息很必要,所以就真的好好在家休息。我记得自己每天早上早早起来之后,吃过早饭就是昏昏睡去。这段时间,我突然对《毛泽东诗词》极感兴趣,虽然知道快要高考了,但还是买了一本,每天读一点,心情也更加开阔。读伟大人物的书,是会长志气的。其实高考虽然两天半,那也是很累人的事。我的体力在那段时间得到恢复,另外,照医学的角度来讲,应该得益于这半个月的休息,人睡觉时,大脑会自动帮你进行记忆的清理。  考试前,我早早去看过试场,全区文科考试的地点都在一中。说起来,我是迷信的。因为六年前,我小学毕业曾经去一中参加过升学考,考得很好,后来因为去了省重点中学就没去一中。所以,我相信那里还会给我带来好运。  终于熬到了7月7日早上,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人才是应该报效祖国的。同时通过高考,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吃过早饭,父亲特意陪我去考场。我从小学一年级上学第一天就是自己走去的,为了高考,父亲陪我去,可见父亲对高考的重视。出发前,我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是想快点出去。  后来读《红楼梦》,贾宝玉赶考前,说过这样的话:“母亲生我一世,我无可报答,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我读到这段话,眼泪流下来了。生我者父母,花了这么多钱供我读书,如果没考上,那儿子真是没有脸面再去见人,为父母的也是终生憾事。中国大学可以扩招,从学费上来说,虽然它带给穷困农民是沉重的压力,但是从社会进步来说,毕竟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虽然,对于学费我不用操心。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交良校友:将你的作品闻读一遍,被你所写西大读书经历及考研期间在复旦的见闻所吸引,并感到很愉快。谢谢你为学校的一段历史提供了有真情实感的存照。  ——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    本书是一位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对求学生活的深情追忆。文笔清新细腻,又略带幽默,书中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西北大学及周边的种种,从学富五车的老教授到英气勃发的青年学子,又穿插古都西安的风土人情,而渗透其间的是作者对人文学术的敬畏和向往。故此书足可视为作者对母校110周年大庆的最真诚的贺礼。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陈子善    大学生那点事,有乐事,也有糗事,真真切切地写出来,不只是供人一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张鸣    书中叙述的中文系学生的生活格外有趣,他们的思想也格外活泼。方君的文字非常朴实,多半内容都是平铺直叙,这正是我喜欢的风格。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我对这句话一向佩服得五体投地,愿以此语与方君共勉。  ——南京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莫砺锋    文字是平实的,有朴素的习气,所呈现出来的气息,似乎与年龄相违,所谓少年老成,看这部作品,也知古语并不虚妄。他的清澈的眼光总能让人心里一颤,像是上演着皇帝的新装,时下这个聪明的社会,是很少见了,很精彩。  ——著名书评家理洵

编辑推荐

  献给母校西北大学一百一十周年大庆的最真诚贺礼。一位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对求学生活的深情追忆。南京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莫砺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倾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泱泱中文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口气读毕方先生的《泱泱中文系》,心里有话不吐不快。方先生此书由大学起,自考研终。纵横四年,却又点滴入微。是作者的内心之言,化入纸墨,送给读友的一缕幽香。为读友必选,必收,必藏。极力推荐!
  •   叙述很平实,不错的一本随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