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作者:侯林,侯环 著 页数:142 字数:140000
前言
济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华民族重要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最初发现地。相传,大舜曾耕于历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任北宋齐州(济南)太守期间对此作过详实考证,济南亦有舜祠、舜井、娥英祠等舜迹遗存。春秋战国时期,济南是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处,尚功利、求革新的齐文化和重仁义、尚伦理的鲁文化在这里有机融合、兼收并蓄,长久地滋润了济南的地域文化、城市性格。秦汉以来,又有伏生传《尚书》、娄敬谋国策、终军请缨出使南越、曹操相济南等重大历史人物、事件在这里风云际会,其中伏生口授《尚书》,对于填补秦始皇焚书坑儒形成的汉初文化真空起到了重要作用。隋唐北宋时期,济南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高僧义净,诗人崔融、员半千、范讽等皆为一世俊杰,李白、杜甫、高适、苏轼、苏辙、曾巩等名流文士或游历或仕宦于此,诗圣杜甫留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古佳句。南宋以后,济南文坛更是频升巨星,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边贡、李攀龙、李开先,皆为一时领袖诗坛的大家,再加上新城(今桓台)王士稹、淄川蒲松龄(清初新城、淄川均为济南府属县),可以说,宋、元、明、清四代,济南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令人瞩目的重要地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济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长清孝堂山的东汉石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石祠内的汉代石刻画像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建于隋大业年间的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位于长清的灵岩寺,唐代曾为中国四大名寺之一,寺内40尊泥塑罗汉,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此外,让济南人引以为豪的,还有甲天下的众多涌泉。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中赞日:“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为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众泉喷涌,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观,成就了济南“泉城”美誉。更兼泉水汇流大明湖,湖在城中,城在景中;南部屏列如黛群山,泉溪淙淙,峰壑森秀。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济南风光秀美如此,也就无怪古人赞叹“济南潇洒似江南”,而“有心常做济南人”了。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幸运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同样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济南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坚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出版社等部门通力合作,编辑出版了这套“济南历史文化读本”丛书,对于进一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热爱济南、建设济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更好地宣传济南、展示济南,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3月
内容概要
1948年9月24目,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籍目录
