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艳芳,韩俊华 主编 页数:255
内容概要
随着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其人才培养摇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快速崛起,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和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全国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占到15%以上。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内容深、理论性强,而实践环节薄弱,这显然有悖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其产业的需要。组织教学改革,开发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特色教材,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2008年底,安徽、河北、湖南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负责人和中南大学出版社负责人拉开了合力打造“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专用教材”的序幕。此后,历经教材规划制定、主参编人员甄选、书稿评审等过程。其间,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人、安徽、河北和湖南等省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之予以了高度关注、认真督察和最大支持。 今天,“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专用教材”终于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这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配套教材建设与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又是推动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师生教学相长、教学相得,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专用教材”的建设符合在新机制、新模式下探索和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编写工作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的办学性质、专业设点、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为依据,深入浅出,着力引导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师生实现社会需要和学校教育的准确对接。 教材编写打破传统理论体系,通过行业分析和任务分析方法确定课程内容。即将具体的行业总要求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然后按实际需要确定每一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及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将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按难易程度、逻辑关系以及这些任务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加以系统地组织编排,使之成为以形成某方面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单元。采用这种完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使这套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要求的“够用”原则有了实实在在的根据。 突出技能训练,注重可操作性。教材编写人员充分了解本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后,将用人单位的需求正确地反映到教学活动中和教材编写中,通过典型案例的综合应用,增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解。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了研究性教材的编写套路,先易后难,确保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述 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内容和目标 第三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节 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第二节 成本性态分析 第三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第四节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第二节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编制利润表方面的示例 第三节 对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评价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第二节 本量利关系分析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第五章 预测分析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第二节 销售预测 第三节 成本预测 第四节 利润预测 第五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决策分析中常用的成本概念 第三节 经营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 第四节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 第二节 资金成本 第三节 现金流量 第四节 长期投资决策常用的评价指标 第五节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典型案例第八章 全面预算 第一节 全面预算概述 第二节 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三节 预算编制的其他几种形式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概述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第十章 责任会计 第一节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第二节 责任会计概述 第三节 责任中心 第四节 责任中心业绩评价与报告 第五节 内部转移价格第十一章 作业管理会计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 第二节 作业成本管理第十二章 战略管理会计 第一节 战略管理 第二节 战略管理会计第十三章 业绩评价管理会计 第一节 业绩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第二节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第三节 业绩评价的新发展 第四节 激励机制
章节摘录
在我国,新中国建立之初以至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产品的生产都是供不应求,而在管理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权力高度集中化的管理,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领域,是一种典型的执行性管理,不需要企业研究市场的需求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在企业内部,以前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实际,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为提高企业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如编制全面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和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建立流动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制;推行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等等,虽然当时还没有使用“管理会计”这个名称,它们都可看作是我们自己原有的管理会计。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向发达国家学习并引进管理会计知识。首先,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积极从事外文管理会计教材的翻译、编译工作;而后,又出版了大量有关管理会计的普及性读物,掀起了学习管理会计、应用管理会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许多会计工作者积极参与“洋为中用,吸收消化管理会计知识”的活动,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并未到位,尤其是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仍旧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那套方法,到后期管理会计中国化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到了1993年,随着两则两制的出台,我国会计界开始走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道路,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契机。迅速掌握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借鉴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来指导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不仅是广大会计工作者的迫切需要,更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目前,已有许多有识之士不再满足于照搬照抄国外书本上的现成理论,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案例等方式,积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之路。相信我国将很快进入管理会计改革创新和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同现代管理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对前者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另外,管理会计又充分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各种专门方法和技术,从而使它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的适用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