引言人景泉声淡夕阳 泉流千古 称名七十二盛誉贯今古 ——七十二泉的历史演变 泉称第一古来传 ——寰中绝胜趵突泉 百丈珠帘水面铺 ——雍容大气珍珠泉 黑虎,一个绝妙的意象 ——威猛雄健黑虎泉 传是蛟龙宅龙潜何处寻 ——神秘幽雅五龙潭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济南街巷看泉记 神妙奇特济南泉 ——泉城奇泉录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济南的“音乐泉” 涌出清流味更甘 ——济南的宜茶泉垂柳总是销魂树 文人临泉 泉喻 ——济南文人的言说方式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李白与鹊山湖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杜甫与历下亭 风吹绿荷叶露出双鸳鸯 ——张绅和他的湖上诗 青鞋布袜吊枝庵 ——明代“历下三绝”之诗人刘天民 泉声花间出 山色座上来 ——殷士儋与通乐园 但凭济水望秋空 ——明代济南才子刘亮采 湖影涵官阁泉声满郡楼 ——施闰章的湖泉情结 垂杨总是销魂树 ——王士稹与秋柳园 卜居决意在湖乡 ——田雯的泉水情 济南朱氏多隽才 ——朱缃及其泉水诗 林汲先生旧典型 ——周永年与林汲泉及其他 济南有位“品泉生” ——范垌与《新齐音风沦集》 湖干结诗社区区私淑心 ——济南名士谢焜小记歌向霜天济水湄 名泉书话后记
章节摘录
称名七十二盛誉贯今古——七十二泉的历史演变 济南泉水众多,素有“七十二泉”之称。这固然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但济南的泉水还远不止此。元代于钦在《齐乘》中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清初,沈廷芳在《贤清园记略》中说:“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稽诸乘志暨士夫老民,殆不止是。盖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皆济渎之射地而出者。”又据清人盛百二在《听泉斋记》中所说:“历下名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而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形容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据济南市名泉研究会、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200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济南市辖区范围内共有泉水733处,仅老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泉水136处。 “七十二泉”之说虽然没有正确说明、甚至贬低了济南泉水的数量和价值,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又恰恰是这个“七十二泉说”以形象直观、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方式,为济南泉水作了“广告”,它展示了济南自古以来泉之丰水之美,播扬了泉文化,提高了济南作为泉水之城的声誉。因而,“七十二泉说”功不可没。 那么,济南“七十二泉”之称是从何而来的呢?如果追根溯源,那么最初应该是在金代的《名泉碑》里。这块碑虽已不知去向,但它的碑文却被元代于钦收录在《齐乘》一书中。在《齐乘》卷二《济南水?大明湖》条目中,于钦完整地收录了《名泉碑》(以下简称《泉碑》)所标的历下七十二泉泉名及所在处所。自金线泉始,“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于钦虽说收录了该碑,但对其颇多微词,甚至指斥该碑为“残金俗笔”。于钦在谈到它的缺陷乃至失误时说:“然远至中宫、灵岩诸泉具载,而华不注之华泉、明水镇之净明泉皆失不取,况其名亦未甚雅称。”但不管怎么说,这“七十二泉”的提法却自此流行起来。如明朝李裕在《游大明湖记略》一文中称“济有七十二泉”;而《大明一统志》中也说:“济南名泉七十二”。这些显然都是《名泉碑》文的沿袭之说。 然而,《名泉碑》只是济南七十二泉的最早的—个“版本”。明永乐年间,时任山东按察司佥事的诗人晏璧的《济南七十二泉诗》(以下简称《泉诗》)正式问世,这标志着济南七十二泉的第二个“版本”出现了。因为自金至明数百年间,时移世易,济南泉水的变化很大。所以,晏璧所咏之七十二泉已与金代《名泉碑》中的七十二泉有许多不同。据《济南市志?泉水》,这些不同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晏璧《泉诗》不同于金《泉碑》的泉池计有13处:金《泉碑》所载的朱砂泉、云楼泉、鉴泉、金虎泉、灰湾泉、汝泉、煮糟泉、炉泉、白虎泉、林汲泉、花泉、鹿泉、百脉泉,晏璧《泉诗》未收;而新收录了朱公泉、白公泉、双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龙泉、鹿跑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鱼池泉、悬珠泉、道士泉。 第二,另有6处泉,属同泉不同名。即《泉碑》中的漱玉泉、溪亭泉、知鱼泉、滴水泉、悬清泉、苦苣泉,在《泉诗》中分别被称作南漱玉泉、王氏溪亭泉、知鱼池泉、清水泉、贤清泉、莴苣泉。 第三,有2处泉,名同而地址不同。即金《泉碑》的独孤泉、醴泉,分别远在长清灵岩寺和章丘黉堂岭;而晏璧《泉诗》则改在历城天麻岭、康王山。 在晏璧《七十二泉诗》问世的四百余年后,到了清朝同治年间,郝植恭的《济南七十二泉记》(以下简称《泉记》)问世,这标志着济南七十二泉又出现了第三个“版本”。 郝植恭(1832~1885),字梦尧,顺天三河(今河北蓟县)人。咸丰二年举人,同治初年以大挑分发山东,多次以同考官身份来济任事。他的《济南七十二泉记》巧妙地利用诸名泉在声、形、性、色、用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不同特征,予以归纳分类,连缀成文,实为独出机杼、别开生面之作。文章全篇仅千余字,却将当时“称名者”之“七十二”泉,写得神采飞动、活灵活现。 然而,郝植恭《泉记》中所收七十二泉,与《泉碑》和《泉诗》相比,又有了很大不同: 第一,《泉记》不同于《泉碑》的泉池有27处。其中,《泉碑》所列的卧牛泉、东高泉、石湾泉、酒泉、湛露泉、满井泉、北煮糠泉、散水泉、灰泉、知鱼泉、刘氏泉、登州泉、望水泉、香泉、东蜜脂泉、混沙泉、南珍珠泉、滴水泉、灰湾泉、汝泉、柳泉、车泉、南煮糠泉、熨斗泉、鹿泉、龙居泉、y百脉泉,《泉记》均未收载。 第二,《泉记》不同于《泉诗》的泉池有33处。其中,《泉诗》所增添的朱公泉、白公泉、双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龙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道士泉,《泉记》均未收载。而新收录了响泉、冷泉、胭脂泉、当道泉、菩萨泉、双忠泉、窦姑泉、腾蛟泉、虎泉、草泉、南叵罗泉、枪杆泉、试茶泉、琴泉、琵琶泉、印度泉、锡杖泉、麻披泉、水帘泉、涌腾泉、团圆泉、避暑泉、冰冰泉、滋泉等24处泉池。另外,将《泉诗》中的鱼池泉,以天镜泉相称。 从金代《名泉碑》到明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再到清郝植恭《济南七十二泉记》,共经历金、元、明、清4个朝代,时间长达六百余年,这期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人事沧桑,河川迁移,泉水自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这3个“七十二泉”的版本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3个版本的名泉各有异同,除去重复者,共得泉110处。(见附录) 2003年,济南市名泉研究会、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等联合开展济南新七十二泉评审活动,并于11月20日将初评名录公示于众。举办此次评审活动的初衷在于,历史上《泉碑》《泉诗》《泉记》所列之名泉,由于地质变化和时代变迁,有的查无实据,有的淹没消失,而一些具有很高旅游、文化、观赏价值且水势较好的名泉却未曾列入。本次评审以古名泉为主,凡是目前尚在济南市辖区范围内且泉水状况良好的古代七十二名泉都列在其中;在以市区为主的同时,兼顾郊区及旅游风景名胜区。评审活动在听取专家和市民意见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4日,向社会公布了最后评定的济南新七十二泉,由此产生了济南七十二泉的第四个“版本”。(见附录) 附录 金《名泉碑》、明《济南七十二泉诗》、清《济南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名泉 趵突泉、百脉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东高泉、漱玉泉、无忧泉、石湾泉、酒泉、湛露泉、满井泉、北煮糠泉、北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濯缨泉、灰泉、知鱼泉、刘氏泉、云楼泉、登州泉、望水泉、洗钵泉、浅井泉、马跑泉、舜泉、鉴泉、金虎泉、黑虎泉、东蜜脂泉、西蜜脂泉、孝感泉、玉环泉、混沙泉、灰池泉、南珍珠泉、芙蓉泉、滴水泉、灰湾泉、悬清泉、温泉、悬泉、都泉、柳泉、车泉、甘露泉、林汲泉、白泉、金沙泉、白龙泉、花泉、独孤泉、醴泉、浆水泉、苦苣泉、熨斗泉、鹿泉、龙居泉、朱公泉、南甘露泉、黑龙泉、鹿跑泉、白花泉、明水泉、悬珠泉、道士泉、当道泉、双忠泉、窦姑泉、腾蛟泉、枪杆泉、试茶泉、琴泉、琵琶泉、印度泉、锡杖泉、麻披泉、天镜泉、水帘泉、避暑泉、冰冰泉、濋泉、朱砂泉、香泉、杜康泉、罗姑泉、双桃泉、汝泉、龙门泉、染池泉、煮糠泉、炉泉、白虎泉、南煮糠泉、白公泉、双女泉、北漱玉泉、胡桃泉、鱼池泉、响泉、冷泉、胭脂泉、菩萨泉、虎泉、草泉、南叵罗泉、涌腾泉、团圆泉。 济南新七十二泉 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漱玉泉、马跑泉、无忧泉、石湾泉、湛露泉、满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滋泉、濯缨泉、玉环泉、芙蓉泉、舜井、腾蛟泉、双忠泉、黑虎泉、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九女泉、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月牙泉、西蜜脂泉、官家池、回马泉、虬溪泉、玉泉、濂泉、华泉、浆水泉、砚池、甘露泉、林汲泉、斗母泉、无影潭、白泉、涌泉、苦苣泉、避暑泉、突泉、泥淤泉、土泉、圣水泉、缎华泉、玉河泉、百脉泉、东麻湾、西麻湾、墨泉、梅花泉、净明泉、袈裟泉、卓锡泉、清泠泉、檀抱泉、晓露泉、洪范池、书院泉、扈泉、日月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